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从众心理/羊群效应。
正如我们上面所列举的种种现象,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十分严重,许多人都是盲目地听信了舆论或潮流的意见。所以,在大学生中,很容易出现干什么都一拥而上的局面。每年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浩浩荡荡的“寄托”队伍,漫天挥洒的求职简历,无不昭示了这一点。在我们采访的案例作者中,也有很多出现了这种现象。阅读后面的案例部分你会发现,那些作者都走过了一些什么样的弯路,其中有的或许是你自己正在走的。例如,案例4.1.2中的卞鑫同学,便是在一开始的时候也跟着别人去考G考T,临到末了才发现原来“寄托”不是她的寄托,从而确立了毕业后即工作的目标。
误区二:经验至上论和信心过度。
大学生们由于社会经验较少,很容易把自己所看到的事情当成全部的真理。比方说,对于“四大 ”,便有人说:那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但是,读了卞鑫同学的案例我们知道,事实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恐怖。对于喜欢挑战的人来说,那还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地方。同时,大学生们由于社会实践较少,也很容易变成一个信心过度的人,有自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过了度,那就变成了骄傲了。骄傲的结果是导致你的预期超过你自己应有的定位,最终导致你选择的失败。
误区三:先入为主(Giving Disproportionate Weight to the First Information Received)。
人们常说对人的第一印象决定了对这个人一半以上的评价。当我们面临决策的时候,第一印象往往会先入为主的给我们以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停泊陷阱”。 大家可能都有感受,对于某种出路,比如到某某外企, 或者去某某国家留学,由于我们最先了解,所以对他们最有偏好。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做呢?盲从,把别人的人生设计或者流行的人生设计不加改变的变成自己的人生设计,这样做就忽视了自己的特点,可能根本无法实现自己人生设计,还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误区四:安于现状(Bias toward Alternatives that Perpetuate the Status Quo)。
不思变化,安于现状也是影响我们进步的一个大问题。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同学满足于自己目前所拥有的:受人羡慕的学校、安逸轻松的生活、一个还算漂亮的女朋友,等等。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种安逸的生活是脆弱的,短暂的。如果你不努力进取的话,你也许就会发现,自己在突然之间,竟然会变得一无所有。
误区五:总是想要证明过去的决策是正确的(Make Choices that Justify Past Choices)。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沉没成本陷阱, 难以承认自己的决策错误,更糟的是,幻想过去的错误决策现在会发挥作用, 总是希望做出更多的决策来证明先前的决定是明智的。例如,在出国风潮鼎盛的时候,有的同学随大流地选择了考G考T,结果因为签证形势或别的原因,出国无望的时候,因为投入了巨大的成本而舍不得放弃,总是幻想有一天时来运转,而延误了更改选择的最佳时间。
误区六:寻求支持(Seeking out Info that Supports Instinct or Initial Point of View while Avoiding Info that Contradicts it)。
这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寻求那些能够支持自己先前观点或论点的信息,而不是那些与先前观点相违背的信息。
误区七:形式决定答案 (How a Problem is Presented Influences the Answer)。
形式可能会带给我们最初的印象,加深了沉没成本,从而造成决策偏差。形式是主要的,还是内容是主要的?这个问题好像不难回答。可是,许多大学生朋友却只津津乐道于各种证书,各种包装,忽视内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