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1949年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为中央直辖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南京仍然保留了中央直辖市的地位。12月改为华东军政委员会直辖市。1950年1月,南京改由新成立的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仍为中央直辖市,同时政务院设有驻宁办事处。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江苏建省,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南京市为江苏省省会城市。
    1958年7月15日,常州专区所属江宁县和扬州专区所属江浦、六合2县划归南京市。1962年5月8日,江宁县划归镇江专区,江浦、六合县划归扬州专区。
    1964年,南京设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雨花区、栖霞区。1970年,增设钟山区。
    1971年3月11日,原六合地区所属江浦县和镇江地区所属江宁县,划归南京市领导。
    1975年11月,扬州地区所属六合县重又划归南京市领导。南京市辖3县。撤销钟山区,并入栖霞区。1982年,国务院命江苏省试行市管县改革,省内各地区行署撤销,原属镇江地区的高淳、溧水2县划入南京市。连同原辖的江宁、江浦、六合3县,南京市共辖5县,和浦口、栖霞、雨花台、玄武、大厂、下关、白下、建邺、秦淮、鼓楼10个区。
    1989年2月,南京被国务院确定为“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不久“计划单列市”中的省会城市均被撤销计划单列。
    1994年南京市明确为副省级市,市辖区为副厅级。调整市区行政区划。
    2000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江宁县,设立南京市江宁区,以原江宁县的行政区域为江宁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东山镇。南京市共辖4县11区。
    2002年4月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23号):调整南京市部分行政区划。(1)撤销南京市浦口区和江浦县,设立新的南京市浦口区,以原浦口区和原江浦县的行政区域为浦口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珠江镇。(2)撤销南京市大厂区和六合县,设立南京市六合区,以原大厂区和原六合县的行政区域为六合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雄州镇。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南京市辖11个市辖区(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浦口区、六合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2个县(溧水县、高淳县),共75个街道、39个镇。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41.3万人,户籍总人口为617.2万人。其中市区534.4万人。南京市共有51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56%。
    (3)名胜佳景。
    南京的巍峨、南京的壮美、南京的底蕴、南京的气质,与其说她像一幅山水城林交相辉映的山水画,不如说她更像一本包罗万象百读不厌的经典史书。南京永远是每个南京人的骄傲和最爱。
    关于南京的名胜佳景,自明万历年间就有人“搜讨记载”。据顾起元《客座赘语》,先是榜眼余梦麟(幼峰)以生平所游览金陵诸名胜20处(钟山、牛首山、梅花山、燕子矶、灵谷寺、凤凰台、桃叶渡、雨花台、方山、落星岗、献花岩、莫愁湖、清凉寺、虎洞、长干里、东山、冶城、栖霞寺、青溪、达摩洞),各著诗纪之,并约焦竑、朱之蕃(兰隅)先后二位状元公与探花顾起元同唱和,诗作汇为一集,名之曰《雅游篇》,刊行于世,一时以为胜事。
    顾起元(1565—1628年),明诗文家、史学家、学者。名培,以字行,又字太初、邻初,江宁(今南京)人。万历二十五年(1598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祭酒,詹事府詹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辞官后在杏花村(今南京城西南城墙内之花蠡岗)筑遁园,闭门潜心著述。《客座赘语》是顾起元所著的史料笔记,成书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全书10卷,计文467篇,记述明朝南都金陵的地理,历史、典故、人物,典章、制度、风俗、故事传说等。
    在余梦麟所选的20景点的基础上,朱兰隅将景点增至40个,编成《金陵四十景图考诗咏》。成为后世作金陵景物图咏的蓝本。
    大约在乾隆年间,“金陵四十景”发展为“金陵四十八景”。现在还能看到一种清代宣统二年(1910年)刊行的南京人徐上添所画《金陵四十八景》图册。
    1990年,南京古旧书店曾据旧本影印出售。其所列四十八景:莫愁烟雨、祈泽池深、雨花说法、天界招提、凭虚远眺、永济江流、燕矶夕照、狮岭雄观、石城霁雪、钟阜晴云、龙江夜雨、牛首烟岚、珍珠浪涌、北湖烟柳、东山秋月、虎洞明曦、冶城西峙、赤石片矶、清凉问佛、嘉善闻经、杏村沽酒、桃渡临流、青溪九曲、凤凰三山、达摩古洞、甘露佳亭、长干故里、鹭洲二水、化龙丽地、来燕名堂、楼怀孙楚、台想昭明、长桥选妓、三宿名崖、祖堂振锡、幕府登高、报恩寺塔、神乐仙都、鸡笼云树、灵谷深松、秦淮渔唱、天印樵歌、商飚别馆、谢公古墩、献花清兴、木末风高、栖霞胜境、星岗落石。每幅上各有简短题记,介绍景点来龙去脉。据说民国年间还曾流传一种彩色的《金陵四十八景图》,如今已难以见到。
    乾隆以来的《金陵四十八景》是:
    1、石城霁雪——石头城位于南京城西北的清凉山后,景色清幽,有“城市山林”之称。石头城全长约3000米。中段几块突起的红色水成岩,酷似丑脸,故称鬼脸城。原为楚威王的金陵邑,筑于楚威王七年(前333年)。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吴国孙权迁至秣陵(今南京),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中唐诗人刘禹锡曾作《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钟阜晴云——钟阜,即钟山。东吴大帝孙权封蒋子文为山神,亦名蒋山。紫金山之称始于东晋,因山顶上经常出现紫色的云彩,故以名之。
    3、鹭洲二水——江东门外白鹭村一带的古白鹭洲,李白诗“二水中分白鹭洲”。
    4、凤凰三山——城西南花露岗凤凰台遗址上远眺江边的三山,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
    5、龙江夜雨——下关龙江边夜听雨声,相传,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明朝建国前,朱元璋在南京下关龙江战败陈友谅,遂改大胜关,并派兵驻守。每当月亏夜静,潮起潮落,江水拍岸劈啪有声,风起处,江滩芦苇沙沙作响,形成一阵阵微妙的声浪,象雨声,时而急促,时而稀疏,戍兵们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随口说出“龙江多奇趣,夜晴闻雨声。”一直流传至今。
    6、虎洞明曦——东南郊高桥门外黄龙山附近的虎洞中观看黎明时的阳光。
    7、东山秋月——中秋节在江宁东山镇的土山上赏月。东山本名土山,它之改名东山,就自谢安始。晋室南渡,谢安的祖上南迁,寓居浙江会稽(今绍兴)东山。谢安青年时期朝廷闻其名,征召他入朝作官,他以病推托,回到会稽东山隐居。直到他40多岁时,才复到建康(今南京)朝廷供职,为简文帝司马昱所器重。谢安十分怀念他的故居会稽东山,就在距都城不远的土山,仿故居筑了一所别墅以居之。土山之名也就因此改为东山。
    8、北湖烟柳——北湖即玄武湖。最早名桑泊,秦时称秣陵湖,汉末改称蒋陵湖,东吴时称后湖。北湖一名出自东晋。徐爰《释问》曰:本桑泊,晋元帝创为北湖,以肄舟师。宋元嘉中,有黑龙见,因改玄武湖。玄武湖畔台城上的垂柳,风景如画,因有唐韦庄诗云:“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9、秦淮渔唱——在秦淮河上聆听渔歌。
    10、天印樵歌——天印山即方山,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过去,到方山郊游时,常能听到打柴人的歌声。
    11、青溪九曲——青溪,指三国东吴在建业(南京)城东南所凿的东渠。发源于南京紫金山西南,流经市区入秦淮河,曲折达10余里,亦名九曲青溪。
    12、赤石片矶——城东南今雨花门外的由红色砂岩构成的秦淮河畔小岗。
    13、楼怀孙楚——李白在金陵时常饮酒的“孙楚酒楼”,李白有诗云:“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孙楚(西晋诗人、文学家)楼遗址约在今水西门水关一带的秦淮河畔。
    14、台想昭明——钟山北高峰上的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梁武帝天监元年立为太子)读书台,一说在江宁湖熟的梁台。
    15、杏村沽酒——今城西南花露岗下的古杏花村,相传是唐代诗人杜牧买酒处。
    16、桃渡临流——夫子庙利涉桥畔古桃叶渡,相传是东晋王献之妾桃叶渡秦淮处。
    17、祖堂振锡——祖堂山位于南京的南郊,是国家级风景文物保护区,山青水秀,风景迷人,这里有南唐皇帝李煜爷爷和父亲的陵墓——“南唐二陵”,还有普觉寺、宏觉寺等多处庙舍藏身于山林。唐代法融祖师在祖堂山得道,成为佛教南宗第一祖师。振锡:锡是指僧侣用以护身的锡杖,梵语隙弃罗(Khakkhara),汉译为锡杖或智杖,简称为锡。振锡就是举起锡杖的意思。
    18、天界招提——中华门外的天界寺,原名龙翔寺,与灵谷寺、报恩寺并称为明代“金陵三大寺”。招提: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
    19、清凉问佛——清凉寺位于南京城区西部清凉山南麓,前身是五代十国时期杨吴顺义三年(921年)权臣徐温始建的兴教寺。问佛:心向佛,便有了佛。有了佛,便能与他对话。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南唐烈祖在此避暑纳凉,改寺名为“石头清凉大道场”。石头山从此时起又称清凉山。此后,该处成为南唐宫廷的避暑之处。后主李煜更与清凉寺结下了不解之缘,寺内避暑宫的匾额“德庆堂”即为李煜亲题。
    寺内原藏有中主李璟的“八分书”、画龙名家董羽画的龙及书法家李霄远的草书等三件艺术珍品,被称为寺中“三绝”。寺门外有南唐中主李璟保大三年(945年)由僧人广惠挖掘的古井一口,称南唐义井,又称保大泉。寺僧常饮此水,虽老却须发不白,故又名“还阳井”,旧有“老不白头因水好,冬犹赤足缘师高”之誉。寺后山顶,南唐时期曾建翠微亭,又名暑风亭。
    清凉寺又是南唐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著名僧人文益长期居住在寺内,被中主李璟封为大法眼禅师;他创建的佛教宗派即称为法眼宗,是禅宗南宗的五个支派之一。自古为佛教圣地,所以有“清凉问佛”之说。
    20、嘉善闻经——幕府山在中央门外,其西、北二峰合称夹萝峰,夹萝峰下有达摩洞遗迹。达摩洞附近,历史上寺院众多。较为著名的有嘉善寺、崇化寺、幕府寺、吉祥庵、妙秦庵等(在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幕府山一带占了六景:幕府登高、嘉善闻经、达摩古洞、永济江流、化龙丽地、燕矶夕照)。
    21、鸡笼云树——位于南京市区,东连九华山,西接鼓楼岗,北近玄武湖,是钟山延伸入城的余脉。春秋战国时期,以其山势浑圆,形似鸡笼而得名。山上自古以来就有古树名刹,景色宜人。
    22、牛首烟岚——牛首山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南郊风景区境内,海拔240米,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春游牛首”踏青,是南京人的习俗之一,牛首山俗称牛头山,峰峦起伏,怪石嶙峋,因其凸出的双峰相对恰似牛头上的一对角而得名。阳春三月,竹茂林绿,映日桃花,争奇斗艳;黄昏时分,暮色苍茫,霞霭蒙蒙,令人陶醉。
    23、栖霞胜景——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秋游栖霞”看枫叶也是南京人的习俗之一。
    24、达摩古洞——幕府山东北麓的达摩洞。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渡江前曾在此休息。
    25、燕矶夕照——燕子矶位于南京郊外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远望若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直渎山高40余米,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雄踞于山上的燕子矶是观赏江景的最佳去处。
    26、狮岭雄观——狮子山(原名卢龙山)位于南京下关区境内,濒临长江、海拔78.4米,占地14公顷、周长2公里。有“狮岭雄观”之称。
    27、化龙丽地——幕府山北麓临江的“五马渡”,相传西晋末年时琅琊王司马睿与彭城王等皇族分乘五马渡江在此登岸,琅琊王所乘之马忽然化龙飞去,成为司马睿称帝前的“吉兆”。
    28、来燕名堂——位于今南京夫子庙对岸乌衣巷内东晋王、谢大族的故居,刘禹锡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9、报恩寺塔——大报恩寺位于南京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秦淮河畔长干里。据说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其生母碽妃(朝鲜人),于在1412年到1431年期间,兴建的一组规模庞大,有如宫殿般金碧辉煌的九级琉璃宝塔。
    30、永济江流——在燕子矶的永济寺观音阁俯视江流。永济寺为南京一大古刹,“江楼一览”系指置身于南京燕子矶和头台洞之间的永济寺观音阁上,一览万里长江西来东去之壮观景象。
    31、莫愁烟雨——莫愁湖,湖上有胜棋楼等古代建筑,登楼凭窗北望,一派“水面荷花堤上柳,半城山色半城湖”和“荷亭消暑,柳岸追风”的景色尽收眼底。
    32、珍珠浪涌——今鸡鸣寺至浮桥的古珍珠河。
    33、长干故里——位于中华门外长干桥南,东侧立有“古长干里”牌坊。古长干里则范围很广,包括今内秦淮河以南、雨花台一带。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令范蠡筑城于今南京中华门外古长干里,越国用它作为进攻楚国的根据地之一。
    34、甘露佳亭——高座寺位于中华门外的雨花台。始建于东晋初年,原名为“甘露寺”。东晋初年,西域沙门尸梨密多罗南渡来游建康,为丞相王导所敬重,于是在该寺讲经说法。由于他讲经时坐在高处,被人尊称为“高座道人”,时人于是也以“高座”为寺名。佳亭,高座寺甘露井旁的亭台(另一说在小九华山)。
    35、雨花说法——相传梁代云光法师在雨花台上讲经,感动佛祖,顷刻天上落花如雨而得名。解放后,被辟为烈士陵园。
    36、星岗落石——约在今鼓楼岗一带的古“落星岗”。
    37、长桥选妓——今夫子庙对岸一带明清妓院的集中地。
    38、幕府登高——幕府山在南京市西北方的长江之滨,山峦延绵起伏,西起上元门,东至燕子矶,长约12里。幕府山有五座山峰,主峰名北固峰,高70余丈。登幕府山眺望长江,壮观景致尽收眼底。
    39、谢公古墩——五台山永庆寺前东晋谢安登临过的高墩。
    40、三宿名岩——下关静海寺附近南宋名将虞允文曾休息三夜的三宿岩。
    41、神乐仙都——光华门外的道观神乐观。
    42、灵谷深松——灵谷寺周围的上万株古松。
    43、献花清兴——祖堂山北峰献花岩的景色。
    44、木末风高——木末亭,位于雨花台东岗之巅永宁寺侧,始建于明代。“木末”二字,最早见于屈原的《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FR兮木末”句,意为高于树梢之上。一说在方孝孺祠内。
    45、凭虚远眺——在鸡笼山最高处的凭虚阁远望市区及玄武湖。
    46、冶城西峙——朝天宫所在的冶城山峙立于城西。
    47、商飙别馆——钟山南麓梅花山前的南朝离宫商飙馆(南朝齐武帝时建)遗址。
    48、祈泽池深——南郊高桥门外祈泽寺的泉水,传说宋时东海龙女来此听法师讲法华经后所开。
    金陵新四十景,是1983年4月,南京《周末》报社,江苏电视台、南京市园林局、南京旅行社、南京炼油厂、南京大桥机器厂、南京搪瓷厂等,联合举办“金陵新姿揽胜评点征联”活动,8月20日宣布评选结果。金陵新四十景为:
    1、古亭晨钟(鼓楼广场大钟亭)。大钟亭位于鼓楼广场东北角。钟亭重檐六角攒尖顶,灰筒瓦屋面,以六根铁柱支撑,高14.5米,上架六角交叉铁梁,大钟悬于梁下。铁柱钟亭由“金陵机器局”(今晨光机械厂前身)制造。”柱上铸有铭文。
    大钟由紫铜浇铸,高3.65米,口径2.3米,底边厚0.17米,重23000公斤。钟顶铸阳纹莲瓣一周,提梁饰以云纹和波浪纹,铸有“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九月吉日铸”铭文。造型精美,声音宏亮,数里可闻。原钟楼悬二钟,清康熙年问钟楼倒塌,二钟坠地一立一卧,立者咸丰年间被毁。
    相传,当年铸造大钟时,朱元璋限期铸成大钟,违者格杀勿论,工匠们久铸不成,眼看限期将至,纷纷逃匿。一天,忽见一工匠的三个漂亮女儿打扮得好像仙女下凡,到他面前齐声说:“爹爹,您老不要发愁,女儿们帮你来了。”说完就跳进铜水之中,大钟终于铸成。后人为纪念她们的孝心和献身精神,建了三姑庙。清朝乾隆帝七次下江南,其中三次来到鼓楼大钟亭,并亲自提笔御书“三姑殿”三个大字匾额,悬挂于殿前门头上。现三姑殿与大钟亭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九华丹青(太平门内小九华山,旧称“甘露佳亭”)。小九华山又名覆舟山,位于玄武湖畔,山的高处海拔61米,因其山形狭长,中部高且较宽,两端渐低渐窄,形似“覆舟”故名。是钟山西走的余脉。覆舟山原为皇家园林,享有“九华丹青”的美誉。1978年,辟为九华山公园。三藏塔下葬有唐代高僧玄奘顶骨的一部分。玄奘原葬在西安终南山紫阁寺塔下,后来塔毁于战火。宋天圣五年(1027年),建康天禧寺和尚可政去紫阁寺,寻得玄奘顶骨,带回建康(今南京)埋于城南天禧寺。明初在此建三藏殿和三藏塔,三藏塔内供奉玄奘法师的部分灵骨。
    3、天朝遗迹(太平天国天王府)。位于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大院内。明初为归德侯陈理所居住。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将侯府扩建为汉王府,汉王名朱高煦,所以府内的花园又称“煦园”。清代为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把这里作为天王府。天王府分为太阳城和金龙城两部分,周围约有10里,有“宫垣九重”。1864年天京陷落,建筑大部被毁。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两江总督署,有正宅、厅楼、亭阁等1189间。各建筑之间均有走廊相通,雨天无需打伞即可走到每座建筑。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当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办公室在西花园西边的一座西式平房里。此房为坐北朝南7大间,室外有宽敞的走廊,正中一间有孙中山先生石膏坐像,两边墙上是临时政府大事记。西边3间贯通为总统会议室,东边第一间为会客室,第二间为办公室,最里间是休息室,现均按原貌布置,供游人观瞻。从西花园东北角走进一个院落,是孙中山先生与宋庆龄的起居室。主要建筑是一座三开间中式术结构二层楼。
    蒋介石在抗战前后长达14年中,也曾以此作为国民政府的总统府。1948年将原两江总督署的辕门改为欧式门楼,上书“总统府”。大门内两侧数十米长的朝房是卫士的驻地,二门为中国古代衙门式大堂,几十根粗大的红柱立于其间,气势不凡。其后是一条很长的走廊,走廊两侧有礼堂、外宾接待室、总统休息厅及参事处、文宫处等中西建筑,最后面是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号命名的5层现代西式建筑——“子超楼”。蒋介石和李宗仁都曾在子超楼的二楼办过公。1949年以后,一度为江苏省政协所在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总统府的对面有一座高大的照壁。大照壁最早建于1865年,原址是太平天国皇天门。1929年国民政府建总统府西式大门,改建了照壁,将其加高加宽,上面建有巴洛克柱头纹饰。1952年1月11日,为纪念太平天国农民起义100周年,在当年天朝宫殿遗址即现“总统府”大门照壁前的花坛中,竖起了“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碑”,是郭沫若先生所题。
    目前照壁已经被拆除,纪念碑被移走。
    4、灯火秦淮(夫子庙灯市)。夫子庙位于秦淮河畔,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孔庙是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因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
    夫子庙建筑群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是秦淮风光的精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这里举行夫子庙灯会,热闹非常。近年来,夫子庙灯会所有彩灯均采取集声、光、电控为一体,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手段扎制;在灯光亮化上,着力营造“秦淮灯火甲天下”的氛围。
    如今,每年春节灯会期间,都会有大量市民和外地游客到夫子庙欢度佳节。这几年,仅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就有几十万人次涌入夫子庙观灯赏景。
    5、五台晴光(五台山体育馆)。南京五台山体育馆于1975年6月建成,位于南京市区五台山。占地3.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793万平方米,体育馆主体建筑为可容纳3万名观众的田径场,此外还有游泳池、跳水池、练习场等。五台山体育馆1981年曾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曾经是南京市的体育中心的五台山体育馆,现已被河西的奥体中心取代。
    南京奥体中心是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主会场。奥体中心占地面积89.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0亿元,于2002年8月18日正式开工,2004年底建成,2005年5月1日交付运行。
    6、中山伟陵(中山陵)。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
    早在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曾登山游览。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总统之职后,来这里打猎时就说过:“将来我死后葬在这里,那就好极了”。当时他46岁。1925年3月,他在病重期间曾再三叮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在宋庆龄的参与下,选定钟山第二峰小茅山南坡为建陵地址。同年7月,公开登报征求陵墓设计图案。在40多份图案中,上海交大毕业生,当时年仅33岁,山东籍人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第一名。并由吕彦直主持建造陵墓工程,自1926年1月15日破土动工。1926年3月12日,在南京紫金山举行了孙中山陵墓奠基典礼,宋庆龄、孙科、邓泽如、杨杏佛等各界人士数千人参加了典礼。到1929年初建成,陵墓面积约8万平方米。孙中山先生的遗体于1929年6月1日入葬。
    中山陵坐北朝南,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3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南京解放后,刘伯承任市长时,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这里。30多年来,中山陵园不断整修拓新,整个园林面积达3000多公顷。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
    孙中山的遗体,本应仿照列宁遗体的模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的遗体已入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1929年6月1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
    7、中华古堡(又称聚宝门、中华门)。中华门位于南京城南,是南京13个内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也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1928年更名为中华门,由蒋介石亲笔题写城门的匾额。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门城堡是明洪武二年至八年(1369—1375年),在南唐都城和南宋建康府城南门旧址上拓建而成,明代称聚宝门。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设计巧妙,结构完整,有三道瓮城,四道拱门,首道城门高21.45米,各门原有双扇木门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内有藏兵洞27个,战时用以贮备军需物资和埋伏士兵。东西两侧马道陡峻壮阔,可用于运送军需物资,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
    对外的第一道城门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原建有庑殿式重檐筒瓦顶的镝楼,但毁于1937年侵华日军的炮火,现尚存台基残迹。城堡有27个藏兵洞,可以藏兵3000余人。
    1995年,南京市人民政府结合中华路、雨花路改造,在中华门城堡周围,建成了中华门广场,使城堡与广场连为一体,相互衬托,相得益彰,游人如织。
    8、植物阆苑(中山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位于钟山南麓,明孝陵附近,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物之一。建于1929年,原名“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1954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批准,定名为南京中山植物园。现在是我国植物科学研究、观赏和植物学知识普及教育的基地。
    9、天堑飞虹(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完全是由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建造的,于1960年1月18日正式动工,1968年9月铁路桥通车,同年12月公路桥通车。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8米,桥下可通行万吨轮船。是继武汉长江大桥、重庆白沙陀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的最大的一座大桥。曾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10、玄武烟柳(旧称“北湖烟柳”)。玄武湖位于南京市东北城墙外,由玄武门和解放门与市区相连。1909年辟为公园。当时称元武湖公园,还曾称五洲公园、后湖等。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长约10公里,占地面积437公顷,水面约368公顷。湖中有五个小岛,由桥堤将梁洲、环洲、菱洲、翠洲、樱洲连在一起,园内亭、台、楼、阁、厅、廊、馆、榭疏密有致,云光岚影倒映,鱼跃鸢飞,画舫游弋。湖水深度不超过2米,湖内养鱼,并种植荷花,夏秋两季,水面一片碧绿,粉红色荷花掩映其中,正如杨万里描写西湖景色一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石城虎踞(石头城遗址,旧称“石城霁雪”)。石头城位于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头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清谅山因五代南唐时,在山中辟清凉道场避暑而得名,原名石头山、石城山。同治《上江两县志.山考》载:“自江北以来,山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如今石头城已是闻名中外的历史古迹,也是南京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12、雪松叠翠(北京东路沿线雪松)。南京是我国首植雪松的城市之一。雪松是世界著名的庭园观赏树种之一,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广泛分布于不丹、尼泊尔、印度及阿富汗等国家,垂直分布高度为海拔1300——3300米。我国于民国9年(1920年)开始从美国引进,南京是首植的城市之一,至今已经有80余年的历史。据悉,因为雪松抗寒性较强,较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喜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的暖温带至中亚热带气候,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生长最好。如今南京的北京东路、御道街被称之为:“雪松路”、“雪松大道”,成为南京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3、白鹭芳洲(夫子庙白鹭洲公园)。白鹭洲公园位于南京城东南隅,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是李白在七律《登金陵凤凰台》中的诗句,使白鹭洲名声大噪。白鹭洲曾是明中山王徐达的东花园,又称徐太傅园、徐中山园。明朝万历年间的王世贞,对“东园”曾有“其壮丽遂为诸园甲”的描述。1951年结合秦淮河整治,浚湖堆山,广植花木,整修和新建了烟雨轩、话雨亭等园林建筑。园内以中国自然山水为主格调,采用明清江南园林的传统建筑风格,与夫子庙地区明清风格的建筑群互为映衬,相得益彰。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上的一个重要景点。
    在白鹭洲公园东南有一座虎头的小石山,地名老虎头,相传晋朝的周处曾在此处读过书。周处字子隐,阳羡人(今江苏宜兴),为东吴贵族周鲂之子,晋时为新平太守、御史中丞。他年轻的时候称霸乡里,是当地的三害之一。一为南山猛虎,二是长桥蛟龙,三是周处。周处经父老指出错误后,他立即入山射虎、投水杀蛟,从此发奋读书。后来以成功的业绩封为孝候。后人为了纪念他,便把这里叫做周处台。《资治通鉴》记载的这篇浪子回头、终成大器的故事成为人们教育后代的极好教材。
    14、汤山温浴(江宁区汤山温泉)。汤山位于南京市东郊江宁区。因山有泉,冬夏常温,四时如汤,故名汤山。主峰海拔292米。汤山温泉是全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一。温泉多分布于汤山东南部一带,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50—60度,且冬夏温度相差不大。汤山温泉中含有钙、镁等30多种微量元素,对关节炎、风湿症、高血压等多种顽症疗效明显。据说唐朝时,著名画家韩混的女儿得了“恶疾”,类似今天的皮肤病,他找了不少名医为女儿医治都没治好。后来,听说温泉泉水能治这种病,遂送女儿到汤山沐浴治疗,不久病愈。韩混则认为这是神的保佑。为了酬谢神灵,韩混把给女儿置办嫁妆的钱捐出来,在汤山建圣汤延样寺。
    15、鸡鸣春晓(鸡鸣寺,即古同泰寺)。素有南朝首刹之称的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至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梁武帝经常到寺里说法讲经,听众逾万。“侯景之乱”后,同泰寺荒芜多年,直至922年杨吴时,才又在同泰寺故址建台城千佛院。如今,鸡鸣寺集山、水、林、寺于一体,环境十分幽雅。宝刹庄严,铜佛闪耀,寺内楼阁参差,殿宇辉煌,浮图耸空,香火缭绕,游客络绎不绝。。

TOP

16、灵谷松风(中山陵旁灵谷寺,旧称“灵谷深松”)。灵谷寺位于中山陵东面1.5公里处,原称蒋山寺,在今明孝陵附近。因明太祖朱元璋选中了该地作为墓址,洪武十四年(1381年)下令将蒋山寺迁至现址,并赐名“灵谷禅寺”。当时规模很大,占地500余亩,山门上书“天下第一禅林”,后毁于兵燹。
    现在的灵谷寺是1928年至1935年,在原寺址上建成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建国后改名为灵谷公园。灵谷寺大门是一座三拱门的门厅,上覆绿色琉璃瓦,两侧是红墙。中门上题“灵谷胜境”,两侧偏门各书“松声”、“泉涛”。大门正南有一个长近百米的月牙形放生池,又称万工池,相传是明太祖调用万名军工挖掘而成。进大门,过雨道是无梁殿。无梁殿原名无量殿,因供奉无量佛而得名,是原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整座建筑全用砖石砌成,无梁无椽,所以又称无梁殿。殿高22米,宽46.7米,进深37.9米,南北各有3个拱门,四面皆有窗。结构坚固,气势雄伟,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17、血沃雨花(雨花台烈士陵园,旧称“雨花书法”)。雨花台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城堡南,三国东吴时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时,佛教盛行,传说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因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上苍,落花如雨,始得名(一说:相传梁代高僧云光法师曾在此讲经说法,感泣天神,落花如雨,雨花台便由此得来)。它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3个山岗组成。东岗又称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西岗延伸至安德门外。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多。
    雨花台陵园大门由花岗石砌成,高11.7米。大门内三面环山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烈士群雕,雕像高10.3米、宽14.2米,由179块花岗石拼装而成,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花岗石群雕。雕像采用了上实下虚的手法,着重刻划了烈士的面部神态。两侧的环陵大道可直达雨花台主峰,主峰上矗立着一块4.23米高的石碑,碑身正面镌刻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金字,背面刻着纪念碑文。南边的山岗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烈士们的遗像、遗书和遗物等。
    18、明宫晨曦(明故宫遗址)。南京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图,由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组成,合称皇宫。明故宫殿宇重重,楼阁森森,雕梁画栋,万千门户,气势恢宏,曾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位皇帝的皇宫,长达54年之久。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作为留都,皇宫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
    清咸丰、同治年间,由于太平军与清军的作战,明故宫经受了较大的破坏,除了地下埋藏的石构件基础外,“楼台金粉已沉销……月落宫垣春寂寂”,只剩下一片残垣碎瓦的废墟。如今,明宫遗址已修建位为明故宫广场和午朝门公园。
    19、孝陵烟岚(明孝陵)。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详见明朱元璋【大明孝陵】)。
    20、璇宫远眺(金陵饭店璇宫)。南京金陵饭店,位于市中心——新街口,是一座五星级豪华饭店。当时的中国第一高楼。主楼37层,高110.4米,共有客房800余间,内设中、西餐厅、楼顶建有大型旋转餐厅、咖啡厅、酒吧和各类大、小宴会厅、会议厅数十个。1983年开业至今,金陵饭店多次成功地接待世界多国政要及名流巨商。尊贵宾客、高端商务、精英会议已然将金陵饭店视为首选。金陵饭店雍容典雅,又不失为城市的先锋、业界的风向。豪华舒适的600间客房以及多种空间的会议场所,体现世界新潮的风格与品位。
    21、六朝石刻(栖霞区甘家巷南朝陵墓石刻)。南朝陵墓石刻(统称六朝石刻),全部在江苏省境内,就目前所能见到的石刻来讲,共有33处。按地区划分,南京11处,南京江宁区10处,句容1处,丹阳11处。以朝代划分:刘宋1处,萧齐8处,萧梁13处,陈朝2处,朝代失考的石刻9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六朝陵墓多为坐北朝南,石刻距陵约千米左右。王侯墓前石刻保存最多的,当数位于甘家巷的安成王萧秀墓,有神道碑、石柱和石辟邪6件。六朝陵墓石刻,形体硕大,造型生动,在雕刻艺术上,上承汉代,下开隋唐,但又不同于汉代石刻的淳朴,显得精美细致,灵动威武,集中体现了中国石代民间雕刻艺术家卓越的艺术造诣。
    陵墓石刻分为三种:天禄、麒麟与辟邪。三种石兽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利爪毕现,纵步若飞,神态威猛庄严。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天禄顶部雕饰双角,麒麟为独角,而辟邪则无角。天禄又称“天鹿”,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与“大命”和“禄位”有关,因而古代最高统治者将其置于自己的陵前,既是禄位的象征,又是天命所归的反映。麒麟是我国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一,也有称为“符瑞”的,因为它“不折生草,不食无义”,因而被视为“仁兽”。天禄和麒麟也统称为麒麟。它的出现,往往被附会为圣贤的降生,是太平盛世的表现,故而被南朝统治者置于墓前。辟邪,从它的形象与命名来看,当为辟除邪恶而设。把这些象征性的石兽放在墓前,一方面作“守护”墓主之用,另一方面无疑是显示墓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成为万民共戴的至尊。在南朝陵墓石刻中,天禄与麒麟仅见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诸侯王墓,等级严明,不能随意僭越更改。
    22、怡然莫愁(莫愁湖公园,旧称“莫愁烟雨”)。莫愁湖位于南京秦淮河西。莫愁湖公园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为六朝胜迹。公园现有面积为58.36公顷,其中水面为32.36公顷。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水中海棠。胜棋楼、郁金堂、水榭、抱月楼、曲径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莫愁湖自古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等美誉。郑板桥赞叹其景曰:“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袁枚诗赞:“欲将西子莫愁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天飞。”
    公园西侧粤军烈士墓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12年,孙中山亲自定名,并手书“建国成仁”碑。
    23、栖霞丹枫(栖霞山秋景,旧称“栖霞胜境”)。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栖霞山有三峰,中峰最高,海拔286米,又名凤翔峰,层岗叠障,怪石嵯峨;东峰势若卧龙所以叫做龙山;西峰状如伏虎,所以叫做虎山。龙虎二山,左右环拱,象山前障,形胜天成。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山上到处有枫叶和阔叶树,每年到了深秋,红叶满山,游人宛如置身彩霞中一般。南京民间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意思是说春天要去牛首山踏青,秋天要到栖霞山观赏红叶。
    栖霞寺在栖霞山中峰西麓,是江南著名的古迹之一,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南齐处士名僧绍将自己的住宅,捐出改成寺庙,名曰:栖霞舍。并请智渡和尚在此主持,这便是栖霞寺的起源。后来栖霞寺续增建,僧绍子仲璋做临沂令时与智渡在西峰石壁兴工铸造成无量寿佛,铸有千余,成为千佛岩。隋文帝杨坚于寺旁建舍和塔,唐高祖李渊曾改建栖霞寺为功德寺,使之在历史上显赫一时,成为金陵名刹之一。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仍称为栖霞寺。
    24、清凉扫叶(清凉山扫叶楼,旧称“清凉问佛”)。清凉山,古名石头山、石首山,位南京市广州路西端。公园大门为牌坊式三拱门,中门上“清凉山”三字为扫叶楼主龚贤所书。清凉山山高100多米,方圆约4公里,现已建成清凉山公园。园内树木葱郁,地势陡峻。主要古迹有清凉寺、崇正书院、扫叶楼、驻马坡、翠薇园等。唐以前,长江直逼清凉山西南麓,江水冲击拍打,形成悬崖峭壁,成为阻北敌南渡的天然屏障。吴大帝孙权在此建立石头城,作为江防要塞,故此又有石头城之称。相传诸葛亮称金陵形势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这只蹲踞江岸的老虎就指今清凉山。自唐以后,长江西徙,雄风不再。
    南唐在这里建清凉道场,宋为清凉讲惠寺。明初始为清凉寺。现大部分的建筑都已毁损,仅存佛殿一座。后院有南唐殿基遗址,前门口有垣墙一段,后山顶上仍有南翠微亭遗址。清凉山下面是龙蟠里,清凉寺附近有扫叶楼,善庆寺,乌龙潭,驻马坡等。这些地方原来是南京市名胜地区,有“清凉古道”之称。
    25、梅岭暗香(明孝陵前梅花山)。梅花山在南京市中山门外钟山南,处于明孝陵神道环抱中。旧名孙陵岗,亦名吴王坟,因东吴的孙权葬在这里而杨名。梅花山上,梅花繁茂现有面积近140000平方米,栽植了200多个品种的13000余株梅花。,每当春日,来此赏梅的游客络绎不绝。
    26、梅园风范(梅园新村纪念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是中国革命纪念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1954年筹建,1960年起内部开放。文化大革命期间,原址封闭。1977年11月,重新对外开放。1946年5月3日以周恩来、董必武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梅园新村,继续同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直到1947年3月。梅园新村十七号、三十号、三十五号为代表团办公地址。三十号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办公和住宿的地方。三十五号为董必武和李维汉等住地。叶剑英也在此住过。纪念馆以原址原貌陈列为主,并有专门介绍国共南京谈判的图片163帧、文物文献资料90件。该馆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共代表团谈判资料汇编》、《中共代表团谈判大事记》等书与《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影集。
    27、渡江史碑(渡江胜利纪念碑)。渡江胜利纪念碑位于南京市下关区热河路广场中心,建于1979年。整座纪念碑呈双帆船形,碑座为紫绛色船体,白色双帆正中悬挂一枚直径2.5米、重约400公斤的铜质渡江纪念章。碑座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渡江胜利纪念碑”,背面镌刻毛泽东手迹《七律•人民解放军占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大军南下,同年4月突破千里江防,横渡长江于4月23日解放南京,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功绩,纪念在渡江战役中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在下关热河路广场建立渡江胜利纪念碑,1979年4月23日,渡江胜利纪念碑正式落成。
    28、朝天云阁(朝天宫,旧称“冶城西峙”)。位于南京建邺路的朝天宫,是江南地区现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现为南京博物馆所在地。
    相传朝天宫,原为吴王夫差所筑之冶城,晋建冶城寺,唐改太清宫,五代吴王杨溥于其地建紫极宫。宋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改名祥符宫,续改天庆观,元元贞(1295—1296年)间,改额玄妙观,寻升大元兴永寿宫。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建,易名朝天宫。
    朝天宫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7万余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前有三清殿,后有大通明殿,另有飞霞阁、景阳阁、习仪亭等,作为朝廷举行盛典前练习朝廷礼仪的场所,也是官僚子弟袭封和文武官员学习朝见天子的地方。
    如今的朝天宫遗址,为清代总督李鸿章于同治年间所建。整组建筑分为三列,当中是文庙,所用建筑材料全系名贵物品,黄色琉璃瓦来自瓷都江西景德镇,所用木材采自海外,制作也穷极精巧。朝天宫棂星门前有半圆形泮池,与东吴孙权时所开的运渎相通,虽遇旱年也不干涸。池壁和护栏都系青石所建。南侧有涵洞,池内终年碧水清波。门前有宫墙围绕,正面嵌有砖刻“万仞宫墙”四字。东西两侧牌坊分别有“德配天地”、“道贯古今”门额,字为曾国籓所书,整体场面庄严、雄伟。
    29、紫蜂神镜(紫金山天文台,“钟埠晴云”)。紫金山天文台建成于1934年9月,是我国第一座自行建立的现代天文台。几十年来,出色地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测轨预报方案的制定等一系列重要任务,尤其是于1994年7月对苏梅克维9号慧星与木星碰撞事件进行了预报,受到国际天文学界的称誉。
    天文观测台建于紫金山第三峰上,处于中山陵园风景区内。它是我国自行建立的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在我国天文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先驱作用,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的摇篮。中国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都是从这里首创与开拓的。
    30、鼓楼揽胜(鼓楼公园)。鼓楼公园位于城中心的鼓楼岗,占地面积3.6722公顷,水面80平方米,绿地率62.1%。鼓楼岗海拔40米,系钟山余脉,岗上有明代鼓楼,园以楼名。
    鼓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民国12年(1923年)以鼓楼为主体建立鼓楼公园。鼓楼曾一度设有测候所,以后又作为中央天文研究所临时办公场所,紫金山天文台建成后,天文台即迁出。
    1957年8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鼓楼”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10月1日国庆十周年之际,鼓楼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31、燕矾临流(燕子矾及沿江诸洞,旧称“燕矾夕照”)。燕子矶是长江三大名矶(马鞍山采石矶、岳阳城陵矶)之一,位于南京城北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远望若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直渎山高40余米,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雄踞于山上的燕子矶是观赏江景的最佳去处。登临矶头,看滚滚长江,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蔚为壮观。清初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此泊舟。西面南京长江大桥如彩虹横跨江上,尤其是月夜,水月皓白,澄江如练,江帆点点。燕子矶历来是文人墨客临江抒怀的胜地,史可法、龚贤等人都曾在此赋诗。矶顶现有御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面刻着清乾隆帝所书”燕子矶”三个大字,背面刻着这位万岁爷所题的一首七绝:“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林相凿久相安。”在燕子矶西南方沿江的悬崖上有若干个石灰岩溶洞,古时游记中称为岩山12洞,其中主要的有头台洞、观音洞、二台洞和三台洞。
    32、瞻园觅秀。瞻园位于南京城南瞻园路上,是南京现存两个古典园林之一(另一个是天王府中的煦园,今总统府内)。建于明初,它和上海豫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无锡寄畅园等被称为“江南五大名园”,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600多年来,瞻园几易其主,初为明太祖朱元璋赐给中山王徐达的西花园。后来乾隆南巡时曾驻跸于此,取苏东坡“瞻望玉堂,如在天上”之意,亲题“瞻园”二字。走进雅致的回廊,数步后,便可见到一玲拢的奇石“仙人峰”,相传为宋徽宗时“花石纲”遗物。石高约丈余,颇具瘦、皱、透、漏、四个特点。太平天国时期为杨秀清的“东王府”。
    瞻园里古木遮天,堂宇阔深,园沼秀丽,尤以湖石闻名遐迩。那里的太湖石多为明代遗物,园林被假山包围着,山洞曲折幽深、山峰挺拔多姿,山前水池如镜,山北瀑布喧嚣。有“金陵第一园”之称。今为“太平天囯博物馆”,这几个字由郭沫若先生所题,据说“国”也写作“囯”字,里面没有一点。
    33、石柱参天(六合区桂子山石柱林)。石柱林在江北六合区桂子山、八百桥马头山、瓜埠龟山等地均有大量发现,以桂子山石柱林气势最为雄壮挺拔。石柱林石柱每根直径约40厘米-60厘米,高20米-30米,横切面呈规则或不规则的六边形、五边形等,根根平直挺拔,排列密集整齐,极为壮观,被誉为“石柱林故乡”、“东方的黄石公园”。是地质旅游的胜地。
    六合石柱林的客观条件,与世界闻名的美国黄石公园、冰岛火山群、爱尔兰的石柱相比毫不逊色。在我国4000公里长的火山活动新生代中,六合火山群是唯一发育良好的石柱山群,其高度、规模、观赏性都超过了上述的石柱林,是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考察点。每年都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地学爱好者前来参观。
    34、石臼渔歌(高淳县石臼湖)。石臼湖是溧水县、高淳县和安徽省当涂县三县间的界湖,是由古丹阳湖分化而成的。总面积196平方公里,是一个纯净、天然的淡水湖泊,湖中盛产鱼虾、水禽、芡实、茨菰等水产品,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之称。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畅游石臼湖后,曾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来赞美它,“湖与元气运,烟波浩难止,龟游莲叶上,鱼戏芦花里。少妇棹轻舟,歌声逐流水”。人们将石臼湖的风采用四个极富诗意的字来形容——“石臼渔歌”,被列为高淳古八景之一。另外七景是:丹湖秋月、固城烟雨、官溪夜泊、龙潭春涨、保圣晨钟、东坝晴岚、花山樵唱。
    35、狮岭雄姿(原江浦县老山狮子岭)。相传地藏菩萨在西华峰坐了一夜,后山的石头忽然从地下冒出来,模样很像一头狮子,狮子岭因此而得名。兜率寺位于老山西华峰下的狮子岭。人们通常也把兜率寺称为狮子岭,从远处看,兜率寺亦恰如一头雄狮。
    兜率寺有三圣殿、大雄宝殿、弥勒殿、藏经殿等殿宇建筑。藏经楼中有新版《大藏经》和《中华大藏经》各一部。寺庙现有房屋十间。整个建筑依傍山势,起伏错落。寺庙周围为一望无际的深山密林。岭上有文殊洞、天门洞、笔宝峰、罗汉迹等名胜,与兜率寺交相辉映。大江南北的三宝弟子们不远千里前来参学修行。目前,兜率寺仍处于恢复与开发之中。
    36、绝世碑材(又称阳山碑材)。阳山碑材于2005年4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批准为“世界最大的碑材”(详见明朱棣“孝心工程”)。
    37、花神竞艳(雨花台区花神庙)。花神庙位于中华门外,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朝建都南京后,朱元璋见这一带山清水秀,林木葱茏,便调集国内的种花匠人,专门种植花草以供皇室使用,郑和数次下西洋,从马来西亚等地又带回了热带观赏植物,更丰富了这一地区的花卉品种。花匠们为了保平安获丰收,出钱在凤得门旁修建了花神庙,供奉百花神。清炒康熙、乾隆年间是花神庙的鼎盛时期。
    2000年雨花台区在花神庙地域的丁墙水库上建成全长157.8米、宽24米的17孔桥,上立有四季花神汉白玉雕塑,春为马守真、夏为杨玉环、秋为孙道绚、冬为江采萍。桥栏镌刻108种花卉及名家书作,弘扬祖国花文化。桥命名为“花神渡桥”由著名书法家启功教授题字,水库更名为“花神湖”。由于古花神庙已经湮没,这里已成为“花神竞艳”的主景区,也是宁南新区最秀丽的地方。一湖碧水,山映楼趣,湖畔一片平畴,垂柳成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
    38、泉涌珍珠(原浦口区珍珠泉)。珍珠泉风景区,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定山西南麓。景区四季景色宜人:春季桃红柳绿,夏季林木葱郁,秋季天高气爽、层林尽染,冬季红梅傲雪。
    进入景区大门不远处就是珍珠泉的泉眼,泉水从石缝中涌出,酷似成串的珍珠,因此得名。泉边石壁上有古人刻下的“万斛明珠”四字。泉眼前是一个水池,远远望去,池中水珠像雨点在水面跳溅,如同晴天细雨,故称晴雨泉。景区内丘陵起伏蜿蜒,为老山东延的一部分。主要由白云岩、石灰岩组成,怪石嶙峋,山峰嵯峨。妙高峰、狮子峰、FR峰矗立于北侧,最高峰为妙高峰,海拔255.5米。山峰环合,林木葱茏,谷深幽峻,碧水涟涟,泉逐云影,明珠万斛,情趣横逸。以山秀、石美、水丽、泉奇之雅誉著称。
    早在南朝时期,梁武帝为高僧法定建定山寺于狮子峰下,香火缭绕,珍珠泉即始于斯时。后印度僧人达摩折苇渡江至定山寺,面壁数载。明清时代以珍珠泉为中心建楼、台、亭、阁30余座,已形成了融山水园林为一体的优美景观,游人络绎不绝,被誉为“江北第一游观之所”。
    39、十虹竞秀(泰淮新河十桥)。南京一向以“十里秦淮”风光闻名,位于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的秦淮新河,河道两岸山峦起伏,绿树成荫,自然植被完好。新十里秦淮风光建设项目,就是通过建设秦淮新河两岸景点,使之成为南京一处新的旅游休闲胜地。横跨秦淮新河上的10余座建筑风格不同的桥梁,被誉为“十虹竞秀”。
    40、凝脂沉霞(溧水县胭脂河)。胭脂河位于溧水县城西约4公里处,是明代在胭脂岗上开凿的一条沟通秦淮河与石臼湖的人工运河。它南起洪蓝埠,北至秦淮河,长约7.5公里。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为了使苏南、浙北的粮草避开长江风险安全运到南京,开凿了胭脂河,作为内河漕运。胭脂河工程需要在一条长约5公里、高25—30米的胭脂石岗上开凿,在爆破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工程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据《溧水县志》记载,开山时先用铁钎在岩石上凿缝,将麻嵌入石缝中,浇以桐油,点火焚烧,待岩石烧红,泼上冷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其开裂,然后将石块撬开,搬运出去。“焚石凿河”使得山岗岩石夹杂着紫红,犹如妇女用的胭脂,胭脂河之名便由此而来。
    走出这座古城堡,准确地说只是城堡而已,因为这座城堡从1912年建立,到1949年只有短短的38年。

TOP

关于中华民国前后的有关名人轶事和重大历史事件,主要选辑以下几则:
    【人民领袖】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人民的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年)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年)。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并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五次反“围剿”持续1年之后失败。1934年10月10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毛泽东随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结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14个省,行程2万5千里。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
    1945年6月1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亲自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毛泽东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渡长江以后的作战,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10月,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2年,进行了“三反”、“五反”运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年,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国家主席】刘少奇(1898—1969年)原名绍选,字渭璜。笔名,少奇、赵启、胡服等。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
    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少年时期上过私塾,1919年中学毕业。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从莫斯科回国。不久到江西省的安源煤矿同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5年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1927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在河北、上海、东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领导了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1939年至1941年作了《论共产党的修养》等著名演讲,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期间,他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并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1959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错误的批判,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享年71岁。
    1980年2月29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决定撤销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强加给刘少奇的“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和将他“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错误决议,恢复了他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政府总理】周恩来(1898—1976年),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1945年8月和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双十协定》签订后,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1946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
    建国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1949年—1954年)、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朱总司令】朱德(1886—1976年年),字玉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1年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1915年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1921年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同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随后又和毛泽东一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推翻了国民党统治。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慈禧{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835年11月29日)——光绪帝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祖居叶赫(今四平附近),故称叶赫那拉,小名,兰儿,满洲镶蓝旗人。咸丰帝之妃,同治帝帝生母。从咸丰末年一直到宣统年,她实际统治中国达半个世纪。她的专权导致了“光宣哀世”。慈禧的父亲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咸丰二年(1852年)5月,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咸丰六年(1856年)生皇长子载淳。次年封懿贵妃。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钮钴禄氏,且因得咸丰帝宠幸,干预朝廷政事。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她随咸丰帝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次年8月,咸丰帝病死,6岁的载淳继位,她和钮钴禄氏被尊为皇太后,徽号慈禧、慈安,俗称分别为西太后、东太后。由于不满8位赞襄政务王大臣专权,11月,她与恭亲王奕訢等贵族官僚在北京发动辛酉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5人革职或遣戍,改元同治,实行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她任奕訢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籓、李鸿章等组织的汉族地主武装,利用外国势力,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捻军和苗民、回民起义,使清王朝的统治得到暂时稳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同治十三年(1875年),同治帝病死,无子。慈禧太后立其4岁侄(亦系外甥)载湉为帝,年号光绪,继续与东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东太后突然去世。中法战争期间,她免去奕訢一切职务,从而独揽朝政。1886年,慈禧太后以办海军为名修葺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清漪园(后改名为颐和园)。次年,改垂帘听政为训政。1889年,在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仍操纵内政和外交大权。一些中央和地方的高官显宦长期唯其命是从,在其周围形成后党集团。在中日战争中,她幻想列强出面干涉、调停,以致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废除全部维新措施,捕杀维新派谭嗣同等6人。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并准备废黜光绪帝。但由于一些地方督抚和外国使臣的反对,乃保留光绪皇帝称号,立端王载漪子溥硁为大阿哥(皇储)。当义和团运动兴起时,慈禧太后下令镇压未果,不得不于1900年初改“剿”为“抚”,利用义和团的爱国热情,对外宣战。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她携光绪帝逃往西安。再次命令镇压义和团,并以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出面求和,在1901年9月与11国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此后,为缓和国内外矛盾,消弭革命,维持统治,陆续推行“新政”,主要措施包括调整官制、整顿吏治、改定刑律、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兴办学校等等。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在中南海瀛台驾崩,谥“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慈禧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15日,慈禧在中南海仪鸾殿病死,结束了她在清朝长达47年的统治。谥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于定东陵。
    【光绪皇帝】光绪(1871—1908年),即爱新觉罗•载湉,庙号德宗,年号光绪,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死于养心殿东暖阁。无嗣,醇亲王之子载湉入继为帝,当时年仅4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2月7日起亲政,但朝政大权仍由慈禧太后实际控制。
    《清史稿》论曰: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前国耻。已而师徒饶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意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然功名之士,险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济,言之可为于邑。洎垂帘再出,韬晦瀛台。外侮之来,衅自内作。卒使八国连兵,六龙西狩。庚子以后,怫郁摧伤,奄致殂落,而国运亦因此而倾矣。呜呼,岂非天哉。光绪去世后,清朝越3年灭亡。
    有人说光绪皇帝是第一个效仿西方来变革中国的开明皇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下诏变法,以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推行新政。但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守旧派反对变法,于是发动政变,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幽禁,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
    因历时仅103天,故称为百日维新。又因是年为戊戌年,又称为戊戌变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起事,仇杀外人,引起英、俄、法、德、美、日、义、奥八国共组联军,攻陷北京,光绪、慈禧太后逃亡西安。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9月7日,在北京与各国所订立的条约,共十二款,以赔款一项为最重,数目高达白银4亿5千万两,为不平等条约中最苛刻的。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0月21日,光绪皇帝病死,时年37岁。
    【宣统皇帝】溥仪(1906—1967年),中国清朝末代皇帝,伪满洲国皇帝,清入关后第十位皇帝。道光帝曾孙,酵亲王载沣子,姓爱新觉罗,字浩然。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14日,被立为嗣皇帝,授载沣为摄政王,年号宣统,第二年为宣统元年(1909年)。
    辛亥革命第二年(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成为国民政府首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登基不满3年的溥仪由隆裕太后于2月12日代行颁布《退位诏书》。根据清室退位优待条件规定,不废帝号,仍居宫禁。
    民国六年(1917年)7月1日,溥仪在紫禁城召见张勋,接受他的奏请,复辟帝制,恢复宣统年号,但只做了12天皇帝,随着张勋的失败而被迫退位。民国十三年(1924年)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后,摄政内阁决定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皇帝称号并将其驱逐出宫。溥仪先搬进原醇王府,不久逃入日本公使馆。民国十四年(1925年)2月,由日本便衣警察护送到天津日租界,继续进行复辟活动。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侵华日军的策划下潜往东北。次年3月,当上伪满洲国执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又改称伪满洲帝国皇帝,改元康德。溥仪于1935年4月和1940年6月,以伪满洲国皇帝的身分,先后两次访问日本。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溥仪于8月17日逃往日本途中被苏军俘获,押到西伯利亚,在集中营里关押5年。
    1950年8月,溥仪与其他伪满洲国战犯一起被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先后在哈尔滨和抚顺两个战犯管理所关押10年,1959年12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特赦令予以释放。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7年10月17日,因患尿毒症卒于北京,终年62岁。火葬,骨灰安放于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后迁葬于河北省易县。著有《我的前半生》。
    【首任总统】袁世凯(1859—1916年),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出生于河南项城县张营一个官宦大家族。其父袁保中捐纳同知,未出仕,在家经营田产。生有2女6子,袁世凯为其第四子。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光绪十八年(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光绪二十年(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
    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民国四年(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民国五年(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有妻妾10人,有子女32人。17个儿子、15个女儿。华裔美国物理学家袁家骝(1912—2003年),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的儿子,妻子吴健雄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1972年荣获古根海姆奖金。1973年,袁家骝先生应邀访问中国,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为中美科学合作做出了积极的特殊的贡献。
    【汪精卫墓】汪精卫(1883—1944年),名兆铭,字季新,号精卫。原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广东番禹(今三水)。少年在私塾读书,后相继随父和兄寄居陆丰、陆昌县署。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举秀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日本留学,入政法大学速成科。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参与组建同盟会。曾任《民报》主编。在与保皇派的论战中(1905—1907年),为革命党人赢得声誉,从而取得孙中山的信任。日本政法大学毕业后,随孙中山赴南洋吉隆坡、庇能,越南河内等地筹设同盟分会。
    宣统二年(1910年)4月23日,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被判终身监禁。狱中诗曰:“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武昌起义爆发后被释出狱。旋投靠袁世凯,配合袁世凯推行“南抚北剿”的反革命政略。辛亥革命后,汪精卫被袁世凯收买,参与组织国事共济会,拥护袁世凯。袁世凯失败后,又投奔孙中山,民国十四年(1925年)2月,孙中山病危时受命记录孙中山的遗嘱。孙中山逝世后以拥护三大政策的“左派”和孙的信徒面目出现。7月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宣传部长等职。
    民国十六年(1927年)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民国十九年(1930年)11月,国民党召开三届四中全会,汪精卫被开除党籍。次年5月,他联合反蒋(介石)各派,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执委,监委非常会议,另组广东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
    “九一八”事变后,蒋、汪合组政府。汪精卫先后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外交部长、内政部长、国民党副总裁等职。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汪精卫被刺受重伤。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2月,与其妻陈璧君等由重庆,经昆明逃往越南河内,并发表艳电,公开叛国投降日本。次年8月在上海秘密召开伪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汪被推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年底与日本签订卖国密约《日支新关系调整纲要》。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汪精卫任伪“行政院长”兼“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等职。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1月10日,汪精卫枪伤复发,死于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他的遗体被安放在一具楠木棺材里运回南京,下葬梅花山东麓(明孝陵南面的梅花山上,山上植有大量梅花树,故名)。原先汪伪政府准备花5000万伪币来建筑一座仿中山陵设计的规模庞大的陵墓,核心工程已初步完工,后因日本投降,只好草草建造此墓。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21日,时任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奉蒋介石之命,密派一营工兵在汪墓上安置炸弹,将其炸开。汪墓被炸开后,人们发现有一棺材,揭开棺盖,只见尸体上覆盖着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汪精卫身着伪政府文官礼服,系藏青色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腰佩大绶,面部略呈褐色而有些墨斑点,整个尸体保持完整,尚未腐烂。这时,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指挥不必要的人员暂时退离墓地,由南京市市长马超俊进行全面检查。结果除在死者口袋内发现一张约三寸的白纸条外,别无其他遗物,下款署名陈璧君。据说,这张纸上的字是汪的妻子陈璧君从日本接运尸体回国时所写的,以示招魂的意思。接着,马崇六命令工兵营长李东阳把棺材装上陆军总部的卡车。当晚,马崇六亲自押车将汪精卫的棺材及遗体秘密运送到南京城西清凉山火葬场焚化。
    随后工兵连夜把梅花山的汪坟平掉,务使不留任何痕迹。在上面建造了观梅轩,汪精卫墓从此便在梅花山上消失了。
    【谭延恺墓】谭延恺(1880—1930年),湖南茶陵县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911年与汤化龙等发起成立宪友会。辛亥革命时策动兵变,夺取湖南都督。1912年加入国民党,任湖南支部支部长。民国十一年(1922年)投奔孙中山,任大元帅府大本营内政部长、建设部长和湖南省省长兼湖南讨贼军总司令、湘军总司令兼大本营秘书长。民国十五年(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参加北伐战争。民国十七年(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后改任行政院长。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22日,谭延恺病逝于南京,国民政府为其举行国葬。
    谭延恺墓,在南京钟山灵谷寺东北隅。自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动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夏落成,由我国著名建筑家杨廷宝、关颂声、朱彬等人设计。建筑规模较大,共有5个部分。龙池4.3米见方,周围以石栏,池中置2个石雕龙头,一龙口出水,一龙口进水,水为水泉,终年不竭。龙池北有墓碑,原来刻蒋介石题字,其北是墓道。广场,在墓道尽处,广场中有汉白玉花坛,东有一座汉白玉牌坊,山坡上立有国葬令牌,原刻谭的生平,西北为汉白玉牌坊,山坡上立有国葬令牌。祭堂,距牌坊200米,为三楹宫殿式建筑。墓包,建在水泥平台上,墓前设有祭台,建有莲花池、望柱、石狮等。墓园,在墓道东侧,利用山林、溪水等自然条件,建临瀑阁、水亭、小虹桥、四方亭、心亭、三角亭等。该墓设计一反通常陵墓气势宏伟的常规,借原有山水地势倚山构筑曲折幽深的墓道,并布置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墓园,不落俗套,风格独特,值得一提的是该墓的汉白玉花坛为圆明园旧物。
    【廖何之墓】廖仲恺(1877—1925年),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县)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1日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干事。随后曾奉孙中山命回国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民国十年(1921年)5月,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次长、代理总长,支持孙出兵讨桂和北伐。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被孙中山指派为主席团成员,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工人部部长。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20日,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暗杀。
    何香凝(1878—1972年),廖仲恺夫人,广东南海人。早年与廖仲恺一道,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全国解放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72年9月在北京逝世。
    廖仲恺、何香凝合葬墓,在南京钟山南麓明孝陵西侧。廖墓原在广州黄花岗,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迁葬于此。夫人何香凝女士1972年在北京逝世后亦归葬于此。全墓座北朝南,背倚钟山,面对前湖。墓前有华表二,仿六朝墓石柱形式,墓道左右建有方亭。沿台阶面上祭台,台后有墓碑,碑身高4.2米、宽2.1米、厚0.85米。下面阴印刻廖承志手书:
    廖仲恺(一八七七——九二五年)
    何香凝(一八七八——九七二年)
    碑后为墓圹,圆锥形,混凝土建。高约7.4米,直径9.6米,全墓除碑和祭台为石制,其它均用钢筋混凝土建成。气势雄伟,肃穆壮观。墓前原有碑亭,内置有汉白玉碑8块,镌刻廖仲恺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的生平事迹,碑现移存中山陵园管理处。

TOP

【民国会堂】国民大会堂坐落在长江路264号(前林森路,一说国府路)。现为人民大会堂。
    早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国民政府为筹备定于1935年5月召开的国民大会,就已经提出了在首都建筑国民大会会场的动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孔祥熙等5位国民大会堂建筑委员会委员提出在首都建筑国民大会堂,可以国立戏剧音乐院及美术陈列馆充用,得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同意。11月29日,举行奠基典礼,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5日,国民大会堂正式竣工,总耗资约70万元。它是民国时期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会堂。为中西合壁式建筑风格。是当年较为流行的新民族形式建筑实例之一,具有较高的社会与建筑历史价值,为南京近代优秀建筑之一。在当时东南亚具有一定的影响,是国民政府进行大选及召开国大会议的重要场所。
    “国民大会堂”堂额由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题。现在“人民大会堂”前面的“人”字,是从林森的手稿中找出来,组合而成的。
    大会堂全部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连屋面平顶及地下室共5层,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内设冷暖空调,现有沙发软座3072张,有一个面积800平方米的舞台。尽管建成于上个世纪30年代,会堂的设备却十分先进,在当时就有自动表决器和译音装置。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29日,国民党行宪国大在国民大会堂召开:行宪,就是按照《中华民国宪法》选举总统,实行总统制。行宪国大的中心议题就是选举总统、副总统。4月19日,蒋介石以2430票(出席代表2734人)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李宗仁、孙科、于右任、程潜、莫德惠、徐傅霖6人为副总统候选人,经过4轮投票,李宗仁以1438票对1295票险胜孙科,当选为国民政府第一届副总统。会议共开了1个月零4天,于5月1日结束。
    1949年4月23日以后,国民大会堂改名为人民大会堂。
    1949年5月1日,来自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部分指战员与南京的地下党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会师大典。刘伯承、邓小平、饶漱石、陈毅、粟裕、谭震林、刘晓(1946年3月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1947年1月至5月任中共中央上海分局书记,同年5月至1949年5月任上海局书记)、宋任穷等二野、三野的领导,以及南京地下党市委书记陈修良、副书记刘峰均出席了大会。这次会议开了约5个小时,直到次日凌晨才结束。
    1949年9月17—18日,邓小平应中共南京市委的要求,以《论忠诚和老实》为题,在这里给4000多名党支部书记和排以上干部上了一堂党课。
    1954年3月20日,毛泽东主席曾经莅临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重要讲话,他这次讲话的部分内容,后来被编入《毛泽东选集》第5卷中。1985年,国民大会堂内部进行了全面整修,此后,又多次进行维修现保存良好。
    1992年,国民大会堂旧址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江苏省和南京市召开重要会议、举行庆典活动和文艺演出的重要场所。
    【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位于南京城南秦淮河边,毗邻夫子庙,是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
    江南贡院原占地约30万平方米,为夫子庙地区主要建筑群之一。明远楼为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据《贡院碑刻》所载:此楼修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但仍保存完好,它是我国目前所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此楼高三层,底层四面为门,楼上两层四面皆窗,站在楼上可以一览贡院,它当时起着号令和指挥全考场的作用。由于其地位与作用的特殊性,使得贡院内的建筑,包括贡院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建筑,在高度上均一律不准超过明远楼。
    “明远”二字,取自于《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的含意。楼下南面曾悬楹联,系清康熙年间名士李渔所撰并题:“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器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从联中也可看出明远楼设置的目的和作用。大门上悬有横额“明远楼”3个金字,外墙嵌《金陵贡院遗迹碑》,记述了贡院的兴衰历史。
    在清代,科考共举行112科,其中在江南贡院乡试中举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江苏籍有49名、安徽籍有9名,共计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51.78%。
    【水师学堂】即江南水师学堂,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中山北路346号。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该学堂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开办的军事学校,作为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由南洋海军创办。堂内开设驾驶、轮机、鱼雷3个班,每期学员120名左右,教员大多为英国人。课程有英语、机械、航海、天文等。1898年4月,18岁的鲁迅考入该学堂的轮机班就读,同年11月因不满该校乌烟瘴气的校风,愤而退学。辛亥革命(1911年)后,江南水师学堂停办,改为海军部的办公地,后又为海军军官学校、国民政府海军部、海军司令部等单位驻地。今存总办提督楼、英籍教员办公楼和国民政府海军部大门等建筑。江南水师学堂首任总办为蒋锡彤。民国后改称南京海军军官学校,李和为校长。1925年停办。校址改为国民政府海军部。共和国后成立的中国海军最高学府——海军指挥学院,位于南京市半山园。
    【甘熙故居】位于白下区南捕厅,现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甘熙(1797—1852年),字实庵,生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祖籍安徽歙县,出身江南望族,定居南京。甘熙祖上多名人,相传战国时秦国丞相甘茂之孙甘罗、三国时孙吴名将甘宁,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大侠甘凤池与其兄甘凤泉,均为甘熙直系祖先。
    甘熙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与历史上有名的曾国籓、李文安(李鸿章的父亲)是同榜进士。在北京雍和宫旁成贤街的孔庙内(国子监东侧的大院),有元、明、清3朝陆续立下的进士碑林,计100余块,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那块进士碑就刻有“甘熙,江宁县”的字样。曾做过广西、湖南等地知县,后在京都礼部任给事中(一般为七品官)。咸丰二年(1852年),他再度奉命为皇帝勘察墓地,不久,“以微疾三日卒于邸舍。”
    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是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官府建筑为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而民居则最多不过“九十九间半”了,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之意。甘熙故居其实总共有房间300余间。
    【古静海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于此。静海寺位于下关兴中门外狮子山西南麓、热河路朝月楼。建于明代郑和下西洋(明永乐年间),占地2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殿宇林立,气势恢宏,是金陵古刹之一,也是《南京条约》的议约地。
    1842年8月10日由英国全权公使亨利•璞鼎查和海军司令巴加率领的万余名侵略军,乘坐70余艘舰船,侵入我南京下关仪风门外的草鞋峡一带。隆隆的炮声划破了宁静的江面,璞鼎查采用武力威胁与谈判两手,一面派军人上岸骚扰、抢夺百姓,架设大炮,扬言由钟山攻击太平门;另一面表示可谈判解决问题。清政府迫于英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淫威,与英军在古静海寺内议定《南京条约》。
    1842年8月29日,由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下关江面的英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从此,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蒙受耻辱长达155年。有人称: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首页,又是中国近代史的末页。
    如今,复建后的静海寺开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明阅江楼】即阅江楼,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与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明洪武七年(1374年)春天,朱元璋要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后入选《古文观止》)、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并在狮子山顶修建了建楼用的“平砥”,然而他突然又决定停建阅江楼,原因在他写的《又阅江楼记》中说得很清楚:一是上天托梦给他,叫他不要急于建阅江楼;二是在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应该抓迫切需做的大事,建阅江楼这事应该缓一缓。据说还有一个原因是要集中财力、人力修建南京和中都凤阳的城墙,后来中都凤阳的城墙也因耗费巨大而停建了。
    1999年2月,阅江楼建设工程正式开工,整个工期历时30个月。到2001年9月18日,总投资4千万元的阅江楼全面竣工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600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真可谓:“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
    南京阅江楼高52米,共7层,总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完全符合朱元璋笔下的“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廉风飞,彤飞彩盈”的描述,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登上阅江楼,放眼远眺,金陵美景一览无余;回顾历史,六百年烟雨尽收眼底。
    如今阅江楼景区内有玩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古城墙、藏兵洞、地藏寺等30余处历史遗迹,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
    【定都天京】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3年3月7日夜太平军陆路先锋抵南京板桥。8日进驻南京城西南的西善桥,连营24座。9日太平军占领城南雨花台报恩寺,炮击城内,水师则进攻草鞋峡。此时,清军旗兵、绿营及募勇总数约两万人,入城拒守,将城门用土袋塞闭。12日,太平军水师主力抵达下关、七里洲、土营,于仪凤门(今称兴中门)外静海寺秘掘地道设置炸药,并分军占浦口,南京至此合围。13日,太平军环攻诸门,其中南门攻城尤烈。另于城外搭高台向市民宣传,并派遣间谍入城宣传民众,动摇人心。19日仪凤门坑道点火,炸塌城墙二丈许,战士数百名冲入,一队向鼓楼,一队绕神策门(今中央门)至成贤街直插小营,杀两江总督陆建瀛于黄家塘。旋遇清军反攻,败出仪凤门。清军城南守军闻城破督死,纷纷溃散,林凤祥、赖汉英率数千人沿梯入城,开聚宝、水西、旱(汉)西各门,太平军大军入城。
    【日寇屠城】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南京,这座已经“无抵抗的都市”沉没于血海之中。在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对中国军人和南京百姓进行长达6周的血腥大屠杀。
    13日晨,日军谷寿夫师团首先从中华门进入南京,血洗了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难民区,由此,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拉开了帷幕。次日,其他3个师团相继进入南京南北各市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南京这座历史名都陷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里。据载,日军在南京集体屠杀28案,包括被集体枪杀与活埋的计19万余人;零散屠杀858案,仅被收埋的尸体就有15万多具。到处尸骸遍野,人血染地,南京成了一座血腥的人间地狱。日军在6周内共屠杀南京市民和放下了武器的中国官兵30余万人,曾在长江岸边参加毁尸灭迹的日军少佐太田寿供述,经他与安达少佐在南京下关码头处理的就有10万以上的尸体,其中掩埋、焚烧的约3万多具,其余投入长江去了。这一举世震惊的暴行,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谴责。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审判日本战犯的决议书中指出,“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地来污辱这个城市”,“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松井石根被判处绞刑。谷寿夫被引渡给中国政府,于1947年被处以死刑。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一桩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位于南京城西郊江东门,水西门大街418号。这里曾是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于1985年3月15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落成开放。纪念馆占地2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由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齐康设计。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
    现在,每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祭日,南京市人民政府都要发出通告,在全市试鸣防空警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上午10时至10时33分,分别鸣放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同时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
    【解放南京】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纪念日。1949年4月21日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全线发起渡江战役。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2日下午,国民党当局弃守南京,部署退却。留宁知名人士马青苑、吴贻芳等组织成立南京治安维持委员会。21日晨,三野8兵团35军经激战解放江浦,占领浦镇、浦口。23日上午,代总统李宗仁等撤离南京。中午,国民政府发言人在何应钦公馆宣布撤离南京。35军侦察人员在江北岸寻得一只木船,由船主童达兴驾驶到下关寻找渡船。夜21时,在首都电厂、机务段轮渡管理所工人的帮助下,35军先遣部队乘“京电”号、“凌平”号等船渡江,分占狮子山、挹江门和热河路。24日凌晨,集结于鼓楼的104师312团命特务连跑步占领总统府。部队进入总统府,总统府内一片狼藉,战士们随即对总统府进行搜索。8、9时,团部进驻总统府。至中午,35军其余各部在地下党配合下,乘坐水警巡艇以及趸船、木帆船、各种公私营轮船等渡江入城。作为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南京宣告解放,红旗插上总统府,中国历史进入新的时期。
    【奉安大典】1929年5月26日凌晨1时,孙中山先生灵枢在30多万人的护送下,由香山抬往北平前门火车站,步行近15个小时,至5月26日下午3时15分,才将灵枢运上专列。下午5时正,前面铁甲车开道,后面的铁甲车护卫的灵车缓缓驶离北平车站。天安门广场鸣炮101响,向这一代伟人告别。专列在全市工厂的汽笛声及礼炮声中徐徐开启。从北平到南京,沿途各站,都要举行盛大的接送仪式。灵车28日晨3时30分抵安徽的蚌埠。27日离开南京到蚌埠迎梓的蒋介石、宋美龄和宋子文、唐生智等已恭候在站台上。车停定,蒋介石、宋美龄、唐生智当即登上灵车,在宋庆龄、孙科以及迎梓专员林森等的陪同下到孙中山灵前行礼致敬。然后以蒋介石的专列为先导,开往浦口。28日上午10时,灵车抵浦口。
    孙中山灵榇由宋庆龄、孙科(前左二)及其妻陈淑英(左三)等亲属护送前往江边威胜舰运送灵柩的列车,是从国外购进的蓝钢车,由汉口车厂重新履行,装饰一新。地上铺着绣有国民党青天白日党徽的厚绒毯。灵车内光线柔和,庄严美观,车的两头装有铜制栏杆,光亮夺目。
    上午10时根据“总理奉安委员会”命令,南京狮子山炮台鸣礼炮101响,一时炮声隆隆,山岳震撼,南京军民用隆隆的礼炮迎接孙中山灵梓到来。灵车停定,即在江边举行了祭奠,苍山含黛,江流呜咽。江边的哀乐与万里长江奔腾东去的涛声和成一曲扣人心弦的动人哀歌。接着灵梓由杠夫32人奉移停在江边的威胜号军舰。
    在奉安总干事孔祥熙的指挥下,将灵枢移过长江,送至中央党部大厅。然后是3天公祭,蒋介石亲自守灵。1929年6月1日,正式举行奉安大典,蒋介石主祭。奉安大典从午夜2时开始。先在中央党部举行起棺仪式,然后,由宋庆龄亲自护灵到南京中山陵,沿途民众肃立瞻谒者数十万人。沿途搭有20余座牌楼,以松柏树枝、青白布铺地,南京全市万人空巷参加葬礼。到达中山陵后,宋庆龄一步步走上几百级台阶(392级台阶,代表当时3亿9千200万人中国人民),把孙中山的灵枢送进墓室。公祭后,由宋庆龄亲手将墓门“敬谨严闭”。正午十二时,奉安典礼结束。
    导游说,他对民国以后的事件、人物一般不枉加评论,因为许多事情还必须由时间来进行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一些重大决策或重大事件的效果,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慢慢地显现出来,人们的认识才会不断清晰,换句话说,也就是说出水才看两腿泥。导游擦了一把汗说:“你们真好,都是南京最忠实的游客,我要感谢你们。说完送给大家每人一份最具南京特色的礼品——云锦,而且还免去了大家的门票等费用。然后,径直向城堡的出口走去。

TOP

十代故都的开国元首,都有一些轶闻遗事,当然也包括在某个朝代中有作为的皇帝和几个在某些方面有造诣的末代皇帝。同时,他们之间也有许多巧合的地方。这里之所以不用“开国皇帝”而用“开国元首”这个称呼,因为洪秀全、孙中山在严格意义上说,都不能算是皇帝,一个充其量是天王,一个则是临时大总统。
    南京历史上十代故都之开国元首是:东吴大帝孙权、东晋元帝司马睿、刘宋武帝刘裕、南齐高帝萧道成、南梁武帝萧衍、南陈武帝陈霸先、南唐先祖李昪、明朝太祖朱元璋、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末代皇帝话题较多的则是两个后主,即荒诞无稽的陈后主陈叔宝和多愁善感的李后主李煜。
    导游还是比较有良心的,他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他说还想聊一些南京帝王们的轶闻遗事,尤其是开国皇帝,以飨虽然已经有些疲惫而兴趣不减的游客。
    南京历史上的皇帝,同其他地方的皇帝一样,大多是靠“杀”字起家,当上了皇帝,然后自己或者子孙又被人杀下了皇位;有的是被威逼禅让或被逼下台;有的甚至被爱妃用被子捂死,当然也有因病而死的。作为皇帝他们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作为人他与平民没有不同,有一样的爱,一样的恨。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一代名人,在历史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了应有的记载。大多数开国者对推动历史的进程、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当然不排除有的开国者有使社会倒退的嫌疑,然而这不是本篇的重点,本篇的重点还是“闲聊”上面,只有闲聊才没有负担、没有包袱;才能聊得轻松、聊得愉快。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们,特别是南京的朋友们与导游一起,共同展开闲聊的翅膀,在南京历史的天空中翱翔、翱翔、再翱翔。
    (一)南京历史上第一位纳寡妇为妃的皇帝
    孙权是南京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也是东吴帝国的第一位皇帝,还是南京历史上第一位纳寡妇为妃的皇帝。
    据《三国志•吴书•孙权徐夫人传》:“吴主权徐夫人,吴郡富春人也。祖父真,与权父坚相亲,坚以妹妻真,生琨。”“琨生夫人,初适同郡陆尚。尚卒,权为讨虏将军在吴,聘以为妃,使母养子登。”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徐夫人的祖母是孙权父亲孙坚的亲妹妹,即孙权的亲姑姑,徐夫人的父亲徐琨与孙权是亲表兄弟。徐夫人则是孙权的表侄女儿,他们俩的婚姻属于不同辈份的近亲结婚。而且,徐夫人先嫁陆尚,陆尚死后,才被孙权纳为妃。孙权的第一个太子孙登就是这位徐夫人抚养大的,孙登也以徐夫人为母。
    其实早在孙权之前,帝王娶寡妇或二嫁女的就不在少数。例如:
    1、文王纳息妫。息妫是陈国(今河南淮阳)国君陈宣公的女儿。因为嫁到息国(今河南息县),所以叫息妫,妫是姓。息妫为息侯所宠爱。楚文王六年(前684年)楚出兵伐蔡国,败蔡哀侯于莘(古诸侯国名),俘蔡哀侯。蔡哀侯向楚文王称赞息妫乃天下第一美女。于是楚文王访息国,受到息侯接待,却乘机灭息,占有息妫,强纳为妃。息妫给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堵敖和熊訾(zī,即后来的楚成王)。
    2、姬带纳叔隗。翟叔隗是战国时翟国人,因其父帮助周襄王攻陷了郑国的陪都栎城(今河南禹县),周襄王为报答翟国,于公元前637年,娶了翟国国君的小公主叔隗为王后。但是,周襄王姬郑比叔隗大了几十岁。估计夫妻生活不谐调,加上代沟太深,性格差异太大,叔隗第二年就开始与小叔子姬带**。周襄王得知后,将叔隗贬入冷宫,姬带自知有罪,逃往翟国。翟国国君遂拨步骑5000人,奉姬带伐周,赶走了周襄王。姬带继任国王,叔隗再当王后。第三年叔隗死于乱箭之下。据说,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小叔子勾搭成奸,并将夫君国王赶走的王后。
    3、秦庄襄王与赵姬。赵姬,邯郸(今河北邯郸市)人,出身于富商的家庭,善歌舞,性淫荡。她原是珠宝商人吕不韦的爱妾,吕不韦唯为了巴结当时在赵国当人质的王子赢异人,便将当时已有两个月身孕的赵姬献给赢异人,后来赵姬产下一男婴,就是后来的嬴政(即秦始皇),而嬴异人至死都以为嬴政是他自己的骨肉。然而嬴政实际上是吕不韦的儿子。赢异人后来即位为庄襄王,赵姬就被立为王后。赢异人死后,嬴政即位,赵姬为王太后,而他的亲生父亲吕不韦则成了当朝宰相。但是赵姬不是个安分的女人,当了太后也不收敛,肆无忌惮的养了很多男宠,甚至还为嫪毐生了两个私生子。嬴政早已不满,亲政后立即处治了嫪毐,软禁了赵姬,又令吕不韦“就国河南”即离开咸阳去洛阳的封地,吕不韦绝望地饮毒酒自尽。这则故事是说,秦庄襄王甚至娶了一位孕妇为王后。
    4、汉高祖纳薄姬。薄姬是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年)的嫔妃,也是汉朝的第四位皇帝,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刘恒之母。薄姬原来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妻子,魏豹被韩信击败之后,薄姬被召入汉宫为奴,但入宫一年多,却连汉高祖刘邦的面都没有见过。薄姬小的时候,曾经与管氏和赵氏相约,如果今后谁富贵了就不要忘了彼此之间的友情。当薄姬不幸被俘为奴时,管氏和赵氏却得幸于皇帝刘邦。于是这两个美人就向刘邦提起了薄姬。刘邦很可怜薄姬的遭遇,当晚就召幸了她。薄姬为刘邦生下皇子刘恒,母以子贵得以成为宫妃。但是她不是刘邦的宠妃,此后很少有机会再见到皇帝。不过正因为是失宠的妃子,才没有召来吕后的妒忌。刘邦死后,凡是之前较为宠幸的妃子都被幽禁,只有薄姬幸免,跟着被封为代王的儿子去了封地。后来刘恒被拥立为文帝,薄姬由此被尊为皇太后。
    5、汉景帝纳王娡。王娡进汉宫前已经由母亲做主嫁给了金王孙,并且还生了一个女儿(景帝也许真的不知道)。不久其母又将王娡和金王孙分开,而且将王娡送到太子(汉景帝)的宫中。王娡长得特别漂亮,太子刘启十分喜欢她,施以厚宠。王娡生了平阳公主、南宫公主和隆虑公主3个女儿,又因为生了皇子刘彘(后改名刘彻,即汉武帝),从而荐升为美人。王娡不仅美貌,并且善施权术。她巴结有势力的馆陶公主,将馆陶的女儿陈阿娇许配给儿子刘彻,随后又通过馆陶公主进谗言,让汉景帝废去了太子刘荣(宠妃栗姬的儿子),栗姬随后被气死。于是,王娡成为了汉景帝的皇后,其子刘彻立为太子。刘彻当了皇帝以后,王娡成为太后。
    之后,汉朝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都是再嫁后当上皇后的。
    6、刘曜纳羊献容。羊献容,泰山南城人,祖父羊瑾,父羊玄之。她不但是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也是前赵末帝刘曜的皇后。她的经历在历史上也算比较奇特的一个了。她18岁的时候,被晋惠帝司马衷册立为皇后。这个晋惠帝智力低下,是个白痴。册立羊献容时,司马衷已经44岁了。年轻貌美的羊皇后跟着这个弱智的老丈夫,可以说是相当的委屈。可是,这还不算什么,随后西晋进入了“八王之乱”的时期,羊皇后的命运就像是坐在秋千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历经了后位的“四废四复”。其间,在第三次废后时还差点被司马顒赐死。311年,前赵刘曜攻陷洛阳,羊献容被掳。当时26岁的羊献容风韵犹存,刘曜对她一见钟情,娶为妻,有厚宠。羊献容给他生子刘熙。318年刘曜称帝,立羊献容为皇后。羊献容做了两国的皇后,历史上是不多的。
    7、曹丕纳甄氏。曹操打败袁绍后,曹丕入袁绍府,看上了袁绍的二儿媳妇甄氏的姿貌绝伦,就以其为妻。一开始甄氏颇受曹丕宠爱,生了儿子曹睿。但是,这里要说明的是,当初曹丕娶甄氏为妻时,她的丈夫袁熙还没死,准确地说,曹丕是强抢别人的美妻为己妻。不久后,甄氏才成真正的寡妇。曹丕当了皇帝后,甄氏就被冷落了,后来被赐死。曹睿当了皇帝后,才追封她为皇后。
    8、刘备纳吴苋。大约过了近300年,刘玄德又步了他老祖宗刘邦的后尘,娶了一位寡妇吴苋(一说,叫吴壹)。当时,刘备的甘夫人糜夫人已去世多年,夫人孙尚香又回了吴国,于是群臣便劝刘备娶蜀国大将吴懿的妹妹吴苋为继室。
    话说孙权当时写信骗其妹妹孙尚香带阿斗回东吴,然后想用阿斗做砝码换回荆州。不料阿斗半路上被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的常山赵子龙截回,孙尚香只得一个人回到东吴。刘备想到当初惧怕孙夫人的感觉,所以也不派使者去东吴接回孙夫人。因此,只好一个人鳏居。
    吴苋是刘备最后一位夫人,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少年时失去双亲,她的父亲一向与益州牧刘焉有旧交,因此举家随刘焉进入蜀地。刘焉本想纳吴苋为妾,碍着面子和辈分未遂,就让自己的儿子刘瑁娶了吴苋。刘瑁死后吴苋寡居。吴苋虽然寡居再嫁,但美貌不减当年,刘备也十分满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立吴苋为汉中王后。章武元年(221年)5月,刘备称帝立吴苋为皇后。
    据说一代枭雄曹操也纳过一位刚出炉的寡妇张济的妻子、张绣的婶婶——邹氏。这邹氏其父虽是汉人,但她身上似乎有羌人血统,虽然寡居仍不失为豫州美人,有人将她列为三国十大美女之一。否则,曹操也不会因此而失去了爱子曹昂。
    应该说,三国以前一直到晋代,帝王们的思想还是比较开放的,并不反对娶寡妇;也不反对女儿再嫁,而且往往身体力行,这相当符合人性。
    孙权在南京算是带了个好头,他不藐视寡妇,娶了寡妇,也不反对女儿再嫁。长女鲁班,字大虎,先配周瑜子周循,后配全琮;小女鲁育,字小虎,先配朱据,后配刘纂。因此,到了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也紧随其后,娶了一位叫郑阿春的寡妇。
    孙权除了是南京历史上第一位纳寡妇为妃的皇帝,还是第一位“看门”的皇帝。
    相传,当年朱元璋在南京钟山南麓玩珠峰下建陵墓时,发现神道上有一座古墓挡住了去路。朱元璋问:“谁的墓?”答曰:“孙权大皇帝。”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着给我看门吧!”于是,神道就绕孙权墓而去。孙权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驾崩了1100多年以后,竟然还要为人守墓。
    2007年,南京市有关部门在白下区王府园一处工地挖掘出了一口清末老井,因王府园从清末到解放初一直是孙权后人的居住地,考古人员估计此井可能为清末民国初期间所挖。
    据史实可知,王府园为当年朱元璋吴王府所在地,在朱元璋搬进明故宫后,吴王府经历几次修缮,动用了大量明城砖。在明代灭亡后便荒废破败了。
    到了清代晚期,孙权后人买下了朱家旧宅——吴王府,成了孙家花园。孙家花园的主人是东吴大帝孙权的后裔孙绍筠。孙绍筠在清朝末年在山西做过县令,但只做了两年便辞官返乡。在王府园买下了朱元璋的吴王府,在院子里盖了一座“廉园”。孙绍筠和他的后人一直从清朝住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此,从这口古井的年代来看,应该是孙家人挖掘的。因此,有考古专家趣称:朱元璋让孙权“看门”,孙权后人就在朱元璋府上“动土”。

TOP

(二)南京历史上第一位被妃子捂死的皇帝
    1、不知生父是谁的皇帝。
    司马睿,字景文,司马懿曾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咸宁二年(276年)生于洛阳,晋史记载司马睿出生时“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及长,白豪(白毛)生于日角之左,隆准龙颜,目有精曜,顾眄炜如也。”很有帝王之相。但《晋书》上却记载:“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据说“牛继马后”的典故即出于此。晋史同样记载司马睿,“晋将牛金子也。”这6个字让司马睿的身世陷入迷茫。将一个堂堂的东晋开国皇帝说成是牛家的后代,若是老祖宗司马懿太爷地下有知,岂不要跳出来拼命。相传,司马懿的孙子司马觐袭封琅琊王之时,他的妃子夏侯氏风流放荡,与小吏牛氏私通产下一子,就是这个司马睿。在李贽的《藏书》中则被称之为“南朝晋牛氏”。
    其实这档子事并不稀奇,从秦始皇开始就有传说:如,吕政(赢政)吕不韦之子;汉文帝魏恒(刘恒)魏豹之子;晋元帝牛睿(司马睿)牛金之子;萧综(萧衍子)东昏侯萧宝卷的遗腹子;明成祖陈棣(朱棣)陈友谅遗腹子;清世祖洪福临(顺治帝)洪承畴之子等等。在这里事情的真伪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上一定存在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根据人们各自的好恶,编派强加到他们身上去的也未尝没有。但凡一个朝代推翻了另一个朝代,胜利者都喜欢掠取和占有别人的好东西,特别是那些年轻漂亮的美女,统统纳入自己的后宫,供自己享受。并不在意哪个女人肚子里已经有了“种”、谁的“种”。那个时代的科学也没有发达到那一步,做个B超或是尿液分析什么的。再说占有者也不会考虑那么多,只管宠幸就是。
    南朝萧梁时代的萧综,不相信自己的老爸是萧宝卷(东昏侯),便盗开了萧宝卷的坟墓,挖出尸骨,经过“滴血认亲”。据《梁书•列传第四十九(卷第五十五)》:“然犹无以自信,闻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综乃私发齐东昏墓,出骨,沥臂血试之。”萧综证明了自己是萧宝卷的儿子,而不是萧衍的种。尽管如此,萧衍始终将萧综当亲生儿一样对待。
    司马睿自己也未必说得清他父亲究竟是谁,但是不管他是谁的儿子,也不管他姓牛还是姓司马,对他自己来说已经无法改变,对后人和历史来说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在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并持续了103年,这点毋庸置疑。
    2、被妃子捂死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杀的皇帝是秦二世。秦二世姓赢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始皇出巡死于沙丘,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赐扶苏死。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实行惨无人道的统治。二世胡亥于前207年被赵高的女婿阎乐领着上千人,假称抓捕盗贼,直闯胡亥的行宫,最后威逼胡亥自刎,胡亥时年24岁,皇帝也仅仅当了3年。
    南京历史上第一个被妃子捂死的皇帝,是东晋的第九位皇帝孝武帝司马曜。他是个嗜酒如命的主儿,一次他灌多了黄汤,借着酒劲跟宠妃张贵人说:“你已年近30了,年轻漂亮的女人多的是,明天我就废了你。”然后,司马曜烂醉如泥,沉沉睡去。张贵人心想,皇帝历来是金口玉言,看来这老家伙真的不想要我了,不如趁早把他干掉,免得被他打入冷宫活受罪。于是她一不做二不休,召来心腹宫女,趁司马曜熟睡之际,搬来几床被子,三下五除二,就将还在睡梦中的司马皇帝给活活捂死了。于是司马曜成了南京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之一。
    同样的事件后来在明嘉靖年间又一次重演,但不是在南京,皇帝也没死。那是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10月21日凌晨,十几个宫女决定趁嘉靖皇帝朱厚熜熟睡时把他勒死。没想到,在匆忙中,宫女杨金英将绳套拴成了死结,嘉靖皇帝才没有被勒死,但由于惊吓过度,昏迷了好久才醒过来。
    3、疯狂杀戮的皇帝。
    东晋之后,南京历史上宋、齐、梁、陈几个朝代的杀戮之风突然兴起,特别是皇家宗室里的杀戮,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
    杀皇帝当然主要是为了自己要当皇帝,所以敢于杀皇帝的人一般都是凶残的。张贵人除外,她杀皇帝不是想自己当皇帝,而是担心皇帝废了她。这与宋武帝刘裕杀皇帝有着本质的不同,刘裕为了代晋当皇帝,因此接连杀了安帝司马德宗和恭帝司马德文二帝,自己终于当上了皇帝。后来刘裕第三子刘义隆即位称宋文帝,他在位30年,励精图治,经济终于有所恢复,遂有元嘉之治。也许宋文帝刘义隆在位间太长,他的长子刘劭虽然早已被立为太子,但是迟迟当不上皇帝。刘劭想当皇帝心切,先是学了汉武帝时期做法“巫蛊”,咒他老子早死,然后又来了个抢班夺权,将亲生父亲杀死,自己当了皇帝。可是好梦不长,没做几天皇帝就又被别人砍掉了头颅。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杀刘宋后废帝刘昱,立刘准(顺帝)。后来又逼刘准禅位,自己当了皇帝,在位4年。死后由长子齐武帝萧赜继任。公元493年,南齐第二任皇帝萧赜逝世,皇太子萧长懋(文惠太子)早死,由21岁的皇太孙萧昭业继位。
    有杀人魔王之称的萧鸾,是萧道成的侄子,他杀死萧昭业(齐武帝萧赜的孙子),另立15岁的萧昭文为皇帝。又于当年11月,废萧昭文为海陵王(十几天后也将其杀死),宣布自己为萧道成的第三个儿子而当上了皇帝。
    萧鸾的皇帝宝座是从两个侄子皇帝萧昭业、萧昭文手里夺来的,所以名不正言不顺,总是担心皇位不牢靠,害怕齐高帝萧道成和齐武帝萧赜的子孙起来推翻他。为了消除后患,他对皇室子孙大开杀戒,萧道成19个儿子仅7人善终,4人早亡,8人被杀;萧赜23个儿子仅两人善终,4人早亡,1人赐死,16人被杀;文惠太子四子,长子萧昭业,次子萧昭文先后继位为帝,也先后被杀。第三子萧昭秀、第四子萧昭粲都死于第三次杀戮,文惠太子绝后。
    (三)南京历史上第一位险遭遗弃的皇帝
    刘裕,字德舆,幼名寄奴,庙号高祖。彭城绥舆里(江苏徐州)人氏,后来迁居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但是他的身世很不寻常,一出生就差点被他父亲遗弃。
    刘裕的祖父曾任东安太守,父亲刘翘任职本郡功曹,因此刘家不但算是士族,也算是个富家。因此也很得时人重视,因此刘翘的结发之妻赵安宗乃是平原太守赵裔之女。其祖父赵彪曾为治书侍御史。
    晋穆帝升平四年(360年),17岁的赵安宗嫁给了功曹(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选署功劳)刘翘。
    晋哀帝兴宁元年(364年)4月2日夜晚,赵安宗生下了她唯一的儿子刘裕后,21岁的赵安宗却因产后血崩而死。父亲刘翘曾经想放弃这个孩子。而就在这个时候,同族兄弟刘万夫妻搭救了刘裕。刘万的妻子杜氏正好生次子刘怀敬,于是“断怀敬乳而乳之”,所以刘裕是喝杜氏的乳汁长大的。不久刘翘就为刘裕娶了继母萧文寿,就是后来的宋太皇太后。萧文寿说服丈夫刘翘,将刘裕接到了身边抚养。她对这个身世凄凉的孩子怜悯疼惜,刘裕对继母也充满感激之情。
    萧文寿(342—422年),兰陵(今山东)人。父,萧卓,官洮阳令。追赠金紫光禄大夫。爵封阳县侯;母赵氏,封吴郡昌寿县君。公元420年被刘裕尊为皇太后。
    萧文寿嫁给刘翘做继室时已经22岁,后来萧文寿又生下了两个儿子,长沙景王刘道怜、临川烈武王刘道规。不幸的是刘翘在小儿子生下来没多久便去世了。萧文寿一人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为了抚养孩子,白天她带着刘裕种田砍柴,晚上织履,勉强度日。
    尽管母子衣食难继,刘裕却仍然长成了一副好身板,高七尺六寸(按照一尺合今24.2cm计算约为1.83米)这使得他对继母产生了更深的感情。尤其是他对继母没有改嫁、坚持将自己拉扯成人的养育之恩,牢牢铭记在心。
    刘裕渐渐长大,喜欢舞枪弄棒,好打抱不平,还参与赌博,亲戚朋友对他颇有微词,但是继母萧文寿却对儿子很偏爱,别人也就不好说什么。后来,刘裕在征得继母同意之后,投奔冠军将军孙无终,成了他的部下,很快又升做司马,曾经一个人杀退了千余敌兵,因以勇猛豪气闻名。
    义熙元年(405年),40岁的刘裕率军平定了桓玄之乱,掌握了东晋实权。义熙七年(410年),作为“豫章公”刘裕嫡继母,萧文寿被封拜为“豫章公太夫人”;(417年)晋皇室升刘裕为“宋王”,萧文寿又随之封拜“宋王太妃”。
    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即宋武帝。改国号为“宋”,建立了南朝最大的王国,定都建康(今南京)。尊萧文寿为皇太后,并对萧太后十分恭敬。
    刘宋永初三年(422年)5月,60岁的刘裕病逝于西殿,其子刘义符即位,进封奶奶萧文寿“太皇太后”。第二年的2月,太皇太后萧文寿辞世,享年81岁,谥号“孝懿皇后”。
    刘裕当上皇帝以后,堪称是孝老爱亲的典范。刘裕的结发妻子臧爱亲,祖籍山东沂水,祖父臧汪曾任尚书郎,而父亲臧隽则只是一个郡的功曹。刘裕与臧爱亲结婚时,刘裕还是京口里(今江苏镇江)的一介布衣,后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刘兴弟。不久,初为人父的刘裕离家从军。很长一段时间里,刘裕捎回家乡的音讯都是很少的。而身在乱世中的臧爱亲,侍奉婆母拉扯幼女,一面做农活养家,一面还要担心从军的丈夫是否平安。
    刘裕当了高官以后,没有因为臧爱亲没生儿子而影响对她的情意。而臧爱亲面对奢华所表现出来的节操,更深得刘裕的敬重。刘裕不好声色,与发妻的感情也很深,他的7个儿子,基本都是在臧爱亲年长不育及病逝后才陆续出生的。
    臧爱亲没能活到刘裕当皇帝的那一天。夫妻重聚后的日子并没有多久,义熙四年(408年)正月,臧爱亲病逝于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时年48岁,刘裕悲痛万分。这个时候刘裕还只是东晋的豫章郡公,因此臧爱亲只得到了“豫章公夫人”的追谥,并归葬丹徒老家。
    刘裕称帝之后,追封已经辞世12年的臧爱亲为“敬皇后”,7个儿子(包括皇太子)的母亲都仅封妃嫔而已。刘裕临终时还留下遗诏,吩咐将臧爱亲的棺木从丹徒迎至南京,与他合葬于初宁陵。
    (四)南京历史上第一位举办围棋比赛的皇帝
    围棋起源于春秋中叶之前(一说西汉时期)。下棋也称对弈。“弈”是围棋最古老的称谓。在先秦典籍中屡见,但“围棋”一词却很少见。关于围棋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左传:“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春秋时期,围棋已成为一种游戏在社会上流行。据说,士大夫阶层最初瞧不起围棋。孔夫子在《论语》里说,下围棋的都是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是成不了贤人达士的。孟子师承孔子,在这方面持同样见解。他曾说:“下围棋的人嗜好饮酒,甚至能够不顾父母养育之恩,不尽孝敬之义。”
    到了魏晋时期,魏、吴两国盛行围棋。魏以曹氏家族、“建安七子”为代表,曹操围棋水平也是可以和高手相媲美。东吴围棋风靡一时,名手辈出,也就出现了对局的记录,这就是围棋史上有名的“吴图”(本指三国时吴国的围棋棋谱,这是中国最早的棋谱,后来,也就成了“棋谱”的别称)。
    东晋时期,棋风昌盛,逐步理论化。南北朝时期,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朝围棋的黄金时代实际上仅仅出现在宋、齐、梁三朝,尤以宋文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梁武帝在位时期为最盛。
    在《世说新语补》中,记载着这样一则东晋的故事。尚书仆射江彪年少的时候,丞相王导召唤他一起来下棋,王导虽然位尊为丞相,棋艺却不如一个孩子,大约要江彪让两颗子。当棋盘摆开来的时候,小小年纪的江彪一见棋盘上双方摆的是平下的棋,就迟迟不落子。丞相问,“你为什么不下?”江彪回说:“恐伯这棋下不起来。”在一旁观看的人说:“这孩子的棋艺好。”王导慢慢把头抬起来说:“这孩子,恐怕不仅仅是围棋下得好。”
    南朝时齐高帝也喜欢弈棋,据记载:“齐高帝性宽,常与直阁将军周覆、给事中褚思庄共棋,累局不倦。覆乃抑上手,不许易行,其弘厚如此。”也就是说,萧道成与手下下棋时要悔棋,周覆把皇上的手按住,硬是不许悔子。棋规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规”就是法律,君臣同样都要遵守,否则,显失公平。这样的故事,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被人广泛传颂,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实在是不多的。
    这两个故事,有其共同的一点,那就是在棋桌两端坐着的人,尽管社会地位可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因为在两人的中间是一个棋盘,所以他们两人作为对手,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游戏规则。围棋的世界,不能不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无贵无贱,无长无幼”,棋之所在,平等之所在也。同时,如果棋盘两面的力量相差很大,就要想办法让它平等。江彪的水平高,就要让王导两子,哪怕是丞相也要让,否则棋也无法下。
    所以,在棋盘上的尊严,体现出来的既是位卑者的要求平等的思想,也是位尊者的民主思想,虽然这种民主也是极其有限的,但是,有这种思想就相当不容易了。当今社会,官大一级压死人,不要说在实际生活中,就连棋盘上的平等也很难找到了,真是可悲啊!
    据说,梁武帝萧衍也是一名围棋高手,他不但对棋的爱好已经到了通宵达旦,可以夜不入寝的地步,还亲自撰写了被后人称之为围棋经典的五赋三论中的《围棋赋》,就其棋力来看,中国历朝历代皇帝恐怕属他最强。他曾经举办过一次大规模评定围棋等级的盛会,评定等级,当然要举行比赛,因此也可一说举办了一场全国性的围棋比赛。
    据《南史•列传第二十八•柳元景》记载:“梁武帝好弈棋,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为棋品三卷。恽为第二焉。”柳恽字文畅(柳元景的侄孙,曾任吴兴太守、尚书仆射)善下围棋,是当时著名的棋手。梁武帝好下围棋,他命柳恽负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棋品的评定。柳恽品定棋谱,当时评上品级的棋手就有278人,由他评定出棋手名次优劣,并作《棋品》3卷。柳恽自己名列第二。这是南京历史上,也是我国古代围棋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评定棋手等级的盛会。
    梁武帝嗜好围棋,甚至还错杀了一位他十分信任的高僧榼头师。一天,梁武帝下敕召榼头师入宫研讨佛法,当榼头师入宫时,梁武帝正在和人下棋,要叫杀对方的一块棋,便随口说道:“杀!”左右侍从听见皇帝叫杀,以为是要杀榼头师,便不由分说,将榼头师推出斩首。等下完棋,梁武帝下令召见榼头师,左右侍从回答说:“已奉旨杀掉了。”梁武帝听罢,后悔不迭。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文弈之风衰退。但宫廷棋坛却呈现另一番景象,朱元璋好弈,相传是下模仿棋的鼻祖。模仿棋不存在平等问题,它完全是按照前人的路子,一步一步往下走,要的是那种感觉,而不是结果。

TOP

(五)南京历史上最爱三寸金莲的皇帝
    梁武帝除了原配郗徽皇后外,至少还有7位女人:贵嫔丁令光、淑媛吴景晖、淑仪董氏、充华丁氏、修容阮令嬴、葛氏等。萧衍共生了7个儿子、8个女儿。此外还有心仪的女人潘玉儿。
    潘玉儿是六朝金粉中比较出色的一个。我国缠足的习俗始于始于南北朝(一说,始于五代)。中国除了誉满中外的京剧、国画、中医学,被世人称为“三大国粹”之外,还有一项国粹就是“三寸金莲”。看一个女人就以她的脚来评定,只要脚能做到小、尖、软、巧,就是皮肤象麻布,嘴里长獠牙都是美的,这一病态的审美观,使妇女饱受痛苦,而将小脚称为“金莲”的则始于潘玉儿。她正是以一双柔弱无骨,状似春笋的小脚而大受皇上萧宝卷的宠爱,同时名扬天下。
    萧宝卷为了讨好潘玉儿,在内延之中,时常以奴仆自居,小心翼翼地来侍候潘玉儿,甚至端茶送水,捏脚捶背部都做得心甘情愿。每当外出总使潘玉儿坐卧轿中,自己则骑马相随,朝臣们以为不成体统,萧宝卷却始终习以为常。
    为了进一步博取爱妃潘玉儿的欢心,萧宝卷大兴土木,建造了“仙华”、“神仙”、“玉寿”三座豪华宫殿,穷极奢侈。萧宝卷还凿金做莲花,遍贴在地面上,命潘玉儿裸足徐行而过,花随步动,弓弯纤小,腰肢轻盈。萧宝卷在一旁称羡说:“这真是步步生莲花啊!”
    萧宝卷也不知道从那里学来一套“按摩技法”,经常握住潘玉儿的美足,搓、揉、捏、吻,甚至啮之。偶尔咬痛了,潘玉儿便毫不客气地用杖敲击其背,萧宝卷反以为刺激。
    后来萧宝卷被萧衍部下所杀,萧衍当了皇帝即梁武帝。他早就听说潘玉儿非常漂亮,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够占为己有。当了皇帝以后就想纳潘玉儿为妾,遭到大将王茂的竭力反对,称“亡齐者此物,留之将恐贻外议”,萧衍不得已将潘玉儿赐给部将田安,潘玉儿义不受辱,自缢而死。
    据说赵飞燕妹妹赵合德也生有一双柔软可人美丽的小玉足,汉成帝刘骜每次握住她的美足便情兴勃发,而赵合德却故意躲避,常常惹得汉成帝欲罢不能。
    (六)南京历史上盖汉高、魏武极具人格魅力的皇帝
    陈武帝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陈朝吏部尚书姚察在陈亡被俘,到隋朝后,为隋文帝撰写陈朝历史时,仍认为陈霸先:英略大度,应变无方,与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一样同属伟人。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有像陈霸先这样评价的皇帝并不多见。
    魏徵是唐朝宰相,也曾是《隋书》、《周书》、《北齐书》、《梁书》、《陈书》五部史书的总监修官,不仅熟悉陈朝历史,而且具有政治家、史学家的眼光。他分析并赞扬了陈霸先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一生,认为陈霸先效命旧王朝,立下丰功伟绩,功勋不下曹操、刘裕;三分天下,能够“决机百胜”,雄豪无愧刘备、孙权。
    除此之外,陈霸先待人处世也有他独特的风格,很受当时人及后人推崇。南北朝到隋朝时期岭南高凉一带(今广东阳江),有一位俚人的领袖洗夫人,在岭南很有影响,是极具胆识的少数民族领袖,曾领兵与投靠侯景的李迁仕作过战,与陈霸先在灨石(今江西万安)相会过一次,回家后对她丈夫说:“陈都督是一个非凡人物,极得人心,定能讨平贼寇,我们应尽力资助他。”南朝的梁、陈两代,岭南的一些地方官都发动过叛乱,不听朝廷命令,想把岭南变成独立王国。洗夫人的坚决反对这些地方官。每次叛乱发生,洗夫人都亲自率军配合朝廷进行平叛,安定了岭南地区。这应该是陈霸先的人格魅力所致。据《陈书》的作者姚思廉分析,有以下四方面原因:第一,陈霸先“英谋独运,人皆莫及”,军事眼光、政治眼光都比同时代人要看得远,或进或止,都恰到好处。第二,陈霸先“恒崇宽政,爱育为本”,虽以武艺起家,却不是好战之人,常能以一文士之力,免三军之争,非到事不可息,决不轻易动武,不轻易调发民力,体贴百姓,使他得到了百姓的拥护。第三,陈霸先生活朴素,吃苦耐劳,史称他“以俭素自率,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即使后来当了皇帝,宫中仍“衣不重彩,饰无金翠,歌钟女乐,不列于前”。第四,陈霸先不贪图钱财,平定侯景与拥立萧方智,都使他得到了朝廷大量赏赐,但他把这些赏赐都分给了部下。
    陈霸先出身低微,他身边所重用的将相人才都来得非同一般:有的是俘虏,如大将杜僧明、周文育是陈霸先在广州战场上亲手抓到的俘虏;有的是俘虏的俘虏,如后任都督广、交、越、衡等十九州诸军事的欧阳頠,又是周文育抓来的俘虏;有的是投诚过来的,如大将周铁虎、程灵洗本都是对手王僧辩的战将,凡是可以团结的人,可以为他所用的人,他都不计前嫌,尽力团结在自己身边,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所有这些大概就是陈霸先赢得部下拥戴的主要原因。
    (七)南京历史上有两个养父的草根皇帝
    有人列出了中国历史上十大草根皇帝的名单,南京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就占了4个席位。即宋武帝刘裕、陈武帝陈霸先、南唐烈祖李昪和明太祖朱元璋。其他6位是:西汉高祖刘邦、蜀汉昭烈帝刘备、后赵明帝石勒、后梁太祖朱温、后汉高祖刘知远、大顺永昌帝李自成(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虽然不是“正史”承认的皇帝,但他毕竟称过帝)。所谓草根皇帝也就是贫民皇帝、布衣皇帝、寒门皇帝,顾名思义,就是穷苦出生、没有背景的人当了皇帝。有的从小就是孤儿、穷小子,有的还差一点是弃儿,甚至是不良少年。但最终都当上了皇帝,这里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这里不讨论辩证法,只闲聊他们的命运。
    作为草根皇帝之一的李昪,6岁时父亲就在战乱中去世了,他随母亲跟着伯父一起到了淮南。不久,母亲也不幸去世,李昪成了孤儿,只好到寺庙里勉强维生。后来杨行密派兵支援山东的王师范,攻打濠州(今安徽凤阳)时得到了他,见他聪明机灵,长得也很招人喜爱,于是就想将他收为养子,但亲生儿子们极力反对,杨行密无奈只好又将他送给属将徐温为养子,改名为徐知诰。徐知诰长大后,不但相貌出众,而且胆略过人,他为人厚道,待人诚恳,人缘也很好,威望高过徐温的其他儿子们。徐温因此常常训斥自己的儿子不如徐知诰,引起儿子们的忌恨,多次想设计加害于他,但都因为徐知诰的机智,善于藏拙和别人的帮助而化险为夷。杨行密死后,徐温执掌南吴朝政,徐知诰也因为能力突出担任要职,成为徐温的左膀右臂。徐温死后,徐知诰执掌朝政,并于937年废掉南吴皇帝杨溥自己称帝,成为南唐政权的建立者。
    宋武帝刘裕,从小家里一贫如洗。由于家庭苦难,刘裕的父亲曾想将他仍掉,亏得邻居大婶将他收养,因此刘裕就有了一个小名“寄奴”。青年时刘裕家境十分清贫,以砍柴、织屡为生。刘裕年轻时嗜赌,结交的也多是亡命之徒,在地方名声不是很好。从军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对内平息战乱,先后击败了孙恩、卢循的海上起义,消灭了桓玄、刘毅势力;对外致力于北伐,取巴蜀、伐南燕、灭后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成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军事统帅。称帝后,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限制臣下权力;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农业生产;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之风;大力提拔寒族地主担任高官,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实行“土断”之法,加强户籍管理,对贵族隐瞒庄园户口严厉打击,使得国家纳税人口和税收迅速增加。同时他清心寡欲,生活简朴,起居有常,严整清洁有度。衣服和住所都有很朴素,游览欢宴次数也很少,后宫嫔妃也不多。刘裕的财产全放在国库,宫内没有私藏。宫内宫外,严奉禁约,没有人敢奢侈浪费。他平时穿着十分随便,连齿木屐,普通裙帽;住处用土屏风、布灯笼、麻绳拂。还在宫中悬挂了从前使用过的农具、补丁加补丁的破棉袄,以至于被儿子骂做“乡巴佬”。
    陈武帝陈霸先也是寒门出生。据史料记载:小名法生,原籍颍川,南渡后为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从小家庭贫寒,却好读兵书。初仕乡为里司(里长,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后至建康,为油库吏,后为新喻侯萧映传教,萧映当时是广州刺史,于是陈霸先随萧映来到广州,为中直兵参军。《文苑英华》说陈霸先是“火耕水耨之夫,荜门圭窦之子”,门第贫寒。青少年时打鱼练武。陈霸先于557年禅梁称帝,建立陈政权。在位3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大饥荒时一家人几乎死尽。为生活所迫,朱元璋少年时在皇觉寺为僧,备受高级僧侣欺凌。朱元璋即位后大力加强君主专制,废除宰相职位,集大权与一身;大兴文字狱,压制社会思想,制造恐怖气氛;大兴“胡、蓝党狱”,大杀功臣,造成社会的恐怖万分;建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严密监视社会舆论;大封诸子为王,驻守地方,意在维护统治。当然,朱元璋在促进社会稳定、鼓励生产、选拔人才、打击腐败、改革行政机构等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功绩。朱元璋可谓功过参半的君主,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色彩。
    (八)南京历史上重新启动活人殉葬的皇帝
    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中国的殉葬制度,就考古发现,最早始于殷商时期。商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个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礼制办事。奴隶主贵族死后,都用奴隶为之殉葬,让他们在“阴间”继续为主人效力。当时用奴隶殉葬已成为一种制度,据《墨子•节丧篇》记载:“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春秋之后,人殉的作法已不多见,基本上改用木制或泥制人形偶像殉葬。战国时的秦国就曾在献公元年(前384年)正式下令废止人殉。但是到了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殉葬制再次卷土重来。
    秦始皇嬴政死后,殉葬的确切人数至今是个谜,《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据有关史料,为秦始皇殉葬的不仅仅有后宫女人,而且参与陵寝建设的工匠也都成了“殉葬品”。估计秦始皇墓中为之殉葬者数以万计。
    秦朝灭亡后,到了汉朝,除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强制妇女殉葬作为一种制度,已不复存在。据《三国志•吴书》载:三国时吴将陈武战死,孙权破例下令以陈爱妾殉葬。不久吴亡之后,即被人指责:“权仗计任术,以生从死,世祚之短,不亦宜乎!”
    但在明朝初期,再次出现了嫔妃殉葬的情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5月,朱元璋病逝。死前他命46位嫔妃为其殉葬。朱元璋再开恶例,汉族终止了一千多年的活人殉葬制度被朱元璋重新启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他的次子秦王朱樉死后,以两名王妃殉葬。据《明史•太祖本纪》记载,1398年闰5月初十,“(朱元璋)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朱元璋死后,朱允炆遵遗诏,依古制,凡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皆令殉葬,另有若干宫女从死。据明末人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记载,“太祖以46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10数人。”直到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稗事汇编》记载:明英宗临崩时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明初以来所实行的嫔妃殉葬制度就此废除。
    但实际上,这一制度一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才真正得到禁止。从此,帝王死后的殉葬制才算真正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
    (九)南京历史上拥有最多女人的“皇帝”
    据史料记载: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时候,自称在天上有一房“正月宫娘娘”即赖莲英,也是洪天贵福的生母。金田起义的时候,他已经有美妃15人;一年后在广西永安围城战中,洪秀全就有了36个女人。打出广西以后,到了湖南道州,又接纳何贡生“进献”的四位美女;占领武昌以后,洪秀全一次选妃,就选了民间女子“有殊色者六十人”。前后加起来已经有了115个女人。
    又据幼天王洪天贵福(洪秀全子)被俘后的口供中说:“我现年16岁,老天王是我父亲。我有88个母后,我是第二个母后赖氏所生,我9岁时就给我四个妻子。”这里天王的88个妻子已超过了历代封建帝王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后妃的人数了。有人说,男人一旦有了至高的地位,就会变成无比贪婪的色中貔貅。洪秀全一共有10个子女,其中长女、次女和洪天贵福还是其原配夫人和续弦赖氏所生。似乎与他拥有另外80多位妻子相比,这个数字似乎不成比例,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没有那么多妻子。
    与南京历史上的开国皇帝相比,洪秀全更是张扬了许多。据有人统计:
    1、东吴有皇帝4位。大皇帝孙权有妻11位;末帝孙皓有妻3人;其余2位均为一夫一妻。
    2、东晋有皇帝11位。元帝司马睿有妻3位、成帝司马衍有妻2位、简文帝司马昱有妻2位、孝武帝司马曜有妻3位。其余7位均为一夫一妻。
    3、南朝刘宋帝国有皇帝9位。武帝刘裕有妻3位、文帝刘义隆有妻4位、孝武帝刘骏有妻2位、明帝刘彧有妻3位。其余5位均为一夫一妻。
    4、萧齐有皇帝7位。除第六任帝萧宝卷有两位妻子以外,其余6位均为一夫一妻。
    5、萧梁帝国有皇帝6位,除武帝萧衍有妻子3位、元帝萧绎有妻子2位以外,其余均为一夫一妻。
    6、南陈有皇帝5位,除陈霸先有妻2位、陈叔宝有妻3位以外,其余3位均为一夫一妻。
    7、南唐帝国有皇帝3位,其中先主李昪和后主李煜均为一夫二妻,中主李璟一夫一妻。
    8、大明帝国有皇帝17位,其中太祖朱元璋有妻4位、成祖朱棣有妻3位、仁宗朱高炽有妻3位、宣宗朱瞻基有妻15位、英宗朱祁镇有妻2位、景宗朱祁钰有妻2位、宪宗朱见深有妻6位、世宗有妻6位、穆宗朱载厚有妻3位、神宗朱翊钧有妻5位、光宗朱常洛有妻6位、熹宗朱由校有妻4位、思宗朱由检有妻3位,其余诸帝均为一夫一妻。
    此外,晋武帝司马炎,后宫有上万美女,以至于每天夜晚临幸佳人成了一道颇费踌躇的难题。于是他突发奇想,发明了“羊车临幸”的全新玩意儿。恣其羊车之所至,便宴寝其宫。有人计算过,上万美女如果一万天轮上一次,那也要等待近30年,即便等到,恐怕也成了美女她姥姥了。大批美女万般无奈,只好想方设法去招引那“羊”爷爷了。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绝招,这个人就是胡贵妃,她令仆役采摘鲜嫩竹叶,插于门上,门前洒以盐汁,羊见鲜嫩竹叶,且闻盐之香气,遂驻足而食,武帝乃寝于此处。此法后来为刘宋朝的潘淑妃仿效。潘淑妃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妃子,她入宫初期并没有被文帝看中。要想在美女如云的后宫脱颖而出,谈何容易。但是宋文帝有一个嗜好就是喜欢乘羊车在后宫巡游,潘淑妃就采用了胡贵妃的做法,用嫩草和盐汁笼络了羊,也就留住了乘坐羊车的皇帝,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宠爱,后来袁皇后竟因妒嫉她而死。可见那个朝代宫女们,掌握一门驯羊技术有多么重要。

TOP

(十)南京历史上十代故都“头尾”同姓的“皇帝”
    据有关专家介绍,孙权的后人在浙江富阳孙权故里,发现了一批三国东吴《玉牒》(皇族的族谱)史料,其中在“吴大帝庙”内发现的孙权御撰的一篇自序,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有关孙氏家世的最早记载,距今已有1700多年。经考证,《玉牒》和自序等,为末代东吴帝孙皓的太子孙瑾带回富春先祖故里而代代相传至今的。据专家考证,孙权与孙中山均源于富春孙姓,都是孙武的后裔。
    孙武(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初),也称孙子,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祖父孙书田做过齐国的大夫,父亲孙凭做过齐国的卿,典型的贵族世家。孙子是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理论的奠基者。著有《孙子兵法》传世,该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所以,作为名人之后的孙中山也成了名人和领袖。
    孙中山最大的成就是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并于1912年1月1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后来,又被中国国民党尊称为永远的“总理”。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令全国,表扬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称他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共产党也尊称孙中山为“革命先行者”。
    此外,孙中山曾自称为洪秀全第二,并认为洪氏为“反清英雄第一人”。如此算来,孙中山就是反清英雄第二。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紧接着办了两件事。一件是于13日向参议院发出《辞临时大总统文》和《推荐袁世凯文》;另一件是于15日举行“民国统一大典”。作为大典的一项内容,就是由孙中山亲自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拜谒明孝陵。这次拜谒活动,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两个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谒明太祖陵文》。前一篇是“祝告文”,后一篇是“宣读文”,两件均已收入《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从内容看,两件大同小异,主要是以清室退位、民国统一的功业,昭告明太祖在天之灵。
    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五日辛酉,临时总统孙文,谨昭告于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即,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灵曰:
    “呜呼!国家外患,振古有闻,赵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拜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不幸季室俶扰,国力罢疲。满清乘间入据中夏,嗟我邦人诸父兄弟,迭起迭仆,至于二百六十有八年。呜呼!我高皇帝时怨时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岁在辛亥八月,武汉军兴,建立民国。义声所播,天下响应,越八十有七日,既光复十有七省,国民公议,立临时政府于南京,文以薄德,被推为临时总统。瞻顾西北,未尽昭苏,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从此中华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无已,实维我高皇帝光复大义,有以牖启后人,成兹鸿业。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
    无罪于我高皇帝,敬于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国民,贡其欢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实鉴临之,敬告。
    另一篇《谒明太祖陵文》
    维有明失祀二百六十有七年,中华民国始建。越四十有二日,清帝退位,共和巩立,民国统一,永无僭乱。越三日,国民公仆,临时大总统孙文,谨率国务卿士,文武将吏袛谒大明太祖高皇帝之陵而祝以文曰:
    文中大致说了与《祭明太祖文》相同的意思。强调了辛亥首义、清室退位光复中华大业的成就。并写道:“洪杨发迹于金田:虽义旗不免终蹶,亦足以见人心之所向矣。”又写道:“呜乎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
    这次祭明孝陵的活动,包括上述以孙中山名义发表的祭文,当然不只是孙中山的个人活动和个人认识。在《孙中山全集》第二卷配发的照片中,有一张就是举行这次祭礼时所摄,那真是冠盖如云,临时国民政府的头面人物几乎都去了。
    以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身份,孙中山先生亲率文武告祭明太祖,就是在告诉世人,中国复国了,因为汉人重新掌权了,就像明太祖赶走蒙古人建立明朝是恢复中华一样,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击败满人一样也是要“恢复中华”,这是中国自明朝后的第二次复国。
    孙中山在《谒明太祖陵文》里还提到了洪秀全、杨秀清的金田起义。可见他至少在反清复明方面十分推崇洪秀全。
    洪秀全《祭明太祖陵寝文》《太平天“囯”文钞》全文如下:
    不肖子孙洪秀全,率领皇汉天国百官谨祭于吾皇之灵曰:“昔以汉族不幸,皇纲覆坠,乱臣贼子皆引虎、引狼以危中国,遂使大地陆沈,中原板荡。朝堂之地,行省之间,非复吾有,异族因得以盘据,灵秀之胄,杂以腥膻,种族沦亡,二百年矣。秀全自惟凉薄,不及早除异类,慰我先灵。今藉吾皇在天之灵,默为呵护,君臣用命,百姓归心,东南各省,次第收复。谨依吾皇遗烈,定鼎金陵。秀全不肖,以体吾皇之心,与天下附托之重,东南既定,指日北征,驱除异族,还我神州。上慰吾皇在天之灵,下解百姓倒悬之急,秀全等不敢不勉也。敬告。
    洪秀全、孙中山都是在南京称王、称总统的。但洪秀全祭拜朱元璋的行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毕竟是封建社会秩序的忠诚维护者,汉人意识很浓,从他自称“不孝子孙”的话里就能看出来。而孙中山的祭拜之举是尊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统一作出努力的人,以祭拜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方式表明自己让位之大义。
    从南京历史上的开国皇帝或总统来看,除极个别的以外,都是响当当的名人后代(一旦成了名,或者自己,或者别人帮你,找一个有名望的人当老祖宗,这样就可以光宗耀祖了!):
    ——孙权、孙中山是孙子的后代自不必细说。
    ——东晋元帝司马睿,祖先司马懿就是世家豪族出身,曾协助曹丕代汉,后来掌握了魏国大权,被后代追封为晋朝皇帝。其祖父、父亲也都是琅邪王。
    ——南朝宋武帝刘裕,据《宋书•武帝本纪》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一世孙。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分别是汉丞相萧何的第24代和25代孙。萧何是西汉初期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沛(今属江苏沛县)人。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他们的祖先萧何亲自上演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
    ——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其的远祖是东汉晚期太丘县的县令陈实,任上颇有政绩。陈霸先的祖先官虽不大,但也有些名气。据说陈实有一个颇有名的故事。一天夜里,一个盗贼潜入了陈实的家中,藏在梁上,被陈实发现了。陈实也不吭声,自己起床穿好衣服,又将家人和子孙们叫醒,大家都围坐在陈实的身旁,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陈实环视了儿孙们一眼,一本正经的教训他们说:“做人不可不自重。做坏事的人不一定本性恶劣,大都是一天一天一点一点的坏习惯养成的,最后才到了做坏事的地步。梁上这位君子就是这样的。”盗贼听了大吃一惊,赶忙自己从梁上跳下来,跪地顿首请求治罪。陈实则开导他说,看你样子不像坏人,你应该汲取教训改正错误。今天这事只算作是你家庭贫困,我也不追究了,还让家人送给盗贼二匹绢,打发他走了。自此以后,太丘县发生盗窃的事件少了许多。对陈实的这种教育方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这里恕不议论。
    ——南唐烈祖李昪,是吴王李恪的四世孙。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其出身也颇有传奇色彩,其母杨妃乃是隋炀帝之女。因此,他与隋唐两朝皇室都有密切的血缘关系。
    据《新唐书》:“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和《旧唐书》的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可以明显看出,李世民对于这个宝贝儿子还是赞赏有加的。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李恪是最像唐太宗的,也最有文韬武略,且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
    ——明太祖朱元璋,是朱昭元的后代。据有人考证,朱昭元是朱元璋和朱熹的共同祖先。朱熹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江西婺源县城人,字元晦,又字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小名沈郎,小字季延。绍兴十八年(1148年)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1200年4月23日(南宋庆元六年3月初九)逝世。嘉定二年(1209年)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朱熹从事教育50多年,在宋代儒学中最为博学,广注典籍,对经、史、天文、地理、音乐乐律和自然科学都有研究。主张道德修养以居敬为主,主张“存大理,灭人欲”;“知先后行”。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启发式,主张自己读书,探索道理,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朱熹的理学被中国封建统治者定为思想学术的正统。著有《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子大全》等。
    ——天王洪秀全,洪秀全的祖籍原在嘉应州石坑镇梅乡杨梅圳村。据花县官禄埔洪氏族谱载,洪秀全远祖由安徽省盱眙县(今属江苏)迁婺源县转江西饶州,又转闽亚江,才迁广东丰顺,再由丰顺迁梅县石坑镇梅乡杨梅圳村定居下来,始建房屋名“梅魁第”。至清康熙、乾隆年间,洪秀全的太祖英伦公随其父(沿三)由嘉应州石坑迁往花县福源水及官禄埔居住的。不知道洪秀全的太祖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干过什么,既然称“公”,应该也是一个大干部。
    南京历史上巧合的重大事件很多,比如,孙权229年在南京(迁都金陵)建立东吴王朝,孙中山1912年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历十个朝代,一头一尾都是孙姓的当了开国元首;自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开始,到1645年监国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权结束,明朝的一头一尾都在南京。南京历史上的两位后主:一位是南朝陈的陈后主陈叔宝,一位是南唐的李后主李煜,虽然他们相隔370多年,都建都南京,都称后主,都爱吟诗作赋,都骄奢淫逸,都当了人家的俘虏(前者是隋文帝杨坚的俘虏,后者是赵匡胤的俘虏),都是在南京肉袒投降成为亡国奴,都客死他乡,都葬于洛阳邙山。中国近代史自南京开始(《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1949年4月23日)结束,一头一尾也都在南京,历史往往就是这样,有惊人的巧合。

TOP

导游说: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大都喜欢吟诗作赋,抒发情怀,包括描写南京的重大事件、风土人情,名胜佳景。而南京这样一座历史悠久、富有盛名的六朝古都,客观上为他们提供了足够多的创作题材。这里精选从东晋以来至1949年,南京历史上50余位帝王和名人近70首诗词,并附简单注释以飨读者。
    还是那句话,“闲聊”嘛,知道的就多说点,不知道的就少说点;能发挥的就尽量发挥,不能发挥的就立马休止,只要不离谱怎么聊都行。
    东晋以来至1949年,南京历史上50余位帝王和名人诗词选录
    (1)
    《桃叶歌》东晋•王献之(344—386年)
    其一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其二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其三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来迎接。
    【注释】桃叶渡:位于今南京夫子庙东北、十里秦淮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淮青桥附近。今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
    由于王献之曾在此渡口迎接爱妾桃叶、桃根,并以“吴声流韵”作《桃叶歌》三首。桃叶渡因此得名。第一首,写桃花、桃叶的婀娜美丽和桃叶的感受。第二首,是诗人对桃叶、桃根的表白。第三首,写在渡口迎送桃叶的情景。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的结发妻子是郗昙的女儿。名字叫道茂。郗道茂跟王献之为姑表之亲,郗道茂是王献之的表姐。根据《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咸、宁【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咸安、孝武帝司马曜宁康(371—375年)】年间,王献之奉皇帝之命,休了原配郗道茂,另尚简文帝司马昱之女余姚公主(亦称新安公主)。王献之的女儿王神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痴呆皇帝之一、东晋第10位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皇后。
    清人张通之在《金陵四十八景题咏》“桃叶临渡”一景中写道:“桃根桃叶皆王妾,此渡名惟桃叶留,同是偏房犹侧重,秦臣无怪一穰侯。”桃叶、桃根姊妹俩,同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小妾。
    清人朱彝尊《秦淮舟中作》则曰:“闻道秦淮乐未阑,小长干接大长干。桃根桃叶无消息,肠断东风日暮寒。”
    (2)
    《之零陵郡次新亭》南朝梁•范云(451—503年)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飘去何已。
    【注释】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人。仕齐官至广州刺吏。入梁为吏部尚书。
    新亭:在六朝时十分有名,是六朝建康宫城西南的军事堡垒。新亭垒、白下垒,一南一北,为建康宫城的南北门户。南宋时史正志《新亭记》记载:新亭“南去城十二里,有岗突然起于丘墟垅堑中,其势回环险阻,意古之为壁垒者,或曰此六朝所谓新亭是也。”江干:干:大水之旁,江岸。末:边。沧:苍。水色青苍,所以流水称“沧流”。未可源:言不能穷其源。已:止。末二句写水程行役之劳。
    本篇是作者赴零陵(治所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内史任,在新亭止宿时所作。主要描写江上景色。开头二句写平远之景。三、四句写“江”“天”在诗人视觉中的综合形象。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着滔滔江水发出的感慨,其中也隐隐透露出对仕宦前程的担忧。
    (3)
    ①《入朝曲》东晋•谢朓(464—499年)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注释】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诗人。祖母是史学家范晔之姐,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为“竟陵八友”之一。《入朝曲》:属乐府“鼓吹曲辞”。“金陵”句:东吴、东晋、刘宋都曾建都金陵(今南京),故称之为“帝王州”。逶迤:形容水流弯曲。带:环绕。迢递:高峻巍峨貌。朱楼:红楼。飞甍(méng):凌空欲飞的屋脊。甍,屋脊。驰道: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凝笳:舒缓的笳声。翼:送。高盖:高高的车盖。此指高车。叠鼓:轻而密的鼓声。华辀(zhōu周):华丽的车辆。“献纳”句:谓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献纳,谏言以供采纳。云台,汉宫高台名。
    ②《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东晋•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注释】三山:山名,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两句意为: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4)
    《河中之水歌》南朝•萧衍(464—549年)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注释】萧衍:南朝萧梁开国皇帝。这首诗现在刻在莫愁湖郁金堂诗壁上。莫愁:一说为洛阳女,15岁嫁至石头城(今南京)为卢家妇。今南京有莫愁湖。郁金苏合香:熏染环境的香料。五文章:文采纵横。平头奴子:光头仆人。履:鞋。望:恨意。
    (5)
    《寄王琳》南朝•庾信(513—581年)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注释】庾信,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初仕梁,后出使西魏,时值西魏灭梁,于是羁留北方。历仕西魏、北周,官至缥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博学多才,擅长诗文。有《庾子山集》传世。
    王琳:字子珩,平侯景有功。当梁元帝迁都江陵,为萧詧所败。梁敬帝立于建业(南京),又被陈霸先篡位。王琳西攻岳阳,东拒陈霸先,为梁室的忠臣。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时庾信身在长安,以遥遥玉关喻自己已离开金陵之远。书:信。
    梁亡后,王琳在郢城练兵,志在为梁雪耻,作书与庾信。庾信感慨不已,作此诗回覆。前二句言南北道远,音讯疏隔。言外之意:今日居然接到故人书信,不胜惊喜。后二句写拆阅书信时的心情。王琳怀雪耻之志,可以想象信中充满慷慨悲壮之词,使诗人深受感动,为之下泪。
    庾信还有一首怀念金陵的诗《怨歌行》,将自己比作远嫁北国的金陵女子,望乡落泪。其诗云:“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6)
    《长干曲》(四首选二)唐•崔颢(?—754年)
    长干行
    ①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注释】汴州(开封)人氏。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进士。长干:南京古里,旧址在今南京城南雨花台至长干桥一带。横塘:一统志云,吴时沿淮筑堤谓之横塘,江边地名,在今内秦淮河中华门至水西门段两岸百姓聚居之地,与长干相近。九江:泛指南京一带的长江,而非浔阳九江。借问:船家女真直率也,才问罢郎家何处,不及回答,旋而自言横塘人。
    这是男女对唱形式的民歌体诗。第一首是天真无邪的少女起问;第二首是厚实纯朴的男子唱答。诗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男女的相识恨晚之情。清脆洗练,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魅力。
    (7)
    ①《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701—762年),作于唐天宝六年(747年)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城西花露岗。相传刘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吴宫:三国时孙吴建都金陵所建宫室(今南京)。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王公贵族。丘:坟墓。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高29丈、南北相连而得名。二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分为两支,一支入城;一支绕城外向西流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叫白鹭洲。白鹭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浮云:障碍。
    意境为:在这个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此逗留,如今凤凰鸟已经飞走,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流。昔日吴王宫殿的繁华,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王公贵族,他们的墓葬也早已成一个小土丘。站在凤凰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将秦淮河分隔成两条水道的,那是白鹭洲。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时常将太阳遮住,使人难以见到皇城长安,不仅感到心中有些伤忧。
    李白写律诗不多,这首《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的律诗的代表作,也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②《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金陵:今南京。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吴姬:吴地的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子弟:年轻人。欲行:要走的人,指李白自己。不行: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尽觞:干杯。
    ③《登瓦官阁》唐•李白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
    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
    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
    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
    【注释】瓦官寺(一说,瓦棺寺):位置在今南京城西南的花露岗,修建于公元364年,原为东晋政府官营的陶器作坊,称为“瓦官”,所以就用来作为寺名。过去,南京门西地区以仓顶为最高点,仓顶东南的花露岗便是六朝瓦官寺和瓦官棺阁的所在地。如今旧址已无存。
    东晋兴宁二年(364年),因慧力的奏请,诏令布施河内陶官旧地以建寺,故称瓦官寺。不久,慧力另建一塔。竺法汰驻锡时,更开拓堂宇,兴建重门。奉勒讲《放光经》,晋简文帝亲临听讲,王侯公卿云集,寺名因而大盛。又有竺僧敷、竺道一、支遁林等人亦来驻锡,盛开讲席。
    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396年)7月遭火灾,堂塔尽付灰烬。帝敕令兴复,并安置戴安道所造的佛像五尊、顾长乐所画的维摩像及师子国所献玉像。恭帝元熙元年(419年),又于寺内铸造丈六释迦像。刘宋以后,慧果、慧璩、慧重、僧导、求那跋摩、宝意等相次来住。或敷扬经论,或宣译梵夹。至梁代,建瓦官阁。僧供、道祖、道宗等人曾驻锡本寺。陈光大元年(567年),天台智顗住此,讲《大智度论》及《次第禅门》,深获朝野崇敬。僧俗负笈来学者不可胜数。寺运隆盛。
    后唐升元元年(937年)改称升元寺。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改名崇胜寺。至明初,寺基完全荒废。一部分改成徐魏公之族园,另一部分则成为骁骑之卫仓。嘉靖年间(1522—1566年)徐公在园侧兴建积庆庵,称为古瓦官寺。万历十九年(1591年),僧圆及诸檀越商议筹募资金,在凤凰台右建立丛桂庵。并赎回台地,重建殿宇,称为上瓦官寺。而改称积庆庵为下瓦官寺。今上瓦官寺已改称为凤游寺,仅残留部分伽蓝。
    如今,所在地区政府准备规划建设和恢复民宅丛集、烟火万家,松竹环抱、杏花怒放的凤凰台、杏花村和顾楼、恺之壁画、瓦官寺等著名古迹,形成融特色居住、旅游、文化、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历史风貌区。
    ④《宿白鹭洲•寄杨江宁》唐•李白
    朝别朱雀门,暮栖白鹭洲。
    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
    望美金陵宰,如思琼树忧。
    徒令魂入梦,翻觉夜成秋。
    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
    因声玉琴里,荡漾寄君愁。
    【注释】朱雀门:六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南城门。始建于晋成帝咸康二年(336年)。门上有两铜雀,因名。白鹭洲:古人所说的白鹭洲位于现在南京城西2.5公里处的长江中,因当时洲上多聚白鹭而得名。李白曾有咏其名句“二水中分白鹭洲”。今天的白鹭洲位于南京城东南隅,是秦淮风光带上的景点之一。该园在明朝永乐年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别墅),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⑤《金陵三首》唐•李白
    (一)
    晋家南度日,次地就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二)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三)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注释】《金陵三首》组诗,浓缩了金陵作为六朝古都兴衰史,完整地体现了李白对金陵城的历史情感,其中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的感慨。第一首追述金陵旧事。首句言晋元帝司马睿南渡时,金陵已是孙权定都建业50多年的“旧长安”,随后又经宋、齐、梁、陈四朝,帝王大业共传330余年。颔联中借“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典故道出金陵城的帝王气象,而长江更成天堑,为王朝抵挡住了北方政权的入侵,偏安于江左的六朝人饮酒作乐,咏歌寻欢。但李白并非旨在写六朝的辉煌,颈联中的“空”字透露出了衰亡气息。第二首写帝王的霸业开始走向衰落。前两联承前首诗意,且用“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一句扩大了繁华景象,诗情在颈联顿时跌入深谷,离宫、古丘皆没于荒草中,曾经绮靡的后湖风光已不在,与之俱去的还有那些曾在这里醉生梦死的六朝人物。第三首中,李白伤感的不再只是六朝的没落了,“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将金陵比作长安。金陵城亦四山围,秦淮、直渎在其中。《金陵三首》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此时唐玄宗避“安史乱”奔蜀。李白“三杯”所歌的不单是眼前的金陵旧都,更是远在中原的长安。
    诗中帝王宅、龙虎盘、金陵均指南京。后湖,即南京玄武湖。

TOP

(8)
    《金陵五题并序》唐•刘禹锡(772—842年)
    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湿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
     ①《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刘禹锡,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族。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代中晚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播州刺史、集贤直学士、检校礼部尚书等。著有《刘宾客文集》及《外集》传世。
    石头城:故址在南京市清凉山一带,战国时楚国为金陵城,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吴孙权重筑并改名为石头城。城依山临江,南接秦淮河口,地势险要,有"钟阜龙盘,石头虎踞"之称。故国:因金陵乃六朝故都,所以唐人常以“故国”称之。淮水:指秦淮河,六朝时代是京都繁华之处。女墙:城墙上面的城垛。
    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注释】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浮桥,邻近乌衣巷。故址在今南京聚宝门的镇淮桥。乌衣巷:金陵城中的一条街道,位于秦淮河南岸,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吴国曾在此设军营,军士皆着黑衣,故名乌衣巷。东晋时代王、谢等豪门世族多居于此。王:王导,东晋宰相。谢:谢安,东晋宰相。
    ③《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台城:六朝皇宫,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结绮、临春:阁名。南朝陈后主至德二年(584年)曾修建结绮、临春、望仙三阁,门窗全用极珍贵的檀木和沉香木做成,又用金玉装饰,极其奢华。万户千门:指皇宫。《后庭花》:据《隋书•乐志》载:“陈后主于清乐中作《黄骊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鬓垂》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礼记•乐记》有“亡国之音哀以思”的说法,唐人遂以《玉树后庭花》为亡国之音的代称。
    ④《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注释】生公:是对东晋高僧竺道生的尊称。相传他特别善于讲说佛法,刚到苏州时,由于不被了解,无人听讲,于是就对着石头讲了起来,结果石头都受了感动,点头赞许。宋朝诗人杨备诗云:“海上名山即虎丘,生公遗迹至今留。当年说法千人坐,曾见岩边石点头。”可见当年生公在金陵(南京)的传法活动热闹非常。故有“生公说法鬼神听”一句。不仅人听,连鬼神都听,形象地渲染了当时听讲人数的众多和虔诚。扃:从外面关门的门闩。当年的讲堂现在已经一片冷清,连夜间都不用上锁了。那庄严的高座,已是布满灰尘,无人过问。只有一方明月,依旧挂在天上,照耀中庭。
    ⑤《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注释】江令:指南朝陈的亡国宰相江总。他出身高门,早年即以文学才能被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侯景之乱后,他避难会稽,又转到广州,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才被征召回建康(南京),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江总入隋为官,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南朝词臣北朝客”就是对他这段人生经历的概括。江总是陈朝后宫“狎客”,宫体艳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在历史上声名不佳。
    此诗是借凭吊江令宅,指出“狎客词臣惑主误国”这一导致南朝灭亡的原因,先是站在江总的角度,写他从北朝归来时所见凄凉景象:秦淮河再也不见昔日笙歌缭绕、灯影攒动的繁华,只有碧绿的河水静静流淌。当刘禹锡来到江总黯然度过余生的地方——江令宅,只见:池台依旧,竹树三亩。
    《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今湖北黄石之东。三国时为吴国西部要塞。王濬:西晋武帝司马炎时益州刺史。受命征吴,造大船,攻占吴都(今南京),吴帝孙皓奉表请降。益州:晋时郡治在今四川成都。金陵:今南京。三国时为吴之国都。王气:金陵王气的传说始于战国时期,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打败越王无彊(强),尽取吴地,在长江边在石头山(今清凉山)上建立金陵邑(南京城)。楚威王觉得金陵“有王气”,吩咐在龙湾(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埋金,以镇王气。千寻:古时八尺为寻,这里形容其长。铁锁:吴国曾以铁锁链拦江,阻止晋船东下,被晋人用火烧熔。降幡:投降的旗帜。石头:石头城,今南京清凉山附近。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故垒: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刘禹锡从夔州调任和州刺史,途径西塞山,感于时事,写了这首诗。前四句,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西晋水师沿江东下,势如破竹的浩大声势。后四句总结历史经验,借古讽今,告诫警告当世拥兵自重,凭险割据的藩镇,地形不足恃,“王气”不足凭。写得含蓄、贴切、自然。
    (9)
    《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先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祥,志诛篇末》唐•杜甫(712—770年)
    诏许辞中禁,慈颜赴北堂。圣朝新孝理,祖席倍辉光。
    内帛擎偏重,宫衣著更香。淮阴清夜驿,京口渡江航。
    春隔鸡人昼,秋期燕子凉。赐书夸父老,寿酒乐城隍。
    看画曾饥渴,追踪恨淼茫。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注释】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汉族。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1400多首。
    拾遗:唐谏官名。江宁:金陵,唐曾改白下为江宁,南京别称之一。觐省:探亲。瓦棺寺:南京古刹名。兴宁二年(364年),高僧慧力在建康(今南京)城南修建瓦棺寺,顾恺之绘《维摩洁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
    中禁:皇宫。北堂:父母居处。孝理:犹孝道。谓以孝治国教民。祖席:别宴,饮饯也。内帛:宫中赏赐物,丝织品。淮阴:今江苏淮安。京口:今江苏镇江。虎头:指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画家、书法家。金粟影:即维摩图也。
    杜甫年轻时到过南京,当时他的朋友许八有瓦棺寺维摩图样,杜甫爱艺术,就要下来观摩。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作的,这时许八将回江宁(金陵)看望父母,朝廷很优待他。杜甫组此诗送行,忆叙了旧事。
    此诗,从皇帝准许许八奉诏省亲叙起,朝廷设宴,同僚饯别,皇帝恩赐许多衣物,皆所以荣其亲也。然后,写到回家之事。淮阴、京口,江宁近境。“春隔鸡人昼,秋期燕子凉”,是说春日启程而秋日至家。再写到当年看顾恺之《维摩洁像》的场景,令他至今难忘。
    (10)
    《泊秦淮》唐•杜牧(803—853年)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汉族。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秦淮:即秦淮河,源出南京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准河。笼:笼罩。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哪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
    (11)
    《咏史》唐•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
    【注释】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汉族。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
    北湖:今南京玄武湖。南埭:水上之闸。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钟山:今紫金山。一片降旗:刘禹锡《金陵怀古》中“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指东吴孙皓降晋。三百年间:从东吴建立(229年)到南朝陈降隋灭亡(589年)约360年的王朝更替。龙蟠:徐爰《释问》中记载“建康东北十里,有钟山,旧名金山,后更号蒋山。诸葛亮以为钟山龙盘,即蒋山也。”晋代张勃所著《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12)
    《金陵怀古》晚唐•许浑(?—858年)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注释】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进士及第。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这首诗,从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亡国说起。陈后主曾作《玉树后庭花》,在后宫传唱,后被喻作“亡国之音”。所谓“王气”,在这里有两个典故。一是秦始皇当年东巡来到金陵,听人说这里有王气,便掘断山冈泄王气。二是当年陈后主听到隋军已渡过长江直逼建康时,不以为然。甚至若无其事地对侍卫近臣说:(金陵)“王气在此,自立国以来,齐兵曾经3次大举进犯,周军也曾经两次大兵压境,但是无不遭到惨重失败”。所以诗的第一句便是:“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指陈后主宫中的景阳楼。楼后有一井,隋兵冲入景阳宫时,陈后主带着孔贵妃和张丽华三人一起躲入井中。第二句写道,六朝以来无数达官贵族的坟冢,已经变成了远近的松楸。以往巍峨的宫殿,现在只有高高低低的禾黍。第三句写了六朝石头城的萧条景象。最后句中的“英雄”,指六代以来的杰出人物,英雄没有了,所以豪华也就被毁尽了。陈亡后,隋文帝将南京“荡平耕垦”。南京地形与洛阳相似,所以说“山似洛阳多。”
    (13)
    《景阳宫井》唐•陆龟蒙(?—881年)
    古堞烟埋宫井树,陈主吴姬堕泉处。
    舜没苍梧万里云,却不闻将二妃去。
    【注释】陆龟蒙,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江人,是唐末农学家,文学家。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景阳宫井:又称胭脂井。随军攻下台城,陈后主带着张丽华、孔贵人躲在井里,被隋兵活捉。因此,此井也称辱井。陈主: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后主陈叔宝。吴姬:吴地的女子。泉:代指景阳宫井。二妃:张丽华、孔贵人。
    从前,大禹南巡,死在苍梧,葬入九嶷山,他南巡是为了政务,身边不带娥皇与女英二人。用以对比陈后主误国遭亡。
    (14)
    《游栖霞寺》唐•皮日休(834?—883?年)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注释】皮日休,唐代文学家。生于大和八年(834年)至开成四年(839年)之间,卒于天复二年(902年)以后。字袭美,一字逸少。懿宗咸通八年(867年)登进士第。僖宗乾符五年(878年),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明居士:即明僧绍。逍遥:谓《庄子•逍遥游》
    (15)
    《台城》唐•韦庄(836—910年),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字端已,唐末五代诗人。京兆杜陵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乾宁元年(894年)59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天祐四年(907年)72岁,朱温篡唐。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
    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当时建康从外到内由郭城、都城(京师)、宫城(台城,另台城内还有一道内城)几个主要城圈构成,郭外为郊。晋、宋年间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按,晋之“台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乾河沿北,其地本三国吴后苑城,东晋成帝时咸和中改建作新宫,遂为宫城。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指中央政府,晋、宋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台城。霏霏:细雨纷纷状。六朝:建都在金陵(南京)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
    台城城墙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东端与明都城相接,西端为一断壁,沿鸡鸣山东面的柏油马路向前,经过鸡鸣寺大门向西,即可看见这段城墙。城墙全长253.15米,外高20.16米,下以条石为基,高7.36米,基石上的城砖高12.8米。由于这里距六朝时代的建康宫不远,后人通常称之为台城。
    (16)
    《啰唝曲》六首(选其一)中唐•刘采春(生卒年不详)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注释】刘采春,唐歌伎,淮甸(今江苏淮安淮阴一带)人。一说越州(今淅江绍兴县)人。善歌,一唱《啰唝曲》,闺妇行人,莫不凄然下泪。《全唐诗》存其《啰唝曲》六首。均当时才子所作,为其所唱过。“不喜秦淮水”一首(首句为题),表达的是因长期与夫妻分别而产生的思念。这其实是一个很多见的题材,但此诗却陈中见新,常中见奇,将想入非非的念头、憨态横生的口语写入诗中,见诗如见其人。少妇在丈夫离去、独处空闺、百无聊赖之际,恨水、憎船;又怨时间过去了很久接连用了“经岁”、“经年”来形容,更显得朴实、真切。啰唝曲:词牌名,乃闺妇怀人之作。因金陵陈后主所建啰唝楼而得名,又名《望夫楼》。秦淮:即秦淮河。生憎;厌恶,可恨。儿:女子自称。
    唐范摅《云溪友议》云:金陵有啰唝楼,乃陈后主(陈叔宝)所建。现在此楼旧址已不可寻。
    (17)
    《游后湖赏莲花》南唐•李璟(916—961年)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注释】后湖:古称蒋陵湖、秣陵湖、后湖等,今南京玄武湖。湖内养鱼,并种植荷花,夏秋两季,水面一片碧绿,粉红色荷花掩映其中,满湖清香,景色迷人。李璟:南唐中主,南唐末代皇帝李煜的父亲。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