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郁林王萧昭业还没有登基即位时,大家都怀疑可能要册立萧子良(武帝萧赜次子),一时之间,传言很多。后来武帝按照立嫡长的原则,把萧长懋的嫡长子立为皇太孙,以为皇储。
    当初,西昌侯萧鸾(萧道成之侄)深受文帝的宏爱,萧鸾生性节俭朴素,他所乘坐的车马、所穿的衣服,以及他的仪仗随从,和平常人家一样。他对所担任的官崐职都能胜任,号称严厉能干,所以,武帝对他也很重视。武帝留下遗诏让竟陵王萧子良辅政,萧鸾做知尚书事。萧子良平素仁义宽厚,不喜欢处理朝廷各种各样的事务,于是,就特别推荐萧鸾。
    萧昭业从小是由萧子良的妃子袁氏抚养大的,袁氏对他非常慈爱关心。王融阴谋立萧子良以后,萧昭业对萧子良也就有了隔阂和忌恨。
    8月初四,萧昭业声称奉武帝的遗诏,任命武陵王萧晔为卫将军,和征南大将军陈显达一同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西昌侯萧鸾为尚书令,太孙詹事沈文季为护军。初五,又任命竟陵王萧子良为太傅。下令免除三种征调,对老百姓以前所欠的赋税也一律免除。减省皇室各府、署和不使用的田庄、水池、宅第、冶炼铸造场,减少关卡税收。在这以前,虽然也有免除赋税的诏令,但它也不过是一纸空文,朝廷大多没有真正实施,还像以前一样严加征收。现在,西昌侯萧鸾当权执政,他恩德和信用一同实施,所以,老百姓都非常高兴。
    萧昭业生性聪明,反应迅速,容貌清秀,举止高雅,善于应对,无论是悲哀还是欢乐,都比别人强烈。因此,武帝很宠受他。但是,他善于伪装矫饰,表面善良,内心却是阴险卑鄙,他跟左右一些恶劣的小人混在一起,衣食不分,就连睡觉也挤在一块儿。
    萧昭业担任南郡王时,跟随叔父、竟陵王萧子良一起住在西州。文惠太子萧子懋经常管束他的生活起居,限制他的花销费用。他就偷偷向富有人家要钱,没有人敢不给他。他还另外配制了一把钥匙,夜里私自打开西州州府后门,和左右侍从一起到各个军营去荒淫欢宴。他的老师史仁祖和侍书胡天翼商议说:“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报告给皇上或皇太子,事情就不会那么容易解决了。如果在军营中被别人打了,或者被狗什么的咬伤了,岂只是我们本身要获罪,我们全家都要被牵连进去。我们俩都年已70,哪里还吝惜自己以后的岁月!”于是,几天之内,史仁祖和胡天翼都先后自杀,但武帝和太子都知道。萧昭业对他所宠爱的左右侍从,都预先封爵任官,写在黄纸上,让这些人装在口袋里,随身携带,答应在他登基即位的时候,就照此执行。
    看来封官许愿的事情古已有之,并非今人创新的产物,只是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到如今手段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高明罢了。
    萧昭业在侍奉太子(父亲)养病及后来守丧期间,面带忧愁,悲泣哀号,甚至毁坏了身体,看见他的人也都被他的行为感动得哭泣起来。可是,一返回自己家里,就立刻笑逐颜开,大吃大喝起来。他经常命令女巫杨氏替他向上天祈祷,祈祷祖父和父亲快点死去。其父亲去世时,萧昭业认为是借杨氏巫祝的力量的结果,于是,更加敬重信任杨氏。等到被封为皇太孙以后,武帝有病,他又命令杨氏向上天祈祷。此时,他的正室何婧英还留在西州(今南京西郊),武帝的病严重时,萧昭业给何婧英写信,就在信纸上写了一个大喜字,又围绕着大喜字,在旁边写了36个小喜字。
    萧昭业在侍奉武帝的病时,每说一句话,眼泪忍不住往下流。所以,武帝认为他一定能够承担起国家大业,就对他说:“我死之后,5年之内,国家大事先全部托付给宰相,你不要过问。5年之后,你再亲自处理,不再交给别人。如果你自己执政没有干出什么成就来,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临去世之前,武帝又拉着他的手说:“如果还想念你祖父的话,你就应该好好干。”说完,就去世了。武帝的遗体刚刚放入棺内,还没有安葬,萧昭业就将武帝的所有歌舞伎都叫来,让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演奏各种音乐。
    武帝的棺木要在东府前秦淮河上船,萧昭业在皇城端门恭奉送别,丧车还没有走出端门,就立刻声称自己有病,回宫去了。他刚刚踏进宫内,就在殿内演奏起了胡人的音乐,皮鼓、铜铃之声响彻皇宫内外。大臣王敬则对萧昭业的亲信萧坦之说:“现在就这么高兴欢歌,是不是太早了点?”
    萧昭业登基即位刚十几天,就逮捕了王融,并令王融在狱中自杀,这年王融27岁。
    建武元年(494年)正月初一,郁林王萧昭业改年号为隆昌,大赦天下。9月13日,追尊父亲文惠皇太子为世宗文皇帝。庙号世宗。10月,尊皇太孙太妃为皇太后,立何氏(何婧英)为皇后。
    西昌侯鸾萧准备废除郁林王,另立新皇帝,因此叫来原镇西谘议参军萧衍一起密谋。担任荆州刺史的随王萧子隆性情温和,风雅而有文才,萧鸾想要调用他,但又担心他不听从。萧衍说:“随王这个人虽然美名外传,其实非常平庸顽劣。他身边没有一个智谋人物,手下武将中他只依靠司马垣历生和武陵太守卞白龙。垣历生和卞白龙这两个家伙是唯利是从之徒,如果以显要的官职引诱他们,没有不来的道理。至于随王本人,仅用一封信即可请到。”萧鸾听从了萧衍的计划。于是,就征召垣历生为太子左卫率,卞白龙为游击将军,垣、卞两人一起来了。接着,又征召萧子隆为侍中、抚军将军。
    郁林王宠幸偏爱中书舍人綦毋珍之、朱隆之、直将军曹道刚、周奉叔、宦官徐龙驹等人。凡是綦毋珍之所论定、荐举的事情和人选,没有得不到信任、答应的。因此,綦毋珍之把朝廷内外的重要官职统统划定价格,然后交钱任命,一月之间,他就富得家累千金(如今许多不良的组织部长,看来就是受到綦毋珍之的影响,对官职“明码标价”,“择钱录用”)。后舍人,徐龙驹经常住在含章殿中,戴着黄纶帽,披着貂皮大衣,面朝南坐在案前,代替皇帝批阅文告,左右侍奉,与皇帝没有什么两样。
    郁林王自从登基之后,就与左右侍从们穿上民服在闹市中游走戏玩,还喜欢在文惠太子崇安陵(大约在今南京江宁方旗庙,一说在今南京东北郊栖霞区一带)的墓道中扔掷泥巴、比赛跳高,做种种粗鄙下流的游戏,任意赏赐随从人员,动辄就是成千上万。一见到钱,他就说:“过去我想得到你10个都不行,现在我还用得着你吗?”武帝生前聚敛钱财,上库中存有5亿万之多,斋库中所存也多于3亿万,至于金银布帛更不可胜计,而郁林王即位还不满一年,就挥霍将尽。他经常进入主衣库,让何皇后以及宠爱的妃子们用各种宝贵器具互相投击,直到把它们打破成碎片,以此玩笑取乐。他还乱伦,与父亲文惠太子的宠妾霍氏通奸,让她改姓徐。朝廷中的大小事情,全部由西昌侯萧鸾来决定。萧鸾数次劝谏,可是郁林王不但不听从,反而心生忌怨,想把萧鸾除掉。
    大家看,这就是齐武帝亲自选定的接班人、自己十分溺爱的长头孙子萧昭业,如果齐武帝在九泉之下有知,不知道他会后悔成什么样子。
    萧昭业的何皇后也非常淫荡,私通于郁林王的随从杨珉之,与他同枕共寝就像夫妻一般。何后又对郁林王极尽狎昵亲热之能事,所以郁林王很是宠纵她。他还把何后的亲戚迎进宫中,安排住在耀灵殿里,门户彻夜洞开,内外淆杂混处,没有任何分别。西昌侯萧鸾派遣萧坦之进去宫奏请诛杀杨珉之,何皇后哭得泪流满面,对郁林王说:“杨郎多么年轻、多么英俊啊!又没有什么罪,怎么可以无缘无故就杀掉呢?”萧坦之见状赶紧向郁林王悄悄耳语道:“外面纷纷传说杨珉之同皇后有苟且之情,事实确凿,远近皆知,不可以不杀掉呀。”郁林王不得已,只好同意处死杨珉之。不一会儿,郁林王又后悔了,诏令赦免杨珉之,可是已经行刑完毕了。萧鸾又启奏郁林王,请求诛死徐龙驹,郁林王亦不得不违心同意,但是从此对萧鸾的忌恨之心更加强烈了。萧谌、萧坦之见郁林王狂荡放纵一日甚于一日,已经到了无可悔改的地步,担心连累自己,祸害及身,就反过来一心依附萧鸾,劝说他把郁林王废掉,另立新皇帝。从此,他们两人就成了萧鸾安排在郁林王身边的耳目,而郁林王却丝毫没有觉察。
    隆昌元年(494年)4月14日,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因忧郁成疾而去世。郁林王一直担忧萧子良谋反,听到他死了,大喜过望。
    萧昭业在位时荒淫无度,只在女色上下功夫,与父姬淫通,信用佞邪,赏赐无度,基本不理朝政,最终被臣子所杀。《南齐书》评价是:郁林王风华外美,众所同惑。伏情隐诈,难以貌求。立嫡以长,未知瑕衅,世祖之心,不变周道。既而愆鄙内作,兆自宫闱,虽为害未远,足倾社稷。
    萧昭业荒诞行径,最终招杀身之祸。大致有四个原因:
    第一,不务正业。萧昭业整无所事事,不务朝政,淫乱后宫,又以宦官徐龙驹为后阁舍人,让他日夜陪伴自己。有时,徐龙驹头戴黄纶帽,身披貂裘,南面而坐,代萧昭业批阅奏章,左右侍从恭恭敬敬地侍候着,俨然皇帝模样。他还毫无孝道,父亲文惠太子死后,他每次临哭都号啕不自胜,让人听了揪心,但是回到卧室内又与武帝留下的歌妓欢笑极乐。齐武帝(萧昭业的爷爷)死的时候他哭得竟昏了过去,武帝出殡的时候,萧昭业站在端门内按礼仪向灵车告别,灵车刚出大门,他就入后宫去和胡妓鬼混。
    第二,极度奢侈。萧昭业还在做南郡王时,父亲文帝曾严格他的起居用度,他便向豫章王妃庾氏(萧昭业祖母和豫章王妃庾氏是妯娌)抱怨说:阿婆,佛法说有福德的人才出生在帝王家,我怎么觉得纯粹是受罪,街上宰牲口和卖酒的人也比我强百倍。他当了皇帝以后,任意赏赐而没有节制,动辄赏赐百数十万。每见钱,辄曰:“我昔时思汝一文不得,今得用汝未?”武帝活着的时候敛聚的钱财,被郁林王不到一年的功夫,就折腾殆尽。他还嗜好斗鸡,买鸡一只就价值数千。
    第三,不知廉耻。经常裸露着上身,只穿一条红内裤,在后宫里闲荡(像二流子一样)。何皇后叫何婧英,是庐江郡潜水县(今安徽庐江)人,抚军将军何戢的女儿,母亲是以淫荡著称的山阴公主(刘宋前废帝刘子业的同母之姊),曾让皇弟给她配置了30位面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小白脸儿、帅哥),后来死于乱刀之下。看来淫乱也是有遗传的。萧昭业有个名叫马澄的书童年少色美,何婧英对他十分爱幸。马澄是萧昭业的弄童,也就是说萧昭业还是个同性恋。马澄出身于剡县一个寒门家庭。他曾经在南岸地方威逼掠夺民家女子,被秣陵县逮捕。萧昭业命令县令释放了他并纳入府中。何婧英在嫁给萧昭业之前就与马澄有染,她找借口让他随意出入后宫。马澄穿着轻丝履、紫绨裘,何婧英同睡一张床,毫无顾忌。何婧英还经常同马澄扳手腕斗力气,萧昭业看到后竟抚掌以为笑乐。萧昭业去建康宫伺候父亲疾病的时候,何婧英竟与马澄公开淫乱。萧昭业狎昵无赖之徒,何婧英就从中挑选长得俊美的,设法与其交欢苟合。
    前面说到的杨珉之,是女巫的儿子。年纪只有15岁,但是长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用现在话说,长得很酷,而且男人味十足,是个正中的“猛男”,据说他的生殖器比得上秦朝的嫪毐。关于嫪毐的传说很多,虽然他是个阉人,但是却有个巨大的生殖器,究竟达到什么程度,导游没有考证过,一定令人吃惊,否则决传不到今天。阳珉之之常在内廷服侍萧昭业,何婧英一有机会就同他厮混在一起。何婧英私下对宫婢说,与杨郎睡1次,胜过与其他男人睡10次(皇后也如此好色)。
    有一天萧昭业突然去了后宫,何婧英正与杨珉之折腾了一夜搂抱着还没有起来,宫女见状急忙扣门说皇上来了,何婧英连忙将阳珉之藏到床底下,然后起来接驾。萧昭业见何婧英披头散发,一脸疲倦无力的样子便问道:“因何大白天睡觉?”何婧英笑着说:“我正在梦中与陛下取乐,不想陛下就来了,弄得妾余欢未尽。”萧昭业笑说:“我阻了你梦中的兴致,现在还你实在的快乐如何?”于是上床与何婧英恣意淫乐,却苦煞了床底下的杨珉之(女淫胜于男)。
    很少听说有人敢给皇帝戴绿帽子的,更加寡闻的是皇帝居然也有不怕带绿帽子的,可见萧昭业这个皇帝昏庸到了何等地步。不过皇后红杏出墙、养小白脸的自古以来也多有所闻,也能理解。你一个皇帝老儿,有满后宫的嫔妃,皇后可以基本不用。但是皇后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老闲着她也受不了。所以,养小白脸的习俗也传到了当下,一些富婆富姐大胆尝试,并乐此不疲。
    第四,恣意乱伦。萧昭业先父文帝有个宠姬霍氏,年轻美貌有绝色,萧昭业时常在何婧英面前极口称赞霍氏的美貌。何婧英便要萧昭业纳霍氏为妾。萧昭业怕何婧英嫉妒不敢为之,而何婧英却说:陛下所爱的,妾也怜爱。不久何婧英找借口将霍氏接入宫中,让萧昭业与霍氏单独相处,霍氏不敢拒绝萧昭业,况且正值青春年少,也在贪欲的年龄,于是二人便开始乱伦。但是霍氏毕竟是先帝的妃子,传出去不好听,阉宦徐龙驹出了一个主意,先是让人假冒霍氏之名去当尼姑,让她改姓徐,以此挡人耳目,然后将霍氏接进宫里做长久的夫妻。所以有人说,萧昭业上乱庶母,何婧英下私幸臣,汝是汝,吾是吾,两人互不干涉,各图其乐,倒也公平。
    周奉叔倚仗自己的勇武和与皇帝亲近,有恃无恐,凌辱欺侮朝中公卿百官,常常以二十口单刀分挂在身体两侧,出入于皇宫禁门,门卫敢怒而不敢言。他还经常对人讲:“我周某人的刀可是不认人啊!”
    鉴于徐龙驹、周奉叔的种种劣行,西昌侯萧鸾派人诛杀了徐龙驹、和周奉叔。一些进宫的尼姑妇女纷纷传言,说萧鸾等人密谋叛乱。中书令何胤是何皇后的堂叔,萧昭业非常亲近信任他,让他在殿省入值(入宫值班供职)。萧昭业与何胤共同策划诛杀萧鸾,命令何胤承担这件事情,但是何胤不敢担当,他不顾萧昭业的意图而反复劝谏,萧昭业只好作罢。于是,又谋划使萧鸾离开台城到西州去,诏令及朝廷事务等,不再咨问于萧鸾。

TOP

这时候,萧谌、萧坦之掌握着兵权,左仆射王晏总领尚书事。萧谌秘密召见诸王的典签官,对他们打招呼,不许诸王与外人接触。萧谌长时期以来一直受宠幸,所以大家都害怕他,没有不听从的。
    萧昭业对萧坦之说:“人们都说镇军将军萧鸾同王晏、萧谌一起想把我废掉,似乎并不是虚传谣言。你听到的是些什么呢?”萧坦之回答道:“岂能有这样的事情呢?谁喜欢没事找事废除天子呢?朝廷中的大臣们是不可能制造这种谣言的,一定是那些瞎尼姑们说的,岂可以相信呢?陛下如果无故将他们3人除掉,谁还又能保全自身呢?”直将军曹道刚怀疑外面有异变,秘密地有所布置,然而没有能够执行。
    当时,始兴内史萧季敞、南阳太守萧颖基都调迁朝中,萧谌想等待他们二人到后,凭借他们的势力而开始行动。萧鸾担心事情有变故,就把自己的忧虑告诉了萧坦之,萧坦之又骑马去急告萧谌说:“废除天子,自古以来就是一件大事。最近听说曹道刚、朱隆之等人反而已经猜疑我们了,您如果明天还不行动,就要失去机会,无法加以弥补了。我有百岁老母亲在堂,岂能坐视不动,眼看灾祸降临呢?所以不能不为以后想一想。”萧谌听了,也觉得事情危急,心中非常不安,就匆忙地答应了。
    建武元年(494年)7月20日,终于时机成熟,萧鸾发动政变。萧鸾派萧谌先进入宫中,正遇上了曹道刚以及中书舍人朱隆之,就把二人一齐杀了。萧鸾带兵从尚书府进入云龙门,他武装披挂,但是心中难免恐惧紧张,才进入宫门,鞋子就掉了3次。王晏、徐孝嗣、萧坦之、陈显达、王广之、沈文季等人都紧随在萧鸾之后。这时,郁林王正在寿昌殿中,听得外面有变故,还秘密写诏令传唤萧谌前来相救,又让人把内殿的门窗全关闭了。不一会儿,萧谌就领兵进入寿昌殿,郁林王见状,匆忙跑进徐姬的房中,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被萧谌制止,又用帛绸把他的脖子缠裹好,然后用轿把他抬出了延德殿,然后在延德殿西边夹道把他杀了,时年21岁。尸体运出宫中,灵柩停在徐龙驹的府中,用亲王的礼仪安葬(今江苏丹阳)。徐姬和其他宠人统统被杀。21日,萧鸾以太后之令追封废帝萧昭业为郁林王,又废黜何皇后为王妃,不久也将她杀死,免得她继续淫乱。
    据说,萧昭业墓就在丹阳埤城镇水经山村东南数十米处,墓今已平。墓前存2尊石辟邪,南北向对列,南为母兽,北为公兽,均是狮子。造型体长而颈短,作蹀躞状,两兽动势对称,形象健壮饱满,充满活力。南辟邪身长1.85米,高1.45米,颈高0.65米,体围1.62米;北辟邪身长2米,高1.51米,颈高0.73米,体围1.65米。
    萧昭业被杀几天后,7月25日,萧鸾立文惠太子次子15岁的新安王萧昭文为新帝。改年号为延兴。萧鸾又以皇帝名义,封自己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都督、扬州刺史,进爵宣城郡公。10月,又进爵宣城王。从此,萧鸾独揽朝廷大权。
    之后,在萧氏皇族内部产生了一场大屠杀。先是萧鸾发兵将萧锵抓住杀了,接着又杀了随王萧子隆。江州刺史晋安王萧子懋闻知,起兵讨伐萧鸾,结果反而被萧鸾派兵斩杀了。接着,萧鸾又派兵袭杀了南兖州刺史安陆王萧子敬,杀掉了湘州刺史南平王萧锐、郢州刺史晋熙王萧銶和南豫州刺史宜都王萧铿。不久,桂阳王萧铄、衡阳王萧钧、江夏王萧锋、建安王萧子真、巴陵王萧子伦同时被害。年仅16岁的巴陵王萧子伦,在接到所谓被御赐的毒酒之后,理正自己的衣服、帽子,对来人说:以前太祖萧道成杀灭刘宋而自立,今天的这种情况,也轮到我了,这是天理所定,在劫难逃(太祖的报应)。你是曾经奉事过世祖的老人了,现在受指使而来,当是身不由己,只是奉命行事而已。这御赐的酒我也明白,但是又怎么能不喝下去呢?说着一饮而尽,即刻而亡。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而流泪(一个王子能如此从容悲壮地去死,真是不多见啊!)。
    《列传》选录:
    郁林王何妃,何婧英,庐江灊(qián,今安徽庐江县)人,抚军将军何戢之女也。永明二年,纳为南郡王妃。11年,为皇太孙妃。郁林王即位,为皇后。嫡母刘氏为高昌县都乡君,所生母宋氏,为余杭广昌乡君。后禀性淫乱,为妃时,便与外人奸通。在后宫,复通帝左右杨珉之,与同寝处如伉俪。杨珉之又与帝相爱亵,故帝恣之。迎后亲戚入宫,赏赐人百数十万。以世祖耀灵殿处后家属。帝被废,后贬为王妃。
    导游说,那个年代杀一个皇帝,比杀头驴和杀一个草寇还要容易,说杀立刻就杀了,不需要任何法律依据、审判程序、行刑规矩,全凭手里的刀子说话,刀把子底下出政权,绝对是那个时代的真理。再说,那萧昭业犯有表里不一、极度奢侈、不知廉耻、恣意乱伦四大罪状,不杀也不能服朝廷、安天下。
    (四)齐海陵王
    海陵恭王萧昭文(480—494年),字季尚,郁林王萧昭业弟,文惠太子第二子,南朝齐的第四位皇帝。永明四年(486年),封临汝公,邑千五百户。初为辅国将军、济阳太守。永明十年(492年),转持节、督南豫州诸军事、南豫州(今安徽宣城、淮南,治所在姑孰,今当涂县城关镇)刺史,将军如故。永明十一年(493年),进号冠军将军。其父亲文惠太子死后,他回到京师建康(今南京)。郁林王萧昭业即位,萧昭文为中军将军,领兵置佐。封新安王,邑二千户。隆昌元年(494年),为使持节、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扬州刺史,将军如故。其年,郁林王废,尚书令、西昌侯萧鸾建议立萧昭文为帝。
    延兴元年(494年)7月25日,新安王萧昭文即皇帝位,其时他才15岁。任命西昌侯萧鸾为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宣城郡公。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延兴。此时,朝政大权已经完全掌握在萧鸾手中。
    8月初二,朝廷任命司空王敬则为太尉,鄱阳王箫锵为司徒,车骑大将军陈显达为司空,尚书左仆射王晏为尚书令。10月,朝廷任命宣城公萧鸾为太傅、领大将军、扬州牧、都督中外诸军事,并加以特殊的礼仪,进爵位为王。
    宣城王萧鸾策划篡位当皇帝,因此广为招揽朝廷名士参与筹谋。侍中谢心里不愿意,于是就请求出任吴兴太守。他到任之后,给担任吏部尚书的弟弟谢瀹送去好几斛酒,并且附信一封,信上说:“可以尽量饮酒,不要参与人事。”
    对此,司马光评价曰:我听说:“穿了他人衣服的人替他人分忧,吃了他人东西的人要替他人的事情而死。”谢朏(fěi)、谢瀹弟兄二人,同时任皇帝身边的亲近大臣,但是他们只知道安享自己的荣华富贵,朝廷的危难竟然不参预不过问,如此做臣,可以说是忠良吗?
    宣城王萧鸾虽然一手专权,独断国政,但是人们并不服气他。于是他开始逐一杀害他的政敌,尤其是诸王。他每当杀害一个藩王,总是于夜间派兵包围其住所,翻墙破门,喝喊而入,把他的家产全部操封没收。
    萧昭文名为皇帝,实为傀儡,行动上没有丝毫自由,甚至饮食起居等生活小事,也要先报告萧鸾批准。有一天,萧昭文“尝思食蒸鱼菜,太官令答无录分命,竟不与。”在这种形势下,10月初十,皇太后(文安王皇后王宝明,也称宣德太后)被迫发出诏令:“新皇帝年幼,不明国政,昧于朝政,况且他一直疾病缠身,体质羸弱,不能承受过重的负担,太傅萧鸾是宣皇帝萧承之(齐高帝萧道成的父亲)的嫡孙,又深得太祖皇帝的钟爱,所以宜于入宫承受皇位,现幼帝(萧昭文)可降封为海陵王。我(宣德太后王宝明,文惠太子萧长懋妃)本人也因年老而告退,不再过问朝政。”并且,以宣城王萧鸾为太祖的第三子。
    10月22日,明帝萧鸾即位,大赦天下,改换年号为建武。任命太尉王敬则为大司马,司空陈显达为太尉,尚书令王晏加封骠骑大将军,左仆射徐孝嗣加封中军大将军,中领军萧谌为领军将军。
    15日,明帝追尊始安贞王萧道生为景皇帝,其妃子为懿后。18日,明帝立皇子萧宝卷为太子。这一年,齐明帝萧鸾诈称海陵王萧昭文有疾病,几次派遣御医前去看视,伺机谋害了他。可怜15岁的皇帝萧昭文,就这样成了宫廷斗争的牺牲品。其葬礼依照东汉时曾让出皇位的东海恭王刘强的旧例进行(刘庄对刘强的安葬超过了诸王)。谥曰恭王。葬江苏镇江丹阳。据说,就坐落在建山乡烂石弄北不远处。墓今已平。墓前有2尊石辟邪,南北对列。南辟邪现已碎,北辟邪较完好。形似狮,身长1.58米,高1.54米,颈高0.75米,体围1.7米。张口吐舌,作蹲踞状,其形态为南朝石刻中所仅见。
    齐明帝建武元年(494年),是南齐历史上极不幸运和不光彩的一年,齐王朝竟然出演了一年三帝(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齐明帝萧鸾)和一年三号(隆昌、延兴、建武)的“活报剧”来,真是“乱哄哄,你方下台我登场,今朝皇帝我来当。”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一过程。
    当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7月30日,武帝萧赜崩,由萧昭业即位。建武元年(494年)正月初一,郁林王萧昭业改年号为隆昌。
    建武元年(494年)7月25日,萧鸾改立萧昭业弟新安王萧昭文为帝,年号延兴。
    延兴元年(494年)10月22日,萧鸾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帝位,为高宗明帝,改年号为建武,是为明帝。这就是“一年三帝、一年三号”的由来。
    此时的萧氏皇族中才有一些人,深刻地体会到了当初齐高帝萧道成,在取代刘宋最后一个小皇帝刘准时,刘准哭得发抖的那句话:“但愿生生世世不再生在帝王家(焉有来世乎)!”
    《列传》选录:
    海陵王王妃,王韶明,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太常慈女也。永明八年(490年),纳为临汝公夫人。郁林即位,为新安王妃。延兴元年(494年),为皇后。其年,降为海陵王妃。
    (五)南齐明帝
    高宗明皇帝萧鸾(452—498年),字景栖,小名玄度,安贞王萧道生的儿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南朝齐的第五位皇帝,在位5年。年号建武,永泰。永泰元年(498年)5月,明帝萧鸾病故。
    萧鸾自小父母双亡(孤儿),由高帝萧道成抚养,萧道成对其视若己出。宋泰豫元年(472年),为安吉令(今浙江安吉),有严能之名。补武陵王左常侍。
    宋顺帝时,萧鸾担任安吉令,以严格而闻名。元徽二年(474年),为永世令。升明二年(478年),为邵陵王安南记室参军。然后,迁宁朔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齐高帝萧道成时任西昌候,邑千户。建元二年(480年),为持节、督郢州司州之义阳诸军事、冠军将军、郢州刺史,进号征虏将军。世祖萧赜即位,转度支尚书,领右军将军。永明元年(483年),迁侍中,领骁骑将军。永明二年,出为征虏将军、吴兴太守。永明四年,迁中领军,常侍并如故。永明五年,为持节、监豫州郢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永明七年,为尚书右仆射。永明八年,加领卫尉。永明十年,转左仆射。永明十一年,领右卫将军。萧赜死时,以萧鸾为辅政,辅佐萧昭业。
    建武元年(494年)10月,萧鸾即位后,便压制宗室力量,并设立典签监视诸王。那时的典签官十分厉害,可谓是“官小权大”。典签原来是地方上管理文书的小官,和今天的文秘工作者(不是领导的跟班秘书)差不多。宋、齐的君主就发明了用典签监视地方官员的方法。典签时不时地入朝奏告情况,一年之内数次往返于镇所于朝廷之间,皇帝经常与其单独谈话,询问州里的事情。因此,州刺史的好坏善恶全凭典签的一张嘴而定,于是从刺史到下属其他官员无不对其毕恭毕敬,曲意奉承,唯恐不及。所以,萧鸾诛杀诸藩王之时,都令典签去杀,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抗拒。孔听到情况之后,流着眼泪说道:“齐朝的衡阳王、江夏王非常有意于辅佐帝室,然而仍被杀害,如果不设立典签,肯定不会至于如此的。”宣城王萧鸾也深深地知道给诸王设典签的弊端,因此发布诏令:“从今开始,各州有紧急事情,应当秘密地奏告朝廷,不要再派遣典签进都。”从此,典签这一职务的作用就渐渐弱小了。”
    萧子显(字景阳,南朝历史学家、文学家,《南齐书》的作者,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论曰:帝王之子,生长在富贵之中,才刚刚离开后宫闺房,就去担任作为一州之长的刺史。为了预防和消除他们骄奢淫逸,特意要给他们制定出一些法规,这在历代均被看作常典。所以,皇帝就从自己的心腹中挑选一些人,去监督辅佐这些藩王;或者从身边旧人中挑选出来一些人,任命为藩王们的典签,凡饮食起居一应,事项,都得告诉典签。所以,藩王虽然所处位置很高,但是都行不由己,藩王们由于威不在身,不能施恩于下属,所以一旦朝廷艰难危急之际,期望他们来扶危匡正,如何可能呢?藩王置典签之例始于刘宋,南齐沿袭而不变,弊端尤多。
    萧鸾任内长期深居简出,他生性俭朴,车服仪从与一般人相同。提倡节俭,停止各地向中央的进贡,并且停止了不少“楼堂馆所”的工程。11月,立皇太子萧宝卷。
    齐书这样描写萧鸾:帝明审有吏才,持法无所借,制御亲幸,臣下肃清。驱使寒人不得用四幅伞,大存俭约。罢世祖所起新林苑,以地还百姓。废文帝所起太子东田,斥卖之。永明中舆辇舟乘,悉剔取金银还主衣库。太官进御食,有裹蒸,帝十字画之,曰:“我食此不尽,可4片破之,余充晚食。”就是说,当太官给他送来裹蒸的食品,他命人将裹蒸一分为4,先吃一半,留下一半下顿再吃(俭省)。一次,明帝使用皂荚洗浴,指着用过的皂荚水对身边近侍说:“这个还可以使用。”太官在正月初一给明帝上寿,温酒时使用了一个用银子制作的酒铛,明帝要把它毁掉。后来明帝又在宫中设宴,席上有许多银制器皿,萧颖胄对明帝说道:“陛下前次要毁掉酒铛,恐怕应该毁坏的是眼前这些银器呀。”说得明帝满面愧色。
    史书上说,明帝萧鸾事无巨细,必须躬亲,要求很烦琐,因此连下面各郡县以及朝中六署、九府的日常事务,也必须全部向他报告,取得他的旨令才能办理。文武官员中功臣和旧臣的选拔、使用等,都不归于吏部管理,而是凭借亲戚关系互相提拔,以致使明帝陷于事务之中,负担过于繁重。南康王侍郎颍川人钟嵘上书明帝,指出:“古时候,圣明的国君根据下属的才干分派事情,量其能力授以官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具体分工执行,而天子则只是高高在上,无为而治。”钟嵘的上书被奏上,明帝阅过之后心中不悦,问太中大夫顾暠:“钟嵘何许人也?想干涉朕的事务,你认识不认识他?”顾暠回答说:“钟嵘虽然地位卑微,没有名气,但是他所讲的或许有可采纳之处。确实,那些繁重琐碎的事务,都分别有职能部门来办理,现在陛下您全部包揽过来,亲自处理,结果弄得陛下越是劳累,臣子们则越是清闲,正所谓‘代替庖人宰割,代替大匠斫削’。”
    想想我们今天,这样的情况依然存在,往往是省长做县长的事,县长做乡长的事,乡长做村长的事,村长就只能去做家务事。甚至还有更大的领导,直接插手做具体工作的。对此,早在1500多年前,古人就指出了这样做法的害处,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认识不到呢?算不算是一种悲哀呢?
    明帝患疾病,由于他自己的亲属人少力弱,所以特别防忌高帝萧道成和武帝萧赜的子孙。当时,高帝、武帝的子孙还有10个藩主。明帝萧鸾号称南齐的杀戮之王,先后进行了3次大杀戮。永泰元年(498年)正月,一次就将河东王萧铉、临贺王萧子岳、西阳王萧子文、衡阳王萧子峻、南康王萧子琳、永阳王萧子珉、湘东王萧子建、南郡王萧子夏、桂阳王萧昭粲、巴陵王萧昭秀等10王全部诛杀。在任期间,萧道成、萧赜的子孙几乎都被萧鸾诛灭殆尽。
    萧鸾性猜忌多虑,故亟行诛戮。他晚年病重,更加推崇道教与厌胜之术,将所有的服装都改为红色。同时,他长期服用**,起初外人并不知晓,他临死前派御医寻找白鱼入药才暴露了秘密。据史书记载,“上性猜多虑,简于出入,竟不郊天。又深信巫觋,每出先占利害。东出云西,南出云北。初有疾,甚秘之,听览不辍。久之,敕台省文簿中求白鱼以为药,外始知之。”萧鸾下诏向官府征求银鱼以为药剂,外界才知道萧鸾患病。
    导游说,萧鸾大概是平生杀人太多,所以也可能得了“妄想症”,而且很可能属被害妄想症。这种人往往坚信自己受到迫害或伤害,而变得极度谨慎和处处防备,还时常将相关的人纳入自己妄想的世界中。甚至将所有服装改为红色(是否为了辟邪,不得而知),这些行为恰恰与“妄想症”的最主要特征如:偏见、迷信、误解等不谋而合。同时,他又对筮占深信不疑,每次出外都要先占卜吉凶利害。如果去东边,则告人说去西边;如果去南边,则告人说去北边,不让预先知道其行迹。刚有病之时,特别保密,害怕别人知道,所以照样听政、阅览公文不止。
    当时,明帝的病情已经非常沉重,而王敬则猝然在东边起兵举事,因此朝廷内部一片震惊,人人恐慌不已。王敬则起兵,其来头凶猛,声势甚大,但是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以失败而告终。王敬则被刘兴盛部下武士袁文旷斩首,之后他的脑袋被送到了建康。
    王敬则(435—498年),南朝齐临淮射阳人(今江苏宝应东)人,侨居晋陵、南沙(今江苏常州)。幼好刀剑,业屠狗,尝贩于高丽。以武艺被宋前废帝选入宫,为细铠将。明帝(萧鸾)用为直阁将军,宋未转为萧道成心腹,后参与杀废帝(刘昱)。萧道成代宋,他任侍中。武帝(萧赜)时,位至司空。明帝疑忌旧臣,惧祸及,举兵反,被杀。
    建武五年、永泰元年(498年)5月,明帝萧鸾崩于正福殿。谥号明皇帝。庙号高宗。太子萧宝卷登皇帝位。8月,葬明帝于兴安陵(今江苏丹阳荆林乡三城巷东北500米处,北距梁文帝建陵石刻约60米。兴安陵是明帝与皇后刘氏的合葬陵)。
    现陵已平。陵前现存石兽l对,两兽间隔一小沟。北兽仅残存部分前躯。南兽为公麒麟,4足全失,独角已残,身长3.02米,残高2.7米,颈高1.35米,体围2.78米;兽身雄健,颈项短肥,头上昂,4小翼组成l大翼,形状别致,装饰味浓厚。
    当时,萧鸾的儿子东昏侯萧宝卷,不喜欢明帝的灵柩停放在太极殿里,想快速安葬了事,因徐孝嗣一再坚持,才得以停放超过1月。新登基的皇帝萧宝卷每当该哭灵的时候,他就说自己喉咙痛。太中大夫羊阐进殿哭灵,他没有头发,号啕大哭,前仰后合,以致头巾都掉到了地上,这时萧宝卷停止哭泣而放声大笑,对左右的人说:“秃来啼叫了。”
    《列传》选录:
    明敬刘皇后,刘惠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光禄大夫道弘孙也。太祖为高宗纳之。建元三年,除西昌侯夫人。永明七年,卒,葬江乘县张山(据《金陵古今图考》记载:江乘城在“石头之东北,幕府之西南”)明帝崩,改葬,祔于兴安陵。延兴元年,赠宣城王妃;高宗即位,追尊为敬皇后。永泰元年,高宗(萧鸾)崩,改葬,祔于兴安陵。

TOP

(六)齐东昏侯
    东昏侯萧宝卷(483—501年),南齐明帝萧鸾的次子,字智藏,母刘氏。萧鸾在称帝伊始于建武元年(494年),立为皇太子,确定了他的储君身份。永泰元年(498年)7月,东昏侯萧宝卷即位。名正言顺的当上了南齐第六位皇帝(498—501年),时年16岁,在位3年,年号永元,谥号东昏。
    萧宝卷即位后,11月,立皇后褚氏。永元元年(499年)正月,大赦,改元。4月,立皇太子萧诵。8月,扬州刺史始安王萧遥光起兵造反,率兵连夜攻占建康东城,但由于事起仓促,不久就被平定下去,萧遥光也被杀掉。
    萧遥光字元晖。是高帝萧道成哥哥的儿子。袭父萧道生爵位为始安王,历员外郎,转给事黄门郎、太孙洗马(通常太孙的居住的处所和太子一样也称东宫,不过东宫官属会随之改名,例如太子太傅改称太孙太傅,太子洗马改称太孙洗马),转中书郎。明帝萧鸾即位,以为前将军、扬州刺史,进抚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大将军。萧宝卷奉遗诏,加侍中、中书令。
    当初,太尉(掌武事的最高官员)陈显达因自己曾经是高帝萧道成、武帝萧赜时候的旧将,所以在明帝萧鸾之时,心存疑惧,也非常低调,不敢张扬,经常乘坐一辆破破烂烂的车子,外出时扈从(随侍人员)也只选10多个老弱病残的人。一次,他陪侍明帝萧鸾宴饮,酒酣之时,启奏明帝要借用一下枕头,明帝命令别人给他一个。枕头拿来后,陈显达用手摸着枕头说:“臣年已老,富贵已足,唯少枕枕死,特就陛下乞之。”明帝听了吃惊地说:“公醉矣”(《南齐书•陈显达列传》)。此时陈显达已经年届70,而请求辞官,但是明帝没有批准。
    在王敬则反叛之时,陈显达正率兵抵抗北魏,始安王萧遥光怀疑陈显达,就启奏明帝,想把陈显达的军队召回,恰好王敬则叛乱被平定,于是就没有进行。到了萧宝卷即位之后,陈显达不愿留在京师建康(今南京)。不久,即被调任江州刺史,陈显达得此官职甚喜。有一次陈显达生病了,他不愿接受医治,不久他的病竟然自己好了,可是他心中却非常不高兴。陈显达知道了萧宝卷多次诛杀大臣,又知徐孝嗣等皆死,并将派兵袭击江州(今江西九江)。遂于永元元年(499年)11月15日在浔阳(今江西九江西南)起兵。命令长史庾弘远等人给朝廷中的新贵们送去一封信,信中列举了萧宝卷的罪恶行径,并且说道:“准备拥立建安王萧宝寅为帝,待京中诸害一除,就西迎建安王登基。”齐帝萧宝卷即诏崔慧景为平南将军,率各路军西上征讨。时辅国将军徐世檦专势号令,所以崔慧景只是充当预备队而已。
    12月,陈显达领军自浔阳出发,于采石(今安徽当涂西北)击败胡松部,尔后向建康进攻,京师(今南京)震恐。13日,陈显达到达新林(今南京西南),左兴盛率诸军抵御陈显达军。当晚,陈显达一面沿秦淮河布置灯火,同时暗中遣军渡秦淮河北上,袭击宫城。14日,陈显达率军数千人登上落星冈(南京长江南岸),萧宝卷的朝廷军纷纷逃窜,宫城人心大震,闭门设守。陈显达乘势领兵数百进击,战于西州(今南京西郊),先胜后败,当退走时,被朝廷骑官赵潭刺中,落马被杀,终年72岁。
    陈显达的几个儿子也都伏法被斩。长史庾弘远是庾炳之的儿子,在朱雀航被斩。将要行刑之时,庾弘远要来帽子戴上,说道:“当年子路将冠缨系好而死。我也不可以不戴帽子死去。”他又对观看的人说:“我不是反贼,而是起义军,为的是替诸军请命。陈显达太轻率了,如果他采纳了我的意见的话,天下就可以免于陷入水火之中了。”庾弘远的儿子庾子曜,抱着他的父亲乞求代父一死,但是与其父一并被杀。
    萧宝卷诛杀了陈显达之后,越发骄横恣意。他渐渐开始喜欢出外游走,但又不想让人看见,每次出外,总是事先把所要经过地方所住的人家赶走,只留下空房子。他出游时,先由尉司敲着鼓沿途走一大圈,居民们凡是听到鼓声,就应立即跑开,连衣服和鞋都来不及穿好,违反禁令的人就被随手杀掉。一月之中,萧宝卷要出去20多次,而且从来不说个具体的去处,东西南北,无处不去。他还常常在夜间三四更时分出游,弄得鼓声四出,火光照天,幡仪兵戟横路。这时,士人民众们喧叫奔路,前后相随,老人小孩惊慌失措,哭喊成一片,拥挤在路上,但是处处禁止通行,所以都不知道何处可以经过。就这样,搞得建康城的百姓无法从业,连去打柴割草都无路可行,红白喜事不能按时进行。一些孕妇不能把孩子生在家里,甚至有的人抱病躲逃,结果死在路上,得不到殡葬。
    萧宝卷还让人在小巷和田间小道悬挂布幔以成为高高的屏障,并且布置人手执兵器守护,称作是“屏除”,也叫做“长围”。这就相当于我们今天重要领导出行时的“一保”、“二保”的架势。有一次,东昏侯来到沈公城,有一个妇人因临产而没有躲逃,于是剖开产妇的腹部看是男孩还是女孩。又有一次,萧宝卷来到定林寺(今南京江宁区方山),有一个老和尚因年老患病不能离去,藏在草丛中,他就命令随从用箭射老和尚,百名弓手一起发射,老和尚顿时成了“刺猬”。东昏侯臂力过人,能拉开三斛五斗力的弓。萧宝卷还喜好“担幢”(古代的一种杂技。表演者须有大膂力)的游戏,做白虎幢高7丈5尺,左臂右臂来回担玩,不过瘾又将几十斤重的白虎幢移到牙上担玩,折掉了好几颗牙齿,仍旧担玩不已。萧宝卷自制担幢校具,表演时穿的服装上饰以金玉,每次表演侍卫站满两侧,使出各种技能把戏,从来不感到不好意思。萧宝卷跟东冶营兵俞灵韵学骑马,经常穿着编织的衣裤,不穿外服,头戴薄金制的帽子,手执七宝槊,戎装束裤,冒着雪,遇上陷坑,也不避开,总是一跃而过。
    萧宝卷又选择那些善于长跑的无赖痞子500人,称为逐马左右,经常让他们随马而跑。他或者在市中自己亲近宠幸的人家中游玩,从这家转到那家,来回转悠,能转遍全城。他或者去郊外射野鸡,布置了射雉场296处,奔走往来,从一处到另一处,忙得没有闲暇之时。
    当时,萧宝卷不断诛杀将相,旧臣皆被杀尽,崔慧景见自己年高位重,也逐渐感到不安。永元二年(500年)正月,豫州刺史裴叔业便因萧宝卷不断诛杀大臣,惊惧不安,加之太尉陈显达反叛时,裴叔业遣兵入援,实持两端,被朝廷怀疑,裴叔业权衡再三,遂举寿阳(今安徽寿县)投降北魏。北魏派彭城王元勰、车骑将军王肃等率步骑10万赴寿阳接应裴叔业。萧宝卷闻知裴叔业降魏的消息,即下令征讨。北魏增援裴叔业的部队还未渡过淮河,裴叔业已因病而卒,奚康生率魏军到后,即接管寿阳。
    崔慧景(438—500年),字君山,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初为国子学生,宋泰始(465—472年)中,官至员外郎,不久,迁长水校尉,宁朔将军。此后追随萧道成,成为其亲信。萧道成代宋称帝,国号齐。崔慧景被封为乐安县子,邑三百户。永明元年(483年),齐武帝萧赜即位,崔慧景被进号冠军将军。
    永元二年(500年)3月,萧宝卷诏崔慧景为平西将军,假节、侍中、护军如故,率水军讨伐寿阳,并亲自送行。出发前,崔慧景与其子直阁将军崔觉商定,当其抵达广陵(今江苏扬州)时,崔觉即逃出京师(今南京),前往广陵,与父会合。崔慧景见离开京城,非常高兴。崔慧景率军越过广陵数十里后,即召集军主会议,说:“吾荷三帝厚恩,当顾托之重。幼主昏狂,朝廷坏乱,危而不扶,责在今日。欲与诸君共建大功,以安宗社,何如?”(《南齐书•崔慧景列传》)众军皆响应。于是大军折返,复向广陵、建康进攻。
    萧宝卷得知崔慧景起事的消息,即加授左兴盛为右卫将军,领兵讨伐崔慧景。崔慧景在广陵停留两天后,率军渡江南下。江夏王萧宝玄响应崔慧景,合二镇兵力相助,崔慧景遂奉萧宝玄为主。当时,萧宝卷派马军主戚平、皇宫外监黄林夫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协防,以阻止崔慧景军进攻建康。3月15日,萧宝卷派中领军王莹率领各军于湖头(今南京玄武湖东)构筑城堡,连同蒋山(今南京紫金山)西麓的驻军共数万人抵御崔慧景军。崔慧景军抵达查硎(即查浦,今南京清凉山南),竹塘人万副儿献计说:“今平路皆为台军(朝廷军)所断,不可议进。唯宜从蒋山龙尾上,出其不意耳”(《南齐书•崔慧景列传》)。崔慧景纳其言,遂派1000余士卒沿蒋山小径而上,从西麓乘夜进攻。朝廷军惊恐,四散逃遁。萧宝卷又遣左兴盛率3万人拒崔慧景于北篱门(《太平御览》卷一百九十七“藩篱”引《南朝宫苑记》曰:“建康篱门旧南北两岸篱门五十六所,盖京邑之郊门也。如长安东都门亦周之郊门。江左初立,并用篱为之,故曰篱门。南篱门在国门西;三桥篱门在今光宅寺侧;东篱门本名肇建篱门,在古肇建市之东,北篱门今覆舟东头玄武湖东南角今见有亭名篱门亭,西篱门在石头城东,护军府花西篱门外路北;白杨篱门外有石井篱门。”),左兴盛却望风而逃。
    3月24日,崔慧景进入乐游苑(今南京玄武湖南、覆舟山一带),崔恭祖率领轻骑兵十多人突进北掖门,然后又退了出来。由于宫门都关闭,崔慧景带领部下围住宫城。这时,东府(今青溪桥东南)、石头(今南京西)、白下(今南京金川门外)、新亭(今南京西南)几城人马溃散。左兴盛退逃,进不了宫城,只好逃进秦淮河边芦苇丛中的船里藏匿起来,被崔慧景擒获斩杀。宫中派遣兵力出城冲杀,但是没有获胜。崔慧景火烧了御史台府署,辟为战场。朝廷守御尉萧畅驻守南掖门,指挥布置城内兵力,根据战情,调兵遣将,应对抵抗,这样人心才稍微安定了一些。崔慧景以宣德太后名义发令,废皇帝为吴王。
    其时,豫州刺史箫懿率兵屯驻小岘(今安徽含山北),东昏侯派遣密使去告诉他前来保驾。萧懿正在吃饭,他扔下筷子站起来,立即率领军主胡松、李居士等几千人马,从采石(今安徽当涂西)渡过长江,驻扎在越城(今南京城南),燃起大火,台城中见到火光,知道援兵到了,高兴得打鼓欢叫,拍手称庆。在这之前,崔恭祖劝说崔慧景派遣两千人马阻抵西岸之兵,让他们不能渡江。然而,崔慧景却以为宫城早晚要投降,外来的救援之兵自然会散去,所以不予采纳。在这时,崔恭祖请求攻击萧懿的军队,而崔慧景还是不同意,只派遣崔觉(崔慧景子)率领精锐兵力几千人渡过秦淮河,到达南岸。萧懿的军队在天快亮时发起进攻,交战了几个回合,士兵们都英勇死战,崔觉一败涂地,部下跳进秦淮河里淹死的有两千多人。崔觉单人匹马逃退,打开朱雀桥上的浮桥,以秦淮河阻挡萧懿军队。崔恭祖掠抢到东宫的女伎,崔觉强夺了过来。崔恭祖积忿已久,于这天夜里,同崔慧景的骁将刘灵运来到城内投崐降,由此众心离散,战力锐减。
    4月初四,崔慧景带领心腹数人偷偷离去,想北渡长江,城北的各路军马尚不知道,还在拒战。城中兵力出来冲杀,杀死了数百人。萧懿的军队渡过秦淮河到达北岸,崔慧景余下的人马都逃走了。崔慧景围攻了宫城12天,最后被朝廷军击败而逃。跟随他的人逐渐逃散,他单人匹马逃至蟹浦(今南京西南),被渔夫杀死,终年63岁。并将他的首级被放在盛鱼的篮子中,担送到建康,献给朝廷。崔恭祖投降之后,被拘囚在尚方省,不久即被杀。崔觉逃亡当了道人,被捕获,伏法被诛。
    江夏王萧宝玄初到建康时,驻扎在东府城(今青溪桥东南。当年萧道成晋封为齐王时,以东府城为齐王宫。由于地势重要,每建康有事,必置兵镇守),士人和民众们纷纷前去投靠,聚集在东府城中。崔慧景失败之后,朝廷收集了朝野上下投靠萧宝玄以及崔慧景的人名,列为名册,准备一一追查,萧宝卷命令将它烧掉,说:“江夏王尚且还这样,岂可以治罪他人呢?”萧宝玄逃亡了好几天,然后才露面。萧宝卷把他召入后堂用布帐把他围起来,命令左右好几十人擂鼓吹号,环绕着他跑动,并且派人对他说:“你近来围攻我也如同这个样子。”后来萧宝玄还是被萧宝卷杀了。
    这时,萧宝卷所宠幸的左右侍从共有31人,宦官10人。直、骁骑将军徐世向来为萧宝卷所信任,凡有杀戮之事,都由他去执行。到陈显达举事之时,萧宝卷又加任他为辅国将军,虽然任用护军崔慧景为都督,然而朝廷兵权实际上掌握在徐世手中。徐世也知道萧宝卷昏庸狂纵,所以暗中对茹法珍、梅虫儿二人说:“哪一朝代的天子身边没有要人?但是我这是出售主上的恶行呀。”茹法珍等人与徐世争夺权力,因此就将徐世的话报告给萧宝卷。于是,萧宝卷就逐渐厌恶徐世的凶猛强悍,派遣宫中卫兵去杀他,徐世与卫兵们搏战,但最终被杀。从此之后,茹法珍、梅虫儿专权,一并担任外监,口头宣布皇帝的诏令,而王之则专掌文书,与茹法珍、梅虫儿二人紧密勾结。
    萧宝卷称所宠幸的潘贵妃的父亲潘宝庆以及茹法珍为阿丈,称梅虫儿、俞灵韵为阿兄。萧宝卷同茹法珍等人一起去潘宝庆家中,亲自去打水,帮助厨子做饭。潘宝庆仗势欺人,作奸犯科,对于富有之人,他都以罪名诬陷,对于这些人的田产宅院以及财物,他都要启告皇上索取。
    阉人王宝孙,年龄才13、4岁,外号叫“伥子”,最受萧宝卷宠幸。他参预朝廷政事,就是王之、梅虫儿之辈也对他恭顺。他可以控制大臣,篡改圣旨,甚而至于骑着马进入殿内,敢于当面诋斥萧宝卷。所以,公卿大臣们见了他,都吓得连大气也不敢喘。
    有记载说,萧宝卷在东宫时便“不好学,唯嬉戏无度”,“尝夜捕鼠达旦,以为笑乐”,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之一。南朝皇帝多奢侈腐靡,萧宝卷尤甚。
    永元二年(500年)8月,后宫失火。当时,萧宝卷去市里游走没有回宫,宫内之人不得出去,而外面的人又不敢擅自打开后宫门去救火,等到后宫门开了之后,烧死者尸体遍地,共烧毁斋睿仪殿及昭阳、显阳等殿,房宇3000余间。
    当时,萧宝卷周围的宠幸之徒都号称为鬼,有一个叫赵鬼的,能读《西京赋》(东汉大文学家张衡的《西京赋》记载了“扛鼎”、“缘竿”、“钻圈”、“跳丸剑”、“走索”、“鱼龙变化”、“吞刀吐火”、“划地成川”等许多精彩杂技、幻术节目,并有乐队伴奏),引用其中之言对萧宝卷说:“柏梁台既然被烧毁了,那么就营建章宫。”于是,萧宝卷专门为潘妃建造永寿、玉寿、神仙三座宫殿,金壁辉煌,五彩绚烂,雕画装饰,富丽堂皇,豪华到了极点。
    后宫中的服饰用具,无不是尽意挑选的珍奇之品,如此奢侈,以致府库中旧有的物品,不再能满足其用。东昏侯派人以高价收买民间的金玉宝器,价格皆高于正常之价数倍。他又让把建康的酒税全都折合成银钱交入官库,就这样仍不能满足后宫之用。他命人把金子凿制成莲花贴在地上,让潘贵妃在上面行走,说:“这是步步生莲花呀。”并在玉寿殿“七贤壁画”的每个人画像旁画了一个美女。据说他又剥取庄严寺的五九子铃装饰殿外。他又命令交纳赋税的民众上贡锦鸡头,白鹤翎、白鹭羽毛。此外,潘贵妃的服饰,也极尽奢华珍贵,主衣库旧物,不复周用。潘贵妃有虎魄钏一只,价值百70万。都是从民间高价购得。使得老百姓倾家荡产,没有活路,无不呼号泣哭于道路之中。
    萧懿援助朝廷平定崔慧景反叛之时,萧衍曾派亲信虞安福去游说萧懿,对萧懿说:“如果把反贼歼灭之后,进一步再率兵进宫,如商代的伊尹放逐太甲、汉代的霍光废昌邑王那样,废掉昏君东昏侯,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但萧懿并没有采纳萧衍的建议。
    崔慧景死后,萧懿被任为尚书令。萧懿有9个弟弟:萧敷、萧衍、萧畅、萧融、萧宏、萧伟、萧秀、萧、萧恢。萧懿以朝廷元勋,位列朝班之首,萧畅任卫尉,掌握着宫门的钥匙。当时,萧宝卷时常出外游走玩嬉,有人就劝萧懿乘其出游之际,起兵废之,但是萧懿不听。宠臣茹法珍、王之等人忌惮萧懿的威望和权力,游说萧宝卷:“萧懿将要象隆昌年间废郁林王那样把你废掉,陛下命在旦夕。”萧宝卷听了大怒。徐曜甫知道这一情况之后,秘密准备了船只,停在长江边上,力劝萧懿西奔襄阳。然而,萧懿却说:“自古以来,人谁无一死,岂有尚书令叛逃的呢?”萧懿的弟弟和侄子们都对将会发生的事变做了准备。10月,萧宝卷派人到尚书省给萧懿赐送药酒,萧懿临死之前说道:“家弟萧衍在雍州,是朝廷的一大忧患。”由此可见,萧懿对朝廷来说是绝对的忠臣,但对骨肉兄弟来说则是大逆不道。萧懿死后,他的弟弟和侄子们全都逃亡藏匿于里巷之中,没有人加以告发,只有萧融被捕获,遭到杀害。
    到萧懿死之后,萧衍知道噩耗,连夜召集张弘策、吕僧珍、长史王茂、别驾柳庆远、功曹吉士瞻等人到府第议定对策。11月初九,萧衍把手下的僚佐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昏乱的君主残暴,罪恶超过了纣王。所以,我们应当一起把他除掉。”在这一天,萧衍树起大旗,召集兵马,共得到带甲兵士1万多人,战马1千多匹,船舰3千艘。
    22日,萧衍上表南康王萧宝融,劝他称帝,但萧宝融不答应。12月,萧颖胄同夏侯详向建康朝廷中的百官群臣以及各州郡的长官们传送了声讨东昏侯以及梅虫儿、茹法珍罪恶的檄文。萧颖胄派遣冠军将军、天水人杨公则出发去湘州,派遣西中郎参军、南郡人邓元起向夏口进发。军主王法度因按兵不进而被免职。初十,荆州的将佐们再次劝萧宝融称帝,仍旧没有答应。夏侯详的儿子骁骑将军夏侯任殿中主帅,夏侯详秘密召他前来,夏侯就从建康逃回来了。27日,萧颖胄到达江陵,声称接奉宣德皇太后的命令:“南康王萧宝融应当继承皇位,但由于要等待清除去宫中的昏君和奸臣,所以暂时不称帝,而封地十郡,为宣城王、相国、荆州牧,并且授予黄钺,可以挑选任命百官,原有的西中郎府和南康国照旧不变。等待军队到了附近之时,由主管官员备办车驾前去奉迎他。”
    此时,竟陵太守、新野人曹景宗派遣亲属去游说萧衍,建议他去迎接南康王,以襄阳为都城,先称帝即位,然后再进军建康,萧衍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永元三年(501年)正月初十,南康王萧宝融开始称相国,发令大赦天下,并且任命萧颖胄为左长史,任命萧衍为征东将军,任命杨公则为湘州刺史。13日,萧衍率兵从襄阳出发,留下弟弟萧伟总管府州事务,萧防守襄阳城附近的堡寨,府司马庄丘黑防守樊城。萧衍出发之后,州中兵力以及物资储备都很空虚。魏兴太守裴师仁、齐兴太守颜僧都两人不服从萧衍的命令,率领兵马要袭击襄阳,萧伟和萧憺派遣部队在始平进行拦截阻击,大获全胜,于是雍州得以安定。
    20日,萧衍到达竟陵,命令王茂、曹景宗担任前军,又命令中兵参军张法安防守竟陵城(今湖北天门)。王茂等人到达汉口,众将领计议要合并兵力围攻郢(今武汉市武昌),以及兵分两路袭击西阳和武昌。萧衍不同意这一方案。于是,萧衍就指使王茂等人率兵渡过长江,驻扎在九里。张冲派遣中兵参军陈光静出城迎战,王茂等率部痛击,破敌获胜,陈光静战死,张冲只好据城自守,不敢出战。于是,曹景宗便占据石桥浦,摆开战线,一直下至加湖。
    3月,萧衍派邓元起前去占据南堂西边的长江岸,田安之驻扎在城北,王世兴驻扎在曲水旧城。初三,张冲病逝,骁骑将军薛元嗣与张冲的儿子张孜,以及征虏长史、江夏内史程茂共同守护郢城。
    中兴元年(501年)3月11日,南康王在江陵称帝即位,改换年号为中兴,大赦天下,并且建立宗庙、南北郊祭祀天地场所,州府城门则全部依照建康宫的规模而改建,设置了尚书五省,任命南郡太守为尹,萧颖胄为尚书令,萧衍为左仆射,晋安王萧宝义为司空,庐陵王萧宝源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建安王萧宝寅为徐州刺史,散骑常侍夏侯详为中领军,冠军将军萧伟为雍州刺史。12日,萧宝融发出诏书,宣布萧宝卷已经成为庶人,并封他为涪陵王。萧宝融命令尚书令萧颖胄兼荆州刺史,又加封萧衍征东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并且授予他皇帝所用的黄钺(以示奉帝命行征伐之事)。
    萧宝卷修建了芳乐苑,山石全部涂上五彩之色。他看见民众家有好树和美竹,就命人毁掉人家的院墙,拆掉房屋,把这树和竹子移走,重新栽在芳乐苑中。当时正值盛暑,栽上不久就枯萎了,于是另换,所以移栽树、竹的人就从早到晚忙个不停。萧宝卷又在芳乐苑中建立了一个集市,让宫人、宦官们充当小贩,让潘贵妃做市令,他自己则自任集市的录事,如果谁稍有过失,潘贵妃就把其交给卫士杖责。于是,萧宝卷命令虎贲们打时不得使用杖和实芯的荻杆。萧宝卷侯又命令人挖渠筑坝,自己亲自驾船,或者坐下作屠夫卖肉。萧宝卷又喜好巫师,他的身边人朱光尚诈称说自己能看见鬼。一次,萧宝卷进入东游苑,人马突然受惊,就问朱光尚是怎么回事,朱光尚回答说:“前次我曾看见先帝非常生气,不许圣上频繁出游。”萧宝卷听了勃然大怒,拔出刀子,同朱光尚一起寻找明帝的鬼魂。找了半天没有找着,萧宝卷又用菰草扎成明帝的形状,然后用刀斩下草人的脑袋,把它悬挂在东游苑的门上。
    崔慧景失败之后,巴陵王萧昭胄、永新侯萧昭颖、萧子良故防阁(相当于警卫员)桑偃、巴西太守萧寅等秘密合谋,要立巴陵王萧昭胄为帝。此时萧宝卷浑然不知,整日在刚建成芳乐苑里玩嬉,好几个月都不出外。桑偃等人就在一起商议,准备招募壮士100多人,让他们从万春门进去,突然地去把东昏侯收拾掉,萧昭胄认为这样不可行。不久,事情败露萧昭胄兄弟以及桑偃等人都伏法被诛。
    雍州刺史张欣泰同其弟前始安内史张欣时密谋策划,想勾结胡松以及从前的南谯太守王灵秀、直将军鸿选等人诛杀萧宝卷身边的宠幸之徒,并且废去萧宝卷。萧宝卷派遣中书舍人冯元嗣监督军队去援救郢城。7月初二,茹法珍、梅虫儿以及太子右率李居士、制局监杨明泰在中兴堂为冯元嗣送行,张欣泰等派人怀中藏刀在座席上砍杀了冯元嗣,冯元嗣的脑袋坠落在装水果的盘子中,接着又砍向杨明泰,剖破了他的腹部,梅虫儿几处中伤,手指头全被砍掉,李居士、茹法珍等人则往宫中逃去。王灵秀去石头迎接建安王萧宝寅,他率领着城中的将吏们,以便展示兵力,又把车子去掉车轮,让萧宝寅坐在上面,命人抬着前行,文武官员数百名在前头喝唱开道,浩浩荡荡地向朝廷走去,数千名老百姓全都空着双手跟随在后面。张欣泰闻知已经开始行动了,急忙骑马入宫,希望乘茹法珍等人在外面之机,东昏侯能把城中布置防御的事情完全委托给他自己,以便里外相应。但是,不久茹法珍就从中兴堂逃回来了,他命令人关闭城门,配兵守护,但是没有发给张欣泰武器,鸿选在殿内也不敢行动。萧宝寅到达杜姥宅之时,天已经黑了,城门也已经关闭了。城门的守兵发箭射外面的人,这伙人就把萧宝寅扔下溃逃而去。萧宝寅也逃走了,3天之后,方才穿着武服来到草市尉司自首,草市尉驰马去报告东昏侯,东昏侯召萧宝寅进宫讯问他,萧宝寅痛哭流涕地说:“那天不知道什么人逼使我上车,就把我弄去了,实在是身不由己。”东昏侯听得笑了,没有为难萧宝寅,恢复了他的爵位。张欣泰等人在事情败露之后,同胡松一起伏法被诛。

TOP

  导游说,接连几次有人想取萧宝卷而代之,萧宝卷基本没有察觉,但是事情也没有成功。也该萧宝卷多活几日。
    中兴元年(501年)9月初四,和帝萧宝融诏令萧衍如果平定京城,自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行事,不必每事必请示。萧衍留下骁骑将军郑绍叔驻守寻阳,自己与陈伯之率兵东下。行前,萧衍对郑绍叔说:“您就是我的萧何和寇恂。如果前方战事不能取胜,我承当过失;如果粮草运输跟不上,你承担责任。”郑绍叔流涕向萧衍拜辞。一直到攻克建康,郑绍叔督管江、湘的粮食运送,从来没有中断过。
    萧宝卷委任李居士为江州刺史,冠军将军王珍国为雍州刺史,建安王萧宝寅为荆州刺史,辅国将军申胄监管郢州,龙骧将军、扶风人马仙监管豫州,骁骑将军徐元称监管徐州军事。这一天,萧衍的前军已经到达芜湖,申胄的朝廷军两万人弃姑孰而走,萧衍占领了姑孰。17日,萧宝卷委任后军参军萧诞为司州刺史,前辅国将军鲁休烈为益州刺史。
    萧衍攻克江、郢之后,萧宝卷照样游骋玩乐,他对茹法珍说:“等他(萧衍)来到白门前时,再与他决一死战,以定胜负。”萧衍到了建康附近,萧宝卷才召聚兵力,准备固守,他命人从建康的左、右尚方和东、西冶当中挑选囚徒充配军队,对不能让其活着的囚徒,在朱雀门内日斩百余人。
    萧衍派遣曹景宗等人进驻江宁。25日,江州刺史李居士从新亭挑选了精悍骑兵1000人到江宁。曹景宗刚到江宁,营垒还没有来得及修建,而且由于行军日久,士兵们的甲衣都穿破了。李居士因此而轻敌,率领朝廷军击鼓呐喊直冲上去。曹景宗奋而反击,大败朝廷军,一直追到了皂荚桥。于是,王茂、邓元起、吕僧珍也进据赤鼻逻,新亭城主江道林领兵出战被生擒。萧衍到了新林,命令王茂向前推进,占据越城(今中华门外长干里一带),邓元起占据道士墩,陈伯之占据篱门(用竹篱做成的门),吕僧珍占据白板桥。接着,吕僧珍大败李居士的军队。李居士请示东昏侯萧宝卷,要火烧长江南岸村舍的房屋以开辟战场,从大航(朱雀门外跨秦淮河的浮桥叫朱雀航,又称大航)以西,新亭(今安德门菊花台一带)以北的房屋全被烧光。萧衍的几个弟弟都从建康自动出来奔赴萧衍的军队。
    10月13日,萧宝卷派遣征虏将军王珍国、军主胡虎牙率领精兵10万多人布阵于朱雀航南边,宦官王宝孙持白虎幡督战,他打开浮桥,断绝了后路,以作背水一战。萧衍的军队稍微后撤,王茂下了马,手持单刀,直向前去,他的外甥韦欣庆手执铁缠槊左右掩护,冲击萧宝卷的军队,立刻就冲破了他们的阵营。曹景宗乘机纵兵攻进,吕僧珍放火焚烧了敌方的营地,将士们全部拼力死战,战鼓和杀喊之声震天动地。王珍国等众军抵抗不住,王宝孙狠骂诸位将帅,直阁将军席豪气红了眼,突阵而死。席豪是一员骁将,他阵亡之后,士卒们土崩瓦解,跳进秦淮河中死去的无以计数,尸体堆积的与桥面齐平。萧宝卷的军队见状,全都溃散而逃。萧衍的军队长驱直进,到了宣阳门(今中山东路以南的淮海路一带)。
    17日,萧宝卷的宁朔将军徐元瑜献出东府城投降。青、冀两州刺史桓和入城增援,驻扎在东宫。18日,桓和欺骗萧宝卷,声称出战,借机率部投降。光禄大夫张放弃石头回宫。李居士献出新亭投降萧衍,琅邪城主张木也投降。21日,萧衍坐镇石头(石头城),命令各路军队攻打建康的6个城门。
    萧宝卷命人放火烧了城内的营署、官府,驱逼士人和百姓全部进入宫城,关闭宫门,作最后的拒守。
    早先,崔慧景攻逼建康之时,萧宝卷拜钟山神蒋子文为假黄钺、使持节、相国、太宰、大将军、录尚书事、扬州牧、钟山王。到萧衍率兵到来之时,东昏侯又尊蒋子文为灵帝,迎接他的神像进入后堂,让巫师祈祷求福。到了城门关闭之后,萧宝卷将城中的军事全部委托给王珍国。兖州刺史张稷来守卫京师,萧宝卷又让张稷任王珍国的副手。
    当时,城中的兵卒还有7万人,萧宝卷向来喜好军阵,与身边的黄门、刀敕以及宫人们在华光殿前演习战斗,假作受伤的样子,让人用木板抬去,用这种形式来作为诅咒制胜。萧宝卷还经常在殿中着戎服,骑着马出入,用金银做成铠甲和头盔,全都装饰以翡翠。他仍旧昼眠夜起,一如平常那样。他听到外面的击鼓呐喊之声,就披着大红袍,登上景阳楼的屋顶观望,差点被弩机射中。
    开始之时,萧宝卷与左右心腹一起分析,以为陈显达一战即败,崔慧景围城很快就逃走,于是认为萧衍的军队也会这样的,所以敕令太官备办柴火和粮米,够百日之用就行了。但是,在大桁(大航)之败以后,城中民心慌乱,人人自危。茹法珍等人担心士人和百姓们逃溃,所以关闭城门而不再出战。但是,等到萧衍的长围已经布置好,堑栅坚固之后,再派兵出击,屡战屡败。
    萧宝卷极其吝啬钱财,梁王萧衍的军队已攻打到城外,太监茹法珍跪在地上请求他赏赐将士抵抗,他不但不肯,反而还说:“反贼难道就只捉我一个人吗?为什么偏偏向我要赏赐?”这又不禁使人想起西晋司马炎的白痴儿子,晋惠帝司马衷来。当他在听到大饥之年人食树草而不得时,说了一句举世著名的痴话:“没饭吃也不要紧嘛,为何不吃肉糜(肉粥)呢?”。如果说,萧宝卷在宫苑之中开办农贸市场(是否充当小刀手)可以算作与民同乐;那么他不奖励抵抗的士兵,则是昏庸之极,那句与“肉粥”差不多的痴话,则是他自私而又无知的真实写照。
    后堂之中储放了几百块木料,有人向萧宝卷启奏要拿去做城防之用,他却不给,想留下来盖殿时使用。萧宝卷又督促御府制作了300人使用的精制兵器,准备等萧衍之围解除之后,出外游玩时,卫士们用以驱赶士民。至于金银雕镂物品,萧宝卷亦让赶制,并限定时间要比平时快出一倍。
    看看,都到了这步田地了,萧宝卷心里想的还是如何抠门、如何潇洒、如何作乐,什么国家、社稷统统抛于脑后,这样的君主又如何能够长久?
    茹法珍和梅虫儿给萧宝卷出主意说:“大臣们不忠诚,以致城围不能解除,所以应该将他们全部杀掉。”王珍国和张稷惧害大祸临头,王珍国就派自己的亲信给萧衍献了一块明镜,以示自己的心意,萧衍则截断金子作回报,表示愿意和他同心共事。兖州中兵参军张齐是张稷的心腹,王珍国就通过张齐秘密地与张稷策谋,要一同杀掉萧宝卷。于是,张齐在夜间将王珍国带到张稷那里,两人凑在一起谋密定计,张齐亲自在旁边手执蜡烛。他们密谋好之后,又将计策告诉了后舍人(皇宫内廷总管)钱强。
    永元三年(501年)12月初六夜间,钱强秘密令人打开云龙门,王珍国和张稷带兵冲入殿中,御刀(御前侍卫)丰勇之做内应。当晚萧宝卷在含德殿吹笙歌作《女儿子》【为乐府《清商曲辞》名。当时,三峡地区民间歌舞在西汉时的巫山一带流传,郦道元的《水经注》及郭倩的《乐府诗集》均名为《女儿子》】,作乐方罢,尚未熟睡,听到有军队闯进来的声音,连忙从北门逃出想跑回后宫,太监黄泰平举刀砍伤了他的膝盖,他摔倒在地,还骂道:“奴才要造反吗?”(废话!痴话!)随即脑袋被张齐砍落,终年19岁。众人用浸过油的黄绢包起他的首级(油过的黄绢透明易于辨认),然后派遣国子博士范云等人送给梁王萧衍。
    当初,海陵王被废之后,王太后出宫居住在鄱阳王的旧宅中,号为宣德宫。萧衍以宣德太后的名义,命令追封被废的涪陵王萧宝卷为东昏侯,褚皇后以及太子萧诵并黜为庶人。萧衍被任命为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为建安郡公,并且依照晋代武陵王司马遵承制之例,行使皇帝的权力,百官群僚们向萧衍致敬。
    当初,海陵王被废之后,王太后出宫居住在鄱阳王的旧宅中,号为宣德宫。萧衍以宣德太后的名义,命令追封被废的涪陵王萧宝卷为东昏侯,褚皇后以及太子萧诵并黜为庶人。萧衍被任命为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为建安郡公,并且依照晋代武陵王司马遵承制之例,行使皇帝的权力,百官群僚们向萧衍致敬。王亮被任命为长史。12日,改封建安王萧宝寅为鄱阳王。
    19日,萧衍进驻阅武堂,下令大赦天下。萧衍又下令:“凡是错误的规章,荒谬的税赋,过分的刑罚和劳役,全部废除。”萧衍久仰潘贵妃的美色,本想将她留下,侍中、领军将军王茂说:“使齐国亡掉的正是这个女人,您如果留下她,恐怕要招来外界的议论。”于是,萧衍下令将潘贵妃勒死在狱中,宠臣茹法珍、梅虫儿等41人等人也被诛杀。
    关于南齐的亡国,唐李商隐“齐宫词”作了高度概括:“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这首诗是李商隐(857年)任盐铁推官,游江东,至白下。凭吊齐、梁旧事,有感于两朝皆务浮华享乐所作。永寿句:萧宝卷专门为潘妃建造永寿、玉寿、神仙三座宫殿,这里以永寿宫代指齐宫。夜不扃句:夜里未关宫门(因有内应)。金莲句:萧宝卷命人凿金为莲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步步生莲花”。梁台句:晋、宋间称朝廷禁省为台。梁台即萧齐宫禁之地,故址在今南京玄武湖畔。三更罢:是夜,萧宝卷在含德殿吹笙歌,作《女儿子》,卧未熟,闻兵入,被杀。九子铃句:萧宝卷曾剥取庄严寺的五九子铃装饰殿外。
    导游说,萧宝卷的一生也够惨的,16岁做了皇帝,19岁就呜呼了,虽然风光了一阵子,也就3年的皇帝命,死后被连降三级沦为侯,还被萧衍授予“东昏”这个谥号,这个待遇有极大的讽刺意义,古今都比较罕见,可怜一代帝王,头被砍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怨谁呢?怨他头脑中少一根筋。据说被砍掉头颅的皇帝,永世不能再投人,东昏侯啊,你下辈子该怎么办呢?
    据说萧宝卷死后,追谥为东昏侯,但陵墓仍按皇帝的级别修造。葬江苏丹阳建山乡金家、王家、陈家附近。陵南向。1968年发掘。墓室内有“羽人戏龙”、“羽人戏虎”、“竹林七贤”等砖刻壁画。陵前800米处有石兽1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均为公兽。天禄身长2.38米,高2.25米,颈高1.2米,体围2米;头部已残,失去3足,身上雕饰已漫漶不清。麒麟身长2.13米,高1.9米,颈高1.05米,体围1.65米;吻部及足已失。两兽相距23米,均昂首挺胸,张口伸舌,非常生动。
    《列传》选录:
    东昏褚皇后,褚令璩,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太常澄女也。建武二年,纳为皇太子妃。明年,谒敬后庙。东昏即位,为皇后。帝宠潘妃,后不被遇。黄淑仪生太子诵,东昏废,并为庶人。
    (七)南齐和帝
    和帝萧宝融(488—502年),南齐的第七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齐明帝(高宗)萧鸾第八子,字智昭。建武元年(494年)被封为隋郡王,永元元年(499年)改封为南康王并任荆州刺史,驻守江陵。
    永元二年(500年)11月,骁骑将军夏侯亶自京师至江陵,称宣德太后(王宝明)令:“西中郎将南康王宜纂承皇祚,光临亿兆。方俟清宫,未即大号,可且封宣城、南琅邪、南东海、东阳、临海、新安、寻阳、南郡、竟陵、宜都十郡为宣城王,相国、荆州牧,加黄皞,置僚属,选百官,西中郎府南康国并如故。”
    中兴元年(501年)3月,萧衍发兵攻打萧宝卷,并且立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荆州城,今湖北江陵)称帝即位,改换年号为中兴,大赦天下。史称齐和帝,也是齐王朝的末代皇帝,时年13岁。
    其实,这年3月,萧宝融在江陵称帝时,萧宝卷在南京还是皇帝,直到12月初六被杀。同朝两位皇帝并存近9个月,恐怕只在南齐朝。
    天监元年(502年)正月,和帝萧宝融派遣兼侍中席阐文等人到建康慰劳。大司马萧衍下令:“凡是东昏侯时不必要的开支,除了用以操习礼乐法度、修缮军事装备者外,其余一概禁绝。”初九,萧衍迎宣德太后进宫,让她临朝摄政,行使皇帝的权力。萧衍停止执政。12日,宣德太后提升萧衍为都督中外诸军事,特许他可以佩剑穿鞋上殿,以及朝见赞拜可以不报姓名。19日,宣德太后任命大司马王亮为中书监、尚书令。
    此时,萧衍心里已有受禅登基的念头,但是他认为成就帝业,少不了范云和沈约两人的鼎力相助。
    24日,宣德太后诏令大司马萧衍位进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并封他十郡为梁公,加九锡之礼,在梁公国设置各种官员,免去录尚书的称号,但骠骑大将军的称号照样不变。2月初二,梁公萧衍才接受诏命。初七,宣德太后诏令梁国选任各种要职官员,全部依照朝廷之制。于是,任命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范云为侍中。
    梁公萧衍纳取了东昏侯的余妃,对政事颇有妨害,范云加以劝说,但是梁公没有听从。范云又与侍中、领军将军王茂一同入见萧衍,范云对萧衍说:“过去沛公刘邦进关,不亲近女色,这正是范增敬畏其志向远大之处。如今明公您刚平定建康,海内之众对您的名声非常景仰,您如何可以沿袭那种乱身亡国的行迹,沉溺于女色呢?”王茂也下拜说道:“范云说的极对。您一定要以天下为重,不应该把这个女人留在身边。”梁公听了,默然无语。于是,范云就请求萧衍把余氏赏赐给王茂,梁公认为他们的意见正确,就同意把余氏赏给了他。次日,萧衍分别给范云、王茂赏赐了100万钱。27日,宣德太后诏令给梁公增封10郡,进爵位为王。3月初五,萧衍接受了诏命,并且下令赦免建康城内以及各府州死刑以下犯人。
    梁王萧衍将要杀害南齐诸王,但是监视看管措施还不甚严密。鄱阳王萧宝寅历经千辛万苦,逃到寿阳的东城。驻守在这里的北魏戍主杜元伦急忙把情况报告了扬州刺史任城王元澄,元澄用车马侍卫迎接萧宝寅。当时,萧宝寅年纪16岁,由于徒步而行,所以形容憔悴,见到的人还以为他是被掠卖来的人口。
    这年3月,和帝萧宝融自江陵将东归建康到达姑孰。28日,下诏令禅让皇位于梁。
    4月27日,宣德太后发令:“西边的诏令已经到了,皇帝效法前代,把皇位恭敬地禅让给梁,明天早晨我要来到殿前,派使者向梁公恭授印玺,之后我将回到别宫去居住。”28日,宣德太后发出策书,派遣兼太保、尚书令王亮等人奉送皇帝印玺到梁宫。梁王萧衍于南郊即位登基,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监。
    萧衍诏令,奉南齐和帝萧宝融为巴陵王,并为他在姑孰(今安徽当涂)建了王宫,对他的待遇和尊敬,都仿照南齐开国之初对待汝阴王的方法。奉宣德太后为齐文帝妃,王皇后为巴陵王妃。又对于南齐的王、侯们全部降低一级爵位,除去他们的封国,唯有宋汝阴王不在此例之内。
    接着,梁武帝萧衍追尊自己的父亲为文皇帝,庙号太祖;追尊母亲为献皇后。又追谥妃子郗氏为德皇后。萧衍还封文武功臣车骑将军夏侯详等15人为公、侯。萧衍又立弟弟中护军萧宏为临川王,南徐州刺史萧秀为安成王,雍州刺史萧伟为建安王,左卫将军萧恢为鄱阳王,荆州刺史萧憺为始兴王;任命萧宏为扬州刺史。
    不久,萧衍派亲信郑伯禽到姑孰,送废帝萧宝融一大块生金,逼他吞服自杀。萧宝融朗声说:“我死不需金,醇酒足矣。”郑伯禽一看萧宝融如此“配合”,也很高兴,便弄来一大坛美酒。萧宝融神情怡然,大碗大碗狂饮,很快就沉醉不省人事。郑伯禽上前,掐死了这位年仅15岁的逊帝。萧衍谥萧宝融为“齐和帝”。葬恭安陵(今江苏丹阳建山)。
    《列传》选录:
    和帝王皇后,王蕣华,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太尉王俭孙女。初为随王妃。中兴元年,为皇后。帝禅位,王皇后降为妃。
    就这样,建立南齐的萧氏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还是这支萧齐家族的同宗萧梁家族。
    南齐时期的有关名人轶事,主要选辑以下几则:
    【南齐史书】《南齐书》,记述了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23年的历史,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原名《齐书》,至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所著《北齐书》,改称为《南齐书》,作者为萧子显。
    萧子显(487—537年),字景阳,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系齐高帝萧道成孙子、豫章王萧嶷儿子。他13岁的时候,萧齐皇朝被萧衍推翻了。萧衍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他们都是萧姓,而且同族,但毕竟从他们的高祖父时候就分支了。萧衍建立了梁朝,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梁武帝。在梁朝,萧子显凭着他的才华、风度、谈吐的出众,受到梁武帝的礼遇和信任,官至吏部尚书。他以宗室的身份来撰写这个皇朝的历史,这在二十五史的的作者当中绝无仅有,当然,他撰写《齐书》是经过梁武帝批准的。
    萧子显在他50年的生命历史上,共撰写了5部历史著作:《后汉书》100卷,《晋史草》30卷,《齐书》60卷,《普通北伐记》5卷,《贵俭传》30卷。《南齐书》文字比较简洁,文笔流畅,叙事完备。列传的撰写,继承了班固《汉书》的类叙法,又借鉴沈约《宋书》的代叙法。清代史学家赵翼评价说:“此数传皆同一用意,不著一议,而其人品自见,亦良史也。”
    【提倡晚婚】南齐《褚氏遗书.问子篇》写道:“合男女必当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聚;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完实……。”也就是说,在1000多年前这本书就提出了晚婚理论。古人认为男子30而有室,女子20而嫁,是最适宜的婚龄。从男女性机能的发展、变化而言,男子大于女子10岁左右,也是合乎男女生理实际的。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科学的。我国目前法定的结婚年龄下限是男子22岁,女子20岁,更鼓励与提倡晚婚、晚育。这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策之一。
    【南齐诗人】陆厥(472—499年)南朝齐诗人。字韩卿,吴郡吴人。生于宋明帝泰豫元年,卒于齐东昏侯永元元年,终年28岁。少有风概,好属文,五言诗体甚新奇。尝舆沉约论四声。州举秀才,为王晏少傅主簿;迁后军行参军。永元初,父陆闲被诛,陆厥下狱。后有敕,感动而卒。其文以《与沈约书》较有名。原有集十卷,已佚。今存诗10余首,散见于《文选》及《乐府诗集》。如《临江王节士歌》:“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秋思不可裁,复带秋风带。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纨。节士慷慨发冲冠,弯弓挂若木,长剑辣云端。”
    【宣城谢眺】谢眺(464—499年),南朝齐著名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谢眺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491年),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眺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今安徽省宣州)太守,他“视事高斋,吟啸自若,而郡亦治”,为官清廉,劝民教士的惠绩较多,世称“谢宣城”,后迁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眺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
    谢眺传存的诗作有四分之一写于宣城,故其诗集名曰《谢宣城集》。谢眺是永明诗人的代表,在当世就享有盛名。南朝梁的开国皇帝萧衍说:“三日不读谢(眺)诗,便觉口臭。”他的诗被认为有“继汉开唐之功。”与他同时代的诗人沈约称谢诗为“三百年来无此作也”,诗仙李白竟然“一生低首谢宣城”,诗圣杜甫自称“诗接谢宣城”。谢眺还善于熔裁,时出警句,最为人称道的有“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观朝雨》),“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游东田》)等,这些警句清新隽永,流畅和谐,对仗工整,体现了“新体诗”的特点。
    谢朓的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千百年来盛传不衰。
    【南朝祖暅】祖暅(xuān)之(生卒年份不详),南朝齐梁间数学家,祖冲之之子,梁时任太府卿。一作祖暅,字景烁。范阳遒人。少传家学,精治《大明历》,并于天监九年(510年)正式颁行。首次得出计算球体积的正确公式,先于欧洲约一千年。制成铜日圭、漏壶等精密观测仪器。子祖皓亦传家学,长于历算。
    【南朝钟嵘】钟嵘(469—518年)南朝齐梁间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颖川长社人。所撰《诗品》,品评汉魏以来120多位诗人的作品,为五言古诗作了总结。书中颇多独到见解,如反对堆砌典故、推敲声律、单纯追求形式的倾向,对诗歌创作有积极意义。
    【山中宰相】陶弘景(456—536年,一说,452—536年)南朝齐梁间道教徒、医药学家。字通明,丹杨秣陵人。萧梁时进献图谶,为梁武帝所重,时有“山中宰相”之称。撰有《真诰》二十卷,被目为道教经典。兼通阴阳五行、天文地理、风角星算、文学书法。撰《本草经集注》,录药物七百多种。另有《肘后百一方》等,多散佚。
    【南朝范缜】范缜(约450—约510年)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无神论者。字子真,南阳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曾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宜都太守、晋安太守等职。他曾同佛教有神论者进行了两次公开的论战。范缜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认为人生好比同一棵树上的花朵,有的花瓣被吹到厅堂,也有些花瓣飘落进粪坑中,这完全是自然现象,毫无因果可言。对于形神之辩,他认为,形神相即,不得分离。精神离开形体,不能单独存在。他发展汉魏以来朴素唯物论观点,于天监六年(507年)发表著名的《神灭论》、《答曹思文难神灭神》(即《答曹舍人》),否定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迷信说教。后坐徙广州,起为中书郎、国子博士,卒于官。
    【敬则治偷】王敬则是南朝齐建元二年(480年)的吴兴郡太守。临郡下车,闻郡多偷,决心杀禁。据宋嘉泰《吴兴志》引南史传,郡中多抢掠,王敬则捕而杀之,并示众以儆效尤。又引《吴兴郡录》,王太守一日抓得一偷,就把他的亲属召集来,当众鞭打他,然后让他天天持帚打扫街路,不使怠废。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又宣布:让他检举境内其他贼来代替自己打扫街路。其他偷贼深怕被识,都远远地逃走了。
    不久,南齐王朝便在宗室的一片杀戮声中,悄悄地灭亡了。齐高帝萧道成以一个“杀”字登上历史舞台;齐武帝萧赜时期有所收敛,萧赜死后,齐国的皇帝又走上了刘宋王朝灭亡的老路,其子孙又因更多的“杀”字退出了历史舞台。他们纷纷杀戮自己的兄亲、叔侄,甚至将朝内大臣全部处死,其惨烈之状难于言表。501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建立南梁取而代之。
    导游说,你们看看萧齐这么一个只有23年历史的短命王朝,竟然产生了7位皇帝,而第二位皇帝齐武帝萧赜一人就干了12年,其他6位皇帝一共只干了11年,平均每人当皇帝不到两年,就像打麻将一样,轮流坐庄。一个人刚刚上台起庄,马上就有人“点炮”,而且是“一炮两响”,很快一局牌便在自相残杀的炮声中,草草收场。而这个炮手就是齐废帝郁林王萧昭业,他一手造就了一部一年三帝的奇特历史。
    我们匆匆走出这杀戮、血腥的古城堡,想呼吸一点新鲜空气,然而我们的希望又一次落空。南齐王朝之后是萧衍建立的南朝梁,请看下一篇:十代故都之南梁王朝。

TOP

永元三年(501年)12月初的一个夜晚,萧宝卷正在含德殿中,与潘玉儿等欢饮作乐至深夜,萧宝卷喝得酩酊大醉,正在殿中歇息。却不知萧衍早已派人在内应的带领下直趋含德殿。萧宝卷突闻兵至,知道情况有变,未及穿好衣服,便光着两脚从北窗逃走,欲还后宫,谁知宫门已闭,走投无路,随即被人砍下脑袋,终年19岁。
    茹法珍、梅虫儿、王宝孙、王亘(gèn)之及妖艳**的潘贵妃,被拘于狱中,听候萧衍发落。萧衍以宣德太后的名义,追废涪陵王萧宝卷为东昏侯,太子诵为庶人。杀茹法珍、梅虫儿、王宝孙、王亘之等诸奸臣。萧衍不忍杀顾盼倾城的潘玉儿,意欲留侍巾栉。与领军王茂商议:“这女人促成东昏侯恶政的罪名实在深重,虽然应该加以处刑,但杀了她实在可惜,若是将之纳入我的后宫中是否可行?”王茂说:“亡齐乃是此物!若留居宫中,必然不祥。”萧衍便打算将潘玉儿缢死。将领田安乞求将潘玉儿为妇,潘玉儿对萧衍说:“昔者见遇时主,今岂下匹非类。死而后已,义不受辱。”自缢而死,死后形状洁美如生。苏东坡《和杨公济梅花》诗云:“月地云阶漫一尊,玉奴终不负东昏。”对潘玉儿的死,导游也深感痛惜,如果当时萧衍收纳了她,也许她就不会自杀了。
    据说“三寸金莲”,的典故就是从潘玉儿一双柔软无骨的美足而来。“起来玉笋尖尖嫩,放下金莲步步娇”。自五代的南唐开始,缠足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中。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宫嫔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李煜看后十分喜欢,称其有凌云之态。
    对金莲描写,要数明朝的风流才子唐寅(唐伯虎)所作《挂歌》最为有名:“第一娇娃,金莲最佳。看凤头一对堪夸。新荷脱瓣月生牙,尖度纤柔满面花。觉别后,不见她,凫何日再交加?腰边搂,肩上架,背儿擎住手儿拿。”《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那女子的尖尖趫趫、凤头一对,露在湘裙之下。”明代大学士廖道南有《裹足》:“白练轻轻裹,金莲步步移;莫言常在地,也有上天时。”虽然有的描写不够健康,但却将金莲写得活神活现,妖冶迷人。
    接着,萧衍又发布赦令,放2000多名宫女出宫,分赐给三军将士。余妃、吴淑媛等人,华色未衰,风韵犹存,萧衍早就闻其艳名。既然国色天香的潘贵妃已死,便将这两个美色罗致帐中。除此而外,还有宫人阮氏,本是始安王萧遥光的妾侍,萧遥光败死后,她被收入宫中,也生得明眸皓齿,体态轻盈。萧衍将她纳为采女。
    萧衍起兵前就已有家室,妻子郗徽,出身士家。其父郗烨在刘宋时官至太子舍人,其母为宋文帝女寻阳公主。郗徽小时候就很聪慧,善隶书,通经传,琴棋书画,无所不晓,女工之事,无不娴习。很多王公贵族慕她名声,纷纷前来求亲,都被郗烨拒绝。宋后废帝刘昱曾想纳她为后,但未来得及实行便被推翻。齐初,安陆王萧缅(齐高帝萧道成侄)又要纳她为妃,郗烨托她身体有病,也没有应允。建元末年,萧衍娶郗徽为妻,婚后两人感情甚笃,萧衍对妻子也甚为敬重。
    永泰元年(498年)7月,萧衍出任雍州刺史,郗徽也随同前往。可是这郗徽天寿太短,竟于次年8月病死于襄阳官邸之中,年仅32岁。
    郗徽在世时,嫉妒成性,禁止萧衍接近女色。因此,婚后几年中,萧衍家里并无妾侍。到襄阳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萧衍遇到了农家女丁令光。这女孩年仅14岁,却出落得十分漂亮,身上还带有富贵人家女子少见的憨直之气。萧衍一见钟情,将其带回家中。
    郗徽虽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纳了丁令光,但却对她倍加虐待。郗徽像对待粗使丫头一样对待丁令光,每天令其舂米五斛(古时以十斗为一斛),幸亏丁令光出身农家,身体健壮,才勉强忍受下来。她小心翼翼地伺候着郗徽,每天按吩咐舂米,从未误事。郗徽见她如此顺从,也就接纳了,两人相安无事。但丁令光很少有侍寝的机会。郗徽专宠后室,满希望生个儿子,怎奈肚皮不争气,却连续生了3个女儿。郗徽病死后,丁令光才怀孕,生下一个男孩,取名萧统,就是后来有名的昭明太子。
    萧衍攻占首都建康后,便将萧宝融接来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正月25日,以宣德太后(即原文惠太子妃王宝明)的名义追废萧宝卷为“东昏侯”,授萧衍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建安郡公,食邑万户。有诏进萧衍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梁公,备九锡之礼,加远游冠,绿缤绶,位在诸王上。27日,有诏进梁公爵为王,增封10郡。
    此后,萧衍派兵四处征讨,各地的官员纷纷投降归顺。这次萧衍拥戴和帝萧宝融,消灭了萧宝卷,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因此升任大司马,掌管中外军国大事,还享有带剑上殿的特权,也不用向皇帝行叩拜大礼。
    萧衍虽然大权在握,也想废和帝萧宝融自己做皇帝,但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静待时机。沈约知道他的心事,于是委婉地向他提起此事。第一次,萧衍装糊涂,推辞过去了(此可称为一让)。第二次提起时,萧衍犹豫片刻,说了句:“让我想想再说吧!”(此可称为二让)。
    沈约将萧衍的态度告诉了范云,两人都十分愿意拥立萧衍当皇帝,萧衍知道后,也很高兴。就在沈约和范云的谋划过程中,萧衍竟然贪恋起萧宝卷宫中的两位美女来。一位是余妃,另一位是吴淑媛吴景晖。不久,吴淑媛怀有身孕,不便常侍枕席。于是,萧衍专宠余妃,与之在温柔乡中朝拥暮偎,早把篡位的头等大事忘到了脑后。范云知道后很着急,又找到萧衍,说明利害,这才使萧衍下决心称帝。
    后来萧衍留下已经怀孕的吴淑媛,将余妃赐给了领军王茂,又赏赐给范云和王茂100万贯钱。这王茂是人财双收,范云也期盼能当开国元勋,二人自然更加死心塌地为萧衍卖力。
    范云和沈约写信给和帝的中领军夏侯祥,要他逼迫和帝萧宝融禅让帝位给萧衍。同时,萧衍的弟弟、荆州刺史萧宏也让人传播民谣“行中水(行中水即萧衍的“衍”字),为天子”,利用人们的迷信观念为萧衍称帝鸣锣开道,大造舆论。
    南齐中兴二年(502年)4月27日,南齐皇帝萧宝融禅位于萧衍。待和帝萧宝融的禅让诏书送到后,萧衍依魏晋时成例,上表谦让不受。(此可称为三让)。
    据《梁书》:“齐百官豫章王元琳等八百一十九人,及梁台侍中臣(范)云等一百一十七人,并上表劝进,高祖谦让不受。是日,太史令蒋道秀陈天文符谶六十四条,事并明著(证明他称帝合乎天意)。群臣重表固请,乃从之。”你想当时有近千人劝萧衍称帝,萧衍能不从吗?
    梁天监元年(502年)4月,梁王萧衍在建康(今南京)南郊祭告天地,登坛接受百官跪拜朝贺,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齐中兴二年为天监元年。诏令齐和帝萧宝融为巴陵王,并为他在姑孰(今安徽当涂)建了王宫。至此,南梁建立。
    原先,武帝想以南海郡为巴陵国,迁巴陵王萧宝融去居住,可是,沈约却对武帝说:“古今不同,当年魏武帝(曹操)曾经说过:‘不可以慕虚名而受实祸。’”武帝听了点头同意,于是就派遣亲信郑伯禽到了姑孰,将15岁的巴陵王萧宝融杀死。
    萧衍当上皇帝建立梁朝时刚刚39岁,在位48年(502—549年),卒年86岁。共有7个年号:天监(502年—)、普通(520年—)、大通(527年—)、中大通(529年—)、大同(535年—)、中大同(546年—)、太清(547年—)。这在前面聊的皇帝中除东吴孙皓在位16年换了8个年号外,其他皇帝有7个年号的并不多。
    萧衍是南朝的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年岁最长的一位,也是秦始皇以来中国历史上当政仅次于康熙(61年)、乾隆(60年)、汉武帝(54年)、与1071年后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并列第四(48年),而寿命之长仅次于清朝的乾隆皇帝(89岁)。
    萧衍登基后,像大部分皇帝一样都要进行一番追封,他追尊其父萧顺之为文皇帝,庙曰太祖;其母张尚柔为献皇后。追谥妃郗徽为德皇后。此外还有兄弟和其他宗室成员。5月,立皇子萧统为皇太子。
    萧衍称帝后,平息东昏侯残余作乱,讨平反叛;放遣后宫、乐府、西解、暴室被幽逼者,“分遣内侍、周省四方”,招集流民、发展生产,并亲耕劝农,推行屯田。与此同时,他大力兴办学校,实行以文治国。经几年休养生息,江南一带,沃野千里,经济繁荣,国家兴旺。
    到了天监十年(511年),梁朝境内有23个州,350个郡,1022个县。这以后州名越来越多,废置离合,不可胜记。
    (6)如此皇帝。
    梁武帝萧衍登基初期,政绩非常显著。鉴于刘宋、萧齐亡国的教训,他总是勤于政务,孜孜不倦。即使是寒冬腊月,也是五更即起,批阅公文奏章,在冬天以至双手冻裂。萧衍还十分注重纳谏,特诏令:“公车府谤木、肺石傍各置一函,若肉食莫言,欲有横议,投谤木函;若有功劳才器冤沉莫达,投肺石函。”意思是:在官府门前设置谤木函和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因功未能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没有量才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梁武帝身穿浣濯的衣服,平时的用膳只是菜蔬之类。每次任命高级官员,他都挑选那些廉正公平者,将他们都召到面前,以治政之道勉励他们。他提拨尚书殿中郎到溉(姓到名溉,字茂灌,彭城武原人)为建安内史,左户侍郎刘彧为晋安太守,这两人都以廉洁而著称。到溉是到彦之的曾孙子。梁武帝又诏令:“小县的县令如果有能力,就升到大县任县令,大县的县令有能力,升任郡守(即到郡里做太守。梁武帝曾定第四、第五品秩为2000石)。”每当简选长吏时,务必求选廉平,并亲自于殿前召见,勉之以为政清廉之道,因此官吏们无不致力于廉政勤勉。
    梁天监元年(502年)8月22日,武帝命令尚书删定郎、济阳人蔡法度审定王植之集注的旧律,定为《梁律》,又命令其与尚书令王亮、侍中王莹、尚书仆射沈约、吏部尚书范云等9人一同议定。政令执行起来后,梁朝的官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11月初十,立皇子萧统为太子。
    天监二年(503年)成都城中的粮食吃光了,一升米价格暴涨到3000钱,人们开始互相格杀吞食(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益州(今四川成都)刺史(州长)刘季连,连着几个月喝粥,实在没有办法向武帝投降。武帝派遣主书赵景悦宣谕诏令,可以接受刘季连投降。刘季连光着上身来请罪。对邓元起说:“早知道这样的话,岂有前头的事情呢(指当时反叛)?”刘季连到了建康,进入东掖门,他每走几步就跪在地上磕头一次,一直到了武帝面前,梁武帝笑着对他说:“你想追慕刘备,但是连公孙述都比不上,岂不是因为没有象诸葛孔明这样的臣子吗?”梁武帝赦免他的罪,贬为庶民。
    天监二年(503年)3月,萧宝寅跪伏在北魏朝廷阙门之下,请求出兵讨伐梁朝,虽然来了暴风大雨,他也不避躲。恰在这时,陈伯之投降了北魏,也请兵伐梁,愿为北魏效力。于是,北魏宣武帝元恪,又称拓拔恪就召集令、仆和诸曹尚书等八坐,以及侍中、散骑常侍等门下等大臣们进去议定其事。4月初一,北魏委任萧宝寅为都督东扬州等三州诸军事、镇东将军、扬州刺史、丹杨公、齐王,对他的赏赐十分丰厚,并且配兵一万,令他驻守东城。又委任陈伯之为都督淮南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令他驻守阳石,等待到了秋冬时间就大举讨伐梁朝。萧宝寅在第二天早晨就要接受北魏的拜官封爵,从夜里一直恸哭到次日早晨。北魏人又允许萧宝寅招募四方的勇壮之士,得到数千人,颜文智和华文荣等6人都成了将军,军主。萧宝寅意志庄重性情文雅,虽然过了为东昏侯服丧一年的期限,但是犹拒食酒肉。他形容憔悴,饮食粗劣,身着粗布之衣,从来不嬉笑。
    萧宝寅是齐明帝萧鸾的第六子,东昏侯萧宝卷的同母弟弟。天监元年(502年),梁武帝萧衍攻克建康(今南京),围杀原南齐鄱阳王萧宝寅,将他包围在住所里,情况十分危急。此时,萧宝寅的亲信一面给他找了一只停靠在长江边上的小船;一面在院墙上凿洞,让他从洞中逃出。在江边碰上了追兵,萧宝寅换上渔人的衣服,坐上小船,在长江上从容地当起了渔翁,一会儿把船划向上游,一会儿划向下游。追兵见这渔翁从容,没有逃跑的迹象,也就没怀疑盘问。追兵走了后他才走上西岸,跑到故人华文荣家中。在华文荣等人的帮助下,一年后终于到达北魏帝国的辖区寿春(今安徽寿县)东城戍,北魏宣武帝元恪收留了他们。
    萧宝寅一直企图复兴齐国。527年,他乘机控制长安,派人杀死了他认为是北魏朝廷派来监视他的关右大使郦道元(《水经注》的作者)及其家人,自称齐帝,大赦,改年号隆绪元年。北魏派遣尚书仆射行台长孙稚讨伐他,萧宝寅不敌,竟投靠了万俟丑奴(北魏末年西北少数民族起义首领,匈奴族)。530年,尔朱天光派遣贺拔岳等在安定打败万俟丑奴,生擒丑奴和萧宝寅,一并送到洛阳斩首。萧宝寅临刑前叹道:“夷然自持,了不忧惧。”就是说他临死前,镇静自持,神色夷然,毫不畏惧。此是插曲,不再赘述。
    当初,齐高帝为了加强建康城的防务,于建元二年(480年),着手改建建康都墙,用砖砌筑。梁武帝时更将宫城(台城)的城墙增加到三重。之后,还扩建了建康宫的正殿——太极殿,从12开间扩大到13开间。
    自晋元帝南渡建康立都以来,历代议立阙于宫前均未实现,梁天监七年(508年)则作神龙、仁虎阙于宫城端门、大司马门外。又新作国门于越城之南,“以示观瞻”。天监十一年,扩建太庙“增墙基九尺”。宫城内,新作太极殿,“内外并以锦石为砌”。又起第三重宫墙,东、西开万春、千秋门。宫城向南,出宣阳门,“改朱雀门稍西,在今镇淮桥北”。经过梁武帝这一番新建改作,建康都城形制渐周正,融汉魏传统与江左所创于一体。南朝建康都城对后世营建都城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梁武帝时,建康京邑范围扩大,人口迅速增加,宫阙壮丽,称全国第一大城(《资治通鉴》卷一六二)。胡三省注引《金陵记》称,“梁都之时城中二十八万户,西至石头,东至倪塘,南至石子岗,北过蒋山,东西南北各四十里”。
    据有关史料记载:台城位于玄武湖南岸,在今东南大学一带,是东晋和南朝诸代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的统治中心,也是六朝的后宫禁城。代表了“六朝金粉”的兴衰。当时皇宫的规模很大,仅东晋的宫内大小殿宇就有3500多间,至南朝4代(宋、齐、梁、陈),更是重楼四起,殿阁栉比,以后台城在历史上屡遭破坏。梁大同十二年(546年)侯景之乱,梁武帝饿死台城,陈太建十二年(580年)隋兵南下,活捉陈后主于景阳宫井中,六朝皇宫被荡平耕垦。
    今天,台城虽已无迹可寻,但是唐末诗人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依旧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遐想。另有词曰(桂枝香•登台城):
    登高眺望,送雁去秋归,豪气酣畅。
    东看钟山毓秀,翠峦叠嶂。
    西临古刹琉璃塔,正南方、鼎新模样。
    北湖舟泛,接天莲叶,碧波红浪。
    忆往昔、萧梁武帝,惹侯景之乱,惜死城上。
    吴晋南朝数代,兴亡悲壮。
    六朝如梦谁人记?故都烟云随风荡。
    旧时明月,伤心千古,几多绝唱!
    梁武帝堪称勤俭的楷模,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所穿的衣物,都已洗过数次。平时吃饭只以菜蔬豆羹粝食为主,并且每日只吃一餐,遇有事务繁忙,便喝点稀粥充饥。萧衍生活简朴,素食长斋。此外,他还经常到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藉通“籍”)耕作。在这方面,萧衍在中国古代所有皇帝中是出类拔萃的。他曾自述:“朕有天下40余年,绝房室30余年,至于居处,不过一床之地,雕饰之物不入于宫,平生不饮酒,不好音声,所以朝中曲宴,未尝奏乐。三更出治事,随事多少,事少午前得竟,事多日昃方食,若昼若夜。昔腰腹过十围,今瘦削,才二尺余,旧带犹存,非为妄说。”普通二年(521年)梁武帝在建康(今南京)设立孤独园(以恤孤幼,即养老院,孤儿院),用来收养穷困百姓。
    普通七年(526年)丁贵嫔去世,太子萧统因生母亡故而点水不进,梁武帝派人对他说:“哀伤不能毁了性命,何况我还在呢!”于是萧统才喝粥数合。太子萧统身体向来肥壮,腰带有10围之长,可是这一下却减削过半。
    同时,梁武帝心胸又很狭窄,只为一句话,就逼死了他曾经的同僚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晋书》110卷、《宋书》100卷、《齐纪》20卷、《高祖纪》14卷等。《宋书》流传至今,是“二十四史”中的一种。
    沈约曾帮助梁武帝(高祖)萧衍谋划和夺取齐朝,建立梁朝。沈约连夜为梁武帝起草即位诏书。梁武帝也承认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于是沈约被梁武帝任命做了吏部尚书、尚书仆射等官职,同时分封为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
    梁武帝曾与沈约说定各写一篇关于栗子的典故,沈约有意少写三点,以显得自己学问比不上梁武帝,写完之后,他对人说:“此公自护其所短,忌讳别人比他强,否则会羞死的!”梁武帝知道之后十分生气,要治沈约的罪,徐勉一再劝谏才罢。梁武帝对张稷抱怨自己感到很遗憾,就从容地与沈约谈到了张稷(字公乔,吴郡人。州人徐道角等夜袭州城,害稷,时年63岁。有司奏削爵土)的事,沈约说:“左仆射出任边境上的青、冀二州刺史,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何足再加议论!”梁武帝认为沈约与张稷是亲家,袒护张稷,就生气地说道:“你说出这样的话,是忠臣吗?”于是乘辇回到内殿去了。沈约由于害怕,竟没有觉察到梁武帝已经起身走了,还象原来那样一动不动地坐着。回到家之后,还没有走到胡床跟前就坐下去,不小心坐空了,脑袋着地倒在了窗户下面,于是就病了。沈约梦见南齐和帝萧宝融用剑割断了他的舌头,于是就叫来道士用赤色奏章向天神祈祷,说:“禅代的事情,不是我的主意。”梁武帝派遣主书黄穆之来探视沈约的病情,天黑时返回,隐瞒了沈约让道士用赤章祈天之事,但又害怕获罪,最终还是把这件事对梁武帝讲了。梁武帝听了以后勃然大怒,多次派人去谴责沈约。
    天监十二年(513年),沈约病故,年73岁。有关部门给沈约的谥号为“文”,梁武帝说:“心事不尽曰隐。”于是又改谥号为隐侯。
    梁武帝萧衍对皇室族人非常亲近宽厚,甚至到了徇私护短的地步。对朝廷官员也非常优待爱护,其中有犯法的,他都超越法律而替他们开脱。而老百姓有罪,则一律按照法律处置,并且株连犯罪,不管老幼一概不免,一人逃亡,全家以身抵押服劳役,百姓既然被逼迫的走投无路,各种作奸犯科的窃盗反乱案件就更严重了。天监十年(511年)有一次,梁武帝去郊祀,有一个秣陵老头借此机会拦住御驾讲道:“陛下执法,对庶民太严酷,对权贵则太宽松,这不是长久之道。如果能打一个颠倒,则天下大幸呀。”武帝于是考虑对百姓执法加以放宽。第二年正月初一,武帝就诏令:“自今开始,流放之家以及罪该以身抵押服劳役者,如果有老人或小孩,可以把他们除外。”梁武帝虽然没有“打一个颠倒”,但是他至少对庶民有所宽松,仅此就足以称道。
    后来发生的两件事,使他倍受刺激,这也是他后来要出家当和尚的主要原因。一个是他的6弟临川王萧宏,一个是他的次子豫章王萧综。
    萧宏(473—526年),字宣达,梁文帝萧顺之的第六子,梁武帝萧衍的异母弟。齐时官至北中郎桂阳王功曹史。梁天监元年(502年),梁武帝封萧宏临川王,领扬州刺史,加都督。
    萧宏平庸无能,但爱财如命,暴敛无厌。贮藏钱财的库房将近百间,位于内堂的后面,平时看守、防备非常严密,有人怀疑里面是兵器,便秘密上报了梁武帝。梁武帝对兄弟友爱看得很重,所以很不高兴。有一天,梁武帝到萧宏家喝酒,酒至半酣决定要查看萧宏的后房。他将每间房子都检查了一遍,发现萧宏把每一百万钱堆为一处,用黄色木片作为标志,每一千万钱存在一间库房之中,挂一个紫色标志,共有三十多间。梁武帝和兵佗卿屈指计算,算出共有三亿多万钱,其它的房间贮存着布、绢、丝、绵、漆、蜜、麻、蜡等杂贷,只见满库都是,不知有多少。梁武帝这才知道库里放的不是兵器,于是非常高兴,说:’阿六,你的生计真可以啊!”于是再行痛饮直到深夜,点着蜡烛回宫。从此兄弟俩才重归于好了。
    萧宏奢侈过度,沉缅声色。王府高屋飞甍,仿佛帝宫;侍女千人,争芳斗艳。萧宏的宠妾江无畏的服饰器物与齐东昏侯潘妃的相似,一双鞋子价值千万。她喜好吃鱼头,经常每天要进300条鱼,其他山珍海味纷然杂陈,盈溢桌案,后房姬妾吃不完,都扔到路上。江无畏本是吴氏的女儿,家中历代都长得天姿国色,亲戚子女都在王侯后宫,江无畏的兄弟江免等兄弟9人,仗势在京都周围横行不法。
    梁武帝放着临川王萧宏这么大的贪官不管,却专管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自己更是寒酸到了极点,拼命演绎出:“一顶帽子戴3年,一床被子盖2年,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的动人故事来。就凭他个人这样节省,当皇帝48年省下来的银子,恐怕都不够买潘妃的一只鞋子的钱,那也值500万钱呐。
    当初,萧宏小妾的弟弟吴法寿杀人之后藏在萧宏府内,梁武帝命令萧宏交出杀人犯,当天就把吴法寿依法治罪。对萧宏窝藏杀人凶手的事,南司奏请免去萧宏官职,梁武帝在奏折上批示:“怜爱萧宏是兄弟的私情,免除萧宏的官职是帝王的法律,批准南司的奏请。”于是,司徒、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被免职。不久又任命萧宏以中军将军的官号兼司徒,这是典型的姑息养奸。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萧宏作将领则覆没三军,作臣子则有大逆不道之涉,梁武帝饶恕他的死罪是可以的,但是几十天里,又重新让他位列王公,这从兄弟的恩情讲是非常诚厚的了,可是帝王的法度又在哪里呢?”
    据说,萧宏不但不知恩图报,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竟和自己的侄女,也就是萧衍的大女儿永兴公主私通。甚至密谋杀害梁武帝,答应事成之后立永兴公主为皇后。不久,梁武帝决定斋戒3天,并邀请诸位公主共同进入斋室。永兴公主觉得这是个行刺的好机会,便选了两个心腹书童,令其男扮女装,随她进入斋室,准备行刺梁武帝。不料,两个书童年小胆弱,做贼心虚,慌得连路也走不好,进斋室时把鞋子弄掉了。这引起了在斋室轮值的将军的怀疑,当即把此事密告了丁贵嫔(太子萧统生母。梁武帝即位时,其妻郗氏已死,便不再册立皇后,而以丁贵嫔总掌后宫事)。丁贵嫔想将此事转告给梁武帝,又担心梁武帝不信,便命值班的将军小心防范。于是,值班的将军密令8名强壮的士兵整装立于帷幕之后,以防不测。
    斋戒完毕时,永兴公主来到梁武帝面前,说有机密事相告。梁武帝信以为真,便命左右退下。永兴公主事先安排好的那两个书童,趁机绕到梁武帝背后,准备行刺(古今中外,一般儿子杀老子是为了篡位当皇帝,女儿杀老子又哪般,不会是为了让姘夫叔叔当皇帝吧?这永兴公主也真够糊涂的,不想想,这叔叔一旦当了皇帝,还会有你什么事情)。正在这时,8名卫士突然从幕后冲出,将两名书童擒获。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将梁武帝吓得跌下御座。卫士们连忙上前搀扶,并说明缘由。梁武帝大怒,当即亲自审讯那两个书童。两个书童起初还想抵赖,一经卫士搜身,竟搜出两把利刃,书童男扮女装的实情也暴露了。两个书童见一切败露,只得据实招供,说是为临川王萧宏指使,并将永兴公主与萧宏的奸情也和盘托出。两个书童被处死。梁武帝用漆车把永兴公主送出斋宫。永兴公主知道自己罪孽深重自尽而亡,梁武帝竟不去临视与参加葬礼。梁武帝与郗徽皇后有三个女儿:永兴公主玉姚、永世公主玉婉、永康公主玉嬛。

TOP

当初,太子萧统没有出生时,梁武帝收临川王萧宏之子萧正德为养子。萧正德从小就很粗野阴险,梁武帝即位后,萧正德一心想成为东宫太子。太子萧统出生之后,萧正德被送还其父母,并赐予西丰侯的爵位。萧正德心中恨恨不平,一直藏有谋反之心。这一年,萧正德由黄门侍朗升为轻车将军,不久他逃奔北魏,自称是被废弃的太子前来寻求避难。北魏尚书左仆射萧宝寅(502年,梁武帝萧衍攻克建康时逃奔北魏)上表朝廷说:“伯父是皇帝,父亲是扬州刺史,而他却丢下亲人,远远地投到别的国家来,岂有此理!不如杀了他。”因此,北魏人便对萧正德非常不客气,于是萧正德就杀了一个小孩,声言是自己的孩子,远远地修建墓地。北魏人没有怀疑他。第二年,他又从北魏逃回国。梁武帝流着泪教诲他,恢复了他的爵位。
    西丰侯萧正德从北魏返回之后,没有一点悔改之意,大量召纳亡命之徒,夜间在道路上杀人越货,他被任命为轻车将军跟随萧综北伐,丢下军队私自返回。梁武帝对他前后的罪恶一起清算,免去了他的官职,削夺了爵位,并流放临海;但是还没有到临海,梁武帝又派人追上赦免了他。
    普通七年(526年),临川靖惠王萧宏因为极度恐惧,于4月17日病死,时年54岁。自从他得病到去世,梁武帝曾7次前去探视。萧宏死后,梁武帝下诏追赠侍中、大将军、扬州牧,假黄铖,并给羽葆、鼓吹一部,增加班剑为60人,赐谥号靖惠。梁武帝对这个小他9岁弟弟的后事安排、还是够意思的,一点都没有亏待他,仅看萧宏的墓葬规格就足以说明问题。
    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位于南京栖霞区尧化镇仙宁农牧场张库村田野中。萧宏墓前石刻在1956年曾进行过修复,现存石刻3种6件,其中石辟邪两只,东西相对,均为雄兽。西辟邪已碎成数块,横卧在水沟蔓草之中;东辟邪原倒在深约1.5米的沟中,50年代升高到地面的基座上,整个辟邪重约15吨,造型雄浑简练,姿态生动有神,给人以威猛雄健的感觉。为南朝石辟邪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件石辟邪。萧宏墓石刻现存辟邪、龟趺、神道东西石柱、石碑等。
    梁武帝共有8个儿子:萧统、萧综、萧纲、萧绩、萧续、萧纶、萧绎、萧纪。梁武帝38岁时,才有长子萧统。梁武帝即位后,封萧统为皇太子。次子萧综为豫章王。
    当初,梁武帝纳东昏侯的宠姬吴淑媛为妃,7个月之后便生下了豫章王萧综。宫中许多人都怀疑萧综是东昏侯萧宝卷的儿子。到了吴淑媛失宠而心怀怨恨之时,她便秘密地对萧综说:“你7个月就生下来了,怎么能与其他皇子相比!然而你是太子的大弟弟,幸保富贵,千万不要泄露!”说毕便与萧综抱头而哭。从此萧综便对自己的身世产生了怀疑,在白天他照旧言谈说笑,而到了夜间则关门闭户独处静室,披散着头发,坐在草席之上,私下里在别室中祭祀南齐的七庙祖先。但是,萧衍并没有歧视萧综,封他为王,还做将军。
    有时,萧综换上平民服装到曲阿(今江苏丹阳)拜祭齐明帝陵,他听民间流传着把血滴在尸骨上,如果血渗进骨头就说明滴血者与死者为父子关系的方法,便偷偷地挖开了东昏侯的坟墓,并亲自杀死了一个男子来试验,结果他自己的血渗进了东昏侯的尸骨,而被他杀死的那个人的血却没渗进去,于是他便起了异心,一心伺机起事。同时,有意疏远与萧衍的关系。
    萧综有猛力,能用手制服狂奔之马。他轻财好士,只留下自己穿的衣服,其他财物都分给他人,经常弄得手头很紧。他多次上陈机宜,请求到边关去任职,梁武帝不予批准。他常常在内室的地上布满沙子,终日光着脚在沙子上面行走,练得脚底长满老茧,一天能行走300里路。各王、侯、妃、主以及外人都知道了萧综的心机,但是因梁武帝性格严酷,所以谁也不敢说出来。萧综又派使者与萧宝寅接上了关系,把他认作叔父。肃综但任南兖州刺史,不接见宾客,审判案件时隔着帘子审问断决,外出时则在车前挂着布帷,特别不喜欢人认识他的面孔。
    萧综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时,北魏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略率领两万兵马逼攻彭城。梁武帝担心萧综战败被擒,便命令他带兵返回。萧综害怕南归之后不能再到北边来,便秘密派人给元略送去降书。
    梁武帝知道这一情况之后,惊异万分,但是自己酿的苦酒也只能自己喝。有关部门奏请削夺萧综的爵位和封地,并从皇族名册中除名,改他的儿子萧直姓悖氏。还将其母吴淑媛废为庶人。但是没过10日,梁武帝又下诏恢复了萧综在皇族名册中的名字。封萧直为永新侯。给吴淑媛加了谥号为“敬”。
    普通六年(525年),萧综到了洛阳,拜见了北魏孝明帝之后,为东昏侯举哀,服斩衰之孝3年,并改名为萧赞(音钻)。
    大通元年(527年),萧宝寅(东昏侯萧宝卷六弟)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起兵,反叛北魏。萧综前去投奔,途中被魏军俘获杀死,距他降魏仅两年。
    以上两件事情,对萧衍来说是打击很大,据说这就是他要出家当和尚的直接原因。建国开始的时候,萧衍重视儒家思想,还自己亲自写《春秋答问》等书,解答大臣们的疑问,倡导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萧家自古本是道教徒,到了梁武帝年代开始信佛,他老年以后,更是看破红尘,从道家转向了佛家。我国汉族佛教徒吃素的风俗也源于梁武帝。
    (7)五次出家。
    梁武帝皈依佛门后,曾数次入寺庙做和尚,当住持,讲解经书。他提倡尊儒崇佛,有“菩萨皇帝”之称,并宣布佛教为国教。在国内大兴佛寺,广建佛塔。当时仅建康(今南京)一地就建有佛寺500余所,僧尼达10余万人。全国有寺院2846所,僧尼不计其数。唐代诗人杜牧在《江南春》中写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南朝当时佛教兴盛的真实写照。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南京有迹可寻或虽已消失但仍有其名的历代寺庙尚有几十处,其中人们比较熟悉和曾经有所闻的主要有:鸡鸣寺(同泰寺)、凤游寺、紫竹林禅寺、栖霞寺、宏觉寺、承恩寺、普觉寺、光宅寺、永庆寺、香林寺、华严寺、玄奘寺、净觉寺、瓦官寺、毗卢寺、灵谷寺、大报恩寺、天界寺、地藏寺、高座寺(甘露寺)、永庆寺、龙泉禅寺、紫竹林禅寺、弘济寺、天隆寺、华严寺、静海寺、长干寺、普德寺、惠济寺、弘觉寺、清凉寺、半山寺、金光禅寺(六合)、长芦寺(六合)、梵天禅寺(六合)、招贤禅寺(六合)、无想禅寺(溧水)、观音禅寺(溧水)、永寿寺(溧水)定山寺(浦口)、惠济寺(浦口)、泰山寺(浦口)、弘德寺(浦口)、极乐寺(浦口)、明因寺(浦口)、七佛寺(浦口)、兜率寺(浦口)、藏龙寺(江宁)、上国安寺(江宁)、定林寺(江宁)、幽栖寺(江宁)、云居寺(江宁)、保圣寺(高淳)、彰教寺(高淳)、真如禅寺(高淳)。另有:蒋王庙、城隍庙、夫子庙、龙王庙、金粟庵、西方庵、观音庵(浦口)、松筠庵(浦口)等。
    同泰寺(今鸡鸣寺),一般认为是梁武帝于普通八年、大通元年(527年),下令在台城皇宫旁所建,取名为同泰寺。其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是当时南方之佛教中心。同泰寺建成后,梁武帝又在皇宫与同泰寺对着的地方开了一个门,取名大通门(大通是同泰的反语谐音)。这样一来,他出宫入庙,出庙进宫,来往就方便了许多。
    同泰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鸡笼山东接九华山,北临玄武湖,西连鼓楼岗,山高60余米,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鸡鸣寺寺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南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
    同泰寺与台城皇宫隔路相对,整个寺院依皇家规制而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盛极一时,无愧于“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刹之誉。由于梁武帝的尊祟,同泰寺俨然如当时南方之佛教中心。据说,天望高僧达摩从印度来建康时,就曾居于此。
    如今鸡鸣寺院内,大雄宝殿之东为凭虚阁遗址,西为塔院。塔院内全部采用青石磨光雕花工艺,青石铺设地面,一座7层8面的药师佛塔拔地而起。此塔为1990年重新建造,是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约44米,外观为假九面,实为7级8面。斗拱重檐,铜刹筒瓦,在阳光照耀之下,塔刹金光溢射四方。塔身建有内梯外廊,宏丽壮观,映带霞辉。此塔被称为消灾延寿的药师佛塔,含国泰民安和为香客、游人消灾延寿的祝祷之意。宝塔南面正门上额题“药师佛塔”四个大字,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手迹。北门门额上镌刻有“国泰民安”匾额,为当时的南京市市长所题。塔内供奉有药师佛铜佛像一座,此像原供奉于北京雍和宫,1972年由赵朴初向国务院提请、经周总理批准送给南京灵谷寺。塔内每层中间还有4个佛龛,为明代金丝楠木雕,原为北京中南海旧物,每个龛内供奉有一尊楠木的药师佛像。
    观音楼上有一副对联:“鸡笼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阳楼故址;玄武湖边,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
    如今,每逢观音菩萨圣诞日即:农历2月19日、6月9日、9月19日,分别为观音菩萨诞生、成道,出家纪念日,寺院均要举行庆祝仪式,数万善男信女前来寺庙敬香,人潮如织,热闹异常。
    英国有个国王爱德华八世,是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典型。因内阁和各自治政府不同意他与曾两度离异、名叫沃丽丝•辛普森的美国平民女子的婚姻,1936年12月11日,他发表了告别广播讲话,宣布正式退位,成为温莎公爵。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自愿退位的国王。12日,爱德华八世的弟弟乔治六世继位。这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国王的罗曼史,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
    梁武帝是个不爱江山爱佛寺的典型。梁武帝不仅提倡尊儒崇佛,自己也身体力行,而且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在当皇帝期间,梁武帝还精心研究佛教理论,多次到同泰寺说法讲经,听众逾万。并曾经5次舍身。
    第一次(3天)。原先,梁武帝修建了同泰寺,又开了大通门以对之,取“同泰”与“大通”反语相协。梁武帝早晚亲临同泰寺,都出入大通门。大通元年(527年)3月初八,梁武帝(64岁)来到同泰寺行舍身仪式,并对前去找他的臣子说他已决定舍身为僧,不打算再当皇帝了。国不可一日无君,群臣只好天天去寺里恳求皇帝回宫。武帝在寺里呆了3天,在大臣们的一再苦求下,11日回到宫中,颁发大赦令,改年号为大通。
    第二次(12天)。中大通元年(529年)9月15日,梁武帝(66岁)亲临同泰寺,设置四部无遮大会。梁武帝脱下御服,换上法衣,行清净大舍,以同泰寺中的便省室为居所,室内设素床瓦器,乘小车,以私人为执役。梁武帝还升讲堂法座,为四部大众开讲《涅经》。25日,梁朝群臣百官用一亿万钱向佛、法、僧三宝祈求,以赎皇帝菩萨,僧众们默许了。27日,百官来到同泰寺东门,上表请梁武帝回到皇宫,请了三次,皇帝才同意。梁武帝三次都复了信,这几封信都用“顿首”一词。
    第三次(共14天)。中大通三年(531年)10月13日,梁武帝(68岁)临幸同泰寺,登法座,向众人宣讲《涅经》,持续了7天才结束。11月29日,梁武帝临幸同泰寺,向僧众宣讲《般若经》,又持续了7天。
    第四次(共37天)。中大同元年(546年)3月初八,梁武帝(83岁)临幸同泰寺,就住在寺里的临时官署中,讲读《三慧经》。4月14日,梁武帝讲经结束,实行大赦,改换年号。这天夜里,同泰寺的塔起火,梁武帝说:“这是魔鬼造成的,应该大规模地做一些佛事活动。”文武大臣们都说好。于是,梁武帝下诏说:“道高魔盛,行善发生障碍,应该大兴土木,建造规模要超过以往。”于是便开始起造一座高12层的佛塔;将要建成之时,正赶上侯景叛乱,便中止修建了。
    第五次(18天)。太清元年(547年)3月初三,梁武帝(84岁)亲临同泰寺,举行舍身仪式,和大通元年那次一样。初十,梁朝文武百官给佛门捐钱为梁武帝赎身。21日,梁武帝回到了皇宫,大赦天下,改换年号为“太清”。
    同泰寺是当时首都建康(今南京)最大的寺庙,有僧侣有数千人。梁武帝每次舍身,朝廷都要动用亿万钱的代价,才能将“皇帝菩萨”从同泰寺“赎”回。梁武帝先后五次舍身奉佛,仅赎身钱朝廷就总共花去了几亿万钱。晚年因他过于迷信佛教,至使百姓“肌肉略尽”,“骨髓俱磬”,被人们斥之为:一个迂腐昏庸的怪老头。看来人一老就会作怪,这是自然的规律。
    “侯景之乱”后,同泰寺荒芜多年,至922年杨吴时期,又在同泰寺故址建台城千佛院。南唐时称净居寺,建有涵虚阁,后又改称圆寂寺。至宋代又分其半地置法宝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祟山侯李新督工,在同泰寺故址重新兴建寺院,尽拆故宇旧屋,加以拓展扩建,题额为“鸡鸣寺”。清朝康熙年间曾对鸡鸣寺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康熙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寺院,并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后来,乾隆皇帝也来过此寺,并题写了匾额和楹联。
    梁武帝信佛之后,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都反对。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
    有关史籍记载,梁武帝曾会见过佛教禅宗创始人菩提达摩(意译为道法,是达摩已通达到法的意思)。菩提达摩(?—536年),中国禅宗初祖。南天竺婆罗门(印度南部)人,也有人认为他是波斯(今伊朗)人。原名菩提多罗,是南天竺香玉王的第三子,禅宗二十七至祖般若多罗到该国传法,菩提多罗从他学法,很得般若多罗的赏识,就给他改名为达摩,意译为道法,是达摩已通达到法的意思。梁武帝重佛,声名远播海外。千陀利(古代东南亚的一个小国)人甚至称他为中国的“圣主”,“是我真佛”。普通年间(520—527年),菩提达摩得悉梁武帝重视佛教,特地从海路乘船来到广州,想亲自体验一下梁朝重视佛教的盛况。梁武帝久闻其名,急命负责外事的官员把菩提达摩请到建康。有人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的时候已经有150岁了。
    菩提达摩来到建康后,梁武帝将他迎入宫中,受到热情接待。梁武帝委婉和善地问菩提达摩:“朕即位以来,广造佛寺,整理经文,超度众生,可不可以算是有功德呢?”
    菩提达摩答道:“这算不上什么功德,佛家主张罪福并舍,空有兼忘,反对有为之善。参禅不可拘于形迹,须由静生智,由智生明,从空寂中体会经义,才算得上有功德!”
    梁武帝又问:“朕在华林园中,汇集了许多浮屠经典,高僧前来,能否为朕逐日讲解,指点迷津呢?”
    菩提达摩微笑着说道:“佛学在心不在口,极口阐释,实非上乘,所以明心见性,自能成佛,不在区区经论!”
    梁武帝本来以为菩提达摩会称颂他的礼佛赤诚,没料到被他两番驳斥,反倒弄得哑口无言。两人彼此言谈不契,不欢而散。
    菩提达摩离宫后,骑着一匹骡子上路。准备经幕府山渡江北上。梁武帝获悉达摩即将北上,急派人骑骡追赶,但追到幕府山西、北二峰峡谷时,二峰骤然闭合,将骡群夹在其中,所以被称为夹骡峰(今南京幕府山西北)。而达摩则折苇投水,飘然渡江北去。夹骡峰下又有达摩洞,传说菩提达摩渡江北上时,途中曾在此洞休息。后来,在幕府山就留下了“达摩洞”这个名胜。
    幕府山在今南京市中央门外,其西、北二峰合称夹萝峰,夹萝峰下有达摩洞遗迹。幕府山高205米,北临大江,为历代的南京北门户。有数座高峰,主峰北固峰偏南,峰下有若干石洞。中峰名胜颇多,有仙人洞和虎跑泉等。西、北二峰因达摩的传说,又被称为夹骡峰。达摩洞在山半腰,山下有“渡狮石”之地名,应为“渡师石”。峰下还有五马渡等名胜。五马渡为东晋元帝的渡江处。幕府山及周边的象山、老虎山,为东晋世家大族中的王氏和颜氏的族葬地。
    据传,位于南京浦口的定山古寺始建于天监二年(503年)。后禅宗祖师达摩一苇渡江后驻锡于此。目前定山寺还留有两处重要遗迹,一处是寺后的山坡竹林里有一个石碑,上面刻有达摩一苇渡江图,达摩络腮圆眼,拱手立于渡江芦苇之上,还刻有“大明弘治四年辛亥三月季春定山释子八十翁净×云建立”字样。
    之后,菩提达摩卓锡(僧人居留)嵩山少林寺,面壁9年,创立佛教禅宗。菩提达摩后遇慧可,授以《楞伽经》四卷。慧可承受了他的心法,于是禅宗得以流传。禅宗六传至唐代高僧慧能,得以发扬光大,成为中国流传最广的佛教派别。在通俗侠义小说中,菩提达摩也成了少林武功的创始者。东魏天平三年(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
    菩提达摩端居而逝后,梁武帝悔恨当初未悟其直示心印,遂给菩提达摩撰写碑文,以表达自己因语不投机而失之交臂的怨悔心情。碑文云:“嗟夫,见之不见,逢之不逢,遇之不遇,今之古之,怨之恨之……。”
    说到寺庙,就不能不提瓦棺寺。瓦棺寺建于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年),比同泰寺早了160多年。位于东晋都城西南小长干山岗下,在今天南京中华门内西南隅花露岗凤凰台上,晋贤阮籍古墓之北,当年曾建有保存艺术珍品最丰富的瓦棺寺。原为东晋政府官营的陶器作坊,称为“瓦官”,所以又称瓦官寺。寺内有大雕塑家戴逵(东晋时期著名的雕塑家和画家)和戴顒父子铸造的5尊夹紵佛像(一说铜佛像)、著名画家顾恺之(东晋画家、中国最早的佛画家之一)所作的维摩诘壁画、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赠送的高4尺2寸的白玉佛像,被称为瓦官寺的“三绝”。
    顾恺之在瓦官寺大殿外西壁上作壁画《维摩诘像》轰动一时。《建康实录》详细地记载了这件盛事。瓦官寺落成之后,寺里设会场把当朝显贵请来击鼓撞钟,捐施钱财。当时在捐簿上承捐数目最多的也没有超过10万钱的,而当时年仅20岁的顾恺之却言称要捐钱百万,令众人瞠目结舌。他要求寺里的和尚粉刷一面空白墙壁,然后闭门不出,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在寺壁上精心绘制了一幅维摩诘像(“维摩诘”即梵文的直译音,汉语意为“净名居士”)。当这幅巨大壁画基本完成,将要给维摩诘点眼珠之际,顾恺之请寺僧打开大门,让民众参观,并规定,头一天来观看的人,捐钱10万,第二天5万,第三天随意捐钱。头一天,许多人为了争睹顾恺之“开光点眼”,涌入瓦官寺。顾恺之当众起笔点睛,说也神奇,只那么一点,整个画像便活龙活现。民众闻讯而来,很快的,100万钱便凑足了。这幅维摩诘壁画像也就成为他的名作。
    梁武帝时,在瓦官寺建造台殿,并更名为瓦官阁。瓦官阁,高20余丈,非常雄伟,是当时建康城的最高建筑。因距离当年的长江很近,所以在日照下,阁影可以映入江中,是当时眺望江中景色的一处名胜。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阁,留下了一首诗:
    晨登瓦棺阁,极眺金陵城。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
    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
    可惜瓦棺阁在南唐灭亡时被毁。在瓦官寺的东面,还有一处南朝名胜叫做“凤凰台”。相传,南朝宋元嘉年间,有凤凰来集于此,时人因建此台。李白有《登金陵凤凰台》诗,描述登望所见之景:“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鸳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当时在建康城(今南京城)比较有名的还有栖霞寺,建于南齐永明年间,明僧绍舍宅为寺,建“栖霞精舍”,唐为“天下四大寺山”之一,清乾隆皇帝建“栖霞行宫”于寺后。寺毁于太平军与清军兵火,光绪年间重建。
    栖霞寺千佛崖,为江南仅有的南朝石窟。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凿“无量殿”于西岩石壁,无量佛座像高三丈二尺五,两侧观音至两菩萨均高三丈,合称“西方三圣”;以后历年凿刻,至梁武帝时已形成石刻群。
    粱元帝萧绎为湘东王时,撰《摄山栖曩寺碑铭》,文辞典雅,对仗工整,将栖霞寺描摹得仿佛化外仙境。陈时,陈后主曾与宠臣江总同游摄山栖霞寺并赋诗记游。江总还撰有《摄山栖曩寺碑》碑文。
    栖霞寺舍利塔,初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后于唐会昌年间被毁,南唐重建石塔。
    今日栖霞寺舍利塔,始建于南齐建元年间(479—482年),在栖霞山的东西两峰环抱中。唐代时,栖霞寺与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浙江国清寺并称为我国“四大寺山”。寺前有纪念明僧绍的“明征君碑”,为唐高宗李治撰。栖霞寺原建筑多毁于兵火。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相继修葺,近几年又几经修整,得到很好的保护。 (8)文学造诣。
    据说,梁武帝与汉光武帝(刘秀)、隋炀帝(杨广)、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魏新帝(王莽)、文帝(曹丕)、汉昭烈帝(刘备)、帝舜(重华),被称作历史上最“做秀”的10个皇帝。梁武帝是萧梁王朝最著名的才子,书法、文采、棋艺都十分出众,政治手段也相当高明。在梁武帝的影响和提倡下,梁朝文化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东晋以来最繁荣的阶段。《南史》作者李延寿评价说:“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
    萧衍博学能文,工书法,通音乐,又笃信佛教。即皇帝位以后,又重用文士,提倡文学创作。在他的影响下,贵族大臣也纷纷效法,对当时文学创作的繁荣有重要的影响。据《梁书•武帝纪》载,萧衍著作很多。在学术上,梁武帝以经学、史学的研究为卓著。他曾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200余卷,可惜大都没有流传下来。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隋书•经籍志》、《梁武帝集》26卷(梁32卷)、《梁武帝诗赋集》20卷、《梁武帝杂文集》9卷。
    在佛学方面,他又倾注大量精力研究佛学,著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对道教学说,他也颇有研究。在此基础上,他把儒家的“礼”、道家的“无”和佛教的“因果报应”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史学方面,他不满《汉书》等断代史的写法,认为那是割断了历史,因而主持编撰了600卷的《通史》,并“躬制赞序”。他对此书颇为自负,曾对臣下说:“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可惜,此书到宋朝时即已失传。
    南梁天监九年(510年)农历3月,他亲临国学馆讲课。诏“皇太子以下及王侯之子,凡到学龄者,要送国学就读。设尚书五部,五部职司人选,不受门弟高低,寒士中人才兼优者,首先其选。”又诏“各州郡设乡豪一人,专事考察推荐人才”。
    据史书记载:“武帝素来精通钟律,想要整理、订正雅乐,于是自己制4件乐器,起名为“通”。
    梁武帝的诗赋文才,也相当出色。齐武帝永明年间(484—493年),诗坛创作风气大盛,很多文人学士都聚集在竟陵王萧子良的周围,各逞其能,施展他们的诗歌创作才华。建梁称帝后,他素性不减,经常招聚文人学士,以赋诗为乐。他的文学创作,推动了梁代文学风气的兴盛。
    萧衍重视乐府民歌,曾有不少拟作,分别收录在《玉台新咏》、《艺文类聚》、《文苑英华》和《乐府诗集》里,其中象《子夜四时歌》的《春歌》“兰叶始满地”、《夏歌》“江南莲花开”,《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莫愁歌》。他的一些诏令书写得也极有文采,后来明朝人张溥把萧衍的著作收集并编成《梁武帝集》共一卷。该书辑录了梁武帝萧衍有关的诏令、敕、制、书、表、箴(zhēn)、序、文、诗赋等著作。
    梁武帝有十余首乐府诗是用七言歌行的体裁写的,其中以《东飞伯劳歌》最为著名: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法艳照里闾。
    南窗北牗挂明光,罗帷绮帐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莫愁歌》,清新活泼,应该是帝王贵族中出色的作品: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七言体诗歌的创作始于魏文帝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七言诗。此后,宋、齐时鲍照、汤惠林、释宝月等人也间有此类作品问世,但影响不大。到了梁武帝,七言诗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曹丕的《燕歌行》虽然是开山之作,但全诗逐句押韵,未免显得单调,缺乏琬转咏叹的情趣。梁武帝的七言体诗平、仄韵互换,抑扬起伏,颇具独创性。其后,仿效者四起,其子萧纲(梁简文帝)、萧绎(梁元帝),大臣沈约、吴均等,都有七言诗的创作。到陈朝时,七言诗的句式、结构更趋完美,韵律也更加和谐多姿。
    梁武帝对围棋特别喜爱,棋艺也很高超。在齐朝为官时,每逢闲暇,常彻夜不眠,与人弈棋。称帝之后,兴趣不减。大臣朱异、韦黯、到溉,名将陈庆之等都是他的棋友。每到兴致高时,便不复君臣之别。一次,梁武帝又约到溉玩了一个通宵。到溉不能熬夜,一局未终,竟低头睡着了。梁武帝见状大笑,就做诗嘲讽他:“状若丧家狗,又似悬风槌。”到溉被唤醒,颇为尴尬,及听到梁武帝的诗句,又放声大笑,君臣尽欢而散。
    此外,他还爱好书法,擅长草书,传世墨迹有《爱业帖》、《脚气帖》等,并注重书学理论研究,写出了《古今书人优劣评》、《答陶隐居论书》等文。

TOP

(9)侯景之乱。
    中大同元年(546年),梁武帝已经当了44年皇帝,82岁高龄了(老皇帝坚决不肯让位,导致儿孙们野心不断膨胀),他的儿子们彼此互不服。邵陵王萧纶任丹杨尹、湘东王萧绎任江州刺史、武陵王萧纪任益州刺史,他们的权力都跟皇帝差不多。此时太子萧纲也已经44岁了,他很担心那些藩王日益强大的权势,常常挑选一些精锐军队来保卫东宫。
    太清元年(547年),也就是梁武帝当政第46年,正月17日,梁武帝梦见中原地区的牧守(州郡的长官)们都献地来投降,举朝上下一片欢庆。早晨起来,梁武帝遇见中书舍人朱异,便把做梦的事告诉了他,并说:“我这个人很少做梦,如果做了梦,梦中之事就一定会应验。”朱异忙说:“这是天下要统一的征兆。”
    恰值侯景派他的行台郎中丁和前来告诉梁武帝,说侯景定下计策要在正月17日这天行动,梁武帝就更相信这个梦是天神的意志。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国家象金瓯一样,无一伤缺之处,现在忽然要接受侯景送来的土地,这难道合乎事理的吗?倘若因此而引起混乱,后悔怎么来得及呢?”朱异揣摩到了梁武帝的心思,便对梁武帝说:“陛下圣明无比,君临天下,南北方的人都仰慕、归心于您,只是因为没有机会奉事您,所以其心意一直没有实现。现在,侯景将魏的一半土地分割出来归附您,如果不是天意引导他的心,人们又赞助他的打算,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呢!如果拒绝侯景,不收留他,恐怕就会堵绝了随后准备来归降人的希望。这些实在是显而易见的,希望陛下您不要犹豫。”梁武帝听完这席话,于是决定接纳侯景。
    梁武帝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封他为河南王,让他担任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及大行台之职,并特意授权他可以如后汉的邓禹那样秉承皇帝的旨意发号施令。平西谘议参军周弘正擅长观察天象变化而预测吉凶,他在侯景投奔梁朝之前曾对人说:“几年之后国内会有兵戈之乱。”等他听说梁武帝接纳了侯景,便说:“祸乱原因就在这里了。”
    事后来看,由于朱异的“瞎参谋”、侯景的假象和梁武帝贪婪的心理,导致梁武帝决策失误而引狼入室,以致后来发生了“侯景之乱”,使南梁提前走上了灭亡之路。
    侯景(503—552年),羯族,字万景,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人,心地狡诈,反复无常。少而不羁,见惮乡里。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以选为北镇戍兵,稍立功效。侯景身高不满七尺(按照一尺合今24.2cm计算约为1.69米),上长下短,广额高颧,右脚患有足疾,是个跛子,弓马非其所长。他虽然其貌不扬,却颇有谋略,以机诈多变著称。
    侯景,初为戍兵,从尔朱荣镇压葛荣起义,继而转附高欢。东魏时,职位通显,历任尚书左仆射、司空、司徒、大行台等职,拥兵10万镇守黄河以南。高欢临死的时候,怕侯景靠不住,派人把侯景召回洛阳。侯景听到高欢死了,就不接受东魏的命令,带着人马投降了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也不信任侯景,一面接受侯景的献地,一面召侯景到长安去,准备解除他的兵权。侯景不肯上宇文泰的当,又转向南梁投降。
    侯景初降梁朝,备受宠遇。据《南史•侯景传》:“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后以“王谢”为高门世族的代称。
    意思是:侯景上表梁武帝要求娶建康(今南京)的大族王、谢之女为妻。梁武帝答书,委婉拒绝了侯景的请求,说:“王、谢高门,非君之偶,可考虑朱异、张绾以下诸大族的女儿。”刘禹锡《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当时王谢家的名气。
    侯景得诏愤恨,大言道:“待我得志,必将吴境子女全部配给兵士当奴仆!”侯景身残志也残,属于那种心理畸型变态之人,报复心极强。据说有一年,侯景被慕容绍宗(北魏、东魏大将)军队打得大败,狂逃途中,有个人在一座小城上笑唱:“他说地不平,我说地有坑!下面一只大跛驴,一走一晃灯!”侯景不顾追兵在后,与左右猛攻小城,非把笑话他的人杀死后才走。其褊狭心理,可见一斑。
    后来,侯景进入建康后,王、谢二家被屠杀最惨,几乎灭绝。“侯景之乱”使南朝士族遭到沉重打击,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南史‧侯景传》)。
    梁太清二年(548年)8月初十,也就是侯景降梁的第二年,他就在寿阳起兵反梁。他以杀掉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太子右卫率陆验、制局监周石珍为借口反叛了梁朝。
    梁武帝听说后,笑着说:“这些人能干出什么!我折断一根木棍就把能鞭打他。”梁武帝下令悬赏,能杀掉侯景的人,封为3千户公并授予州刺史之职。16日,梁武帝下诏,任命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萧正表为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礼为西道都督,通直散骑常侍裴之高为东道都督,侍中开府仪同三司、邵陵王萧纶持节监督各路军队讨伐侯景。
    侯景按照王伟的计策,抛弃淮南,轻兵直取建康。9月25日他谎称游猎,离开寿阳。先后攻打谯州(今安徽滁县)和历阳(今安徽和县)。谯州守将董绍先和历阳太守庄铁先后开城投降。渡江后,侯景已有8千人马,很快打到姑孰(今安徽当涂)。这时,梁武帝才惊醒过来,命令太子萧纲指挥军队抵御侯景。
    由于萧衍早年无子,便收萧正德为义子。后来,丁令光为萧衍生了儿子萧统。萧衍称帝之后,便封萧统为太子(昭明太子),引起临贺王萧正德的强烈不满。
    10月23日,侯景率军抵达板桥(今南京市板桥镇)。24日,侯景来到朱雀门浮桥的南面,太子萧纲命临贺王萧正德把守宣阳门。可悲的是萧纲,不知道临贺王萧正德是侯景的内奸,便将防守建康台城南面的朱雀门与宣阳门的重任交给了他。这时,临贺王萧正德骑马赶来,与侯景交揖于马上,带领侯景的军队进入宣武门。一路通行无阻,很快兵临台城城下,将台城包围起来,切断了台城和石头城(西城)、东府城(东城)的联系。
    侯景见台城屡攻不下,便停止攻城,筑起长围将台城(宫城)团团围住。此时,临贺王萧正德要侯景立他为帝,以此惑乱梁军,并以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侯景作为条件。
    梁太清二年(548年)11月,侯景拥立临贺王萧正德在仪贤堂即皇帝位,下诏:“从普通年间以来,奸佞小人扰乱了朝政,皇上长期患病,国家危难将至。河南王侯景,离开自己的封邑来到朝廷,扶持我继承了皇位,今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正平’。”萧正德立自己的长子萧见理为皇太子,任命侯景为丞相,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侯景,并将家中财宝全部拿出来,资助军需。
    侯景谎称梁武帝已经去世,就连城里的人也以为侯景的话是真的。11月初五,太子萧纲请梁武帝巡视全城,梁武帝巡幸到大司马门时,城上的守军听到皇帝来到,都喧噪起来,流下了眼泪。军心这才稍稍安定下来。
    侯景在城东、城西堆起两座土山,他驱赶、逼迫百姓去劳动,不论以前身份高贵或低贱,都乱加棒打、拳击。那些疲惫不堪、瘦弱生病的人就被杀掉、填入土山中。百姓的哭喊嚎叫声惊天动地。百姓们不敢逃走或隐藏起来,全出来顺从了侯景。10天的时间,人数达到几万。
    建康城中也建造起土山对付侯景建造的土山。太子、宣城王以下的人都亲自背土,手握簸箕与铁锹挖土和装土,在土山上筑起了几层FR高楼。楼有4丈高,用彩帛和毳布装饰起来。朝廷又招募了2千名敢于拼死战斗的士兵,给他们穿上厚厚的战袍和铠甲,称之为“僧腾客”。朝廷将这些战士分配在东土山和西土山上,他们日夜不停地与侯景的军队交战。
    11月13日,湘东王萧绎(武帝第七子)派遣司马吴晔、天门太守樊文皎等人率领军队从江陵出发。邵陵王萧纶日夜兼程,率军建康救援朝廷。渡过长江时遇险,又率宁远将军西丰公萧大春等将领的3万步兵、骑兵从京口向西进军。湘东王萧绎又派他的长子萧方等率领1万步兵、骑兵,于14日从公安出发前来建康救援。此外,其他各路军马也纷纷来建康救援。
    侯景派手下任约、于子悦来到台城下面,恭敬地递上文书向梁武帝求和。其实是缓兵之计。
    梁武帝便任命萧大器的弟弟,石城公萧大款为侍中,派他去侯景部做人质。他又命令各路援军一律不得再前进,同时还颁下这样的诏书:“善于用兵的人不必以刀兵定胜负,止与戈两字合成为‘武’。梁武帝真是老糊涂了,到了这个关键时刻,他还执迷不悟,真是可悲啊!
    随着台城被包围的时间一长,皇帝专用厨房里的蔬菜都吃光了,梁武帝就开始吃鸡蛋。萧纶趁着使者能够与台城取得短时间联系的机会,呈送给梁武帝几百个鸡蛋,梁武帝一边亲手料理,一边哽咽抽泣。
    侯景上书梁武帝,陈述梁武帝的10大过失,并且说:“我正要准备离去,所以冒昧地陈述以下谠直之言。陛下您喜欢崇饰虚诞,恶闻实录,将妖怪视为呈祥的象征,而对上天的谴责却置若罔闻。您解说六艺,排斥前儒之说,这是王莽的做法。您用铁来铸造货币,轻重时常变化,这是公孙述所采用的办法。您还滥授官爵,乱刻官印,使官职象烂羊头,烂羊胃一样不值钱,弄得朝纲混乱,这是汉朝更始年间、晋代司马伦篡位时期的风气。豫章王萧综将父皇视为仇敌,邵陵王萧纶在父皇在世之时,便把一个老头装扮成自己的父亲而加以捶打,这是晋代石虎的作法。您还大肆建造佛塔,造成极大的浪费,使得四方的百姓饥饿不堪,这分明又是当年笮融、姚兴佞佛的再演。”
    侯景又说:“建康的皇宫中移崇奢侈的风气,陛下您只跟主书一道决断各种机要大事,政务要通过贿赂才能办成,宦官们豪奢富足,僧人们产业殷实。皇太子一味喜好珠宝,沉湎于洒宴与女色之中,说出的都是轻薄的话语,撰写与呤咏的都是淫荡的诗赋;邵陵王到处残害百姓,湘东王的官员们贪婪放纵;南康王、定襄王的下属个个沐猴而冠,象孙子、侄子一类的亲人,都封王封侯,我到这里都100天了,又有谁真的前来保卫王室?象这样而能国运绵长,以前从来未曾有过。昔日鬻拳以武器强谏楚王,楚王最终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我今天的举动,又有什么罪过呢?我希望陛下您受到这次小的惩罚之后,能够进一步警戒自己,放逐那些谗佞小人,接纳忠贞的臣子,这样就能使我不用忧虑再次发动兵变,陛下您也不用蒙受被围困在城中的耻辱了,这对百姓来说也是非常幸运的!”在侯景的上书中,侯景用大量的事例和刻薄的语言,将梁武帝着实奚落了一番。
    梁武帝阅毕,既羞愧又愤怒。他下令在太极殿前设立祭坛,禀告天地,以侯景违背盟约为由,举起烽火擂鼓呐喊,准备与侯景继续战斗。当初,城门关闭的时候,城里有男男女女十几万人,披盔带甲的将士有2万多人;被围困的时间一长,大多数人身体浮肿,气喘吁吁,10个人中有8、9个死亡,登上城墙的不满4千人,他们都瘦弱不堪。城里的道路到处横躺着尸体,无法掩埋,腐烂后的尸体流出的汁液积满了沟渠。
    侯景于是挖开皇宫石门前的玄武湖,引出里面的湖水灌城,昼夜不停。邵陵王的嫡长子萧坚屯驻在太阳门,终日不是赌博就是饮洒,不体恤手下官史与将士的疾苦,他的书佐董勋、熊昙朗恨透了他。这天下半夜临近拂晓的时候,董勋、熊昙朗从台城的西北楼引导侯景的人马攀登上来,永安侯萧确奋力拼搏,不能打退敌人,就推开宫中的小门启禀梁武帝道:“台城已经陷落了。”梁武帝平静地躺着不动,问道:“还可以打一仗吗?”萧确回答说:“已经不行了。”梁武帝叹了一口气说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意为:从我这儿得到的,又从我这儿失去,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太清三年(549年)3月,侯景攻陷台城。台城在久围之下,粮食断绝,疫疾大起,死者十之八九。城破之时,城中只剩下2、3千人,尸骸堆积,血汁漂流,惨不忍睹。侯景进入建康后,“悉驱城市文武,僳身而出”,“交兵杀之,死者三千人”,又“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南史‧侯景传》)。
    台城被攻陷之后,萧正德便被侯景废去帝号,暂封为侍中、大司马。萧正德也因此对侯景有所不满,最后侯景便矫诏杀害萧正德。
    不久,侯景派遣王伟来到文德殿拜见梁武帝,梁武帝下令揭起帘幕,打开房门带王伟进来,王伟跪拜之后,将侯景的文书呈交给梁武帝,声称:“我们受到一些奸佞的蒙蔽,带领人马进入朝堂,惊动了皇上,现在特地到宫中等候降罪。”梁武帝问道:“侯景在什么地方?你可以把他叫来。”侯景来到太极殿的东堂晋见梁武帝,随身带了500多顶盔带甲的武士保护自己。侯景在大殿下面跪拜,以额触地,典仪带着他走到三公坐的榻前。梁武帝神色不变,问侯景道:“你在军队里的时间很长,真是劳苦功高呀?”侯景不敢抬头正视梁武帝,汗水流了一脸。梁武又问道:“你是哪个州的人,敢到这里来,你的妻儿还在北方吗?”对这些问题侯景都不能回答。任约在旁边代替侯景回答说:“臣下侯景的妻儿都被高家屠杀光了,只有我单身一人投靠了陛下您。”梁武帝又问道:“当初你渡江过来的时候有多少人?”侯景说道:“1000人。”再问道:“包围台城时共有多少人?”回答说:“10万人。”问:“现在共有多少人?”回答说:“10万人。”问:“现在共有多人?”回答:“四海之内没有不属于我的人。”梁武帝低下头去不再说话。最后,梁武帝说:“你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说完梁武帝拂袖而去。侯景又到永福省(皇宫内宫)去拜见皇太子,皇太子也没有表现出害怕的神情。皇太子身边的侍卫都已惊慌地逃散了,唯独中庶子徐摛、通事舍人殷不害在一旁侍奉。徐摛对侯景说:“你来拜见应遵守礼节,怎么可以象现在这样?”侯景听了就跪下参拜。皇太子与侯景说话,侯景又不能回答。
    侯景离开之后,对他的厢公王僧贵说道:“我经常跨上马鞍与敌人对阵,面临刀丛箭雨,心绪平稳如常,一点也不害怕;今天见到萧公,心里竟然不由自主地恐慌起来,这岂不是天子的威严难以触犯吗?我不能再见他们了。”于是他把两宫的侍卫都撤掉,放纵将士把皇帝及后妃使用的车辆、服装,还有宫女都抢得一干二净。又将朝上、王侯们捉了送到永福省,派王伟守卫武德殿,于子悦屯驻在太极殿的东堂。侯景接着又伪造梁武帝的诏书,下令大赦天下,还加封自己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梁武帝虽然表面上被侯景控制,但是他的心里却非常不平。侯景想让宋子仙出任司KONG,梁武帝说道:“三公是要调和阴阳的,怎么可以任用宋子仙这种人?”侯景又请求让他的两位同党出任便殿主帅,梁武帝没有同意。侯景不能强迫梁武帝,心里非常害怕他,皇太子进来,流着眼泪劝告梁武帝,梁武帝说道:“谁让你来的!如果国家的神灵还在,还可以恢复;如果不是这样,何必流泪!”侯景派手下的士兵到几个省里值勤,有的人赶着驴马,带着弓刀,在宫廷中出出进进。梁武帝感到奇怪,询问这是怎么回事,直将军周石珍回答说:“这是侯丞相的卫兵。”梁武帝听了非常愤怒,喝道:“什么丞相!不就是侯景吗?”侯景听说了,也很生气,于是派人监视萧衍,限制他的饮料和膳食供应。
    梁太清三年(549年)5月初二,梁武帝躺在净居殿,嘴里发苦,要喝蜂蜜却没人拿来,发出了两声”荷!荷!”的声音,便死去了,享年86岁。据说,临死之前梁武帝仍念经不辍。在南京当了48年皇帝的萧衍,居然在自己的皇宫里饿死,真是不可思议。
    梁武帝死后,侯景封锁消息不发丧,将梁武帝的遗体收殓后移到了昭阳殿,又从永福省接来皇太子,叫他象平常一样入朝。王伟、陈庆都在旁边监视皇太子,皇太子呜咽着泪流满面,不敢发出声音,殿堂外的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这件事。直到27日,侯景才为梁武帝发丧,将棺材抬到太极殿。这一天,皇太子萧纲登上了皇位,即简文帝,大赦天下。侯景自封为大都督。
    早在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年),萧绎(武帝萧衍第七子,即后来的梁元帝)就听到了梁武帝驾崩的消息,因为当时长沙还没打下,所以加以封锁。他用檀木雕刻梁武帝像,安放在百福殿里,朝拜很恭谨,一举一动都前往咨求。萧绎认为天子被贼臣挟制,所以不肯采用大宝的年号,还是照旧年号称太清四年。萧绎下令大举讨伐侯景,檄文传遍远近。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年)3月,侯景娶简文帝萧纲的女儿溧阳公主。4月27日,侯景请简文帝巡视西州(今南京西郊,南秦淮河东侧),简文帝乘坐不加雕漆的素辇,带400多名侍卫人员。而侯景则率几千名铁甲铮亮的武士,翼卫在左右。简文帝听到丝竹之声,凄然流泪,传命侯景起舞;侯景也请简文帝起舞。酒阑人散,简文帝在床上抱着侯景说:“我心里念着丞相。”侯景回答说:“陛下如不念顾我,我哪能得到现在的地位!”直到夜色降临才分手。
    侯景生性残酷,他在石头城设立大碓,犯法的人被抓住,就用大碓捣杀。平常总是告诫诸将说:“一旦攻破栅栏,踏平城市,就杀它个干干净净,使天下人知道我的厉害!”所以他手下的诸将每次战胜,就专门以烧杀抢掠为能事,杀人如刈草芥,以此作为游戏取乐。因此老百姓即使死,也绝不归附他。侯景又禁止人民在一起交头接耳,有违犯的刑罚株连到他的外族。当他的将帅的,都称为行台;来投降归附他的,都称为开府。他所特别亲信看重的称为左右厢公,勇气力量超人的称为库直都督。
    梁简文帝大宝二年(551年)8月,侯景派卫尉卿彭隽等人率领士兵进入宫殿,将简文帝废了,改封为晋安王,将其幽禁在永福省,还将他的内侍和卫兵都撤了,派精锐的骑兵将他严密看守起来,并在墙头插上枳、棘一类多刺的树枝,以防他逃跑。
    侯景下达诏书迎立豫章王萧栋。萧栋那时正被关在暗室里,饮食很差,每天吃的是蔬菜薯类。一天,他正与妃子张氏一起锄葵菜,迎接他即位的辇车突然来了,萧栋大吃一惊,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哭着登上了车。萧栋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改换年号为天正。
    侯景杀了哀太子萧大器(简文帝萧纲的嫡长子)、寻阳王萧大心、西阳王萧大钧、建平王萧大球、义安王萧大昕,以及在建康居住的王侯20多人。又派人在吴郡杀了南海王萧大临,在姑孰杀了南郡王萧大连,在会稽杀了安陆王萧大春,在京口杀了高唐王萧大壮。侯景还将太子萧大器的妃子赐给下属。
    新皇帝、原豫章王萧栋加封侯景九锡(汉时设置丞相以下的官职)。不久,豫章王萧栋就将皇位禅让给侯景,侯景在南郊举行登基大典登上皇帝位。侯景从南郊回来之后,登上了太极殿,他的党徒好几万人,都欢喜若狂,喧喊不已,争先恐后地趋前朝拜。侯景下令大赦天下,国号汉。改元,废天正元年为太始元年(太始551年11月—552年3月)。封萧栋为淮阴王,把他和他的两个弟弟萧桥、萧醪一起关进密室之中。
    此年仅南方,就有4个年号:湘东王萧绎此时尚未称帝,仍称太清五年;简文帝大宝二年;萧栋天正元年(其实只有3个半月);侯景的太始元年,这也是前朝极为罕见的事。
    侯景称帝后,改“警跸”为“永跸”,为避景名也。改《梁律》为《汉律》,改左户尚书为殿中尚书,改五兵尚书为七兵尚书,改直殿主帅为直寝。
    王伟启奏要求建立七庙,侯景问:“什么叫七庙?”王伟说:“天子对自己的祖先要往上祭祀七代。”并请侯景说出他上七代祖先的名讳。侯景说:“上几辈子的祖先名字我不记得了,只记得我父亲名叫标,而且他在朔州,那能跑到这儿来吃祭饭!”后来人们都将这事当笑话来讲。追尊侯景父亲侯标为元皇帝。
    侯景得势后,陆续派军在三吴(吴郡、吴兴、会稽)地区大肆烧杀抢掠。把号称“最富庶”的三吴地区,造得残破不堪,长江中下游地区,变成了“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垅焉。”
    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年),湘东王命令王僧辩等向东进军,攻击侯景。2月26日,各路大军从寻阳出发,兵船从头到尾达几百里。陈霸先率甲兵3万,舟舰2千只,从南江出湓口,和王僧辩会师于白茅湾。两军将士筑坛歃血,一起宣读盟文,人人都慷慨激昂,涕下沾衣。
    3月13日,王僧辩督率各路水兵乘潮涨进入秦淮河,挺进到禅灵寺前面。陈霸先在石头城西面落星山扎营筑栅,其他军队依次接连修了8个城堡,一直沿伸到整个石头城西北面,形成包围之势。侯景的兵众彻底崩溃,陈霸先指挥各路兵马追击败兵,一直追到西明门。

TOP

侯景逃到宫阙下,不敢入台城。将王伟叫来责备他说:“你劝我称帝,你看,今天可让你害苦了!”王伟无言以对,绕着宫阙躲闪着。侯景要逃跑,王伟抓住他的鞍蹬劝他说:“自古以来哪里有什么叛逆天子!宫中卫士很多,还足够再决一死战,扔下这地方,你将跑到哪儿去安身!”侯景叹息说:“我过去打败贺拔胜,击破葛荣,扬名黄河、朔方(北方),渡长江南下后又平定台城,降服柳仲礼几十万大军易如反掌。今天是天要亡我啊!”于是仰头看着石阙(石筑的阙,多立于宫庙陵墓之前),久久地叹息不已。然后,侯景用皮袋子把他到建康后生的两个儿子装好,挂在马鞍后头,就带着房世贵等100余骑兵逃跑了,想去吴地投奔谢答仁。
    王僧辩命令裴之横(贞威将军)、杜龛(kān,吴兴太守、王僧辩的女婿)屯守杜姥宅,杜攻入并占据台城。王僧辩对士兵不加约束,放任他们抢劫掠夺建康居民。全城男女,衣服被剥光,裸露着被赶出家门,从石头城一直到东城,哭爹喊娘,一路上全是难民。当天晚上,士兵失火,烧毁了太极殿和东西堂,宫殿中的珍宝神器、仪仗羽饰、车辆等,全被烧得干干净净。故当时“佥以王师之酷,甚于侯景,君子以是知僧辩之不终。”(《南史•卷八十》)
    4月20日,王僧辩命令梁将侯瑱(tiǎn)等率领精锐甲兵5千人追赶侯景。又将简文帝的棺材迎放在朝堂上,率百官按礼仪痛哭跪拜。
    谢答仁讨伐刘神茂后回来,军队行至富阳时,听到侯景兵败逃跑的消息,就率领1万人马想从北边出兵去等候侯景。赵伯超据守钱塘,阻止侯景残兵前进。侯景行进到嘉兴,听到赵伯超背叛他的消息,就退回据守吴郡。12日,梁将侯瑱在松江追上了侯景,这时侯景还有200只船,兵力数千人。梁将侯瑱打败了侯景残部,抓获了彭隽、田迁、房世贵、蔡寿乐、王伯。侯瑱将彭隽活活剖腹,抽出他的肠子,彭隽还没死,用手扯回肠子,于是侯瑱就用刀砍死了他。
    侯景与身边的亲信几十人乘一只小船逃跑,人多船小,他把两个儿子推到水中淹死了。小船将要入海时,梁将侯瑱派副将焦僧度去追击。
    当初,侯景娶羊侃的女儿为妾,任命她哥哥羊鹍(kūn)为库直都督,对待他很优厚。羊鹍跟着侯景往东跑,和侯景所信任的王元礼、谢葳蕤(谢答仁的弟弟)秘密商议反叛侯景。侯景下海后,想逃回蒙山。18日白天,侯景正睡觉,羊鹍对海上的向导说:“这海中哪里有蒙山,你别管,只听我调度指挥。”于是就让船直接驶向京口(今江苏镇江)。船行进到胡豆洲(今江苏南通一带)时,侯景发现方向不对,大吃一惊。向岸上的人打听情况,他们说:“郭元建还在广陵呢!”侯景听了心中大喜,就准备去投奔郭元建。羊鹍拔刀威胁海上向导,喝斥他,让他将船开往京口。并对侯景说:“我们为大王出过不少力,现在到了这个地步,终于一事无成,想借借你的头来换点富贵享用。”侯景还没有回答,好几把白晃晃的刀争着砍下来。侯景想跳海,羊鹍用刀砍他。侯景窜入船里,用自己佩的刀去撬船的底板,羊鹍用长矛把他刺死了,时年50岁。长达3年零8个月的侯景之乱,终告结束。
    尚书右仆射索超世在别的船上,谢葳蕤假传侯景的命令召他来议事,等他来了就把他捆起来。南徐州刺史徐嗣徽杀了索超世,又用盐填入侯景肚子里,把他的尸体送到建康。王僧辩将侯景的首级传送到江陵去,又砍下他的手,派谢葳蕤送到北齐去。然后把侯景尸体扔在集市上,士兵民众争着去挖他的肉来吃,连骨头都被抢光了。侯景宠爱过的溧阳公主(梁武帝孙女、简文帝的女儿)也参加了吃侯景肉的行列。
    溧阳公主本是皇帝的女儿,曾经高贵美丽的公主,竟然也吃起了人肉,而且这肉还出自她的丈夫侯景。因此,她被后人誉为吃人肉的天使。
    当初,侯景有5个儿子留在北齐,高澄把他长子的面皮剥下来然后下油锅烹了,其他4个小儿子都下蚕室割去生殖器。文宣帝高洋即位之后,梦见猕猴坐在他的御床上,于是将侯景的几个幼子全部下了油锅。
    侯景之乱使梁朝的州郡一大半被并入西魏,自巴陵以下至建康这一线治理范围只在长江以南,荆州境内北边到武宁为止,西边到硖口为止,岭南又被萧勃(梁曲江侯)占据着。朝廷诏令所到的地方,不过方圆千里以内,百姓户口登记在簿册上的,还不满3万户。
    侯景之乱以后,梁朝的寿命仅维持了5年光景。不久,陈霸先以攻北齐为借口,偷袭杀掉了平定侯景的主帅王僧辩,独自专权,不久,又代梁朝,建立陈。
    (10)修陵石马。
    关于梁武帝的死,历史上有很多版本,除了上面一种说法外,导游还有一说:当年侯景攻入台城后,软禁了梁武帝。由于宫城被围困时,宫内饮食俱乏,梁武帝只得爬上皇宫屋顶吃雏鸟、鸟蛋,不久食尽,饿死于台城。这一说,是导游的一家之说,不能代表历史。当时梁武帝已经86岁高龄,要爬上皇宫屋顶谈何容易,加上他已经重病在身,无论如何也是爬不上去的,更不要说吃雏鸟、鸟蛋了。但是连饿带气而死,还是有可能的。
    虽然梁武帝死后,梁朝虽然继续存在了8年,但他之后的5位皇帝(梁简文帝萧纲、豫章王萧栋、粱元帝萧绎、梁闵帝萧渊明、梁敬帝萧方智)在位时间都很短,最长的也就两三年,名为皇帝,实际上不过是别人手中的玩偶,后来都沦为失权丧身的亡国之君。因此,梁武帝的死,实际上也标志着梁朝的灭亡。
    在一片空旷的田野里,“石马”、石柱赫然在目,这就是梁武帝与德后郗氏合葬陵寝名修陵。它坐落在江苏丹阳荆林镇三城里巷刘家庄附近。
    梁太清三年(549年)11月初四,梁武帝被安葬于此,庙号高祖。1500多年过去了,陵冢早已荒平,陵前仅存一公天禄,位于神道北侧,南向。身长3.1米,高2.8米,颈高1.45米,体围2.23米;双角顺颅顶后伏,中部起节;双翼,前为阴刻涡纹,后续浮雕翎羽。兽体骨劲肉丰,4足粗壮,足5抓,右前足有1小兽,唯物非凡。当地人称之为“石马”。村里的孩子们经常会到那去骑“石马”。
    距修陵不远处,是萧衍儿子梁简文帝萧纲的庄陵,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将庄陵坟冢削平冲净,只有一只表面已经严重龟裂、只剩半截的石麒麟立在神道北侧。在此,很难想象他们父子当年当皇帝时是一个怎样的辉煌景象,如今一切都荡然无存,甚至连一块墓碑也找不到。
    据史料记载,梁武帝在他生前就已为自己营建了陵墓。南齐东昏侯萧宝卷永元元年(499年),梁武帝任雍州刺史时,他的妻子郗徽病故,葬于此。梁武帝称帝后,于天监元年(502年)追谥郗氏为德皇后,又将郗氏原来的坟墓进行了扩建,称之为修陵,表示自己死后归葬于此。
    梁武帝修陵的南面是他父亲萧顺之与母张皇后合葬的建陵。梁武帝萧衍之父。梁天监元年(502年)被追尊为文皇帝,庙号太祖。建陵坐西朝东,陵家已平,现存陵前石兽方形石础、神道石柱及石龟跌座各一对。石兽位于神道两侧,南为麒麟,独角已失,身长3.05米,残高2米,颈高1.25米,体围2.7米。北为天禄,双角已失,身长3.l米,残高2.3米,颈高l.5米,体围2.76米。只可惜四肢已基本被毁,只靠水泥浇灌的四方石柱支撑。这一对石兽魁梧雄壮,姿态传神,兽脊作通贯首尾连珠状纹饰,双翼微翘,冀面雕有卷云纺、细鳞和长翎,体现了齐代陵墓石刻向梁代转变时期的特色,即突出了宏伟豪迈的气势。其余方形石础、神道两侧石柱及石龟趺座虽然基本完整。石柱头有圆盖,浮雕莲花。盖上刻圆雕小辟邪,盖下原有长方形柱额。石额左右对称,石柱上的“反左书”即北为正书顺读,南为反书逆读,其文隶书“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只是由于长期暴露在野外,已经满是被侵害、腐蚀以及摧击后留下的伤痕。在齐梁帝陵中萧顺之陵前的石刻计8件,是丹阳13处六朝帝王陵中保存最多的。
    三座陵墓由南至北排在一条直线上。这是齐、梁两朝帝王葬制规定的。齐、梁两朝帝王都是南兰陵人,丹阳是他们的侨郡,因此死后聚族而葬。梁武帝事父母至孝,很讲究封建礼法,修造陵墓时当然要按辈分大小,遵从自南至北埋葬的习俗。
    如今,这些文物均于1988年1月13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1月由江苏省政府立碑。
    王安石在自金陵至丹阳道中有感诗云:“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往事问渔樵。苑方秦地皆芜没,山借扬州更寂寥。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豪华只有诸陵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列传》选录:
    ①高祖(萧衍)德皇后郗氏,郗徽,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人。祖绍,国子祭酒,领东海王师。父烨,太子舍人,早卒。
    初,郗徽母寻阳公主方娠,梦当生贵子。及生郗徽,有赤光照于室内,器物尽明,家人皆怪之。巫言此女光采异常,将有所妨,乃于水滨祓除之。
    郗徽幼而明HUI,善隶书,读史传。女工之事,无不闲习。宋后废帝(刘昱)将纳为后;齐初,安陆王缅又欲婚:郗氏并辞以女疾,乃止。建元未,高祖始娉焉。生永兴公主玉姚,永世公主玉琬,永康公主玉嬛。
    ②高祖丁贵嫔,丁令光,谯国(今安徽亳州谯城区)人,世居襄阳。贵嫔生于樊城,有神光之异,紫烟满室,故以“光”为名。相者云:“此女当大贵。”高祖临州,丁氏因人以闻。贵嫔时年十四,高祖纳焉。初,贵嫔生而有赤痣在左臂,治之不灭,至是无何忽失所在。事德皇后小心祗敬,尝于供养经案之侧,仿佛若见神人,心独异之。
    高祖义师起,昭明太子始诞育,贵嫔与太子留在州城。京邑平,乃还京都。天监元年5月,有司奏为贵人,未拜;其年8月,又为贵嫔,位在3位夫人上,居于显阳殿。
    普通七年11月庚辰薨,殡于东宫临云殿,年42岁。太宗(简文帝萧纲)即位,追崇曰穆太后。
    ③高祖阮修容,阮令嬴,本姓石,会稽余姚人也。齐始安王遥光纳焉。遥光败,入东昏宫。建康城平,高祖纳为彩女。天监七年8月,生世祖。寻拜为修容,常随世祖出蕃。
    大同六年6月,薨于江州内寝,时年67岁。其年11月,归葬江宁县通望山。谥曰宣。世祖即位,有司奏追崇为文宣太后。
    建武五年,高祖为雍州刺史,先之镇,后乃迎郗徽。至州未几,永元元年8月殂于襄阳官舍,时年32。其年归葬南徐州南东海武进县东城里山。中兴二年,齐朝进高祖位相国,封十郡,梁公,诏赠后为梁公妃。高祖践阼,追崇为皇后。有司议谥,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臣约议曰:“表号垂名,义昭不朽。先皇后应祥月德,比载坤灵,柔范阴化,仪形自远。伣天作合,义先造舟,而神猷夙掩,所隔升运。宜式遵景行,用昭大典。谨按《谥法》,忠和纯备曰德,贵而好礼曰德。宜崇曰德皇后。”诏从之。陵曰修陵。
    (11)后人评价。
    ——《南史》的作者李延寿在论及梁朝的兴衰时,曾指出:自古拨乱建国之君甚多,但多数都是其后代失国。“自己而得,自己而丧”者,唯有梁武帝一人而已。这个评价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时流名辈咸推许焉。所居室常若云气,人或过者,体辄肃然。(《梁书》)
    ——舍身佛寺的第一君王。
    ——萧衍主持修订的《梁律》繁琐庞杂,苛重无比。他还大兴土木,轻用民力。故有人评价他是:“罔恤民之不存,而唯忧士之不禄。”(《梁书》)
    ——萧衍是帝王中佞佛的典型,历史学家评价他:“托身人上,忽下如草”,意即身为高高在上的皇帝,对待老百姓却象对待草芥一样。
    ——对梁朝繁荣的文化事业,《南史》作者李延寿:“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
    ——“以佛化治国”的第一人。
    ——据史书记载,他是一位彻底的素食主义者,在重大的祭祀和宴会场合也禁止食肉,甚至每天只吃一顿粗米饭;他穿的是布衣,床上挂的是用木棉做的黑帐子,被子几年才更换一次;他还不饮酒、不听音乐、不近女色,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俭朴的皇帝。
    ——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都有发展,百姓安居乐业,都城建康发展成为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并涌现了一批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出现一个“花团锦簇”的“文化盛世”。
    (12)武帝年表。
    宋大明八年(464年),出生于建康(今南京市)城南同夏里,亦即现今的老虎头,1岁。5月,宋孝武帝死。太子刘子业即位,是为前废帝。
    宋前废帝永兴元年(465年)、景和元年、宋明帝泰始元年,2岁。
    宋泰始二年(466年),3岁。
    宋元徽五年(477年)、宋顺帝升明元年,14岁。
    齐永明五年(487年),24岁。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集文学之士,其中萧衍、沈约、谢眺、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号曰“八友”。
    齐永明八年(490年),27岁。其父萧顺之忧惧而死。
    齐郁林王隆昌元年(494年)、海陵王延兴元年、明帝建武元年,31岁。齐郁林王失德,西昌侯萧鸾将谋废立。萧衍因其父之死怨恨齐武帝,遂参与萧鸾密谋,多所谋划。
    齐建武二年(495年),32岁。2月,魏军20万进攻义阳,萧衍以偏帅随左卫将军王广之赴救,出奇计大败魏军,以功封建阳县男。领羽林监,出镇石头城。
    齐建武五年(498年)、永泰元年,35岁。7月,齐明帝死,遗诏以萧衍为都督、雍州刺史。太子萧宝卷立,是为东昏侯。
    齐永元二年(500年),37岁。萧懿为尚书令,旋被东昏侯毒死。雍州刺史萧衍闻讯,在襄阳起兵。
    齐永元三年(501年)、齐和帝中兴元年,38岁。3月,齐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即位,改元,是为齐和帝。以萧衍为尚书左仆射,加征东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假黄钺。12月,建康城中内变,守将张稷、王珍国等杀东昏侯。萧衍入建康,以宣德太后令,追废萧宝卷为东昏侯。以萧衍为秘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建安郡公。
    齐中兴二年(502年)、梁天监元年,39岁。4月,萧衍即帝位,建国号梁,是为梁武帝,建元天监。废齐和帝为巴陵王,旋即杀害。齐亡,共7帝,24四年。
    梁天监二年(503年),40岁。刘季连降,至建康,免为庶人。蔡法度等修成梁律、令、科,诏令施行。
    梁天监三年(504年),41岁。梁武帝率僧侣2万人,在重云殿重阁,亲自制文发愿,表示舍道归佛。
    梁天监四年(505年),42岁。是年冬,梁武帝大举攻魏,命王公以下各出租谷以助军饷,以临川王萧宏为帅,屯洛口,军容甚盛,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有。
    梁天监九年(510年),47岁。梁武帝到国子学,亲临讲肄,令太子以下及王侯之子都入学。梁尚书王都令史本用寒流,是年命改用士流。
    梁天监十年(511年),48岁。是年,梁有州23、郡350、县1022。
    梁天监十一年(512年),梁修《五礼》成,共8019条。
    梁天监十六年(517年),54岁梁武帝令织官,织锦花纹不得用仙人鸟兽形状,以免裁剪有失仁恕;又诏:宗庙祭祀用牲,用面为之,以免杀生;又诏:宗庙以饼代脯,余用蔬果。
    梁天监十七年(518年),55岁。梁武帝疑临川王萧宏藏铠仗,查看库房,见藏钱3亿余万及大量布绢等,并无铠仗,知无异志。
    梁普通二年(521年),58岁。梁武帝依据佛经在建康设“孤独园”,收养贫民。
    梁普通六年(525年)、孝昌元年,62岁。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于梁普通年间至广州,旋至建康,与梁武帝相见,不欢而散。
    梁普通七年(526年),64岁。粱军攻魏,寿阳降。梁得52城,改合肥为南豫州。
    梁普通八年(527年)、大通元年,64岁。是年,梁武帝建建国寺,亲自到寺舍身。
    梁大通三年(529年)、中大通元年,66岁。改定240号将军为44班。梁武帝到同泰寺舍身,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菩萨”。
    梁中大通三年(531年),前闵帝(前废帝)普泰元年后废帝中兴元年,68岁。是年,梁武帝两次到同泰寺讲经。梁昭明太子萧统死。
    梁中大通五年(533年),70岁。梁武帝到同泰寺讲经。
    梁大同十一年(545年),82岁。梁武帝长斋事佛,自奉节俭,而王侯子弟犯法,多被赦免,由此更横行无忌。
    梁大同十二年(546年)、中大同元年,83岁。3月,梁武帝到同泰寺讲经舍身。4月,皇太子以下奉赎,仍于同泰寺解讲,设法会,大赦,改元。
    梁中大同二年(547年)、太清元年、西魏大统十三年、东魏武定五年,84岁。2月,侯景降梁,封河南王。3月,梁武帝到同泰寺舍身。4月,群臣赎皇帝还宫,在寺37天。
    梁太清二年(548年)、西魏大统十四年、东魏武定六年,85岁。8月,侯景反于寿阳。梁武帝下诏讨伐侯景。10月,侯景连下谯州、历阳,从横江渡江至采石,直掩建康。临贺王萧正德叛应侯景,石头城守将投降,台城被围,羊侃指挥守城事宜。11月,萧正德称帝。湘东王萧绎的援军从江陵出发。
    梁太清三年(549年)、西魏大统十五年、东魏武定七年,86岁。3月,台城陷落,被围凡4个半月,死者十八九。城外援军都受诏命散去。侯景废萧正德为侍中、大司马。5月,梁武帝萧衍去世。
    (二)梁简文帝
    太宗简文帝萧纲(503—551年),南梁代文学家。字世缵(zuǎn),小字六通。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的胞弟。南梁第二位皇帝。在位3年。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杀。
    天监二年(503年)10月,生于显阳殿。天监五年,封晋安王(4岁),食邑8千户。天监八年(509年),为云麾将军。天监九年,迁南兗州刺史。天监十二年(513年),入为宣惠将军、丹阳尹。天监十三年,封荆州刺史,将军如故。天监十四年(515年),徙江州刺史,持节如故。天监十七年(518年),征为西中郎将、领石头戍军事,寻复为宣惠将军、丹阳尹,加侍中。普通元年(520年),出为使益州刺史;未拜,改授云麾将军、南徐州刺史。普通四年(523年),徙为平西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普通五年,进号安北将军。普通七年(526年),权进都督荆、益、南梁三州诸军事。中大通元年(529年),诏依先给鼓吹一部。中大通二年,征为都督南扬、徐二州诸军事、骠骑将军、扬州刺史(这一段简历表明,萧纲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换岗、不断升迁)。
    中大通三年(531年)4月,昭明太子萧统薨。5月,梁武帝诏曰:“……晋安王纲,文义生知,孝敬自然,威惠外宣,德行内敏,群后归美,率土宅心。可立为皇太子。”此年萧纲28岁。从此,他就长期住在宫内,经常和当时著名的文士徐漓,厦肩君等人一起吟诗作赋,过着优闲的宫廷生活。
    太清三年(549年)3月,台城被攻陷。萧纲须鬓如画,直发委地,双眉翠色,目光灼人,坐在永福省见叛贼侯景,神色自若,面无惧容。是年5月,梁武帝死后,侯景立当了18年太子的萧纲为帝。建元大宝,史称简文帝。追谥妃王氏为简皇后。6月初三,立宣城王萧大器为皇太子。
    大宝元年(550年),改太清四年为大宝元年。8月,侯景自进位相国,封20郡为汉王。10月,侯景又逼太宗(简文帝萧纲)幸西州(今南京西郊)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自加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
    大宝二年(551年)8月,侯景遣卫尉卿彭俊、厢公王僧贵率兵入殿,废太宗(萧纲)为晋安王,幽于永福省(皇宫内宫)。害皇太子萧大器、寻阳王萧大心、西阳王萧大钧、武宁王萧大威、建平王萧大球、义安王萧大昕及寻阳王诸子20人。萧纲4子及其至亲20余人杀害殆尽。并谎称简文帝萧纲诏,禅位于豫章嗣王萧栋。21日,萧栋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正。
    侯景之乱期间,萧纲被侯景幽禁达两个多月。期间,没有侍者和纸张,于是他就把字写在墙壁和隔板上,写了几百篇诗文,辞意非常凄惨悲怆。
    王伟劝说侯景弑杀简文帝以断绝众人之心,侯景听从了。就在这年10月,侯景派王伟等进觞于帝曰:“丞相以陛下忧愤既久,使臣上寿。”王伟给萧纲奉寿酒。帝笑曰:“寿酒,不得尽此乎?”于是并赍(jī拿着)酒肴、曲项琵琶,与帝饮。萧纲知道将见杀,乃尽酣,谓曰:“不图为乐一至于斯!”既醉寝,伟乃出,俊进土囊,王修纂坐其上,乃崩。于是太宗(萧纲)崩于永福省,时年49岁。贼伪谥曰明皇帝,庙称高宗。(《梁书•本纪第四》)
    大意是:王伟对萧纲说:臣相(指侯景)认为陛下忧愤很久了,让使臣给你送寿酒。萧纲说:“我已经禅让帝位,不必再称什么陛下,此酒也不是什么寿酒。”他知道自己即将被杀,于是便痛饮至醉而睡,随即被王伟、彭俊等用泥土闷死,终年49岁(死于非命)。谥曰明皇帝,庙称高宗。
    第二年,3月,王僧辩率前百官奉梓宫升朝堂,追崇萧纲为简文皇帝,庙曰太宗。4月28日,葬庄陵(江苏丹阳市云阳镇三城巷)。
    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亿力很强。他4岁开始识字读书,能够过目不忘;到6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据《梁书》记载:“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博综儒书,善言玄理。”
    梁武帝对萧纲如此好学非常高兴。相传有一次,他专门将萧纲叫到面前,出了一个题目,让萧纲做一篇文章。萧纲略一思索,不慌不忙地提起笔来就写。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写成了一篇词句整齐对偶的骗文,梁武帝一看,字的声韵和谐,词藻华丽,不禁赞叹道:“此子,吾家之东阿。”
    东阿是三国时魏国著名的文学家曹植的封号,由此可见梁武帝对萧纲评价之高。简文帝萧纲好诗赋,文学造诣很高。少年时,博综群言,善谈玄理。讲述武帝所制《五经讲疏》,听者倾朝野。为太子时,常与文士徐离、庾眉吾等在一起研诗习文。他们擅长柔靡綺艳的文辞,描写上层贵族生活居多,创造了有名的“官体”文。
    梁简文帝登基以后,感到时势日艰,写下了《和东厢王后园回文诗》一首,抒发“树秋飞叶散”的情怀。
    枝云间石峰,脉水浸山岸。池清戏鹄聚,树秋飞叶散。
    这首诗倒读则可读成:
    散叶飞秋树,聚鹄戏清池。岸山浸水脉,峰石间云枝。
    萧纲雅好诗赋,咏物、宫体、闺怨之作在质量上皆远逾其父。其中五言诗最多,并且与徐陵、庾信等人形成宫体诗的流派。象描写女性声容情态的《咏内人昼眠》、《咏舞》、《美人晨妆》等,都属于这一类。其中《咏舞》诗最具代表性:娇情因曲动,弱步逐风吹,悬钗随舞落,飞袖拂鬟垂。京洛篇曰:南游偃师县,斜上灞陵东,回瞻龙首堞,遥望德阳宫,重门远照耀,天阙复穹隆,夜轮悬素魄,朝光荡碧空,秋霜晓驱雁,春雨暮成虹,曲阳造甲第,高安还禁中,刘苍归作相,窦宪出临戎,惟此两京盛,欢宴遂无穷。
    他还喜欢以狎妓为乐,并写过《听夜妓》等诗。梁简文帝听夜妓诗曰: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何如明月夜,流风拂舞腰,朱唇随吹尽,玉钏逐弦摇,留宾惜残弄,负态动馀娇。艳歌行曰:云楣桂成户,飞栋杏为梁,斜窗通药气,细隙引尘光,裁衣魏后尺,汲水淮南床,青骊暮已及,豫使罗裙香。
    萧纲所著有:《昭明太子传》五卷,《诸王传》三十卷,《礼大义》二十卷,《老子义》二十卷,《庄子义》二十卷,《长春义记》一百卷,《法宝连璧》三百卷。
    《列传》选录:
    太宗简皇后王氏,王灵宾,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祖王俭,太尉、南昌文宪公。
    王灵宾幼而柔明淑德,叔父暕见之曰:“吾家女师也。”天监十一年,拜晋安王妃。生哀太子大器,南郡王大连,长山公主妙纮。中大通三年10月,拜皇太子妃。太清三年3月,薨于永福省,时年45岁。其年,太宗即位,追崇为皇后,谥曰简。大宝元年9月,葬庄陵。

TOP

(三)梁豫章王
    豫章王萧栋(?—552年),字符吉,南朝梁朝的第三位皇帝。简文帝萧纲之侄孙,昭明太子萧统之孙,豫章王萧欢之子。天正(551年8月—11月)是南朝梁政权豫章王萧栋的年号。萧统去世后,梁武帝曾经有一度想立萧欢为皇太孙,但最后没有,而改封萧统3弟梁简文帝萧纲当太子。
    关于豫章王萧栋,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梁书本纪》中没有用单独的篇幅来记载,似乎后来的梁元帝萧绎也根本不认“大宝”、“天正”等年号,继续沿用简文帝萧纲“太清”的年号。但不管怎么样,萧栋还是南朝梁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不能忽略。
    551年,侯景废杀简文帝萧纲之后,立萧栋为皇帝,改元天正。几个月后侯景废萧栋为淮阴王,并自立为汉皇帝,改国号为汉,并将萧栋与其弟萧桥、萧樛囚于密室之中。552年3月,陈霸先与西路都督王僧辩会师后,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大决战,侯景篡位不到一年即被推翻。同时,拥萧绎在江陵称帝,即梁元帝。
    当时,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梁元帝收复建康后,萧栋与其弟都逃出密室,但之后都被梁元帝派人将其沉入水中杀害,封豫章王。侯景则在逃亡中被部将所杀。
    侯景是历史上的乱臣贼子,也是历史上篡了皇位杀了皇帝的野心家兼刽子手。史书上记载侯景:“性猜忍,好杀戳。刑人先斩手足,经日方死。曾于石头立大舂碓,有犯法者,皆捣杀之。”前一句是说,他下令将人的手脚砍了,让他慢慢流血,经受一天的痛苦再死。后一句是用舂碓捣碎犯人的骨头,从足到头,让犯人一步步死去,惨不忍睹。“候景之乱”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天上不会掉馅饼,城池也不会白送给你,这一点梁武帝应该体会最深,但是他本人已经没有机会翻盘了。
    (四)南梁元帝
    世祖梁元帝萧绎(508—554年),南朝梁画家,字世诚,小字七符,武帝萧衍第七子,南梁第四位皇帝,在位3年,终年46岁。
    天监七年(508年)8月生。天监十三年(514年),封湘东郡王,邑2000户。普通七年(526年),出为使持节、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中大通四年(532年),进号平西将军。大同元年(535年),进号安西将军。大同三年,进号镇西将军。大同五年,入为安右将军、护军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六年,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太清元年(547年),徙为使持节、镇西将军、荆州刺史。
    大宝二年(551年)、太清五年9月29日,湘东王萧绎任命尚书令王僧辩为江州刺史,任命江州刺史陈霸先为东扬州刺史。10月初二,太宗简文帝萧纲被侯景杀害。
    大宝三年、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年),湘东王萧绎(此时尚未称帝)命令王僧辩等向东进军,攻击侯景。2月26日,各路大军从寻阳出发,兵船从头到尾达几百里。
    不久,王僧辩率部占领建康,收复台城。侯景在逃跑途中被斩首,首级被送到江陵,被挂在市上示众3天之后,又用火烤干,并油漆了后交付武库保管。侯景尸体被扔在市集上,百姓们纷纷割食,后来又把他的骨头烧成灰,受过候景祸害的人又把他的骨灰调在酒里饮下肚中。
    据史书记载:元帝承圣元年(552年),“暴景尸于市,市民争取食之骨皆尽……”。即侯景死后,尸体被抢食,侯景参谋王伟,也被烹食。之所以侯景会被烹食,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侯景篡位杀了皇帝,人皆恨之;二是“刑人先斩手足,经日方死”手段极其残忍,人皆恶之;三是当年建康城(南京)被侯景围困,“数月之间,人至相食,犹不免饿死,存者百无一二。”
    前面说过,史书上记载:侯景身长不满7尺(不到1.69米),长上短下,眉目疏秀,广颡高颧,色赤少鬓,低视屡顾,声散,有人说:“这叫豺狼之声,所以能食人,当然也会被人所食。”
    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年)4月21日,王僧辩等人上表劝萧绎即皇帝位,并建议迎接萧绎来建康建都。湘东王萧绎回答说:“现在,盘据淮海的大鲸鱼侯景,虽说将要被杀;但占据襄阳的短尾妖狐萧詧,却还没有洗心革面地归降。登基的事,等天下真正太平了,四时和畅,玉烛生辉时再说吧!”
    侯景之乱被彻底平定后,承圣元年(552年)11月12日,湘东王萧绎在江陵(又名荆州城,今湖北省江陵)登上皇帝位。改太清六年为承圣元年,大赦天下。史称梁元帝。
    15日,立王太子萧方矩为皇太子,改名元良。立皇子萧方智为晋安郡王,萧方略为始安郡王。追尊生母阮修容为文宣太后。
    梁元帝承圣二年(553年)7月,元帝萧绎下诏令,准备回建康。领军将军胡僧、太府卿黄罗汉、吏部尚书宗懔、御史中丞刘等人进谏劝止,说:“建康那地方王气已尽,而且和敌虏只隔一条长江,如果有什么不测之灾,后悔就来不及了!况且从古至今,就相传说:‘荆州的沙洲满一百时,定会出天子’。现在枝江生出了一个新的沙洲,荆洲的沙洲已经满一百了,所以陛下云腾龙飞,乘势而起,正是其应验呀。”元帝让朝廷大臣讨论这件事。双方争执不下,最后由元帝萧绎拍板,他认为建康凋蔽残破,而江陵正处于全盛之时,于是听从了胡僧等人的意见,留在江陵。
    萧绎即帝位之后,其弟武陵王萧纪称帝于益州(今四川益州);于是萧绎便派兵前往四川消灭萧纪,但是也因此给了西魏可趁之机。
    承圣三年(554年)9月,萧詧(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投奔西魏并唆使西魏发兵突袭江陵。
    11月,元帝在津阳门外(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的津阳门外)举行大阅兵,遇到北风挟暴雨袭击,急忙乘轻车便辇回到宫中。不久,西魏军队渡过汉水来犯江陵,并占领了江津,切断元帝东逃的退路。
    元帝征召广州刺史王琳为湘东刺史,让他带兵入江陵救援。11月15日,军营的栅栏内失火,烧毁了几千家民房和25座城楼。元帝亲临烧毁的城楼察看,远望魏军渡江涌来,四顾孤危,不禁长叹。当天晚上,就住在宫外,宿老百姓家里。17日,移居到祗洹寺内。于谨下令修筑长久围城用的军营,从此,梁朝信使,诏命无法外传,内外联络被切断了。
    当时元帝向四方征兵求援,都没前来。西魏军队从四面八方一齐攻城。有内应打开西门迎接魏军进城,元帝和太子、王褒、谢答仁、朱买臣等退却到金城(城中之城)自保,派汝南王萧大封,晋熙王萧大圆为人质,到于谨(西魏雍州刺史)军中去求和。
    当魏军刚到的时候,众人认为王僧辩的儿子侍中王可以当都督。但元帝不用他,还夺了他率领的士兵,让他和身边卫士10个人到宫殿中守卫。后来,才任命他为都督城中诸军事。但为时已晚,天黑时全城都陷落了,守兵纷纷逃散。
    元帝躲进东竹殿,命令舍人高善宝将自己收藏的古今图书14万卷全部烧毁。他正准备跳到火里去自杀,宫中左右侍从一起阻止了他。元帝又用宝剑砍柱子,宝剑折断,他长叹说:“书烧了,剑折了,文武之道,今天晚上全完了。”于是让御史中丞王孝祀写投降文告。
    于谨接到投降书,提出让太子萧方矩来当人质,元帝派王褒去送太子。过一阵子,黄门郎裴政冲开门出去了。元帝也丢掉羽仪饰物、骑着白马,穿着素衣逃出东门,抽出宝剑砍着门扇说:“我萧世诚(萧绎字世诚)到了这个地步了吗!”西魏将士跳过沟堑一下子拉住了他乘的白马的辔头,拉到白马寺北边,把他所骑的骏马夺了下来,换了一匹老弱的马给他,派一个高个子的壮健胡人用手扼着他的背押着走,遇到于谨,胡人牵着元帝,让他跪拜。梁王萧詧派铁甲骑兵前后拥着元帝入了军营,关在黑帐幕里头,萧詧狠狠地质问羞辱了元帝一通。于谨命令开府仪同三司长孙俭进据金城。元帝骗长孙俭,说:“城里埋着一千斤黄金,我想送给你。”长孙俭就把元帝带进金城。元帝乘便向长孙俭述说他被萧詧侮辱的事情,他对长孙俭说:“刚才骗了你了,目的是找个机会向你诉苦,哪里有天子自己埋藏金子的事!”于是长孙俭就把元帝留在主衣库里。
    元帝生性残忍,而且鉴于梁武帝为政过于宽厚放纵的弊病,所以自己为政崇尚严酷。到西魏军队围城时,监狱里关的死罪囚犯还有几千人。有人曾建议释放出来充当士卒,元帝不允许,命令都用木棍打死(看来元帝也是够残忍的,到头来自己也当了俘虏被杀),还没有来得及执行城已被攻破。
    11月19日,元帝被西魏人处死,在位3年,终年47岁。梁王萧詧派尚书傅准去监刑,用装土的袋子把他压死。萧詧让人用粗布把尸体缠裹起来,以蒲草织的席子进行收殓,用白茅草牢牢捆住,埋葬在津阳门外(后迁葬建康即南京)。
    元帝萧绎天性喜好书,常常让身边人为他读书,昼夜不停地读,虽然睡着了,手里还拿着书卷。如果读错了或有意漏读欺骗他,他就惊醒过来。他写起文章来,提笔马上就能成篇,平时常说:“我比起文士来更善为文,比起武夫来却有些惭愧。”评论他的人认为他这话说得很恰当。
    承圣三年(554年)12月,西魏立梁王萧詧(字理孙,555—562年在位)为“梁朝”的天子,给了他荆州管界内缘江一块狭长的土地,宽不超过300里,他原来拥有的雍州的土地被夺走了。萧詧住在江陵的东城,西魏在江陵设置城防主将,带兵住在西城,名义上叫做助防,对外表示这是帮助萧詧备战御敌,其实完全是为了防备萧詧势力的发展。
    史书记载,世祖萧绎从小就很聪明俊朗,天才英发,5岁时高祖梁武帝问:“汝读何书?”对曰:“能诵《曲礼》。”高祖梁武帝曰:“汝试言之。”即诵上篇,左右莫不惊叹。因此甚得梁武帝的喜欢,被视为掌上明珠。有一次,他患眼病,梁武帝亲自为他调药医治,不想瞎了一只眼睛(这就是“生眇一目”的由来),所以更加溺爱。
    既长好学,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高祖曾问曰:“孙策昔在江东,于时年几?”答曰:“十七。”高祖梁武帝曰:“正是汝年。”
    萧绎所著颇丰,有《孝德传》三十卷,《忠臣传》三十卷,《丹阳尹传》十卷。《注汉书》一百一十五卷,《周易讲疏》十卷,《内典博要》一百卷,《连山》三十卷,《洞林》三卷,《玉韬》十卷,《补阙子》十卷,《老子讲疏》四卷,《全德志》、《怀旧志》、《荆南志》、《江州记》、《贡职图》、《古今同姓名录》一卷,《筮经》十二卷,《式赞》三卷,文集五十卷。
    萧绎能书善画,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帝画家之一。据有关资料:(萧绎)善绘佛面、鹿鹤及景物写生,以及善画外国人物形象。尝画《圣僧像》,萧衍为之题识,又画《宣尼像》,并自书赞,时人谓之“三绝”。出任荆州刺史时绘《蕃客入朝图》,描绘南朝梁代外国使者25人朝贡的形象。现已残损,仅存12人,皆左向侧身,身后楷书榜题,疏注国名及其山川、风俗、历史及历代交往情况、纳贡物品等。列国使者自右至左为: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狼牙修、邓至、周古柯、呵跋檀、胡密丹、白题和末国等,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梁元帝萧绎擅长作文,军政诏书,挥笔而就。还写了不少宫体诗,颇多描写女性的体香轻汗、翠眉怨黛、纤腰玉手以及轻帏罗帐、绣被锦衾等,并提倡“立身须谨慎,为文须放荡”的文字风格。生平著述甚富,凡20种,400余卷。曾自我评价说:“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
    江陵被围城时放火焚烧图书14万卷,自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被视为中国的文化浩劫之一(犯下了焚书的大罪)。今仅存《金楼子》、《荡妇秋思赋》、《采莲赋》等作品。可见这位皇帝是极有情趣的,据有关研究介绍,《金楼子》通常采用札记、随感的手法,一般前引名言,后加观点;或借题发挥以阐发自己的思想;或记述史实以劝诫子女;或追叙往事,聊以自慰;或转志奇事,欲广闻见;或记东交游,以叙友情,等等。总之,与《吕氏春秋》、《淮南子》等离家著作相比,《金楼子》的最大特点是,它基本上是由萧绎一人撰写而成。萧绎从青年时代起就亲自动手搜集材料逐年撰写《金楼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金楼子》一书对研究生活在南北文化和中外文化大交流、南北民族大融合前夕的萧绎的思想、生平,著述和齐梁社会历史都是不可多得的直接材料之一。
    萧绎的《采莲赋》描述了江南少男少女采莲的情景,他们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采莲: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缣。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FR裳。”
    大意是:穿着艳丽的少男和少女,摇动小船相互观看赞赏;船头慢慢地转动,同时又传递酒杯祝贺;船桨刚刚移动就挂上了水藻,船身即将摇动就冲开了浮萍。靠近着那苗条修美的少女,退却着回头观看;在春末夏初时,荷叶嫩绿,荷花刚刚开放,担心沾湿了衣裳而淡淡微笑,害怕船身倾斜而收整着衣裾。
    梁元帝的燕歌行曰:燕赵佳人本自多,辽东少妇学春歌,黄龙戍北花如锦,玄兔城前月似蛾,如何此时别夫婿,金羁翠毦往交河,还闻入汉去燕营,怨妾愁心百恨生,漫漫悠悠天未晓,遥遥夜夜听寒更,自从异县同心别,偏恨同时成异节,横波满脸万行啼,翠眉暂敛千重结,并海连天合不开,那堪春日上春台,唯见远舟如落叶,复看遥舸似行杯,沙汀夜鹤啸羁雌,妾心无趣坐伤离,翻嗟汉使音尘断,空伤贱妾燕南垂。春夜看妓诗曰:蛾眉渐成光,燕姬戏小堂,胡舞开春閤,铃盘出步廊,起龙调节奏,却凤点笙篁,树交临舞席,荷生夹妓行,竹密无分影,花疏有异香,举杯聊转笑,叹兹乐未央。
    虽然梁元帝萧绎没有建都南京,但是丝毫不影响南京在南朝萧梁时代的中心地位。
    据说,梁元帝萧绎的陵墓在今南京市南郊江宁镇方旗庙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处。据2007年5月9日,南京晨报(石辟邪守护的是“萧太后”吗)报道:昨日,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在江宁镇方旗庙的两只石辟邪附近进行考古勘探,经过初步判断,在石辟邪附近的山岗上,有一座南朝皇家陵墓。石辟邪的主人是否是皇帝,这位帝王的身份又是何人?此次考古发掘有望揭开这位墓主的神秘身份。
    两只石辟邪东西对立,相距8米左右。它们都张口垂舌,有翼无角,作迈步前行状,但是石表风化都非常严重,其中有不少石皮已经剥落下来,西侧的石辟邪保存完整,而东侧的辟邪躯体后半部已经被劈掉,只留下前半部分身躯,显得特别奇怪。
    据考古人员介绍说,西边的石辟邪长2.57米、高2.04米,很有可能是雌兽。而东边的石辟邪残长1.50米、高2.28米,可能是雄兽。早在1988年,这两只石辟邪就与南京、丹阳、句容三地其他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市博物馆专家发现,这两只石辟邪背后的主人极有可能是南朝梁元帝萧绎。而且,在这座墓葬周围,还有萧绎的生母文宣阮太后(名令嬴)陵墓,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太后”墓。
    《列传》选录:
    世祖徐妃,徐昭佩,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祖孝嗣,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侍中、信武将军。天监十六年12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太清三年5月,被谴死,葬江陵瓦官寺。

TOP

(五)南梁闵帝
    梁闵帝萧渊明(?年—556年),字靖通,为萧懿之子,梁武帝萧衍之侄。南梁第五位皇帝。
    萧渊明最早封贞阳侯,后担任豫州刺史;在侯景背叛东魏投降南梁之时,萧衍命萧渊明与侯景北伐攻打东魏,结果萧渊明兵败被俘。
    承圣三年(554年)12月19日,梁元帝萧绎死后,陈霸先与王僧辩反复商议,决定迎梁元帝萧绎的第九子、江州刺史晋安王萧方智为太宰,至建康继承梁朝的朝制。第二年2月,晋安王萧方智从寻阳来到建康,进入朝堂居住,登上梁王的位置,当时年仅13岁。他任命太尉王僧辩为中书监、录尚书、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加封陈霸先为征西大将军。
    绍泰元年(555年),正月,梁王萧詧在江陵称帝,改元“大定”,向西魏称藩,史称后梁,是为后梁中宗皇帝。追尊昭明太子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为高宗,昭明太子的妃子蔡氏被追尊为昭德皇后,尊母亲龚氏为皇太后,立妻子王氏为皇后,儿子萧岿为皇太子。在赏赐刑罚制度方面,都和称王称帝的体制一样,只有在向西魏上疏的时候自称臣,用西魏的历法。
    此时,北齐(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史称北齐)要立贞阳侯萧渊明(萧懿之子,梁武帝萧衍之侄)为梁朝的新主,并派上党王高涣带兵送他回南方,徐陵、湛海珍等都听从萧渊明一块回去。准备让萧渊明成为北齐支持的傀儡皇帝。
    北齐国在送贞阳侯萧渊明回南方前,先派殿中尚书邢子才去建康,给王僧辩送去一封信。信中认为:“你们立的嗣位的君主(萧方智)年龄幼小,不能承担治国的重任。贞阳侯(萧渊明),是梁武帝的侄子,长沙王萧懿的后代,就他的年龄威望而言,可以保障金陵不失,所以我把他立为梁朝的主子,送他回南方就国。”
    贞阳侯萧渊明也写信给王僧辩要求来迎接他。王僧辩回信对他说:“当今嗣主的血统来自皇帝,又受命于祖先。他是合法的嗣主。您如果能到朝廷来当官,一起匡扶王室,那么伊尹、吕望的使命,大家都会说应该归于您了。如果您回朝廷来是想当主子,那么我不能听从这样的命令。”
    在王僧辩的这封回信中提到了伊尹和吕望两个人,有关这两个人的情况,在这里简单聊几句。
    伊尹是商初重臣之一,原名伊挚,尹为官名(相当于宰相)。《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可见伊尹又是我国第一个帝王之师。
    吕望是商周之际军事家,又名尚。姜姓,吕氏,字子牙。齐国始祖,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是周灭商的重要筹谋者。周文王采纳吕望谋略,奠定了灭商基础。周武王即位后,尊吕望为师尚父。
    绍泰元年(555年)3月,北齐护送贞阳侯萧渊明到了东关,散骑常侍裴之横带兵防御他。初六,北齐攻克东关,杀了裴之横,俘虏了几千人。王僧辩大惊失色,带兵出城屯驻于姑孰,准备接受萧渊明。
    绍泰元年(555年)5月,王僧辩派使者向贞阳侯萧渊明上表,确定君臣之礼。北齐侍中裴英起护送萧渊明南渡,同王僧辩在江宁会面。24日,萧渊明进入建康,看到朱雀门痛哭失声,去迎接他的群臣也痛哭。27日,萧渊明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天成,立晋安王萧方智为皇太子,任命王僧辩为大司马,陈霸先为侍中。
    当初,王僧辩和陈霸先共同消灭了侯景,两人感情很是深厚。王僧辩为儿子王迎娶陈霸先的女儿,正赶上王僧辩母亲去世,所以没有成婚。王僧辩居住在石头城,陈霸先在京口,王僧辩推心置腹地对待陈霸先,王僧辩的哥哥多次劝他要有所提防,王僧辩不听。等到王僧辩迎纳贞阳侯萧渊明为帝时,陈霸先派使者苦苦劝阻,争辩不休,使者为此往返了几趟,王僧辩不听。陈霸先私下叹息,对他的亲信说:“武帝的子孙很多,只有孝元帝(萧绎)能平定侯景之乱,为祖宗报仇雪耻。他的儿子(萧方智)有什么罪,突然就废了他!我和王公僧辩共同处于先帝托孤的重臣地位,而王公僧辩现在一下子改变主意,对外依附戎狄之邦,不按次序立天子,他到底想干什么呢?”于是秘密准备战袍几千领和锦采金银等等作为赏赐部下的物品,准备起事。
    正好这时有人来报告,北齐军队进行大调动,已经到达了寿春(今安徽寿县),将要向南进犯。王僧辩派记室(秘书)江旰通知陈霸先,让他有所戒备。陈霸先借这个机会将江旰扣留在京口,举兵袭击王僧辩。
    9月25日,陈霸先召集部将侯安都、周文育以及安陆人徐度、钱塘人杜棱一起密谋策划。27日,侯安都指挥舟舰将奔袭石头(建康城的军事堡垒)。石头城北边和山冈高坡相连,城墙不太高峻,侯安都披着盔甲,手握长刀,让手下军人将他抬起来扔到城墙上,众人随着他蜂拥而入,一直进到王僧辩卧室。
    陈霸先的队伍也从南门攻入城中。王僧辩正在处理军政事务,外面有人说士兵袭击,过一会儿士兵从里头冒了出来,王僧辩急忙逃跑,遇到儿子王頠(wěi),和他一起冲出门外,率身边几十人在议事厅前面苦战,力竭不敌,跑到南门楼上。陈霸先要放火烧南门楼,王僧辩和儿子王頠下楼就擒。陈霸先质问说:“我有什么过错,你要和北齐军队一起讨伐我?”而且还问:“北齐军队来犯,你全无戒备,是什么意思?”王僧辩有点莫名其妙,回答说:“派你守京口,扼据建康北门,怎么说我对北齐军队没有戎备?”当天夜里,陈霸先将王僧辩父子两人绞杀了。
    (六)南梁敬帝
    梁敬帝萧方智(543—558年),为南朝梁的末代皇帝,梁元帝萧绎的第九子,字慧相,小字法真。太清三年(549年),7岁的萧方智被封为兴梁侯。3年后父亲当上皇帝,他于承圣元年(552年)被封为晋安王,邑2千户。承圣二年(553年)被封为江州刺史。承圣三年(554年),梁元帝在江陵被杀之时萧方智13岁。
    承圣三年(554年)12月,梁元帝萧绎死后,陈霸先决定迎萧方智还京师(今南京)。9月29日,贞阳侯萧渊明退位,搬出官廷回自己的官邸。百官上表给晋安王萧方智,劝他登基。10月初二,晋安王萧方智即皇帝位于建康,是为梁敬帝。大赦天下,改换年号为绍泰,对朝廷内外文武百官都赏赐一级官位。
    尊所生夏贵妃为皇太后。立妃王氏为皇后。任命贞阳侯萧渊明为司徒,封为建安公。
    同时,派人通报北齐,说:“王僧辩阴谋篡位造反,所以杀了他。”仍然请求向北齐称臣,永远当北齐的附属国。北齐派行台司马恭和梁朝人在历阳订立了盟约。同萧栋一样,梁书上没有萧渊明的专篇记载,但也不影响他在南朝历史上的地位。
    初五,梁朝加封陈霸先为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
    绍泰二年(556年)7月初三,梁朝任命陈霸先为中书监、司徒、扬州刺史,加进长城公这一爵位,其他官职、封号保持原样。
    9月初一,梁朝改年号,为太平元年,实行大赦,任命陈霸先为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扬州牧、义兴公。任命吏部尚书王通为右仆射。
    太平二年(557年)8月28日,梁朝提升丞相陈霸先为太傅,加赐黄钺、殊礼,进见赞拜时不用称名。9月初五,又提升丞相为相国,总领朝政,封为陈公,备九锡,陈国设置百官。
    太平二年(557年)10月初三,梁朝给陈公陈霸先进爵为王。初六,刚当了两年小皇帝的萧方智禅位于陈王陈霸先,延续了55年的南梁朝为陈朝所取代。
    陈王陈霸先派中书舍人刘师知带领宣猛将军沈恪指挥兵士进入皇宫,护送梁敬帝到别宫去居住。沈恪冲开大门拜见陈王,叩头谢罪,说:“我亲自经历过侍奉萧氏的事,今日不忍心看到这种逼宫的场面。违命受死是我的本分,决不能接受这种任命!”陈王嘉勉了他的这种忠心,不再逼他担当此命,另换统领骁领骑兵的荡主王僧志代替他。10月初十,陈王陈霸先在南郊即皇帝位,回到宫庭,颁发大赦天下令,改年号为永定。封梁敬帝为江阴王,梁太后为太妃,皇后为妃。
    萧方智被废黜后,封为江阴王,陈霸先将他安置在江阴,并以江阴郡建江阴国,作为梁王朝最后的封地。
    永定二年(558年)4月初三,陈霸先派刘师知杀害了梁敬帝,立武林侯萧谘的儿子萧季卿为江阴王。
    当时,刘师知领着人闯进萧方智卧室,骗他出门。萧方智见其神色异常,有所警觉,他绕床而走,气愤地责问:“师知,你竟然出卖我!我本不要当天子,为何还要害我?”刘师知凶相毕露,上前一把抓住萧方智的衣服,身后的凶手举起刀子,将萧方智当场杀害。这一年萧方智才16岁,死后追谥敬皇帝。
    虽然正史中没有梁敬帝墓葬地的确切记载,但从天嘉元年(560年)陈文帝葬梁元帝于江宁旧茔(一说就在南京南郊江宁镇方旗庙失考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处)的记载分析,梁敬帝也可能没有归葬丹阳三城巷梁代帝陵区,而有关地志中提供了梁敬帝陵在江阴封地的记载。据江阴日报2006-10-20的报道,梁敬帝萧方智葬于他的封地江阴(今江苏江阴市)利港镇苍(墩)山。
    江阴西石桥镇(苍墩山在西石桥并镇并村之后,现苍墩山属利港镇)东北有一个碧水环绕、草木苍郁的大土墩,号苍墩,自古以来被当地人称为皇坟。这就是萧梁时期的最后一个皇帝——梁敬帝萧方智的陵墓。旧志称之为“梁萧天子墓”,现为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
    导游说,萧衍以后的5位皇帝(侯景篡位不算),当得一点意思都没有,长一点的当了3年皇帝,短一点的几个月,往往龙椅还没坐热,就被人拉下马来,然后大多数被杀,有的估计连陵墓都来不及修建,就死于非命,细细想来也是够惨烈的。
    萧衍建立的南朝梁到了萧方智时被陈霸先废帝自立,改国号陈。另外萧衍的孙子萧詧(chá)曾在江陵(今湖北)建立西梁,传3帝,后亡于隋,与南京无关,此不赘述。
    南朝梁的有关名人轶事,主要选辑以下几则:
    【长寿君王】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寿命仅次于后来的乾隆皇帝(1711—1799年,89岁)的另一个长寿君王。萧衍是汉代相国萧何的后代,在位48年,寿86岁,是秦始皇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二长寿的皇帝(第一位是乾隆89岁)。萧衍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武都精专的帝王。《资治通鉴》说梁武帝:“博学能文,阴阳、卡篮、骑射、声律、草隶、围棋无不精妙。”而其天生就具备的文采和军事才能,在他7、8岁时就给他带来了显赫的声誉。
    萧衍笃信佛教,偏佛家又主张素食、戒酒、禁欲的。所以,尽管他身为皇帝,但不喜欢豪华生活,衣食住行都很简朴。一过50岁,就断绝了房事。从秦至清末,我国历代帝王,活到80岁以上只有5位。他们是:梁武帝萧衍,86岁;武周武则天,81岁;吴越王钱缪,80岁;宋高宗赵构,80岁;清高宗弘历,89岁。不足50岁死去的有142人,占67%,平均年龄只有39.2岁。大多数帝王未到“而立”之年就驾崩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争夺皇位相互残杀,被杀死或杖通自杀是一个原因;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淫逸无度,房劳太过。萧衍所以能长寿,有人为他总结了四条:“好读书,喜六艺,爱简朴,远酒色”。看来,养生不单单是说说而已,说了就要做,否则,空头支票一张,毫无意义。
    【舍身奉佛】502年,39岁的梁武帝在南京建立了梁朝。3年后,他皈依佛教,并遵照佛教信徒的戒律修行,礼佛诵经、吃素断酒肉,试图以“佛化治国”。后来5次舍身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为奴”,说是为了给他的臣民消灾祝福。但是他5次出家,究竟给臣民消了多少灾,祈了多少福无人知道,朝廷共花了几亿万“赎身”钱,将国库都给折腾光了,这一点历史却有清清楚楚地记载。就在他第五次舍身佛寺不久,国内爆发了侯景之乱。
    【饿死台城】关于梁武帝饿死台城的版本很多,本篇前面一说过一种。这里还有一种说法。到了梁武帝末年时,爆发了“侯景之乱”。侯景本是北朝的大将,因与东魏统治者有矛盾而投降了梁朝。这个人狡诈多变,但梁武帝却委以重任,派他当南豫州刺史,镇守寿阳(今安徽寿县)。后来侯景利用梁朝皇族内部的倾轧,先攻占了江北重镇历阳,然后在梁武帝侄儿萧正德的接应下过了长江,又顺利地渡过了秦淮河,与萧正德率领的叛军一道围攻台城。据史书记载,台城开始被围时,城中有男女10多万人,由于粮食缺少,死者枕藉。被叛军攻破时,城里只剩下2、3千人。梁武帝当时年已86岁,被侯景软禁于台城净居殿,不给生活用品,并且限制他的饮食,不久就忧愤成疾。据说梁武帝在病中因为嘴里发苦,想吃蜜糖,侯景拒绝供应,萧衍口喊“荷荷”而死,真是惨不忍睹。这就是历史上传说的梁武帝饿死台城的故事。
    【自律之帝】梁武帝作为一个万乘之尊的帝王,他的日常生活,清苦得如同一个苦行僧。萧衍十分重视戒律,自从受戒以后,就严守戒律,每天只在中午吃一顿饭,只食素菜,而且只吃点豆羹粝饭而已,有时遇事繁忙不能在午前就食,一过午,就不吃了。他穿布衣盖布被,坐草席登草鞋,头戴葛布巾;一顶帽子戴3年,一床被盖2年,不饮酒、不取乐。他不仅自己断绝女色,不食荤腥,还亲自撰写了《断酒肉文》,从多方面阐述了断禁肉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诏全国,今后祭祀宗庙神灵,不许再用牛羊猪等,此令一下,朝野为之震动。
    萧衍日理万机,勤于政事,冬天过四更才睡觉,夜深天寒仍然勤撰不已,手都冻裂过;他不但勤政而且爱民,亲近侍从,犯过者多被宽恕,每判一死刑,常常难过得掉眼泪;他居小暗室殿,虽然见内宫小臣也像遇见贵宾,即使古之贤君也很少有象他这样的。
    【昭明太子】萧统,字德施。梁武帝长子。中国南朝梁代文学家。天监元年,立为皇太子。
    萧统自幼就聪慧强记,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他16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省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木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他父亲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只肯吃水果。他本来身体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瘦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萧统极富于同情心。他12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失有情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听了连连点头微笑,对儿子的宽厚表示嘉许。以至于以后大臣们想从宽处理某人时就故意拉上萧统,让他来判决。梁普通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京城粮价大涨。萧统就命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他在主管军服事务时,每年都要多做3000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正因为萧统太子具有这些高尚的品质,才赢得了当世和后世人普遍爱戴和尊敬。
    萧统博学能文,且信佛,曾招聚文学之土,商榷古今文学,编集文选30卷,共收录作者130位,作品514题。以赋、诗、文分类,称《昭明文选》,是现存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文集。
    中大通三年(531年)3月,萧统乘船去玄武湖采摘荷花,不幸失足落水,后来虽然被救了上来,却因此感染了风寒,不治而死,终年31岁。
    太子早逝,令梁武帝悲痛万分。下葬时,特意将太子生前的心爱之物琉璃碗和紫玉杯陪葬。琉璃碗为西域进贡之物,其实就是现代的玻璃,不过在当时极为稀见,被视为稀世珍宝。后来,有个太监私自盗掘了萧统墓,取得珍宝后,跑到护城河朱雀桥时,忽然飞来无数燕雀,并一齐扑击太监。梁武帝得知燕雀护陵的事情后,非常惊异,诏令重新整修太子墓。封墓时,又有数万只燕雀衔泥飞来,筑起很大的墓包,并且日夜盘旋绕飞不已,守护着太子墓。由于太子墓在前湖边上,因此,后人便称前湖为“燕雀湖”,又名“太子湖”。宋朝诗人杨修之(即杨备)曾有诗云:“平湖岸侧见高坟,万土衔来燕雀群。鉴面无波天一色,此中文藻似储君。”
    历史上的燕雀湖颇负盛名,周长约30里,面积很大。湖边芦苇丛生,各种水鸟常栖息于此,湖水与钟山相映衬,一派生机勃勃的雄姿秀景。
    昭明太子死后葬健康东北郊,陵号应是安陵。今栖霞镇新合村狮子冲一对有角石兽位于梁代陵区范围内,其墓主有可能就是昭明太子萧统。
    【半老少妇】其实梁元帝萧绎的悲哀,并不在于他的“一目了然”,而在于他管不住自己的妃子徐昭佩。“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
    据说,当年在“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花蝶俱不息,红素还相乱。”(北魏著名文学家温子升《咏花蝶诗》)的江陵,徐昭佩算得上是一位十分风骚的女人。
    徐昭佩是东海郯人(今山东省剡城北)。她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成为湘东王妃。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成了梁元帝,徐昭佩晋为皇妃。然而萧绎当了皇帝以后,对后宫佳丽均不屑一顾,依旧以读书属文为乐,与文人雅士谈玄说道,还与文武百官讲授老庄的道经,久久不倦。徐昭佩仍然是深宫寂寞,芳华虚度,这时她已经年近不惑了,遭到皇帝情感上的冷落,自然心有不甘。徐妃一方面,十分厌恶瞎了一只眼睛的萧绎,每当知道皇帝要来,总是在化妆时只化半边脸,名曰“半面妆”,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以此来藐视皇帝;另一方面,她又不甘寂寞,频频出轨,与多人私通,还酗酒,甚至大醉以后呕吐在皇帝身上,皇帝一怒之下,几年都没有理睬徐昭佩。后来,徐妃终于耐不住寂寞,先与荆州瑶光寺中的智远道人,暗中私通,后来又看上了元帝左右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时还遮遮掩掩,后来居然公开来往。有人曾开玩笑地问季江:“滋味如何?”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半老,犹尚多情。”后人形容中年妇人的风情不减,常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事情败露后,元帝尽杀所有与徐妃私通的人,同时将徐妃幽禁在后宫。梁太清3年(554年),逼令自杀,徐妃投井身亡,被埋葬于江陵的瓦宫寺旁。并且做《荡妇秋思赋》以讽刺她。其词如下:“荡予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谁复堪见鸟飞,悲鸣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况乃倡楼荡妇,对此伤情。于时露萎庭蕙,霜封阶砌,坐视带长,转看腰细。重以秋水文波,秋云似罗。日黯黯而将暮,风骚骚而渡河。姜怨回文之锦,君悲出塞之歌。相思相望,路远如何?鬓飘蓬而渐乱,心怀愁而转叹。愁索翠眉敛,啼多红粉漫。已矣哉!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春日迟迟犹可至,容子行行终不归。”
    比起徐昭佩来,魏灵太后(北魏宣武帝皇后胡氏)的淫行就比较郁闷了。据记载:有个叫杨白花的人,容貌雄伟,魏灵太后逼他私通,他惧祸,更改名字投奔梁国。魏灵太后追思他,作了《杨白花》歌,叫宫人唱它,歌词是:“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落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此诗是淫是雅,由看官自己分析。
    【江陵焚书】南朝梁的几个皇帝,虽然治国平天下的本领一塌糊涂,但都酷爱文学,周围聚集了一班文人雅士。梁元帝是梁朝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与父兄一样爱写诗论文,他热衷的宫体诗在当时风行文坛。
    梁元帝承圣三年11月,魏军攻破首都江陵(今湖北荆州)时,梁元帝命令舍人高善宝,将宫中14万卷藏书付之一炬,还将宝剑在柱上击断,哀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被俘后,西魏人问他为何焚书,他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后人称之为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并说其罪甚于项羽焚毁阿房宫。
    【南朝刘勰】刘勰(约465—520年),字彦和,南朝梁人。东莞郡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然其名未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关于他的生卒年,诸家说法不一。少孤、家贫,无力婚娶,曾依靠沙门僧祐居上定林寺10余年。他精研佛理,饱览经籍,于南齐末年写成3.6万字的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梁武帝时,历任奉朝请、东宫通事舍人,世称刘舍人。晚年出家,法号慧地。此外,刘勰还有《灭惑论》、《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等流传后世。
    【南朝沈约】沈约(441—513年),南朝梁大臣、文学家、史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人。竟陵八友之一。官至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后以触怒受谴,忧郁而卒。首创“四声”之说,与谢朓等人开创“永明体”,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撰有《宋书》一百卷。另有《晋书》、《齐纪》、《四声谱》等,均散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走出南梁王朝大家都很有感慨。导游说,这朝的开国皇帝萧衍也是靠一个“杀”字起家,而且杀戮的手段呈多样化,有酒后被人用泥土闷死的;有被人沉入水中溺死的;有被软禁后饿死的;还有被用毒酒赐死的。大家想想,当年皇帝都是这样子的死法,何况平民百姓。虽然这个王朝只持续了55年,有6位皇帝。但是萧衍一个人就当了48年皇帝,剩下的7年,5位皇帝平均每人执政仅一年多,短的只有几个月。与前代萧齐王朝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萧齐王朝历时23年,有7位皇帝,而齐武帝萧赜一人就干了一半12年,其他6位皇帝一共只干了11年,平均每个皇帝执政也不到两年)。
    南朝梁之后是陈霸先建立的南朝陈,请看下一篇:十代故都之南陈王朝。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