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202
- 帖子
- 461
- 精华
- 2
- 积分
- 2006
- 阅读权限
- 10
- 性别
- 女
- 来自
- 山西祁县
- 在线时间
- 4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8-23
- 最后登录
- 2009-3-10
|
9楼
发表于 2007-10-26 14:34
| 只看该作者
五代航天人的光荣与梦想
50年零4天——从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回国,至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升空,中国航天人已历五代。
留美的钱学森属于第一代,留苏的王永志是第二代,他们“用算盘算出导弹”的创举,成了永远的历史传奇。
中国自己培养的戚发轫、黄春平都是第三代,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们没有动摇,也经历过“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无奈,但他们最终创造了把杨利伟送上太空的辉煌。
神舟五号成功后,第三代退居幕后,神舟六号七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平均年龄48.7岁——第四代航天人全面接班。
当初离开航天界的人开始后悔了,数不清的博士、硕士挤到了航天事业的大门前......
第一代激情,第二代火热,第三代严谨,第四代务实,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选择了航天的第五代将是什么?
... ...
承载希望的新一代
2001年,当沈朝阳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毕业来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时,愿意来这儿的人还不多。他不会想到,几年之后想进这个单位难如登天。沈朝阳来这儿的原因是,这个单位在北京,而他想在北京找个工作。农家出身的他家境不太好,上大学的钱都是父母跟乡亲们借的,因此,他对这份工作备感珍惜。
如今,沈朝阳已经是飞船供配电与电缆网方面的行家里手,他要负责带队把长达30公里的各种电缆和130种换电器安装到飞船上,使飞船的每台设备都能得到正常供电。
神舟五号成功后,几家相关研制单位门庭若市。中国的航天人才,进入历史上最繁荣时期。
28岁的赵志刚认为,能够成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一员实属幸运。
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的赵志刚回忆:“当时院里去我们学校招人,排的长队一眼望不到头。只有博士生的简历才收,并且还必须是专业对口的,我这个硕士听说后连队都没敢排。”
想从事航天事业的强烈愿望驱使赵志刚一个人跑到了北京,他直接闯进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大门,把简历送到了人力资源部的办公室里。他的做法十分奏效,现在,他已经出任飞行控制试验队的调度员。
只有几个月的工作经历,赵志刚就赶上了神舟六号发射,他显得十分兴奋。与沈朝阳不同,他觉得搞航天“很有意思,不像其他工作总有使人乏味的那一天,这一行让人永远不感到乏味。”
成长于一个多彩的年代,新一代航天人有着各自不同的梦想与追求。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老一辈,谁也不知道,再过20年,当新一代航天人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脊梁时,他们将会创造出怎样的世界!
66岁的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刘竹生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孩子们讲航天。他说,一堂课哪怕只能激起一个孩子对航天的兴趣,我也就满足了。
那是中国航天更远的未来……
http://www.eastobacco.com/zhoukan/ReadNews.asp?NewsID=414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