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美国媒体见闻录:网络编辑部各编辑的一个早晨
[打印本页]
作者:
hrbeu
时间:
2007-8-21 21:21
标题:
美国媒体见闻录:网络编辑部各编辑的一个早晨
在网络版,能够通过不断犯错学习新的知识;多层次、多媒体报道新闻,是这个时代所有记者的共同命运
网络记者的一个早晨
《费城问讯者报》网络版记者Peter Mucha是最早到报社上班的人。他负责网络版早间新闻,每天早上6点半上班。到网络版的第一天,我的任务就是观摩Peter的工作。
他的任务之一是从最新的报道中查找最适合做头条的稿子,然后向网络管理人员提出建议。当天,Peter在网站上看到一则性骚扰案件的报道,警察已经绘出疑犯的头像。但是报道中并没有疑犯的头像。于是Peter着手寻找这个头像的图片。
他在报社图库里没有找到图片,就去其他网站搜索,最后在一个电视台的网上视频节目里发现了头像,于是他从视频的截屏复制了图片,并且在photoshop里面修图。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图片分辨率太小。
7点10分,Peter开始浏览编辑前一天晚上在报社文件库里的笔记,看看有什么值得做的稿子。但是没有发现。Peter决定自己写一个关于费城天气的稿子。
7点20分,Peter开始写稿,7点30分写完稿子,放在网上。他同时附上了《费城问讯者报》一个专门谈气候和环境的博客链接。
7点50分,Peter看到美联社一个关于城市运动的消息。因为费城人特别热爱体育运动,于是Peter决定从费城的角度改写这个消息。
8点45分,Peter已经完成体育运动的稿子,并接到了编辑的最新邮件。一只鸟造成高速公路上的交通阻塞。Peter赶紧给警察局、市政厅等部门打电话,但是没有得到什么线索。他又向发现这个新闻的记者了解情况。同时,他打开电视和收音机,看看是否有相关的播报。综合记者的采访、电台和电视的播报,写了一篇短稿子。
9点05分,发生了一起青少年枪击案件。Peter赶紧打电话给记者,一边记录记者的采访所得,一边查地图,完成了稿子。
10点15分,Peter已经三次更新了关于鸟和交通阻塞的消息,最后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稿子,但是Peter依然不知道造成交通阻塞的是一只什么鸟。最后他从收养这只鸟的宾州野生动物中心得知这是红尾鹰。Peter在报社图库中找到了红尾鹰的图片,用photoshop剪裁成适合网络稿的形式,并附上了摄影记者的姓名、写好图片说明,发到网上。发稿以后,他又给野生动物中心打电话,看是否可以拍到关于这只鸟的现场照片。
这个时候,Peter才有空向我介绍他的工作。他告诉我每天早上6点半开始工作,一直到下午。他早上负责新闻,下午负责聊天室的工作。他平时一般写一篇稿子要15分钟到20分钟,不仅要采访、写稿,还要负责图片,“即使在报社像我这样的工作也是很特殊的。”Peter笑着说。
话还没有说完,性骚扰案疑犯的头像终于发过来了,于是Peter又开始忙碌了。
Peter的高产取决于三点优势:第一,Peter完全掌控选题、图片、采访、写作、发表的全过程。而在很多新闻机构,这个过程往往由多人掌控;
第二,Peter很容易得到信息来源。他不仅可以从报社强大的稿库和图库轻易找到照片,也能够从网站、政府部门比较轻松地获得信息;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Peter是一个全能型记者。他具有20年的工作经验,既做过编辑也做过记者,能写会画,懂各种软件。既有长期纸媒体的工作经验,也有网络媒体需要的各种技术。也正因为他的能力,使得他可以掌控从选题到发表的全过程。这个人才优势,恐怕是国内最紧缺的。这也说明,尽管纸媒体可能会过时,但高标准的职业新闻训练永远不会过时。
网络版记者Peter Mucha正在查看地图
网络版记者Peter Mucha正在采访
作者:
hrbeu
时间:
2007-8-21 21:22
网络编辑的一个早晨
今年52岁的Tony是一名有着25年工龄的老记者。他最早在堪萨斯的一个发行量只有8000份的小报做记者,然后转到另一家大一点的报纸做新闻编辑。此后他在《费城问讯者报》从版面编辑干起,然后到报社各个版做新闻编辑,几乎转了所有版面。五年前他成为网络版编辑。
作为网络版编辑,Tony每天早上五点就得开始工作。平时他都在家工作,不过我在的这一天他早早来到办公室,以便我观摩。
Tony的第一个任务是选择合适的网络版头条。和Philly.com不一样,Inquirer的头条将占据其主页一整天。因为是Inquirer自己的网页,所以和Peter不一样,Tony可以自行选择稿子,并且自行发布。
Tony告诉我,当天的报纸内容凌晨三点已经由软件自动发上网,但依然需要手工调整稿子在网页上的次序,这就是Tony的职责。
并不是所有报纸都有软件帮忙。Tony告诉我,《纽约时报》的稿子全部由人工上传。“也许他们更相信手工,或者他们人更多。”
我想,这可能要看报纸和网站区别多大。报纸和网站越不同,同时发布的可能性就越小,或者说,报道发布的灵活性就越大。
《费城问讯者报》主页的头条其实有两则:左边是以照片为主的头条新闻;右边是以内容为主的头条新闻。所以,头条的标准不外乎两种:好的图片或者当地重大新闻。当然,“有时候实在是很重要的国内或者国际新闻,如果和费城有关,也可以。”Tony说。
我问Tony,鉴于《费城问讯者报》的投资人为当地商人,涉及到投资人的负面消息,会不会登在头条呢?
“理论上是这样的。”Tonny很谨慎地告诉我,他们签署了协议,称不干涉报纸的新闻判断。
实践也是如此。Tony告诉我说,有一次头条就是他们的投资人的主席Bruce Toll的负面新闻。
选定了头条以后,Tony开始查看其他文章的排序。《费城问讯者报》主页头条之下的栏目包括重要新闻、当地新闻以及其他版面的新闻。据Tony说,最热门的栏目是当地新闻和体育新闻。
Tony的另一项任务是按照编辑的建议完善网络版的报道。在报纸稿库中,编辑们不仅放上了第二天要刊出的稿子,也提供对于网络版如何上稿子的建议,比如放什么图片、链接哪些材料等等。
根据编辑的建议,Tony在一篇报道边上开始添加链接。尽管文章结束处已经有相关链接,但是他还要在文章中右部位增加一个链接框,“这样读者看起来比较方便。”
Tony首先选择了布什总统和阿富汗总统会面的报道。他添加了白宫网站的链接,链接到相关新闻发布会的视频和问答文字整理;他又给一桩谋杀案报道添加了相关法律文件的链接;然后给一个有关中东的新闻稿增加了美联社相关新闻的链接。
做完排序和链接工作以后,Tony就去查看最近的浏览量。他进入一个可以实时收看浏览量的服务器,然后再打开《费城问讯者报》的页面,可以看到有的标题变成深红色,有的变成浅红色。深红色是最受欢迎的新闻。点击新闻标题和图片,可以看到实时点击量等数据。比如,从当天午夜12点到早上7点20分,体育一栏点击量达到621,地区新闻达到335,世界和国家新闻只有29。
Tony告诉我,不仅报道内容影响点击量,报道所安排的位置也很重要。放在越后面的,就越少人看;同时,图片被点击的几率要远远大于文字。5点45分,Tony发布了头条新闻。到7点20分,头条新闻的图片被点击了83次,而文字标题则被点击了65次。
我们再去看所有新闻类别的点击率,发现最受欢迎的栏目依次为体育新闻、本地新闻、头条新闻和逝者。国内和国际新闻的点击率则少到可以忽略。
我不由得想起一位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的话:“美国人不是向外看的,他们是向内看的。”
Tony不同意。他告诉我,点击率之所以这么低,是因为美国报纸的竞争格局已经非常明确了。人们想要了解国内和世界新闻的时候,往往会去《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
另一个有趣的数据,则是一天之内的高峰浏览量。我们发现浏览量最高的时间段为早上8点到下午5点。其中最高峰为8点30分、中午11点30分以及下午4点。“这说明其实到下午4点人们就不工作了,他们只是假装工作。”我对Tony说,“所以应该下午4点就让大家下班,还可以节省电费。”
当然最显著的则是体育新闻的受欢迎程度。浏览量数据显示,在这个痴迷体育的城市,无论如何安排报道的位置,如何用标题、图片来突出新闻的重要性,读者选择的真正头条永远是体育新闻。
Tony表示,在安排稿子次序方面,浏览量只是一个因素。“有时候我们会按照我们认为重要的顺序来安排稿子的顺序。”Tony说,“我们希望在‘我们认为读者应该有兴趣’和‘我们认为读者会感兴趣’之间求得平衡。”
他告诉我,提供不同类别的头条,有时候也是出于“希望读者多了解非体育新闻”的目的。尽管强调浏览量不决定一切,但Tony也表示比过去更加重视读者的意见,“因为你必须生存。而且在网络上也更容易了解你的读者。”
作者:
hrbeu
时间:
2007-8-21 21:22
视频记者的一个早晨
网络版其实没有专做视频的记者。他们的视频既来自林忱、Moran等热心拍片的报社记者,也来自正在学习摄像的摄影记者,还有两个来自Drexel大学数码影像专业的实习生Jeff和Samantha。但是每个人都同时做很多事情,真正专职为他们做视频的就是我了。
到网络版的第一天,我就接到了拍摄任务——女孩摇滚夏令营。我从网上查找资料以后发现,这是专门为费城11岁到17岁的女孩举行的摇滚夏令营。从8月6日到8月11日这七天内,女孩们学习各种乐器,创作歌曲,并且组成自己的乐队,最后一天进行汇报演出。在20个参加夏令营的女孩中,既有有乐器基础的,也有从来没有接触过乐器的。
我此行将和特写版记者Alfred Lubrano一起去。Lubrano负责写稿,我负责拍片。走之前,我和网络版编辑Sherry Howard先讨论了拍片的注意事项。
首先,既然这是有关音乐的片子,就需要采访几个使用不同乐器的女孩,而且要注意多元化,即采访不同族裔的女孩;
其次,因为当天是夏令营的第二天,培训才刚刚开始,他们的音乐很可能非常不成熟,所以要注意看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背景音乐;
第三,不要忘记采访对象的姓名;
第四,Howard特别提醒我,不要被同行的记者左右。她告诉我,和报社记者同行有一个坏处是,采访对象往往忙于回答记者的问题,没有时间理睬摄像师。而摄像和报纸的采访方式并不相同。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分开行动,分开行动不仅方便采访,也能够提供和报纸报道不同的故事。
我和Lubrano到达夏令营所在地,刚好碰到女孩们在学习女子摇滚乐史。我一听见摇滚音乐,就赶紧冲上去拍。因为即使我不能得到很好的片子,也可以录下好听的音乐。
一到采访阶段,我就发现Howard的提醒完全正确。尽管是我先提出采访夏令营主任的,但因为我和Lubrano在一起采访,而且我还得盯着摄像机,采访对象就转而专心回答Lubrano的问题。最后,我不得不重新找她补了一段采访。
于是我决定和Lubrano分开采访。
因为家里没有电视,我拍摄前先学习了《纽约时报》网站的视频。《纽约时报》的视频有时候会由出镜记者和摄像师一起完成,这样采访就可以简单很多。因为如果不满意采访对象的谈话,出镜记者可以自行解说。但是我们没有这个条件。尽管我是和Lubrano一起去的,但Lubrano可是要写稿的,没时间陪我折腾,所以如何和采访对象沟通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我和女孩们先聊一会儿,然后要求她们用一整段话一次性回答我的所有问题,即相当于自我介绍。她们都高高兴兴地照着我说的做了。每说一段,我就会在摄像机后面竖起大拇指,她们就说得更起劲了。我这招还是跟日剧《悠长假期》学的。每次采访我都会这么做。无论是对11岁的小女孩,还是59岁的主编Bill Marimow,屡试不爽。
拍了一会,我就去看看Lubrano进行得如何了。大多数时间他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观察女孩们训练,并不停地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想当年我也可以只动脑不动脚的。”我长叹一声,然后扛着三角架和数码摄像机去别处转悠。
采访能够如此顺利,和这帮小女孩的大方不无关系。后来我非常感叹地对Lubrano说,“她们的音乐非常恐怖,不过他们都很自信。”我说她们和中国女孩不一样,中国女孩是Shy girl(害羞的女孩),她们是show girl(会表现自己的女孩)。
“你可不害羞。”Lubrano指我冲上去一顿狂拍的场景,我说那当然,我要是害羞怎么当记者啊。
另一个原因则是我呆的时间足够长,长到女孩们都放松下来。如果是电视新闻节目,摄像师大概只花20分钟转一圈就得走人,而我却有更多机会寻找更有意思的镜头。
在拍摄的过程中,一个短片雏形已经在我头脑中成型。在回去的汽车上,一边和Lubrano聊天,我一边考虑用什么音乐、什么镜头,说一个怎样的故事。我决定,视频的主题是女孩从音乐中寻找自信和快乐,通过犯错学习和成长。到家以后,我用了两个小时赶紧编出两分钟的内容,做成WMV格式。第二天早上交给了Howard。
Howard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是部分镜头光线太亮。我这时才想起拍片子的时候忘记关摄像机的背景灯了,只好留下遗憾了;第二是没有字幕。我很羞愧地告诉Howard我不会加字幕。对于编辑软件的使用我都是自己琢磨的。我也不看书,只是需要的时候上网查一些资料,加上对着各种按钮乱按一气。
于是,Howard就让实习生Jeff在我面前演示了一番添加字幕的过程。我一边观摩一边咬牙切齿地决心系统学习编辑软件,但Jeff的一番话很快解放了我。“其实我也是自学的。”他说,“不看书,边干边学,必要时就上网查查资料。”
但是Howard还是不满意。因为我做的短片分辨率不够。
两个月前,这并不是问题。但是随着视频的增加,网站对于视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竞争给逼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网站的视频都相当清晰,即使用全屏观看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我们自然也要加油。
我告诉Howard我可以重新做一个Mpeg版本。但是当晚我重新打开文件,发现辛辛苦苦编辑好的文件坏了,这意味着我得全部重来。看来,多备份不仅是纸媒记者需要记住的,视频记者更要牢记。我再花了两个小时重新编辑,并做成Mpeg版本。这下效果好多了。
重新做成字幕以后,就轮到写说明了。Howard打开报社稿库,查找出Lubrano的文章,根据文章写了一个简单的说明,并且加上了标题——“女孩摇滚”,发到了网站。当天,我就收到了特写版编辑的感谢信。此时离Lubrano的文章发表还有两天呢。
网络版和其他版工作最大的区别,并不是工作内容本身,而是工作的性质。在其他版工作我只是重复在国内的工作而已,最多是增强了在国内已经形成的新闻理念。但是在网络版,我却通过不断犯错学习新的知识,这使我想起自己五年前刚到《财经》的工作经历。
通常一个记者需要经过通讯社、报纸的多年磨练,才有可能到杂志工作。但是在中国,市场化的报纸和杂志几乎是同时诞生的,这也产生了很多像我这样从杂志做起的记者。同样,一般来说你得学习很长时间才能够到电视台做摄像师。但在《费城问讯者报》,我第一次拿起摄像机就开始拍片。
我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不是因为我获得了奖学金,而是因为我恰好出现在中国媒体和美国媒体行业的转折点上。多层次、多媒体报道新闻,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机遇,也是这个时代所有记者的共同命运。
欢迎光临 工程家园 (http://he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