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四十、试骑

淑宁回到家,正要去上房拜见母亲,却看见哥哥端宁已经回来了,正在院子里拉着一匹枣红色的骏马,也不知是哪里得来的,正喜滋滋地给它刷毛洗澡。

她好奇问道:“哥哥怎么回来得这么早?这是哪里来的?”

端宁眉眼都是笑:“今儿先生家里有事,早早就放学了。妹妹瞧这马可好?这可是东蒙古刚运来的好马,桐英好容易弄了几匹,这是他送我的,我可求了他好几天呢。”

桐英就是那位几次把内部消息透露给端宁的小王孙,平日里跟端宁是最要好的,淑宁早已听过他的大名了,只不知是哪家的人。

现下看端宁那副高兴得忘乎所以的样子,淑宁就有些好笑。正如现代的男孩子爱车一样,古代男孩子爱的是马,何况还是一匹看着就知道是好马的马?

端宁刷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什么,就对妹妹道:“明天我们约好了要到城西马场去试马,妹妹前些日子不是说也想学骑马么?不如一块儿去吧?”

淑宁登时有了兴趣,连忙点头,拉着哥哥就去找佟氏。

佟氏扭不过两个孩子苦苦哀求,勉强同意了,只是再三叮嘱:“淑宁只许看,不许骑,要是摔着了,可不是玩的!”兄妹俩应了,却私下对望一眼,彼此窃笑。

第二天天气极好,太阳不大,还吹着微微的风。端宁与淑宁跟着沉默寡言的成师傅,带着马三儿和春杏,到了城西马场。

一见到那位“桐英”,淑宁和春杏都吓了一跳,可不就是昨日那位简郡王府的小主子么?桐英看到淑宁也笑了:“原来你就是端宁的妹妹,这可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了,哥哥给你陪不是罢。”说罢就装模作样地作了个揖。

端宁在一旁看得一头雾水,问道:“桐英见过我妹妹么?怎么没听你提过?”淑宁行了一礼,也笑道:“却不知桐英哥哥便是简郡王府上的,昨儿个是下人无礼,却与哥哥无关,妹子还能分得出好歹的。”既然对方主动套近乎,她自然懂得打蛇随棍上,有这样一位身份显赫的“哥哥”,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桐英也是笑笑,两人不约而同地把那件事就此揭过,不再多言,只是让端宁继续一头雾水。

桐英骑来的是一匹黑马,毛色油亮,比端宁那匹还要高些,不过跟那匹枣红马很是亲昵,你磨磨我,我挨挨你的,拉都拉不开。端宁笑道:“看来你的黑云跟我家的马特别亲近啊,不如干脆一起给了我吧。”话音刚落,忙向后一跃,躲过桐英迎面来的一拳头。桐英笑骂道:“你这个贪心鬼,休想打我家黑云的主意,小红算什么,我保管给黑云找一匹更好的母马。”

端宁说道:“你怎的管我家的马叫小红?太没有气势了。”桐英回答:“那就干跪跟我家黑云叫红云吧,省事儿!”端宁嫌太省事了,却看到淑宁在一旁偷偷笑了一下,就问道:“妹妹笑什么?你也觉得这名字太糟糕吧?”

淑宁却笑着说:“其实小红和红云都不错,不过要是叫‘红枣’,岂不更贴切?”

桐英大笑不已,连声叫好。端宁恨恨地看了他一眼,仔细想想却笑了:“那好,就叫红枣儿吧,这名字一听就知道是它了!”他拍拍那枣红马的头,却看见那马眼神似乎挺委屈的样子,低着头不愿意跟他亲近,三人都笑了。

试马的过程很顺利,黑云跑得极快,红枣儿却也不输它多少,而且似乎跑得更稳。两个半大男孩骑着各自的马,在广阔的马场里你追我赶,好不快活。

成师傅就在场边候着,悠闲地抽了袋烟。他对两个男孩子的骑术很有信心,也就不去多管。

淑宁倚在场边的大树干上,望着在马场里骑马奔驰的两人,感受着迎面而来的初夏清风,闻着野花的香气,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最近实在是太压抑了,不但城里气氛怪异,连家里也仿佛有一股乌云罩顶似的。现在看着这绿草蓝天,好象最近的压抑都是做梦一样。其实小孩子哪来那么多坏心情呀?

心情一好起来,她也仿佛少了些拘束,看看脚下绿油油的小草,起了童心,铺了一块手帕上去,便一屁股坐在上面,伸了伸手脚。春杏见了吓一跳,忙道:“姑娘,仔细这地儿脏。”淑宁摆摆手:“没关系,有手帕垫着哪,很舒服的,你也坐下试试?”

春杏不是在大宅门里长大的小丫头,也是个从小在野外玩惯的,见小姐这样说,就放下了心,直接坐在草地上,学淑宁的样子伸展着手脚,两人互相看着笑了。

“嗒嗒嗒——”不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淑宁抬头一看,却是哥哥端宁。他在妹妹面前刹住马,笑着问道:“妹妹要不要试试骑马的感觉?哥哥带着你跑,不怕的。”他的笑脸在初夏的阳光中,显得格外耀眼。

在旁边侍候的马三儿连忙上来阻止:“端哥儿别胡闹,奶奶说了不许姑娘骑的。”端宁不在乎:“怕什么?有我呢,又不是叫她一个人骑。”

淑宁跃跃欲试,现在听了这话更是没有顾虑了,当下跳起来,顾不上春杏的劝阻,把手伸给了端宁。端宁一把拉她上了马,就慢慢跑起来。

起初淑宁还有些怕,但慢慢地,就放下心来,静静地感受着身下马儿身体的起伏,还有那血肉之躯中的隐隐脉动。端宁年纪不大,力气却不小,他环着妹妹的小身子,并没有抱紧,却扶得很稳当,让淑宁觉得很安全。

红枣儿的速度快了起来,但还保持在安全的程度上。淑宁感受着迎面而来的风,眺望着与在平地上看时感觉截然不同的草地,觉得自己好像要飞起来一样。身后是一向可靠的哥哥,她一点都不害怕,反而回忆起小时候的情形来。

她开口说道:“哥哥,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你也常常抱着我到处转,还带我到街上玩?”

端宁收回看向远处的视线,点点头道:“记得,那时候你真的很小,我一把就能抱住呢,不过你现在也很轻。”

“我听说,小时候东厢那个姨娘把我们推进水里,是哥哥把我抬得高高的,我才没有事,可哥哥却大病了一场。”

端宁在背后轻笑:“是呀,那女人着实可恶。不过你怎么突然提起这个?”

淑宁摇摇头,笑着说:“没什么,就是觉得,有哥哥真好。”

端宁笑了,揽着妹妹,继续稳稳地操纵着身下的马,跑了两三圈,才放缓了速度,重新在马场边停下。

桐英早已在那里等着了,笑着说:“显见你们是哥哥妹妹了,在一起说什么悄悄话呢?”

端宁放下妹妹,把她交到跑过来的春杏和马三儿手里,回头对桐英笑骂道:“怎么?刚才输给我不服气?那就再来比一比,看我再把你打个落花流水。”

桐英也是不服气,高声嚷道:“再来呀,方才是我一时疏忽,如今你休想再赢我!”

两人扬鞭再度上场比马去了。

==========================两小时后的分割线==========================

傍晚回到家时,佟氏早已从下人处听说端宁拉着淑宁上马一事,骂了儿子几句,不过到底是疼爱他,而且女儿也安好无事,便没再追究,刚好二嫫来回话,她就打发两个孩子回屋去了。两兄妹出了上房,互相看着偷笑。

二嫫这时来见佟氏,却是来报告打听到的消息的。她左右望望无人,便压低了声音对佟氏说:“打听过了,上个月有个京城来的人,听人形容象是伯爵府里的吴新达家的儿子,我是见过他的,左脸上有颗指甲大小的黑痣。他在外头客栈里住了两日,有人看见他跟一个中年女人见过几面,还交换了什么东西。见到的人都说那女人就是杨婶。”

佟氏眉头一皱:“那天杨婶来家里送新衣,隔天借口说漏了东西,又来了一回,就是她给秋菊那丫头传信的?”

二嫫点点头:“看来是了。那吴家小子为了避人耳目,特地不上咱家找人,只悄悄儿买通杨婶,叫她帮忙送信。奶奶记不记得,那次杨婶来前,秋菊那丫头还是那副死气沉沉地样子,过后就精神起来了,见人说话还带笑。一定是京里庆哥儿写了信来,不知说了什么,让她这般开心。”

佟氏想了想,便吩咐道:“这事儿你甭管,我也当没瞧见。小辈们行的这鬼鬼祟祟的事,我做婶娘的不好管他,只看那丫头日后的造化吧。只是那杨婶,日后再不能用了,你去留意城里还有哪个裁缝手艺好,下次就换人吧。”

二嫫领命,下去了。佟氏在上房思虑良久,便拿出文房四宝来,准备给那拉氏写信。

她没有明说庆宁暗中派人与秋菊联系的事,只是暗暗指出秋菊近来安份许多,心情也变好了,与刚来时的样子大不相同。另外,她还跟那拉氏提起近来奉天城中的暗涌,打听明年张保任满后,家中能否出力帮他谋个好缺。其他的关于家人身体安康,子女诸多事体,佟氏也杂七杂八地拉了一堆,就象往日的家常信件一样,写了好几张纸,拿信封封好,叫人开箱取了几个夏天特制的装了解暑药的荷包,拿帕子包了,预备明日一早,就叫人送回京城去。

TOP

四十一、任满

时光飞逝,匆匆数月过去了。深秋时节,张保早早向府尹伊桑阿建言,依照旧例扶助城中贫民过冬,却遭到了拒绝。

伊桑阿认为,府衙的库房存银原本就不多,前几年前任府尹玉恒为了赢取个人官声,大肆花费不必要的钱财,接驾时更是花了不少银子,如今库房里已是入不敷出,光是拨给日常支出就已经很勉强,哪里还有什么闲钱去白白养活街上的乞丐?他现在还在烦恼明年春天的官俸要从哪里来呢。

张保却很生气,过去几年,库房一直是充足的,接驾时的花费虽然不少,但制作冰雕冰灯的主要原料却没花什么钱,有不少银子是从皇帝的内库支出,而且他记得周府丞曾经跟他提过,玉恒临走前交待账目时,还有数千两盈余。怎么可能只过了几个月,衙门的库房就变得“入不敷出”了呢?

然而上司就是上司,对方后台强劲,不是张保这样的人可以对抗的,只好闷闷不乐地退了下来。

他在公事房中呆坐半日,只是长吁短叹。苏先生走进来,问道:“大人定是碰了钉子了?府尹大人拒绝了吧?”张保闷闷地点了点头。

苏先生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倒了杯茶,缓缓道:“学生打听到一件事,说不定可以解释府尹大人这种偏执做法的原因。”

张保猛地抬头望向他,只听得他说道:“刚来了几个月的那位蒋府丞,他幕下的一个师爷恰好是学生昔日同窗,据他暗中向学生透露,原来玉恒大人曾经也是索相门下的官员,只是后来不知怎的,与陈尚书交好起来,不久就变得唯他马首是瞻了。如今的府尹大人,是索相的亲信,想必是对玉恒大人的作为十分不满,才会无所不用其极地抹杀他的功绩吧?”

张保听了,实在难掩心中愤恨:“就为了泄愤,他们竟不顾百姓的死活了吗?”

苏先生冷笑一声:“他们怎会在乎这些?再说,库房里的存银的确不多了,可这些银子都到了哪里,大人想必也能猜得到吧?”

张保默然。他自然猜得到,只可惜他人微力薄,什么也做不了。沉思良久,他抬首对苏先生说:“如今天气越来越冷,再不管不顾的话,奉天城内外又会有人冷死的,我不能眼看着这种事发生。既然府尹大人不愿出力,我就试着尽我所能去做些事吧。”他看见苏先生睁大了眼惊异地望着他,苦笑道:“想不到我这样的碌碌无为的平凡人,也做起好人来,想必是与佳友相处多年,也沾染了君子之香吧?”

苏先生却敬重地说:“大人原就是君子。”然后又转而问道:“大人是想用自己的银子去救助那些贫民吗?可大人俸禄本就不多,如今那些……底下人孝敬的东西又多到了府尹大人手里,大人打算怎么办?再说,大人明年就……”

张保只是苦笑:“能帮多少是多少吧。”他这两年也有积下一些银子,能多救一个人也是好的。

佟氏对于丈夫的决定,并没有说什么话,只是吩咐底下人,从即日起尽可能地减少家用支出,换季的新衣服也不做了,然后,就是命令全家的女人,不论主仆老少,都开始赶工制作精美的绣品,淑宁问她为什么,她就说:“总要准备送回京的年礼。”

好不容易挤出一千五百多两银子,张保命长福到城内外分批购入粮食、棉花棉布与煤炭柴火,其中因为土豆价廉,买得最多。淑宁出主意,棉线手套成本高,又不利于穷人做活,不如买细麻绳之类的,织成露指的粗手套,保暖效果或许差些,却很耐磨,更适合贫民百姓使用。张保采纳了女儿的建议。没多久,他就让人把东西分送到那些收留无家可归者的破屋中,那些人都千恩万谢。

张保的做法很快传入府尹的耳中,他只是嗤之以鼻,但不少在奉天任职经年的官员,或公开或秘密地加入了这个行列,也在暗中以私财购入过冬用品,救助城中的贫民。他们大都觉得过去两年好不容易做出的成绩,如今几乎被人抹杀,但心中激愤却无法发泄,只能以这种方法表示一下自己的不满。

伊桑阿对这种风潮起了警惕之心,对张保和其他几名官员训斥了一顿,指责他们不遵上官命令。年纪最大的张通判被他气得厥过去,第二天就告了假,眼不见为净。张保行将任满,又知道府尹不可能真将自己怎么样,只是冷笑一声,照样我行我素。只是部分官员退缩了,其他人更是顾虑重重,不愿太过得罪上官。扶贫的行动大大受阻。

这年的冬天很快来到了,虽不及前两年寒冷,也是风雪交加的。城中的百姓过得比往年苦了,那些在破屋栖身或是流落街头的贫民,得到救助的,勉强撑过了冬天,但张保等几人的能力有限,有更多的贫民被冻死了,据各地上报的数字,到新年过后,已有十七人死于寒冬。

也合该那伊桑阿倒霉,奉天城又有人冻死的消息,通过某些人的管道传入京中,那明珠一派的人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马上就告到皇帝面前,惹得圣上大怒,急召伊桑阿上京去问罪,又对索额图大骂了一顿。如果不是有一大堆官员帮忙说情,说不定伊桑阿马上就被撤职了,结果好说歹说,皇帝才允许他留任察看,戴罪立功。

同时,皇帝也知道了张保等数名低品官员以私财救助百姓的事,不但下旨嘉奖,还示意吏部将这几名官员去年的考评都列为优等。

这一次朝中纷争,无论是陈良本还是玉恒都没有涉入其中,起码在表面上是如此。但这件事却再度引起索明两派的争端,随着数名官员的落马与新人的上位,原本作为导火索的奉天再度冻死人事件却渐渐淡出人们的眼界。

这一番扰攘拖了两个月多才尘埃落定,等到伊桑阿再度从京城回到奉天时,张保家里已经在打包行李了。他当初上任是在秋天,却是因前任突发疾病死了,才接那人的任期做下去的,因此今年四月就任满了。京中伯爵府也来了信,催他尽早上路,免得再留在奉天与上司起冲突。

不过才吃了亏的府尹大人还不至于马上就寻他的晦气,他还得提防跟着回来的几个监察御史会打小报告呢。

城中受过张保救助的百姓听说他要走了,纷纷来向他告别。他们不懂得说什么光冕堂皇的话,却是真心将张保当成了大恩人,甚至有很多人从自己身上的衣服绞下一小块布,交给手巧的女人缝了一个小小的万民伞(其实应该是百民伞),张保拿到手上的时候,感动得热泪盈眶。

淑宁自出生就在奉天长大,如今要离开,心中很是不舍,她决定要好好再看一遍这个城市,因为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回来。佟氏不放心她只带着春杏在身边,但长福长贵各有职司,马三儿又有差事要做,秋菊太过貌美,容易招惹事非,也不能派出去,而虎子年纪又太小了。最后是端宁自告奋勇充当妹妹的护花使者,他还找来好友桐英。有了这样一位熟悉奉天又身份显赫的向导,他们绝不可能会出事的。佟氏欣然同意了。

他们首先要去的是城内的几条大街。虎子打头阵,淑宁带着春杏先走,端宁和桐英走在后面。端宁见桐英有些闷闷不乐,就回他怎么回事。

桐英勉强笑笑,说:“上次来你家时,你额娘说话很亲切,今儿怎么变了?我听着有些别扭。”

端宁并不在意:“上回她只知道你是我同窗好友,并不知你身份,说话就没有忌讳。后来别人告诉她了,她今天才会恭敬些,并没什么大不了的。”

桐英却有些闷闷的:“从小到大,人人都对我毕恭毕敬的,看我的时候都看的是我的出身。只有你一个,眼里看到的是我这个人,说话行事都只把我当普通人看。你妹子也是如此。你额娘上回把我当成是子侄辈那样与我说话,其实我心里很高兴,今天她改了态度,让我很难受。”

端宁放慢了脚步,转头去看他:“你一向是个豁达的人,怎的今日哀怨起来?真不象你。”他躲过桐英的一个拳头,笑着说:“想那么多做什么?我额娘对你恭敬些,只不过是人之常情,又没特别巴结你,你有什么好难受的?我们去玩吧。”

桐英笑了,便拉着他急步跟上淑宁他们。

他们一行人,走遍奉天的大街小巷、市集店铺,又跑去看城郊的青山绿水。两个少年骑着马,虎子驾一辆小车载着淑宁与春杏,一路说说笑笑,全当是在春游了。

等到他们游完最后一个地点,准备回家时,桐英拉了端宁一把,后者就会意放慢了马速,两人落在马车后面。

桐英说道:“后天你们就要走了,我恐怕没法去送,今天怕是最后一次见你。日后不知能否再见面,但无论如何,你别忘了我这个朋友。”

端宁郑重点点头,说:“我会给你写信的。”

两个少年好友互相捶了对方一拳,相视而笑,却听得前面淑宁叫他们:“哥哥,桐英哥,你们在做什么?快走啊,再晚城门就要关了。”两人连忙跟了上去。

TOP

四十二、回京

起程回京的日子最后却拖了几天。因为佟氏身体不适,请大夫来诊断时,却发现是她怀孕了,已经有了将近三个月。张保喜出望外,为保稳妥,要等到满三个月,胎儿稳定了,才起程。佟氏红着脸接受了丈夫的体贴安排。

他们最终是在暮春四月离开奉天,踏上回京的路程的。淑宁陪着佟氏坐在车里,侍候她起卧,闲暇时,便听母亲讲述京城伯爵府的事。

她的祖父,名叫哈尔齐,封爵是一等威远伯,承袭自跟随太祖皇帝东征西战的太祖父。祖母伊尔根觉罗氏,娘家是红带子,只是已经没落了。祖父一向少管家事,但祖母却是整个家族的掌控者,最不能忍受有小辈违逆她。

大伯父晋保,还有大伯母那拉氏,近一年多来常与自家父母通信,算是比较熟悉的了。大伯父原在城西大营,现在被调到禁军,官职是正三品参将,目前是几个兄弟中官职最高的人。他与大伯母育有两子一女,分别是长子庆宁、次子顺宁和次女婉宁,另外还有庶出的长女芳宁和幼子安宁两个孩子。庆宁已经娶了妻,媳妇儿是李家的小姐。次女婉宁,以美貌和聪慧名闻京师,深受祖母宠爱。

二伯父兴保,如今闲赋在家,但手下操纵了几家大酒楼和店铺,日进斗金,等于是掌握了全府的重要财源进项。二伯母索绰罗氏,娘家是世居吉林的望族,与二伯父生了二子一女,按家族排行来讲,是三子诚宁、四女媛宁和年方六岁的五子伟宁。其中媛宁只比淑宁小几个月。

四叔容保,是宫中侍卫出身,在天津大营历练了几年,当了个游击将军,前几年刚回到京城,重新当上侍卫,品级倒是比以前高了。娶妻沈氏,娘家是世代书香,不知为什么将女儿嫁给了一个武官。两人挺恩爱的,有一个年方三岁的儿子,叫做淳宁,排行第七(大房的安宁排第六)。

这些就是他们家所有的直系亲属了。

淑宁差点没被那一堆的“宁”给绕得头昏脑涨,多亏佟氏不厌其烦地来回讲,她才把所有的人名与排行记住了,然后是倒吸一口凉气:原来我家有那么多亲戚呀?而且都是要在一个家里生活的那种。

然后佟氏又告诉她,除了这些是一个家里头的人以外,还有一位姑妈,比自家老爹长两岁,闺名叫福丽,婆家也是世代勋爵,丈夫叫那日德,有一个与端宁同龄的儿子叫阿森,一个女儿叫絮絮,今年也十岁了。姑父那日德在江南做官,他们一家都跟去了,因此并不在京中。

佟氏就这样啰啰嗦嗦地介绍着伯爵府里一大家子的情况,累了就躺下来睡一会儿。淑宁很孝顺地坐在边上,时刻留意着给她掖被角。二嫫坐在前头,时不时地进来看佟氏的情景。没办法,佟氏都那么多年没生育过了,而且在生女儿时还大伤元气,多年来身体都不算很好。张保对这一胎非常小心,为了要找一辆稳当坚固的好马车,还亲自跑遍各大车马行,最后是淑宁与二嫫相熟的那个木匠,亲自出手下足料打了一辆车。淑宁没法弄出弹簧之类的东西减震,就多多地垫上被褥。她召集丫环们打开贮存室找出几年前就没再用过的旧棉被,把它们统统堆在马车里,虽然保暖效果不及新被,做棉垫倒是很好的材料。

虽然人人都在担心佟氏在孕期上路会有不适,但目前看来,似乎这个新弟弟/妹妹很乖,完全没有在母亲体内造反的迹象。佟氏每天好吃好喝好睡,害喜也不严重,让全家都放下了心。

这一路走的有八成都是近年新修的大道,平稳得很,一行人很快就到了中途过夜的驿站,准备在此整休一夜,明天一早出发,天黑前就能回到伯爵府了。

驿站的房间还算干净,饭食也能入口,现在在此借宿的只有张保一家,驿丞倒是侍候得很用心,连跟随的下人的酒饭也不马虎,还叫差役们准备新鲜的草料给他们喂马。

张保他们在吃饭时,驿站外传来车马人声,驿丞早就迎出去了。马三儿探头打量了一会儿,回来禀报道:“是差人压解着几个犯官和他们的家眷,要在这里过夜。足有二三十人呢,似乎是重犯。”张保眉头一皱,不去管他,只问佟氏吃饱了没有,又催女儿多吃口肉。

等饭桌撤下,张保命女儿扶妻子回房歇息,然后才招来马三儿,如此这般吩咐一通,让他去了。

马三儿拿了一壶酒两小碟花生豆干,找到一个闲下来的差役,跟他喝酒聊天,天南地北地吹了一通,然后才扯回刚才新来的那帮人身上。那差役喝了大半壶酒,又在兴头上,浑不在意地就说了。

“那群人我知道,是安徽那边的犯官,兄弟你没听说吧?那里的巡抚听说跟个山大王勾结,杀人越货,抢了不少金银财宝,连南边送给朝廷的贡品都不放过。谁家跟他作对,他都叫那帮子强盗把人全家杀光抢光,嘿,这胆儿够肥的,兄弟你说是不是?”

“是啊,他怎么就那么大胆儿呢?这么说,那些人里头就有这个巡抚?”

“哪儿能啊?早砍了头了,这几个都是跟他一伙儿的,是从犯。算是命大了,全家发配宁古塔,与批甲人为奴。你说这皇上怎么就那么宽宏大量呢?他们害了那么多人,还放过他们的性命,偏偏那帮子人还不领情,整天哭哭啼啼的,刚才那两个押解的兄弟就跟咱诉过苦了……”

那差役唠唠叨叨说了半日,才喝干最后一滴酒,吃完最后一粒花生走了。马三儿长吁一口气,便回去向张保回话。

张保听完后,跟苏先生商量半日,最后是苏先生得出了个结论:“前任安徽巡抚的案子,牵连甚大,恐怕有半个安徽的官员都被拉下马来,必会有大量空缺,大人回京后,不妨到各处走动走动,若能得一个知府或布政使的缺,也是好的。”张保同意了。

==================我是隔壁的隔壁房间的分割线===================

淑宁陪着佟氏回房,又叫人捧来一盆热水,亲自与母亲洗脚,还边洗边说:“赶了一天路额娘也乏了,用热水洗个脚,晚上定会睡得很好。”佟氏心里软软的,淡淡笑道:“虽然赶了一天路,额娘又不用自己走,洗脚做什么?”

淑宁愣了一愣,想想也是,便笑了:“就算不用走,洗一洗也舒服些么。”二嫫和春杏都笑了。

刚洗完,张保就进来了,问妻子道:“身上怎么样?有没有不适的地方?”淑宁忙端起水盆,招呼着其他人一起出去了,给父母留下个二人世界。

佟氏懒懒地挨着床头,说:“我身上还好,这个孩子很乖呢,很少折腾我。”

“哦?”张保坐在床边,“看来多半是个闺女,才会这么乖。”

佟氏有些发愁:“我还是想给你多生个儿子的,只有端宁一个太少了。”

张保却不在乎:“怎么会少呢?多生一个象淑宁那样的女儿,又聪明又乖巧,比别家生了一堆混世魔王岂不是要强得多?”

佟氏被他哄笑了,又与他说笑了一阵,然后才睡下。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却听得外面一阵喧闹,心下一惊,忙爬起来,看见丈夫已起了身,正问外头侍候的人是怎么回事。

张保回头见她醒了,说:“别忙和,你再睡会儿,我去看看是怎么回事。”然后一打开房门就出去了,到了前院,却看见儿子女儿已经在那里了,正呆呆地望着前面跑来跑去的人,便问他们道:“怎么起来了?侍候你们的人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淑宁张张嘴,不知怎么说,端宁镇静些,把答案告诉了父亲:“是京中快马沿路报信,太皇太后薨了。”

张保顿时愣了。

苏先生穿着便袍从前头走过来,对他说:“大人,方才连夜来的消息,太皇太后是申时去的,皇上已经宣布了国丧,凡有爵位的人家百日内禁婚嫁,一年内禁止设宴玩乐。驿丞已经叫人摘缨子,并撤下红灯笼了。”然后他转头望向淑宁,“只怕小姐也要换身衣裳才好。”

淑宁这才醒悟过来,看了看自己身上穿的水红旗装,看了父亲和哥哥一眼,便施了一礼回房去换衣服了。孝庄居然这么早就死了,她怎么就记得看过的清穿文里,女主曾在孝庄面前大展身手,并讨得她欢心呢?现在就死的话,那些阿哥们还都只是小孩子吧?

不过她很快就把这些事都丢到脑后,匆匆回房找素色的衣服。春杏也跟着帮忙找,却边找边发愁:“姑娘的衣裳多是颜色鲜亮的,不是红就是黄啊粉的,素色的衣裳,就只有几件浅色的夏衣了,可这天还凉着呢。”

淑宁停下手中的动作,想了想,对她说:“那个红木大箱子里头不是有一件蓝布旗装么?先拿出来给我换上。”春杏睁大了眼:“可那是布的,姑娘平日穿它都只是为了耐脏而已。”

淑宁坚持要穿,春杏也就依了。待换过衣服,淑宁想起父亲如今跟苏先生在前头商议事情,母亲说不定是一个人待着,便去她房里照看,却见佟氏已经穿好衣服起来了。

佟氏穿了件青色袍子,看了看女儿身上的衣裳,叹了口气道:“罢了,如今是国丧,穿布的也好,想必府里的人不会说什么闲话。”

折腾了一宿,佟氏与淑宁都是直到四更天才又再睡下的。第二天还要早起赶路,人人都顶着黑眼圈,默默地搬运行李和装车。淑宁见到驿站已经全换了白色的纸灯笼,差役们带的帽子都没了那束红缨子,再回头看父亲,也同样摘去了帽上的红缨。

一行无话,匆匆赶路,窗外的景色渐渐变得繁华,行人也多了起来,临近傍晚,他们终于到了京城。淑宁还来不及瞻仰这个两朝古都的城门,早有伯爵府的人在那里候着,略寒暄几句,便换了赶车的人,趁着暮色往伯爵府去了。

TOP

四十三、进府

在这一小段路上,佟氏叫女儿坐直身体,替她整理了头发衣裳,又整整自己的,然后郑重对她说:“这一路上,家里都有什么人,额娘已经大致告诉你了。如今只有一条,伯爵府里与咱们在奉天时的家不一样,行事作派都不是一般官宦人家能比的,你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也不要出头冒尖。我们只要平平安安熬过这几日,等你阿玛定了缺,就能走了。”

淑宁也严肃地点点头。看来现在的情景就像林黛玉进贾府那样,要处处小心才行了。

佟氏又低声提醒她一些礼仪上的事,见到祖父祖母要怎么磕头,叫到伯父伯母和叔叔婶婶时怎么叫,还有跟兄弟姐妹们见礼又如何如何,要怎么对待下人,有哪些仆役是有体面的,要客气对待,林林总总地将路上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淑宁都将它们记在心底。

不一会儿,马车停下来了,淑宁只觉得车子晃了一下,又走了起来,佟氏小声说道:“进了大门了。”

大约走了一盏茶的功夫,车又停了,佟氏又说:“这是二门。”车窗旁边传来张保的声音:“我带儿子去给阿玛请安,你先带女儿去见额娘吧。”佟氏低声应了,外面脚步声渐远。过了一会儿,车又往前走。

再走了一段距离,马车才真正停下。外面有个女人说话:“请三太太和三姑娘下车吧。”

佟氏征了一征,便有人掀开车帘子,放好了脚踏。她慢慢挪出去,早有二嫫接上来,将她扶下车。淑宁跟着下车的时候,记起母亲的吩咐,也是慢慢地、很端庄地下了车。旁边一个媳妇子上来扶,“哟”了一声道:“瞧三姑娘长得多水灵呀,老太太见了定然喜欢。”

淑宁有点想打冷战,她见这个媳妇子穿的也是绫罗绸缎,就知是个体面的仆妇,也不说话,只微微一笑,倒把那媳妇子给镇住了,不好继续调笑下去。

佟氏只淡淡扫她一眼,便问方才请她下车的那个中年嬷嬷:“王嬷嬷,你方才叫我什么?”

那王嬷嬷忙解释道:“三太太不知道,这是今年开始府里定的规矩,因庆哥儿已经娶了亲,原来的太太,如今都称老太太,奶奶们就称太太,庆哥儿媳妇便是庆大奶奶了。几位爷,如今都是老爷呢。”

佟氏笑笑:“那庆哥儿如今也是爷了吧?”“可不是嘛。”王嬷嬷应了声,就搀着佟氏的另一边胳膊,要扶她进去,“三太太如今可金贵呢,我来扶着您。”

淑宁拒绝了那媳妇子来扶她的举动,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扶什么呀。她端端庄庄地跟在后面走,一行前后倒有七八个女仆跟着,穿过了两个月洞门,来到一处大院落,旁边都是抄手游廊,她们直接穿过院子,来到正面的房间,一个穿绿的俊俏丫环打开帘子迎上来,未开口先含笑:“可把三太太和三姑娘盼来了,老太太和两位太太都等急了呢。”

佟氏隔开王嬷嬷与佟氏的搀扶,自己上了台阶,向那丫环点点头,便招呼女儿跟她一起进去。

进门就是一架玻璃屏风,烫着迎客松的图样,绕过屏风,里面黑鸦鸦地聚了一群女人,淑宁差点眼都花了,定一定神,才见到正中坐了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妇,旁边各坐着一个妇人,便知这是祖母与两位伯母了。

早有侍女在地面放了两个蒲团,佟氏领着女儿磕了头,祖母才微笑着说:“自家人不必多礼了,你又有了身子,用不着这么客套。”佟氏低头应是,然后又给两位嫂子行过礼,才在大嫂子下手的一处椅子上坐了。接着便是淑宁给两位伯母见礼,然后大伯母又引见了两个年青的女孩子,一直站在她身后作少妇打扮的,是大堂嫂李氏,另一位坐在下手的,是大堂姐芳宁。她们都给婶婶佟氏请了安,又一一与淑宁见过礼,然后淑宁便闷不吭声地站在母亲身边。

祖母伊尔根觉罗氏脸圆圆的,看着一团和气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却有些像《还珠格格》里的那位太后娘娘,貌似慈眉善目,实则透着一股威严。大伯母那拉氏也是圆脸,总是带着微笑,却让人觉得有点高深莫测。二伯母索绰罗氏是个长脸,尖下巴,嘴唇有点薄,不过很会打扮,脂粉抹得恰到好处,从头到脚的服装首饰都没什么可挑的,看来传言她开脂粉成衣铺子,也还是有点依据的。至于李氏,果然如传言中的其貌不扬,长得还算端庄,勉强能称得上清秀,只是整个人没什么精神,也很少开口。芳宁也是很沉默寡言,不过还是很有少女的青春气息。

伊尔根觉罗氏问佟氏有几个月身孕了,佟氏回道:“有三个月了。”她点点头:“要小心自个儿的身子,你男人子嗣少,你要多多争气才是。”佟氏低头应道:“是,媳妇知道。”

伊尔根觉罗氏又把眼光移到淑宁身上来:“三丫头几岁了?”佟氏忙替女儿回答道:“到八月就满八岁了。”她又问:“平日里有学规矩女红吧?”佟氏答:“媳妇儿天天教她做。”

伊尔根觉罗氏老太太点点头,又抬起手来招呼着:“三丫头过来,让奶奶看看你。”淑宁忙走上前去,任她拉着自己的手瞧,背脊上已经开始冒汗了。

伊尔根觉罗氏又问:“读过什么书?”这个问题淑宁早有准备,便回答道:“只读过些《女训》《女诫》之类的,额娘说女儿家针线最要紧,不许我多读书呢。”她早听说这位祖母大人不太喜欢母亲读书,这样回答应该没问题吧?

却不料她摇摇头,说道:“你额娘最是小心人,其实倒不必这样,女孩儿家多读些书,倒也不是坏事,只别看些不好的书,移了性情就行了。”这话让佟氏和淑宁都暗暗称奇,这才几年功夫,她怎么就完全改变了态度呢?

接下来又说了几句闲话,淑宁才回到母亲身边继续站着,伊尔根觉罗氏这才发觉,便叫丫环搬了个凳子来,让孙女儿坐下。

有个媳妇子上来回话,说侍候三太太和三姑娘的人都在外头呢,老太太要不要见见。伊尔根觉罗氏点了头,便见到二嫫带着小梅秋菊和春杏上来磕头。那拉氏看见,皱了皱眉。

伊尔根觉罗氏认得二嫫,略问了些话,转头看见秋菊,就问道:“我怎么觉得这丫头有几分眼熟,好像在哪儿见过?”那拉氏正要开口,索绰罗氏抢先说道:“额娘不认得了?她本是庆哥儿房里的丫头,庆哥儿那年不是还说要把她收房吗?也不知怎的,竟跑到三弟妹那里去了。”她有几分得意地撇了那拉氏一眼,那拉氏却是不动声色:“小孩子家不懂事玩笑罢了,我听说三弟妹那边少人使唤,见这丫头还算伶俐,才送过去的。”李氏却只是站在她身后,似乎没听到这些话。

伊尔根觉罗氏不管两个媳妇之间的暗斗,只挥挥手让四个女仆下去了,叹了口气道:“这怎么够呢?别说三媳妇儿有了身子,里外都要人侍候,再看她们姐妹几个,都是丫环婆子一大堆。三丫头这样太过寒酸了,就算她阿玛在外地做官,不好带太多人,也不能太失体统才是。”

佟氏低头受教,淑宁还是那副乖巧样子,心里却已经在大嚷:“难道你要给我弄一堆丫环婆子跟着吗?不要啊!!!”

可惜祖母大人听不到她的心声,便对大儿媳说:“你回头瞧瞧,多拨几个人给她娘俩,尤其是你三弟妹那里,晓事儿的婆子多安排两个。”然后指指淑宁,“三丫头那里,就照四丫头的例吧。庆哥儿媳妇平日里也多照看她一下。”那拉氏和李氏婆媳俩都应了。

四丫头的例又是多少个人?

这时天已经黑了,老太太发话:“叫下面的人把饭摆上来吧,看来老三和端哥儿是留在前头跟老爵爷吃了。”下面的人应了,片刻后果然有人来回话,说老爵爷留了三老爷和四少爷在前头吃饭,让这边先吃。

底下人马上在旁边的房间里摆桌椅,正手忙脚乱呢,却听得有丫环在外头报说:“二姑娘跟四姑娘来了。”然后就听得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奶奶,我来了,可赶上吃饭了吗?”

淑宁好奇往门外瞧去,心想:“难道这就是那位传说中的二堂姐了?”

几个丫环掀起帘子,一个娇小的身影在一堆侍女的簇拥下走进门来,拐过屏风,然后,淑宁顿时觉得眼前一亮。

那女孩只是十岁左右年纪,身量尚小,穿着一身素白旗服,领口、袖口与下摆处用丝线从月白到深蓝色绣了层层叠叠的小花,远看还以为是镶了几道蓝边,待走得近了,才知道衣饰华美精致。

等她走近,淑宁才清楚地看到她的相貌,一双又黑又大的凤眼,小巧的鼻子,红红的小嘴,肤色极白,像是细瓷一般完美无缺,一头乌黑的秀发交缠着蓝色的缎带,绑成双鬟,两边各有几根缎带垂在肩上,未扎起的头发都放在脑后。年纪虽小,已经有一种很特别的仿佛成年女子般的风情,不出几年,定然会长成一位倾国倾城的大美人了,少说也是范冰冰那个级别的。

李氏这时就站在淑宁旁边,忽然开口说:“这就是婉妹妹了。”

淑宁点点头,心想:“果然是美人啊!”

=====================================================================

我为什么要这么想不开,写这种场面呢?就算有林黛玉进贾府为参考,我也死了几百个脑细胞,却仍然错漏百出,改了N回了,我发誓再也不要挑战这种情节了~~~~~~~

话说,祖母大人伊尔根觉罗氏,我觉得她的名字太长了,写起来好啰嗦,但如果称为祖母的话,写她与几个儿媳妇互动的情节会很奇怪,但他们家又没个单姓,我不能用“X母”或“X太君”之类的方法称呼她,各位帮我想想吧,有什么称呼是两三个字的,又能比较客观地代表这个人物呢?

外面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先这样吧,搞不好等会儿就要关机了。

TOP

四十四、婉宁

太君一听到最宠爱的孙女的声音,哪还有先前威严的模样?早已笑得眼睛都瞧不见了:“猴儿,我就知道你最会找吃的,闻见饭香就来了。”

那婉宁一把就扑过来,攀住祖母的脖子,撒娇道:“奶奶这话说得我好像馋鬼似的,太过分了,都是因为奶奶这里的饭菜太好了,不然我怎么会一闻见味道就忍不住了呢?”哄得老太君心花怒放,眼里都没了别人了。

淑宁都快看直了,耳边却传来一把细细的声音:“孙女儿给祖母请安。给伯母请安,给母亲请安。给婶娘请安。”转头一瞧,却只见是一个与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小女孩,穿着蛋清色的旗装,也梳着与婉宁一样的发式,眉目清秀,只是比不得婉宁美丽。看来这就是四姑娘媛宁了。

太君只是随意扬扬手,便抱着婉宁问长问短,那媛宁撇撇嘴,就转往索绰罗氏那边去。

那拉氏不等女儿撒完娇,就开口道:“怎的这般没规矩,只缠着你奶奶不放?快过来见过你三婶与妹妹。”

婉宁这才发觉旁边坐着的佟氏与淑宁,忙笑着走过来行礼,说:“是我怠慢婶婶了,婶婶别见怪。”不等佟氏说没关系,就抓住了淑宁的双手,瞪大了眼睛上上下下地瞧。淑宁呆住了,心想这种情形真眼熟,可不要接着来一句“这个妹妹我见过的”才好。

谁知那婉宁忽然好像想起什么好笑的,又强忍住,说:“这个妹妹我见过的。”(淑宁:我囧!)

不过她很快又补充说:“不是真见过,是看着面善,觉得好像以前就认识了。”媛宁在对面扯了扯嘴角:“莫不是又是前世见过?”婉宁笑道:“谁知道呢?说不定是哦。”然后就拉着淑宁亲亲热热地说话。淑宁发现她有两个小酒窝,笑起来时极甜。不得不说,这位漂亮的小姑娘的确很讨人喜欢。

太君还是笑咪咪的:“这样也好,以后姐妹间相处就更融洽了。”

底下人报上来说饭摆好了,老太太一招手,全体人就移师隔壁房间吃起饭来。

淑宁在奉天时,佟氏在礼仪上对她管教甚严,在餐桌上尤其如此,因此她不但执筷噎饭的动作很文雅,对食不言的规矩也严格遵守,有时她自己都会为此惊叹,觉得“原来我也会有这么大家闺秀的一天”。早听说大户人家里规矩严,所以淑宁是很认真地打算照着母亲教的去做的。

谁知这次一上饭桌,母女俩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那婉宁不停地哄着老太太,又常夹好吃的给她,站在旁边侍候布菜的李氏都快下岗了。祖孙俩说说笑笑的,哪有什么大户人家的规矩可言?

那拉氏见佟氏母女都很吃惊,便说道:“三弟妹别见笑,我这闺女最没规没矩了,偏老太太喜欢她这样。”佟氏忙陪笑道:“这样和和乐乐的才高兴呢,婉姑娘实在讨人喜欢。”

太君一脸慈爱地看着孙女:“这话我爱听,我那么多个孙女里头,就数二丫头最贴心了。”她这话一出,媛宁便不高兴了,佟氏望望女儿,也有几分尴尬。芳宁低头吃饭,似乎完全不在意。

婉宁笑着对淑宁说:“三妹妹吃饭时真斯文,其实一家人不需要这些虚礼,说说笑笑的不是更开心么?”淑宁笑笑,吞下口中的饭,才开口应了声:“姐姐说的是。”

旁边的媛宁瞧了她一眼,又继续吃饭。

饭后漱口的程序,跟《红楼梦》里的极像,淑宁实在万分庆幸自己没把多年前看过的情节忘掉,不然那杯嗽口茶上来时,她一定会被那清新的茉莉花香骗倒,直接喝下去了,那可就闹了大笑话。

真是的,只是伯爵府,干嘛学人家国公府的作派呢?

一帮子女人又重新回到方才的房间说话,婉宁继续讨着祖母欢心,媛宁继续撇着嘴,佟氏、淑宁继续和李氏、芳宁一起充当沉默一族,只偶尔回答两句。过了一会儿,门外有人来报:“三老爷和四少爷来给老太太请安了。”

不一会儿,帘子掀了起来,张保带着端宁进来了,又是一番磕头见礼。老太君跟儿子说了几句话,便赶他去跟兄弟们见面,只留下孙子陪伴。

端宁今年十二岁了,本就长得五官端正,眉清目秀。他自小练习骑射,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看起来比寻常十二岁少年要高些,加上长年读书,又增添了书香气息。淑宁就常笑话说,他一站出来,只要微微一笑,那些夫人太太大娘大婶们就恨不得他是自个儿的儿子。虽然这话一说出来,淑宁就挨了哥哥一个脑崩,但还是很有道理的。太君细细打量着多年不见的孙子,满意地点点头,便拉他到自己座位的另一边坐下说话。

婉宁看了端宁好一会儿,便拉着祖母的手撒娇道:“这个哥哥真好,为什么他不是我亲哥哥呢?”端宁笑道:“妹妹这是什么话?难不成我就不是你哥哥么?”婉宁抬头望着他,可爱地眨着眼睛,问:“真的?”端宁笑着点头,她便高兴地笑了:“那以后你就要把我当成亲妹妹一样哦。”太君慈爱地摸摸她的头。

媛宁在下面冷笑了一下,瞧了淑宁一眼。佟氏皱皱眉,但没说什么。淑宁本有些心里发酸,但很快就平复了。因为她瞧见自家哥哥陪着祖母与堂姐说笑时,脸上的笑容一直没变过,就是那种温温文文的笑。这种表情她见得多了,只要哥哥遇上别家夫人太太拉着他说话又摆脱不了时,就是一直这样笑的,表面上看起来很乖,实际上早不耐烦了。也对,自家的好哥哥,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被人拐去?淑宁心情很好地看着眼前的祖孙同乐图,冷不妨瞧见端宁望过来时,对她眨了眨右眼。

她心情更好了。

谈话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太君有点累了,便只留下婉宁一个,其他人都打发走了。淑宁跟着哥哥去给伯父们请安,回到自家住的院落时,已经一更天了。

他们一家住的,就是当年张保住过的院落,名叫槐院,离主屋有些远,一边围墙外头就是青云巷,再过去就是伯爵府的围墙了。院子当中种着一颗大槐树,树下是几张石桌石椅,旁边摆着几盆花草。院子三面都有房屋,正屋是张保与佟氏夫妻会客的地方与居所,右边是书房,左边两间大房是给端宁淑宁住的,正屋后头有条过道,通向小小后院,那里建了几间抱厦,是下人的住处。

长福与二嫫有自己的居处,就在府后的几处院子里。老伍头是早早被安排到马棚附近跟其他的车夫一起住了。长贵和马三儿夫妻就在槐院后院的抱厦里住下,跟着主人们住在一处的,只有秋菊和春杏。

那拉氏派来了几个婆子,只说其他人明天一早就会过来。这天赶了那么久的路,进府后又到处请安见人,人人都累得要死,便随便洗了洗,睡下了。

第二天一大早,全家就起来了。因还要准备下午去娘家探访的事,佟氏指挥着几个下人打包礼品。人手不够,众人好一番忙乱。

这时有人上门来了,是老太君屋里侍候的人,就是昨天见的那个穿绿的俊俏丫环,名叫翠英的,来问昨夜他们一家四口睡得可好,有没有短什么使的用的,细细地问了一遍。她长相俏丽,说话行事却很温柔,又爱笑,容易给人好感,佟氏她们都对她很客气。

她又恭敬地请他们若有什么住得不舒服的地方,尽管开口说。张保淡淡地道:“这是在自个儿的家里,若有什么要吩咐的,我们自然会说,你不必费心了。”然后就出去了。

翠英一阵尴尬,正好外面有管事带了一群男女仆役来,是那拉氏分派给三房使唤的,翠英借机告退了。

新来的人有六女两男,分配的结果是:一个年纪较大又比较老实的丫环素云和一个三十来岁的媳妇子王瑞宝家的,负责侍候佟氏起居;一个叫巧云的俏丽丫环侍候淑宁;那两个叫书香和墨香的十五六岁丫头,眉清目秀,又识得几个字,就分配给了端宁;还有一个叫粉官的,原是几年前买的小戏子出身,现在当了粗使丫头。男仆方面,王瑞宝跟了张保,他儿子王贵跟了端宁,与虎子一同作小厮。

那个王瑞宝家的,刚好就是昨天要扶淑宁的媳妇子,曾侍候过二太太索绰罗氏和大房的小妾生产,也算是经验丰富了。她丈夫王瑞宝正是老太君手下王嬷嬷的儿子,一家人都是有体面的,只是一直轮不上好差使。三房只有一个管事长福和二嫫夫妻能算得上号,他们跟过来,也是想要出人头地的意思。

那个长得很漂亮的巧云,似乎与秋菊是认识的,只是关系不太好,两人目光一对上,连淑宁都能看见电光霹啪作响。

佟氏给新来的仆役们训话,不外乎三房有三房的规矩,日后老实干活不要偷懒之类的。淑宁留意到书香和墨香两个听训的时候老是走神,眼睛不断地往旁边瞟,她一看,原来是端宁站在那里。看来这两个丫环是被内定为四少爷日后的小老婆了,不然怎会那么大胆地放秋天的菠菜?不过,她倒是有点无语,不知是谁安排的?她老哥才十二岁啊,还是男童啊!!!现在就安排这些太早了吧?

端宁早就察觉了,看来也心里有数,他转头看见妹妹一脸古怪地看着他,摇摇头,一脸苦笑。

训完话,人们都散开来,各做各的事去了。小梅挑了门帘进屋,报告说:“二姑娘和四姑娘来了。”

TOP

四十五、不和

婉宁和媛宁双双结伴而来,向佟氏请过安后,婉宁直接就问起怎么不见端宁。佟氏淡淡笑道:“方才到前头去了,怕是老爵爷要考究他的武艺吧。”婉宁觉得十分可惜,不过还有淑宁在,便直接拉着她回房说悄悄话去了。

婉宁是个很容易自来熟的人,虽然昨天才第一次见面,但今天已表现得像是多年的老朋友一样亲切。她热情地向淑宁介绍京中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小吃美食,邀请她跟自己一起出去玩,而会介绍她认识许多“有趣的”朋友。媛宁只是坐着打量房间,有时掐掐新插的那瓶花上的花瓣,有些无聊的样子。

婉宁询问过淑宁平日的爱好之后,已经把话题转到自己的生活爱好上来了,淑宁也饶有兴趣地听着。这种大户人家小姐日常生活的零距离接触可不是天天都能有的,而且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提,趁此机会先打听打听,免得日后跟人说起来时露怯。

媛宁百无聊赖地玩起床上的摆设,却对一个抱枕起了兴趣。那本是淑宁去年秋天时做的,用了软缎子作面料,塞了满满的棉花做成圆柱状,正好抱在怀里,软软的可舒服了。她还在上头绣了丝带绣作为装饰,眼下正是这特别的刺绣吸引了四小姐的注意。

媛宁把抱枕拿到淑宁面前,问:“三姐姐,你这是什么绣法?怪好看的。”淑宁便解释给她听:“这是用丝带和绸带绣的,再用各色花边和珠子作装饰,我就叫它丝带绣。妹妹喜欢的话,我送你一个吧?”

小女孩其实很好哄,媛宁顿时就弯了眉眼,还说:“多谢三姐姐,不过,我也有学女红,姐姐教我做吧?”淑宁说好。

婉宁拿过那抱枕仔细瞧,奇怪地说道:“咦?三妹怎么会这种绣法?这不是法国宫廷里的东西么?奉天应该没有洋人吧?三妹是哪里学来的?”

不等淑宁说话,站在门边侍候的春杏先开口了:“这是我们姑娘想出来的,不是从别人那里学的。姑娘本来是打算装饰一下盒子,结果后来弄出这个来了。”她亲历淑宁弄出丝带绣的经过,就觉得二姑娘这话有些刺耳。

媛宁闻言撇了婉宁一眼:“听到没有?是三姐姐自己想出来的,二姐就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难道就许你一个人聪明,别人都不会弄好东西了么?”

婉宁皱了眉头:“四妹,你又来了,我怎么往自己脸上贴金了?我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你干嘛又故意挑我的刺?”

媛宁眉一挑,尖声说道:“去年絮絮表姐弄了条漂亮的花边裙,你就说人家是学洋人女子的,她连洋人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到哪儿去学?上个月我叫人做了个银脚镯带,你又说我是学人家苗人的。我就知道,只要别人一弄出好东西来,你就会说那是别人做过的!这世上就只有你一个会弄些新奇好看的东西!”

婉宁眉头皱得更紧了:“也不知你是从哪里听来的怪话,我不与你小孩子计较。这里是三妹妹家,你别再胡闹了。”

媛宁的声音更尖了:“我怎么胡闹了?你说我是小孩子,你才比我大多少?你还不是小孩子?我就是要把这些话告诉三姐姐,免得她受了你的骗!”

婉宁怒目而视。好一会儿,她重新端坐下来,慢条斯理地喝口茶,道:“你在这里说这些话有什么用?有本事跟奶奶说去?太难看了!”

眼看媛宁就要张牙舞爪地扑上来了,原已听得呆了的淑宁连忙拦住她:“快住手,都别吵了,要是闹得外面都知道,可不好看。”

她转头对婉宁说:“二姐姐,我不知你们姐妹间为何不合,但还请姐姐让着些儿妹妹才是。”然后又对媛宁说:“四妹妹,你这样说话,到底是不妥的,以后别再当着别人的面说二姐的不是了。”

她本是一番好意,想着先压住这起冲突再说,谁料媛宁小孩子家一生起气来就特别固执,现在连淑宁都恨起来了。她甩开淑宁,大声道:“我就知道,你们都让着她,她有什么好?气死我了,我再不要理你了!”甩开帘子走了。

婉宁冷笑一声,道:“三妹妹别管她,她三天两头的就要挑我的刺,不过是妒忌奶奶宠我罢了。”

淑宁坐下来,正色道:“虽说如此,但有一件事我要说清楚。我是那年收到姐姐送来的夏衣,上头有些丝带做的花朵蝴蝶结,因见它好看,才想出用丝带绣花的,说起来并不算是我首创。若是那什么法国宫廷真有这种绣法,也是误打误撞而已。”开玩笑,若被对方起了疑心,她要到哪去找个洋人说曾经教过她丝带绣?

婉宁却有些说不准:“原来如此,我也记不大清楚了。不过这样也是好事,妹妹若还有那样的抱枕,也送我一个吧。”

淑宁无奈应了。她总共就做了两个,现在两个堂姐妹各要一个,自己可就没了。

婉宁坐久了有些无聊,便起身告辞。临出房门时,她突然露出诡异的笑容,对淑宁说:“我常与朋友一起出去逛街的,你方才不是很有兴趣么?什么时候也跟我们一起去吧?我还可以叫上五阿哥。”

淑宁听得一头雾水,想着怎么突然扯到五阿哥身上了?要是四阿哥,或许还有点关连,不过这些龙子凤孙,沾上了都没什么好事。她拒绝了,就说母亲身怀有孕,她要留在家中照顾。婉宁一脸可惜地出了门。

出到院子,正好碰上端宁回来。他身上沾了些尘土,下巴略有些淤青。婉宁一把扑上去,连声问道:“怎么会成这个样子?是谁欺负哥哥了?是谁?”淑宁也关心地以目光相询。

端宁微微一笑,双手不着痕迹地隔开婉宁,说道:“小意思,玛法考我武艺,勉强通过了。二妹妹来作客么?可惜我不在家。”婉宁笑着说:“四哥哥要真觉得可惜,不如今儿跟我一起出去玩吧?我约了好几个朋友呢。我带你去吃好吃的?”她拉着端宁的手摇两摇,撒着娇。

端宁还是温温地笑着:“听起来挺有趣儿。可惜今日我们全家要到外祖家去请安,日后有了空闲,再请二妹妹给我当向导吧。”

婉宁有些意外,以往自己一撒娇,不论是堂兄弟还是表兄弟都会乖乖听话,想不到今天碰了壁,不过这样才能显出这位哥哥与众不同么。

她缠着端宁略说笑几句,察觉到对方有送客的意思,便见好就收,走了。

端宁吁了一口气,转头对淑宁说:“这位大小姐可不好对付,偏又不能得罪她。”淑宁笑笑,递帕子给他擦汗。端宁接过,就说:“现在不早了,母亲身体怎么样?如果能行,还是早点去外祖家吧。只怕去了要留饭,如果是午后再去,留了晚饭,回来晚了祖母说不定会不高兴呢。”淑宁听了觉得有理,便与他一起进屋跟母亲商量。

过了一刻钟,佟氏叫人请回张保,向老太太报告过,一家人就坐着马车往娘家去了。

====================我是越来越勤快的分割线======================

转眼十多天过去了,张保日日到吏部上打听消息,因国丧期间禁宴乐,只好寻些旧日朋友喝喝茶,探一探朝中风向。佟氏每日都去向婆婆请安,又在她面前做足贤惠媳妇的样子,倒没挨什么冷言冷语。端宁因父亲早就跟佟家商量好了,到佟氏族学去附学,免得留在府中无所事事,会跟着堂兄弟们不学好。他每日去佟家外叔祖(注:佟国维)家中上半天学,回来后也待在房中温习,有时去库布房练练武,有时去骑骑马,日子过得十分健康。

淑宁听了母亲的话,决定在伯爵府期间保持低调,每日做女红练大字,然后就是陪母亲说话解闷,日子过得有够无聊的。

婉宁又来过几回,见淑宁每次不是在绣花就是在练字,便笑说她太过“大家闺秀”了,还问:“你每天这样过日子,难道就不无聊吗?”

是很无聊,但淑宁又不好明说。以前在奉天时,她每天都有许多事可干的,现在不能出风头,新奇东西是不能做了,又没有朋友可以交往,跟春杏玩又会被婆子说失了体统,又没处买新书去,外头大书房里的大部头,都是闷得要死的那种,诗词文集她又没兴趣,除了绣花练字,她还能做什么?

婉宁想了想,笑了,说:“不如我给你找些消遣的事儿做吧?”淑宁警惕起来,不知她要找的是什么事?该不会又是那种跟阿哥们出去玩的话吧?她最近常引诱自己出去,每次都提什么阿哥的,太奇怪了。

不料婉宁提的却是另一件事:“不如你跟我一起去上琴棋书画的课吧?”见淑宁露出疑惑的目光,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家里有给我请西席,教我些琴棋书画什么的,可我有很多都会了,不耐烦去学它,所以常常逃课。如今只有四妹妹在听呢。”

原来如此。想不到婉宁也懂得琴棋书画之类的东西,看来盛名之下无虚士啊,以往看这位小姐总爱玩闹的样子,还以为她才女的名声是别人捧出来的呢。

只是她心里有个疑问:“好是好的,只是你们如今已学了许久吧?我这才去学,会不会跟不上?”

婉宁忙说道:“不会不会,其实四妹是今年春天才开始学的,她笨得很,才学了一点,你现在去,绝对跟得上,再说了,琴棋画就罢了,至于‘书’,我看你已经不用学了。”她瞄了一眼书桌上的一叠字稿。

淑宁笑了:“我才学了点皮毛呢,怎么会不用学呢?姐姐的老师,必定是位饱学之士吧?我会好好请教的。”听起来不错,就让她也风雅一回吧。

TOP

四十六、媛宁

上课的地方就在花园的一角,是一处四面环水的亭阁,环境清幽,凉风习习,淑宁一到那里就喜欢上了。

因为淑宁是头一回来,婉宁陪着她。一进门,就看见媛宁坐在书案前,她抬头看见她们,有点意外,但还没忘记前些日子的不愉快,哼一声后就转过了头。她们也各找了一个座位坐下了。

教她们的老师姓蔡,名叫芝林。头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淑宁有点黑线,是采芝林还是宝芝林啊?这位先生家里不知是开武馆的还是开药店的呢?

蔡先生有五六十岁了,学问很好,才艺也上佳,他不光教授琴棋书画,也教诗词歌赋。可惜平日来上课的通常只有天资不佳的四姑娘,而他一直认定是得意弟子的二姑娘,却很少来。这次新来的这位三姑娘,不知资质如何?不过眼下他最注意的事,莫过于已经十天未见过的天才学生婉宁的到来了。

他问清楚淑宁只有书法方面是学过的之后,就交给她一本字贴,让她临一遍看看,又指点一下媛宁的弹琴指法,然后拉过婉宁,细细问她近来的功课进程。

淑宁很仔细地临好字贴,然后才发现媛宁的注意力已经不在琴上,而是在偷偷地听蔡先生对婉宁的训导。她也好奇地听了听,发现婉宁在才艺方面的确有不凡之处。

婉宁在三四岁的时候,已经能背诵上千首唐诗宋词;五六岁时,已经能看懂《资治通鉴》这样的大部头,并写得一手好字;七八岁的时候,已经能自己做出很不错的诗;而且去年她九岁的时候,已经能画一手不输给成年人的好画,能完整地弹奏长达半个时辰的古曲,并自己作曲填词了。

淑宁有点乍舌,虽然自己五六岁时,也能看懂大部头和写出好字,但那是因为自己是穿的,而且勤于练习的缘故,而婉宁作为古代女孩子,能有这个水平,实在不是平常人能比的,更何况,写诗画画弹琴,都不是自己这样穿越过来的普通人能做得了的,怪不得她小小年纪就获得“才女”之名。

这是淑宁头一回对于这位二堂姐起了敬佩之心。

不过接下来蔡先生也提到了婉宁的弱点:不够勤奋。她虽然很有天份,学什么都一学就会,但太没有耐性,又爱玩,没办法静下来苦练,所以她的水平虽然远远高于同龄人,但基础却不够扎实。蔡先生对她有很大期望,苦口婆心地劝她发奋。不过依淑宁看来,婉宁虽然表面上毕恭毕敬地应了,实际上却有些不耐烦。

蔡先生也有些察觉,他叹了一口气,便让她自己去练琴了,然后走过来看淑宁的字。

蔡先生对淑宁的书法的评价是:缺少灵气,中规中矩。虽然天资不算上佳,但胜在用功,以她的年纪,也算是难得了。他有些惋惜,有天份的不够勤奋,够勤奋的没有天份,还有一位(四姑娘),是没有天份也不够勤奋的。他叹了口气,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苦命了。

淑宁对于先生的评价并不在意,她的字的确只是中规中矩而已,她又不是要当书法家,对自己的要求并不高,能拿得出手就行了。

这堂课是琴课,因此淑宁过了书法考评一关以后,就开始跟着学起琴来。蔡先生是位好老师,他手把手地教会淑宁基本指法,又让她弹一小段旋律来练习。

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按照规矩,每上一个时辰的课,就有一刻钟的休息时间。蔡先生交待几句,就到隔壁的小室去休息。

婉宁早就不耐烦了,蠢蠢欲动地打算偷偷开溜。淑宁觉得她这样有些对不起蔡先生,劝她至少上完半天课再走,婉宁有些不愿,两人正说话间,媛宁开口了。

“二姐,”她说,“有件事我想告诉你一声。那天三姐姐送来的抱枕,我叫哥哥拿去找了上回见过的那个布朗神父,姐姐你不是说他就是法兰西国来的么?结果,你猜怎么着?”她得意地望了婉宁一眼:“他压根儿就不认得那种绣法!看来二姐也有弄错的时候啊。”

婉宁盯了她一眼,却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哦?那个布朗神父啊,他好像自小在教会长大的,怎么可能见过那种宫廷里的东西,今年春天才回国的那个白神父,才是法兰西贵族出身呢,他就知道这种绣法。”她收拾了一下自己桌面上的东西,昂着头道:“四妹妹有空打听这些事,不如多花点时间在功课上,让先生也夸你两句。”说完就走了。

媛宁脸都红了:“你就会骗人,人都走了,你说什么都行了。你有什么可傲的?夸你的人都瞎了眼!”谁知这时蔡先生正好进门来,她的红脸刷的一下又白了,连忙低下了头。

蔡先生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婉宁远去的背影,叹了口气,回到座位上重新开始上课。

接下来的日子,淑宁几乎每天都来,张保和佟氏也很赞成她多学些东西,端宁更是夸张地大叫他要努力了,不然又会被妹妹比下去,那就太没面子了,引得全家人都笑个不停。

婉宁很少来,就算来也待不久。平时她不是陪祖母说话解闷,就是约朋友外出游玩,宫里还派人来过一次,接她进宫去陪太后说话。有传言说她很得太后的缘法,以前也曾多次进宫陪伴。

每次淑宁去上课,都只有一个媛宁当同学。初时媛宁完全不理她,但时间一长,小孩子耐不住沉闷,就偶尔跟她说说话,但是口气依然不善。淑宁哭笑不得,觉得自己并没有得罪她,却被她这样讨厌,真是无妄之灾。

不过大多数时候,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上。

课程很有趣,基本上是两天一变,如果一天上午是学琴,下午就是学棋,第二天就分别学书法和学画。学习的都是基础知识,并不高深,至于作诗填词,她和媛宁都还没到那个阶段。

基础练习其实很沉闷,有时一上午就只是不停地弹一小段旋律,学上三个上午才会换另一段;而画画也是,有时连着十天都是画小鸡,蔡先生还不许她们画其他的东西。

不过学习还是挺有效果的。过了一个多月,淑宁已经能很流利地弹出一首小调,并且一口气画出三四只小鸡而不犯错误了。她很有成就感。

蔡先生夸过淑宁几回,这使得媛宁又对她产生了敌意,但见她并没有因为受了夸奖而在自己面前炫耀,只是继续苦练,就觉得很诧异,渐渐地也不再敌视她。

一天午后,还未上课,媛宁拿出他前天布置图画功课时画的示范图,准备把剩下的功课做完,却发现其中一张图不见了。她有点慌乱,只有这张图,她是完全没有练过的,要是被先生责罚,母亲又会骂她了。

淑宁看到她慌慌张张地四处翻自己的东西,便问她怎么了。

媛宁看着她,有点犹豫,对方也有一样的示范图,只是如果自己开口,不知她会怎么嘲笑自己。

不过她还是把事情告诉了淑宁,没想到淑宁什么也没说,就把自己的图借给了她。她连忙照着画起来。

等到她画完五张的功课数,才松了一口气。她把图还给淑宁时,却发现对方也在做图画功课,便问:“三姐姐也没有做功课吗?”淑宁回答说:“做了,只是现在还有时间,与其呆坐,不如多画两遍。”

媛宁完全不能理解这种做法,问:“为什么?做完功课就可以了啊?换作是二姐,只要完成先生布置的功课,先生就会大力夸她了。练那么多有什么用?”照小姑娘看来,这种事太“多余”了。

淑宁却说:“勤能补拙,我天份不如人,只好多练一些,才能做得更好。”

蔡先生来了,媛宁连忙把疑问咽下肚,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之后,媛宁就时时留意起这位原本不大放在心上的三堂姐来。上课也好,休息时也好,淑宁总是能感受到她的目光,心里毛毛地。不过这种现象只持续了几天,媛宁就恢复正常了,让淑宁松了好大一口气。

只是这位四姑娘似乎勤奋一些了,每次先生布置的功课都会主动完成,学习也有了进步。有一天,蔡先生头一回夸奖了她,小姑娘脸上发红,眼睛发亮,谁都能看出她心里有多高兴。

只是第二天,她就好像霜打了的茄子似的,无精打采。淑宁暗暗奇怪。

下课时,媛宁叫住了淑宁:“三姐姐,一起回去吧?”

这可是破天荒头一遭儿!

两姐妹穿过花园往住处走。媛宁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三姐姐,我……我很难受,家里根本没人在乎我,他们只会说二姐的好。”淑宁停下了脚步,吃惊地望着她。

这位小妹妹在跟她谈心事吗?

媛宁眼一红,说道:“她做什么都是好的,而我做什么都没人理会。昨天我好不容易得了先生夸奖,回去告诉额娘,可她……”她吸吸鼻子,“她根本不当一回事,只会说二姐姐比我强多了。为什么她要说这样的话?明明我才是她的女儿啊?”

她的眼泪都快要冒出来了:“从小到大,我额娘就只会说婉宁好,婉宁聪明,婉宁讨人喜欢,哼,不就是因为祖母宠她吗?我明明很用功,额娘怎么就不夸夸我呢?哪怕是一句也好。”

淑宁觉得她有些可怜。同样是嫡女,但她在家中的地位明显比婉宁差一截。她以前只知道小姑娘刁蛮不讲理,老看婉宁不顺眼,没想到她有这样的苦楚。

得不到亲人的认同,的确是很令人难过的事。

淑宁尽力安慰她,还说:“昨天蔡先生不就夸你了吗?而且你现在那么用功,可二姐只是偷懒,在这点上你可比她强多了。”

媛宁听了这话,心情倒好起来了:“没错!我现在比她用功!”只是旋即又有些失落:“可是她的天份那么高,先生也说了,我们都比不上她。”

淑宁笑了:“就算她是天才又如何?方仲永也是天生奇材,可他后来不也泯灭众人中了么?按我的想法,只有一成的天份,加上九成的勤奋,才能成就真正有学问的人。”她把某句名言稍稍改了改。

媛宁听了这话,眼睛却发亮起来。

她觉得自己找到了超越婉宁的方法。

TOP

四十七、桃色

也许是因为住处将近,媛宁匆匆将脸上残留的泪痕擦干,结果忘了看路,被个树根绊了一下,幸好淑宁扶得快,只是稍稍拐了一下而已,还不至于痛得走不动路。淑宁好心发作,主动提出送媛宁回屋,四姑娘也欣然接受了。

刚一接近二房一家人住的“桃院”,两人就听到索绰罗氏那把尖细的声音,隐隐地似乎在说:“我就知道你这狐狸精不安好心!整日家没事儿就来我们屋里晃悠,告诉你!你趁早死了这条心!我绝不会叫你得逞的!”

然后是一把柔柔的女声:”哟——,二太太这话说得,奴婢怎么当得起呀?奴婢只不过是奉老太太之命来瞧瞧二老爷的风寒好了没有罢了,什么狐狸精的,这话又从何说起呀?”

淑宁扶着媛宁一路走近,两个女人争吵的声音就越来越大,媛宁脸红了,觉得让淑宁听到这些话太丢人,便忙忙丢开她的手,说:“到这儿就行了,姐姐回去吧。”

这时一个女子撞了出来,一见她姐妹俩个,就站住了,笑着向她们请安问好:“三姑娘四姑娘好,两位下学啦?”却原来是翠英。

索绰罗氏追了出来,嘴里还喊着:“狐狸精,你别走!”看到女儿侄女都在,忙住了嘴。

翠英微微一笑:“二太太,当着姑娘们的面儿,说话……还是注意点儿的好。”

她施足了礼告退了,倒把索绰罗氏气得够呛,好不容易平下气来,看了看两个孩子:“下学了吗?三姑娘怎么有空到我们这边来?”

淑宁规规矩矩地行了礼,道:“给二伯母请安,方才四妹妹在路上拐了脚,侄女才特地送她回来的。既然已经送到,侄女儿就告退了。”然后对媛宁笑笑,转身走了。

索绰罗氏见她走远了,才皱着眉头对女儿说:“怎么这么不小心?还不快进来!”

媛宁默默跟着她进了屋,听着她絮絮叨叨地说:“你怎么跟三丫头要好起来?额娘早就说过了,三房跟大房是一路的,都不是什么好货,再说你三叔如今得罪了索相大人,这么久了也没得什么好缺,以后是别想有什么好前程了。你们兄妹几个不要沾过去,免得被他们连累。”

她对着镜子抿了抿发鬓,漫不经心地说:“额娘早就告诉过你,平日里多跟你二姐亲近,你却偏偏总是跟她作对。且别说她在老太太面前说得上话,光是这两年,她带契你哥哥认得的那几个王孙公子、大臣子弟,日后就有说不完的好处了。你也别总是小孩子心性,懂事儿些,学学你二姐,她像你这么大时……”

媛宁已经没有心思继续听下去了,她转身走回自己房间,踢丢花鞋,抚着肿起来的脚踝,忍不住掉了一滴泪。

TOP

四十八、霹雳

佟氏早上醒来的时候,觉得精神比往日都好。她的肚子也越来越大了,她艰难地挪着身子下床,丈夫早就走上前来,扶着她到梳妆台前坐好,又亲自给她递帕子洗脸,让她心里暖暖的,直觉得自己有夫如此,此生何求?

端宁和淑宁也早早过来向父母请安,略吃些东西,就一同去给祖母请安。

到了老太太屋里,正遇上索绰罗氏出来,她面带笑容,向他们一家问好,只是略带些深意地多望了佟氏一眼。

老太太跟儿子说了几句闲话,再拉着端宁问了下近来的功课,因他们大的要出门,小的要上学,便放他和两个孩子走了,独留下佟氏说话。

她一脸慈爱的样子,问佟氏道:“看来肚子不小了,有五个月了吧?”

佟氏笑道:“是,再有两天,就满五个月了。”

“身子还好吧?你年纪不小了,自己多当心些,多吃点,多睡点,以后也不用这么勤地到我这里来请安。人家知道了,还以为我老婆子刻薄媳妇呢。”

“怎么会呢?这是做媳妇的本分。再说,这路也不远,媳妇多走动走动,日后生产时也有力气。”

老太太点点头:“这倒是,年轻时不知道这个理儿,怀了孩子就不爱动,以为这样是爱惜身体呢,结果生产时没有力气,足足折腾了一日,后悔得不行。你知道这个道理就好。”

佟氏含笑点头。

老太太又喝口茶,清清嗓子道:“说起来,老三这几个月晚上都在你房里?”

佟氏不明所以,只点头称是。

老太太又说了:“难怪,他除了你,屋里就没人了。以前还有个翠蕊,现在也没了。那些是是非非我就不说了,但老三升上五品都几年了,连个妾都没有,也太不像话。”

她不顾佟氏突然刷白的脸色,自顾自地说道:“如果是以前也就罢了,你如今有了身子,想必也不太方便,把他晾在那里一年半载的,也不是个事儿。你看他们兄弟几个,屋里何尝没个人?就算老四没纳妾,也有几个通房充充场面。我知道你在外头一个人料理家事不容易,如今也不好太费神了,干脆我老婆子替你拿个主意吧。”

佟氏嚅嚅道:“额……额娘……”

老太太继续说下去:“我这屋里的几个翠,不是我自夸,论人品论相貌,都比外头一般人家的姑娘强,而且人也知根知底,都是本分能干的。我看……你夫妻俩一向感情好,如果找个太要强的,没得搅得你家宅不宁,就选个温柔懂事的,翠英怎么样?方才我听你二嫂子说,她常到你们屋里走动,跟你相处得不错的,想必日后也能妻妾和睦,既这样,再过几天就有好日子,索性早些办了吧,也好早日多个服侍你的人。”

佟氏早被这晴天霹雳打蒙了,心里绞紧了地痛。他们好好的夫妻,怎么可以让人插进来……怎么可以……

然而,她已经不是当年只能在婆婆面前当应声虫的新媳妇了,她跟着丈夫在外多年,不说经历了风风雨雨,光是这么长时间里当家作主,早已非吴下阿蒙。虽然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打击到了,不过几个弹指间,她已清醒过来,想到了应对之法。

佟氏强按捺下心中的波涛汹涌,开口道:“额娘说得在理,其实媳妇心里也有这个想法,总觉得亏待了夫君,因此这些年一直暗中留意,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她看着老太太意外的眼神,又再平静了点:“只是夫君眼界儿高,一般的女孩子都看不上,才耽误到今日。但如今不一样了,额娘心爱的丫环,必定是好的,他定然喜欢。媳妇也只有欢喜的,只是有一样儿……不得不妨。”

老太太皱皱眉头,问:“什么事?”

“如今可正是国丧期间呢,再怎么说,咱们也是有爵位的人家,怎么能在这种时候办喜事儿呢?要是叫人参一本,可就不好了。”

老太太不在乎的挥挥手:“这有什么,不摆宴席大办就是,不然,就先开脸,当个通房,日后再补办吧。”

佟氏白着一张脸道:“老太太屋里的姑娘,怎么能这么委屈?再说了,就算是通房,也是纳小,若是别人也就罢了,可夫君如今才得罪了索额图大人门下的人,略有点儿错,可不就被人抓住把柄了吗?到时候就怕他们趁机报复,夫君没了前程不说,只怕连阿玛和兄弟们,也要受牵连的。”

老太太早已板起了脸:“既如此,就先放放吧。说起来,都是你的不是。当初老三在奉天犯混,你就该拦着他才是,怎么能帮着他干那起子得罪人的事儿?索额图是什么人?那是太子爷的亲外叔祖!如今你男人得罪了他,连带着全家人都要跟着受累。若你是个懂事的,也不会有这种事!!”

她也没了心情,匆匆就打发了佟氏,只管闭目养起神来。

佟氏觉得浑身都没了力气,只勉强走到门外,有两个小丫头上来扶她,走了两步,看到廊下站着的翠英,心中一股气就涌了上来,只是顾虑到婆婆还在屋内,便强忍着气走了。一出院门,就遇上来找她的二嫫,甩开两个小丫头,扶着二嫫去了。

翠英目送她远去,心里也是稍稍松了口气,旋即又对某个人起了恨意,往日温柔的面容扭曲了,咬牙切齿地,真狠不得把那人撕成碎片。

====================我是转换视角的分割线====================

佟氏回到槐院,摒退左右,单留下二嫫,深呼吸几下,才缓缓把方才的事说了出来。二嫫大惊:“怎么会这样?翠英姑娘不是要配二老爷的么?”

佟氏头一回听见这个说法,忙问是怎么回事,二嫫就把从其他下人那里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她,然后又说:“听说二老爷也有这个意思,我还以为老太太已经默许了呢,怎的忽然说要把翠英许给三老爷呢?”

佟氏低头想了想,冷笑道:“是了,早上去请安时,正撞上二嫂子从屋里出来,她还对着我笑了笑,想必是她搞的鬼。”

二嫫说道:“如果真是二太太在背后撺唆的,定是她心里嫉妒,又担心翠英进了门会争宠,可她又为什么找上我们三房?老爷和太太都没得罪她呀?”

“哼,她那个人就是这种性子,看不得别人好。我们这两年跟大房稍亲近些,她就看我们不顺眼了。再说……”佟氏想了想,“大房已有了两个妾,四房……四弟在外办差,四弟妹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一时半会儿的回不来,她没法尽快把翠英打发掉,才会盯上我们的。”

二嫫有些疑惑:“连三太太和我都能看出二太太不安好心,为什么老太太还要这样做呢?”

佟氏只是冷笑:“这有什么难明白的,你没瞧见大房里死了的翠翘、如今的翠萍,二房里的翠珍,我们三房从前的翠蕊,还有如今府里风言风雨传的跟四弟眉来眼去的那个翠玉,再加上现在要插到我们屋里的翠英,难道你还看不出来么?”

二嫫闻言倒吸一口凉气:“这些都是老太太屋里的姑娘,这么说,老太太是故意……”

佟氏沉重地点点头:“就算没有二嫂子从中插一脚,老太太迟早也会安个人进来,只不过现在要安的恰好是翠英那个丫头罢了。”

二嫫皱着眉头道:“翠英跟二老爷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老太太就不忌讳?怎么就偏偏挑中她呢?”

“二房已有了个翠珍,还算得宠,没什么事,老太太不会多派一个人去跟她争。翠英是自己打错了主意了。也罢,反正现在是把这个事情压下来了,且放一边儿去。只要老爷在国丧期间定下缺,我们立马走人,就不怕别人再搞鬼。”佟氏拿定了主意。

晚间佟氏对张保说起这件事,虽然满腹委屈,也是强忍着,还勉强笑着问他,要不要过两个月给他找一个。张保怜惜地揽过妻子,柔声道:“我要妾做什么?有夫人一个就足够了。你不要担心,只管好好保养身子,到时候给我生个白白胖胖的孩子。至于纳妾的事,我自会去跟额娘说,劝她打消主意的。”

佟氏担心地说:“你可别为了这事顶撞额娘,那可就是我的不是了。”张保笑着安慰她:“我不会这么糊涂,再说了,如今是国丧期间,额娘也不会乱来的。”

他好生安抚着妻子,直到她睡下,才到书房里坐了良久。第二天一早,他就单独去给母亲请安,母子俩谈了很久的话。

他们间说了什么没人知道,只是之后的日子里,老太太没再向佟氏提起这件事。佟氏也松了一口气。

淑宁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曾经发生过第三者危机,还是每日上课、练习琴棋书画、做做针线。唯一引起她注意的,就是秋菊最近心情很好,脸上常常带笑。淑宁问她是否有什么开心事,她只是笑着说是天气好的缘故。倒是旁边的巧云听了她这话,冷笑不已。秋菊白了她一眼,也不跟她吵架,转身掀起帘子就出去了。

近来婉宁整日在家,很少出门。淑宁问她是什么缘故,她也不说。媛宁偷偷告诉淑宁,婉宁总是拉着权贵子弟出门玩,那些做家长的担心孩子在国丧期间玩闹太过,会引起皇帝不满,因此不许他们出门。而婉宁自入宫一次后,也没再去第二遍了,府中甚至有过闲言,只是后来皇太后派人赐了些点心,才把那些流言压下去。

因为暑日天长,老太太又总是睡觉,婉宁无事可做,便常来上课。作为教室的水阁建在水面上,四周又有风,比其他地方更凉爽,是夏天里极好的避暑场所,连淑宁都喜欢在那里多待些时候。

奇怪的是,近来媛宁性情平和了些,遇到婉宁时,虽然冷嘲热讽是少不了,但也不象以前那样,动不动就大骂出口了。

一天午后,已近上课时间了,淑宁和媛宁都在水阁里为等会儿的课作准备,却看到婉宁大怒而来。一进门坐下,就大声骂道:“那个可恶的花花公子!休想得逞!!”

TOP

四十八、重逢

淑宁好奇问她:“发生什么事了?”婉宁深呼吸两下,才回答道:“还不是奎叔那个混蛋!”

奎叔?这又是哪个?是哪个堂叔吗?

媛宁的冷哼又来了:“你居然直接叫大你十多岁的表哥的名字,还叫他混蛋?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说你知书达礼?”

原来是个人名。

婉宁撇撇嘴:“表哥是平辈,我为什么不能叫他的名字?何况像他那样的混蛋,要我叫他表哥,想起来就恶心!”

淑宁问:“他怎么得罪你了?”

婉宁拉着她的说,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那个人二十多岁了,读书不成,武艺又不好,在家里无所事事,明明是一幅俗人脸,还自以为是潘安再世,整天拿着把扇子装才子,我看了就讨厌。他已经娶了老婆,还有两个小妾,居然还有脸打我家小芬的主意,开口向我额娘讨她作妾,你说他是不是个混蛋?”

听起来是很混蛋。不过据淑宁所知,这个府里的丫环,只要长得好看点的,不多不少都会有点攀高枝的想头,这种事应该很平常吧?

媛宁在一边继续冷嘲热讽:“二姐姐不是很喜欢做媒吗?以前还给好几个丫环做过媒,我还以为你前世是当媒婆的呢,今儿居然要坏人姻缘了?”

婉宁白了她一眼,继续对淑宁说道:“我屋里的丫环都识字的,小芬也一样,就算不能嫁个好人家,至少也该一夫一妻吧?我早就知道小芬跟顺宁哥的书僮小李是青梅竹马,他虽然只是个小厮,但人很聪明伶俐,又对小芬温柔体贴,我打算再过两年就让他们成亲的。谁知那个奎叔突然冒出来,对我额娘说要讨小芬,我额娘居然没拒绝,真是气死我了!”

淑宁连忙给她递了杯茶:“别气,先喝口水。照我看,既是二姐姐的丫头,大伯母想必会先问过姐姐再决定吧?姐姐直接求大伯母就是了,难道大伯母会不答应吗?”

婉宁犹豫了一下,才说:“小芬虽然是我的丫头,平时其实只是负责扫地而已。奎叔是我额娘的亲侄子,他要小芬,额娘多半会答应……”

这不是重点吧?淑宁疑惑地道:“连二姐姐去求也不行吗?据我所知,大伯母其实是个讲道理的人,如果小芬真的不愿意,只要姐姐去说一声,她一定会答应的。”

婉宁脸上阴晴不定,没有再说话。淑宁是一头雾水,媛宁又只是嗤笑着不说话,不久,蔡先生进来了,三人连忙坐好上课。

这件事并没有让淑宁放在心上。这天下午下课后,她回到自家院子里,从父亲张保那里得知一个消息,差点没跳起来。

周家还在京城!

前任奉天府丞周文山,在离开奉天任上后,就回到京城述职和确定下任职务,结果同样遭到了吏部的拖延。比张保更不幸的是,他家族没有显赫的背景,而且离任较早,不像张保等人那样参与了后面的救贫行动,因此当年的考评不佳。当初陈良本还在京城时,吏部的人早就答应了会分配个好缺给他,但又不知怎的,总是派不下来。

目前周家寄居在周文山妹夫家中,继续等待着不知几时才能确定下来的职务通知。

张保是在今天去拜访玉恒的时候,遇上周文山的,之前两人居然都不知道对方住在同一个城市里,重新遇上时,聊了好几个时辰,刚好玉恒没空闲招待他们,也算是自行打发了时间了。

张保回家后一宣布这个消息,不论是佟氏还是淑宁,都几乎立刻就要求他邀请周家一家三口来作客。佟氏还激动地说:“自去年在奉天分别后,我还以为要几年才能见到他们呢。难得两家都在京城,一定要请他们来好好聊一聊。”

淑宁也很希望再次见到周茵兰,在这个伯爵府里,她连个真正能说话的朋友都没有,实在太难受了,况且她也很想念对方。

张保欣然答应了,他本就有这个打算。于是,第二天,他就派出马车,将周文山一家接到了槐院。

两位夫人别后重逢,自有说不完的话题,她们自去房里聊天了。男人们自然是到书房里谈话。淑宁兴奋地拉着周茵兰回到自己房间,又叫春杏去倒茶拿点心,缨儿笑嘻嘻地跟着去了。

周茵兰见淑宁四处张罗,忙一把扯她坐下,道:“别忙了,你好好陪我说说话。我瞧瞧,唔……一年不见,妹妹长高了,你以前只到我肩膀的,现在快到我的耳朵了。”

淑宁笑了:“你说这话,好像你有多大似的,你不也一样长高了么?只是没我长得快,怎么?难道你没吃饱?”

周茵兰笑骂道:“你这小蹄子!谁没吃饱呀?只不过在京城不像以前在奉天时那样,老是有牛乳喝,我才长得比你慢些罢了,谁叫你比我多住了差不多一年!”

淑宁奇怪道:“咦?我们在这里常有牛乳呀,听说很多人家都能买到,你怎么会没得喝呢?”

周茵兰有点不自然地笑笑:“我们住在姑姑家里,总不能太麻烦他们吧?这都是小事。”

淑宁察觉到她的神色,便拉着她的手,严肃地问道:“怎么了?难道你姑姑家对你们不好?”

周茵兰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对淑宁说:“我们一向要好,我也不瞒你,可你千万别告诉人去。自我们一家到了京城,就一直借住在我姑父那里。他是个工部的小郎中,家里房舍也不宽敞,我们原只是打算暂住的,万万没想到一住就是一年,他们家的长辈难免有些闲话,连我姑姑都受了埋怨。我爹娘虽然生气,但往日的积蓄已经不多了,又总想着不日就能得缺的,只好继续住在他们家。”

淑宁有些生气,但又不好说别人家亲戚的坏话,只好安慰周茵兰,心里却为他们难过,反倒是周茵兰劝她道:“我知你为我全家不平,其实也没那么糟,我爹再不济,也还是个四品官,姑父一家是不敢太亏待我们的。先不谈这些,听说去年冬天,你父亲和其他几位大人在奉天做了一件大事,是不是?快说与我听听。”

淑宁见她有意转移话题,也从善如流,把事情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她。

周茵兰赞叹道:“你父亲真了不起,我爹听说这件事后,直说佩服,总是说,可惜他走得早了,不能参与一份,还说若能再与你父亲见面,定要好好敬他一杯呢。”

淑宁笑着替父亲多谢了。周茵兰又说道:“我们两家也算同病相怜了。虽然不知几时才能雨过天晴,但如今好歹有你们在京中,以后我爹娘也有个可拜访的地方。不像以前,总是窝在家里无事可做。”

淑宁笑道:“既如此,咱们就多些来往吧,我下次也到你们家作客,你也常来。”周茵兰有些迟疑:“这样好么?这里到底不是奉天。”淑宁不在乎地说:“怕什么?我的堂姐就常出去的,况且又不是一个人出门。你不知道,我到京城后还没出过大门呢,实在闷得慌。你快告诉我你姑姑家在哪儿,我好找你玩儿去。”

两人高高兴兴地聊了半日,直到佟氏喊她们去吃饭,才停下来。

午饭是在槐院里用的。因佟氏怀孕,张保特向母亲求了恩典,把后院的一间小耳房改作小厨房,常做些汤品点心给佟氏进补。有时张保从外面回来晚了,误了饭时,下人们也是在这里做饭的。

饭后略聊得几句,周文山就提出告辞了。张保与淑宁直送他们出了二门,目送着他们一家上了马车离开。

正要往回走时,两辆马车与载着周家人的马车擦身而过,往里头的院子驶来。早有几个媳妇子上前迎接,后面的那辆小车上走下两个仆妇,然后到前头的大车里扶出一个与婉宁差不多大的女孩子,穿着华贵,还跟着一个小丫环。

一群女人拥着那个女孩子往里面走了。淑宁在后面看得疑惑,不知是什么人。张保略扫几眼,就对女儿说:“阿玛还要到前头书房去,你先回去吧。”然后就走了。

淑宁自己往回走,路上听到几个丫头说起那位娇客的事。

“哎呀,那位小姐可有半年没来了,我还以为她跟二姑娘吵架了呢。”

“哪儿能啊?听说她是回外婆家去了,才刚回京,就到我们府里来了呢。”

“听说这位小姐不是一般人家,是内大臣费扬古大人的千金呢。”

“说起来,上回府里还来过一个郡主呢。”

……

淑宁听着那些话,觉得“内大臣费扬古”这几个字有些耳熟,好一会儿才醒悟过来:内大臣费扬古的女儿,不就是四四的大老婆乌拉那拉氏么?想不到她居然跟婉宁是好朋友。看来这位堂姐的确是交游广阔啊,什么阿哥啊、公子啊、福晋啊、格格啊,她都认得。

她刚回到槐院,却看到春杏在门口站着,一看到她就迎上来说道:“姑娘,方才二姑娘派人来请,说有位好朋友来,要请她一同试吃新菜品,特地来请姑娘一同去呢。”

淑宁回屋请示过母亲,稍整理了一下,就过去了。

婉宁住在大房所在的“竹院”里一处单独的小院内。院里种满了森森翠竹,在夏日里显得特别凉爽。

淑宁进门去的时候,婉宁已经拉着那位未来的四福晋坐在大圆桌前了,旁边还坐着大堂姐芳宁,只是不见媛宁的踪影。

婉宁见她进来,忙给她与客人彼此介绍了一番,原来那位小姐的闺名是玉敏,虽长得有些严肃,其实人挺和气。

婉宁叫人把新菜式送上来,然后挨着淑宁坐下,笑道:“说是菜品,其实是夏天吃的几样小食,凉凉的,特别适合天气热时吃。”

丫环把几个晶莹剔透的玻璃碗摆上来,淑宁一看,却是各色的水果粒,拌着一种白色的酱汁,便问:“这是什么酱?”婉宁答道:“是酸牛乳。”玉敏问道:“是酸的么?这倒有些特别,难做么?”婉宁说:“我不知道,不过应该挺容易,很多人都会呢,只是我们家厨子特笨,试了很久,害我到现在才能吃上。 ”

说白了就是酸奶拌水果沙拉嘛,吃起来还可以,可惜没有沙拉酱。淑宁想起前世时吃过的水果沙拉,心中想道:“如果这时候有丘比千岛酱就好了。”随即又为自己的异想天开失笑。

这时耳边传来婉宁低声的自言自语:“只用酸奶味道果然差多了,我还是比较喜欢丘比千岛酱,不然家乐的柠檬口味沙拉酱也不错。”

淑宁僵住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