返回列表 发帖

哈工程院士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士莪

男,汉族,祖籍河南省南阳市,1931年生于天津市。1950年因工作需要,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提前毕业到大连第一海军学校任教。我国著名的机械与运载工程专家,中国水声科技的主要开拓人之一,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第一批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曾荣获过国防科工委的先进科技工作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的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曾兼任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船舶组组长、国家教委优秀博士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船舶组专家、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兼职委员、哈尔滨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海军装备部海军预研专家组管理科学组成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士莪院士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理工结合配套完整的水声工程专业,并培养出第一批水声专业技术骨干,专著有《水下噪声学》、《水声传播原理》,并与人合著《声学原理》。为中国水声学科建设、决策作出了突出贡献。最先在国内开展水声定位系统的研制,领导研制并完成洲际导弹落点测量系统、船载鱼雷轨迹三维测量系统以及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用于不同目的的长基线、短基线和超短基线水声定位系统。作为首席科学家积极推动并领导完成了中国历次独立大型深海水声综合考察任务,从中获取了大批宝贵的资料,开创了中国独立深海水声考察的先例。作为中国水动力噪声研究的开拓者,解决了国际上悬而未决的水洞降噪和测量方法,领导了探雷声纳技术的基础研究,提出了目标识别的新途径等。
  杨士莪院士目前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及多名博士生、硕士生的导师工作,仍然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水声科学研究辛勤地耕耘着、奉献着。
工程家园需要各位朋友的关心和支持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http://www.heubbs.cn

图文并茂,不错!
请去倔老头的游记博客:http://wmy7018.blog.163.com/

TOP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士莪


中国工程院院士 廖振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玉如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玉臣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仲奇
博客:http://blog.sina.com.cn/hgjijin
邮箱:yhj_1981@126.com
QQ:479369120

TOP

有点汗,土生土长的不多。
请去倔老头的游记博客:http://wmy7018.blog.163.com/

TOP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仲奇

王仲奇教授,工程院院士,热力叶轮机械专家。1932年出生在河北省唐县,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并留校任教,1985年被提升为教授,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9年和1995年分别获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和劳动模范。现主要兼职有: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 机气动热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席,黑龙江省力学学会理事,哈尔滨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
  近40年来,王仲奇教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撰写出版了《透平机械原理》,《透平机械三元流动计算及其数学和气动力学基础》等三部著作, 近200万字,他的论著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引用70余次,有的论文被美国全文译成英文,有的还全文刊登在美国的AD报告上。他1999年初应邀赴冯·卡门流体力学研究院做特邀报告。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登上这个世界著名的研究院讲坛。他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创立的“边界层径向迁移理论”和“叶片弯扭联合气动成型理论”已被国内外同行公认。并且已应用于国产600MW,300MW,200MW汽轮机,航空发动机,飞航式导弹发动机和舰船发动机设计上,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国防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王仲奇教授于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工程家园需要各位朋友的关心和支持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http://www.heubbs.cn

TOP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玉臣

男,汉族,1937年5月出生于吉林长春。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力学专家,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力系,1966年清华大学力学系研究生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裂纹尖端场、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及非线性连续力学。裂纹尖端场方面,得到了理想塑性及幂硬化塑性材料中准静态扩展裂纹的一系列奇异解;发现了动态扩展裂纹的平面应变塑性场的奇异性必然伴有激波;发现了静止裂纹的理想弹塑性混合型裂尖场应包含弹性区;揭示了大变形弹性裂纹的扩张区及收缩区。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方面,建立了纤维复合材料的桥连模型及界面疲劳磨损模型。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方面,提出两种弹性大变形本构关系,完成了大变形情况下应力张量的分解,解决了若干大变形奇异点问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工程家园需要各位朋友的关心和支持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http://www.heubbs.cn

TOP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玉如

男,1943年7月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 劳动模范",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现任海洋综合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海军预研专家组潜艇总体组成员、船舶力学委员会操纵性学组副组长、《海洋工程》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从1972年开始从事我国第一艘深潜救生艇的研究工作;1987年开始作为***工程水下机器人专家组成员,是"探索者"号水下机器人主要研究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潜器及深海资源开发系统设计研究: 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重点研究浮游式智能水下机器人,负责总体规划和系统集成技术、智能体系结构技术; 潜艇与潜器的操纵性能研究:主要研究运动稳定性和机动性、水动力系数的试验获取及分析、舵的设计和特殊情况下的操纵性分析等。科研获奖:"***水下机器人技术",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水下机器人集成技术"获中船总科技进步一等奖;"潜器四自由度动力定位系统"获中船总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叁等奖;"探索者号无缆水下自治式机器人"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光华科技基金贰等奖。曾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主要在研项目:***水下机器人技术研究条件改造项目,项目负责人;***水下机器人技术,项目负责人; 基础研究项目,水下多机器人分布式智能控制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基础研究项目,微小型水下无人探测器基础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工程家园需要各位朋友的关心和支持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http://www.heubbs.cn

TOP

中国工程院院士 廖振鹏

1937年生,四川成都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简历)。从事波动理论和地震工程科研和教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研究波动理论,为摆脱传统方法处理开放系统中复杂波动问题的困境,七十年代末着手发展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并延续至今。开放系统边界的研究是土木工程、电磁学、光学、声学和地球物理等学科交汇的一个领域,他及其合作者在这一领域中提出的人工透射理论和透射边界条件是在国际上被多个学科学者引用的原创性研究结果之一,被称为廖氏吸收边界条件(注记)。其次,以他为首的研究小组于1984年从波速有限原理出发提出了波动有限元模拟的解耦思想和实现解耦的方法;其后对这一方法作了论证,并将它与透射边界研究结果结合,建立了近场波动有限元模拟时空解耦技术的基本框架。这一技术可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中大型复杂开放系统内波动的数值模拟,为结构-介质动力相互作用、复杂目标散射、震源附近的波场和大型工程结构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条途径,并为继续发展此项技术提供了一个起点(回顾)。上述研究的早期成果曾获199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总结于专著《工程波动理论导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2)。

  在地震工程领域内他从事地震危险性评定、强震地震学和结构动力学研究;并综合研究成果推进我国地震安全性评定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他负责完成的大连市地震小区划以其开拓性曾获198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编著有《地震小区划—理论与实践》(地震出版社,1990)。

  在以上研究领域内已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论著),并通过科研一线合作研究培养了青年研究人员(教学)。1990、1996和1998年分别获得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地震系统先进个人”和“中国地震局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1997年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奖励)。
  廖振鹏教授目前关心的问题是波动的正演和反演。就正演而言,他感兴趣的是大型复杂开放系统中散射和辐射的快速计算技术。发展这类技术对解决一系列科学和工程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解决波动反演的基础。就反演而言,他感兴趣的是波的逆散射和相关的信号分析技术及其在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他观察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研究结果仍远不理想,继续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将有助于推进这一领域的发展。他认为波动基础研究是跨学科的,从跨学科角度开展上述研究值得重视。他在波动的科学计算和相应的信号分析方面的工作涉及地震工程、结构健康诊断、非均匀介质中的电磁波、水声物理、水波动力学等领域。他希望有兴趣的中青年研究人员在这一方向上更快成长,并希望通过合作研究、教学和研究生教材编写为此作出微薄贡献。因为,他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品学兼优的青年。
工程家园需要各位朋友的关心和支持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http://www.heubbs.cn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