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怎样才能有更多的 大师 ? [打印本页]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6-21 10:51     标题: 怎样才能有更多的 大师 ?

大学的“大”,不是有  大楼,而是有  大师。哈工程如何才能有更多的   大师   ?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6-21 10:52

慢慢来 着急不得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6-21 11:02     标题: 第1种办法: 空降

直接聘请校外的院士。

但成名的院士大多已经过了颠峰期。正如王选院士所说:哪里有50岁以上计算机人才,年龄大了根本赶不上计算机的发展。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6-21 11:04

关键在于自己培养
作者: 上将    时间: 2007-6-21 11:26

原帖由 harzy 于 2007-6-21 11:02 发表
直接聘请校外的院士。

但成名的院士大多已经过了颠峰期。正如王选院士所说:哪里有50岁以上计算机人才,年龄大了根本赶不上计算机的发展。

传说中的“空降师”?!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6-21 11:53

呵呵 上将也了解?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7-6-26 09:31     标题: 其实这事挺难的,是个大工程!需要领导的大魄力去运筹!

撒银子,全球招聘
去国外淘些40岁左右的可以称作实力派的海归

高规格的实验室和所在行业潜力应该是吸引人才的不二法宝

科学发展,5-10年后就是结果期了,会爆炸性的出现大批成果的
作者: 之之    时间: 2007-6-26 11:35

你说得真对
作者: 上将    时间: 2007-6-26 11:40

支持cloud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6-26 18:53

呵呵 如何支持?
作者: hrbeu    时间: 2007-6-27 10:19

原帖由 上将 于 2007-6-26 11:40 发表
支持cloud

支持~~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6-27 12:31

支持现任领导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6-27 20:50     标题: 第二种方法:收罗还未成名的青年天才

首先要有眼光。你得认得出那些有潜力、有后劲,其研究项目正领先于世界潮流的青年。

然后用优厚的奖学金和生活津贴以及科研经费去网罗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让他们在哈工程出研究成果。   花钱送他们去美国拿Ph.D,不怕他们不回来,仅要求他们终身与母校哈工程保持联系即可。也可邀请他们利用假期回哈工程教课,来去自由。(清华本科毕业生的三分之二都去了美国,也没见清华舍不得)。

要网罗 研究型人才,而不是考手。具体说就是:要爱因斯坦,而不要周培源。
周培源就是典型的:“什么都学得会;什么都考得起;但却什么都创造不出!”
哈工程要提倡“搞原创性研究”,而不是只能跟在美国人屁股后面爬!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6-27 21:03

眼光不好培养啊

人的想法是会变的 去了美国也许就不想回来了
作者: wmy7018    时间: 2007-6-28 07:57

一群忧国忧民的人。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6-28 09:39

呵呵  是忧校啊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7-6-28 13:54

原帖由 harzy 于 2007-6-27 20:50 发表
首先要有眼光。你得认得出那些有潜力、有后劲,其研究项目正领先于世界潮流的青年。

然后用优厚的奖学金和生活津贴以及科研经费去网罗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让他们在哈工程出研究成果。   花钱送他们去美国 ...



原创性人才?比如harzy  呵呵~


其实开始我对出国的人多数不抱好感 感觉受社会培养多年 没给国家做啥贡献就出去了。

后来发现那些院士都是喝过洋墨水的

不出去接触顶尖技术和设备 确实难以有成果

逐渐的也对出国的态度 有所改观~

还是出国好~出国学本事好~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6-28 17:57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 出国也是一样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6-28 20:29     标题: “海外名师引进计划”

我校跻身“海外名师引进计划”2007年首批试点高校

作者:王晶 文章来源:外事处 点击数:325 更新时间:2007-6-28 17:39:22    热 荐   
   
日前,我校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联合确定为2007年“海外名师引进计划” 首批试点单位。

即聘任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海外名师来校工作,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营造国际化学术氛围、进行重大科研项目指导。2007年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联合实施“海外名师引进计划”,根据各高校引智工作开展情况,确定全国36所知名高校为首批试点单位,我校位列其中。

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将促进我校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同时推动相关学科的国际化发展,最终提高我校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6-28 21:31

呵呵  还需要再接再厉啊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7-6-28 23:09

呵呵~

harzy 发的是今天的新闻。


看来我还是有一定预见性的~HOHO~
作者: wmy7018    时间: 2007-6-29 07:40

你说的是出国,楼主说的是引进。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6-29 08:48

走出去 引进来  历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作者: wmy7018    时间: 2007-6-30 08:11

牵强附会。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6-30 20:57

呵呵  不附会吧  的确是需要走出去和引进来啊
作者: wmy7018    时间: 2007-7-1 06:59

两人说的不是一回事。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7-1 13:49

嗯? 大师一是从外引进啊  一是选派自己的人去外部学习啊
作者: wmy7018    时间: 2007-7-2 07:55

那就等着吧。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7-3 11:12     标题: 我校的大楼是不错的。。。

我校各项在建工程进展顺利。

总建筑面积5.36万平方米的21B教学实验楼已经进入全面装修阶段,预计7月底如期完工。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动力楼主楼工程顺利进行,预计8月份全面竣工。包括3幢实验楼、总建筑面积近1.7万平方米的动力实验楼工程正在建设中,土建工程预计8月完成。工程建成后,3栋实验楼与动力楼主楼垂直相对,将形成一个临河景观建筑群。新校区标志性建筑之一、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船海实验楼主楼工程进展顺利,预计8月底全部完工。国防重点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水下机器人实验室工程已经完成全部桩基础施工,目前进入土方开挖和填芯阶段。位于新校区南部的新图书馆工程目前也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2008年暑期竣工。

另外我校新校区地下管网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66KV总变电所工程也正在建设中。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7-7-3 14:21     标题: 问下:

变电所干啥用的?


实验室需要么?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7-3 14:32     标题: 变电所与实验室

变电所用来把传输的来的高压电变为低压电。

你的意思是问:需不需要实验室?  还是问:实验室需不需要变电所?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7-7-3 14:50

学校新建变电所
是不是因为实验室有更多的需求
作者: 上将    时间: 2007-7-3 16:30

是啊,有变电所证明学校实力强~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7-3 21:56

呵呵 证明学校这方面在发展吧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7-4 21:43     标题: 哈工程应该有多少大师(从宏观看):攀比对象 暨 竞争对手

我们与国际接轨,与2007年美国大学本科前26名进行对比:
---------------------------------------------------------------------------------------------------------------------
1.        Princeton University(NJ)

2.        Harvard University(MA)
                                       
3.        Yale University(CT)
                                               
4.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4.        Stanford University(CA)
                                       
4.        Massachusetts Inst. of Technology                                                                                         
7.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8.        Duke University(NC)                                                                                         
9.        Dartmouth College(NH)                                                                                         
9.        Columbia University(NY)                                                                                         
9.        University of Chicago                                                                                         
12.        Cornell University(NY)                                                                                         
12.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14.        Northwestern University(IL)                                                                                         
15.        Brown University(RI)                                                                                         
16.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MD)                                                                                         
17.        Rice University(TX)                                                                                         
18.        Vanderbilt University(TN)                                                                                         
18.        Emory University(GA)                                                                                         
20.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IN)                                                                                         
21.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PA)                                                                                         
2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                                                                                        
23.        Georgetown University(DC)                                                                                         
24.        University of Virginia *                                                                                        
24.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                                                                                        
26.        Univ.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                      (*  表示 公立大学)
---------------------------------------------------------------------------------------------------------------------------

下面我们列出  第4名 大学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学院,简称 CALTECH)  的数据:

面积  58。2 公顷(即  124 英亩,873 亩)
本科生  900  人,研究生(硕士生与博士生) 1100 人
教师(包括  博士后)  1000 人,其中 教授  280 人
迄今该校有  27  名校友和教授获得  28  次诺贝尔奖,40 人获得美国科学奖章,9 人获美国技术奖章
现任教授中有  63 名美国科学院院士,29 名美国工程院院士(两院院士92人相当于现今教师的 32。86%),75 名美国国家文理学院院士。

2005年 加州理工学院 的预算超过 5 亿美元,但学费收入只占 3%,科研收入占 48%

就是这样一所学生只有 2000 人的小型大学,却与 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并列第4名。       
----------------------------------------------------------------------------------------------------------------------------
对比 Caltech ,哈工程还是有差距的。不过,总有一天,哈工程会赶上并超过  Caltech  的。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7-5 01:14

呵呵  赶上或者超过不是最重要的 关键是自己能够得到发展啊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7-6 09:49     标题: 出去的只要同母校随时保持联系即可,来去自由。

我校校友、悉尼大学航天与机电工程系主任叶林博士受聘我校客座教授,聘任仪式5日在我校举行。

党委书记王树权出席聘任仪式并为叶林教授颁发聘书。
叶林1982年毕业于我校飞行器结构设计专业、1987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 2002年被悉尼大学聘为终身教授,是澳大利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士、美国西北理工大学顾问教授、同济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纳米材料、结构集成与耐久性等,发表论文300多篇,180多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2004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贝塞尔研究奖。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7-7 12:17

呵呵 顶个先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7-8 10:19     标题: 教授的薪水 与 教授的水平

以美国计算机专业前11所大学的平均值为例

年薪

助教授   10 万美元               副教授      11 万美元             教授  15 -----  35  万美元   

按 1:8 折合人民币:
助教授   80 万人民币            副教授      88  万人民币          教授  120 -----  280  万人民币   
-------------------------------------------------------------------------------------------------------------------------------
教授的工资在美国不能算高的,只能算中等水平,办公司经商的才能挣大钱,例如:

通用电气公司CEO  杰克.韦尔奇   年薪  630  万美元, 2000年 总收入  2820  万美元,另有股票  4 亿美元。

intel公司 CEO 安德鲁.格鲁夫  1996年所持 intel 股票  9500 万美元。

微软公司董事长  比尔.盖茨  2003 年2月16日的股票值  545亿美元。
--------------------------------------------------------------------------------------------------------------------------------
哈工程应该实行美国标准,按 助教授   80 万人民币 ,副教授  88  万人民币 , 教授  120 ---  280  万人民币  的价格招聘教授。

同时,按美国教授的水平标准要求所聘的教授:按期考核,非升即走(比如得Ph.D的助理教授,5年内升不上副教授就解聘)。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7-8 12:00

ls的也太冲动了吧  按照美国的待遇水平来聘请教师?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7-8 20:25     标题: 香港科技大学 就是 按照美国的待遇水平来聘请教师 的例子

1988年宣布成立,1991年10月2日开学。
按照美国的待遇水平来聘请教师,直接聘美国大学里的教授来  香港科技大学  。从校长到教师,几乎一律都是留学生。500 多位教师中,70% 是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 10% 从加拿大回来, 8% 从英国回来, 3% 从澳大利亚回来。博士学位是进入大学任教的必备资格。

到2001年10月2日,刚刚建校 10 年,香港科大的纳米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院院士们评为2000年世界10大科技成就之一。 香港科大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被英国《金融时报》列入全世界的前 50 名(亚洲第一)。超过了 清华、北大。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7-8 23:21

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   
办学体制不一样
如果按照美国待遇来招聘的话 招聘来的教师的待遇如何解决? 学校贷款?依靠财政拨款?可能性不大;如果依靠精简机构来提高教师待遇的话 上级主管部门能够同意么?
作者: wmy7018    时间: 2007-7-9 07:33

这么认真的讨论什么呢?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7-9 07:51     标题: Gooce 是问钱从哪里来?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7-9 07:57     标题: gooce 知不知道 现在哈工程教职工的工资有多少? 由谁发的?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7-7-9 08:54

待遇和发达国接轨 --------------我看行。
关键是学术水平也要和美国接轨--达到世界一流甚至顶尖,而不要像中国的足球高薪低能。

至于钱从哪来?开始只能100%靠国家财政投入,中期(3-5年)争取30%-50%靠校办企业,以及校方科研输出带来的效益,当然也包含科研立项争取来的资金!而5-10年后,这个比例应该占到
70%+,毕竟自力更生才是根本!而靠国家财政是杯水车薪的。

就国情来看有难度阿,看看北、清就知道了。
能首次办成这事的人(团队)应该载入教育史册。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7-9 14:36

原帖由 harzy 于 2007-7-9 07:57 发表


学校的工资是由国家财政拨款的 学生的学费可能也有一小部分分到了教师的工资中吧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7-9 23:02     标题: 哈工程一年在工资上花费是多少?

教职工人数  2943 ,不妨记为  3000  。假设每个人月薪 4000 元,年薪不妨计为  5万。
那么,哈工程 一年在工资上花费是 15000 万,即 1千5百万元。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人数各应该是多少呢?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7-9 23:04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教学岗位的啊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7-10 07:55     标题: 月薪 4000 元是平均值

是 职工、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平均月薪。
作者: wmy7018    时间: 2007-7-10 08:04

与大师有关?
作者: 上将    时间: 2007-7-10 09:13

都是有希望成为未来的大师嘛~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7-7-10 09:17

原帖由 上将 于 2007-7-10 09:13 发表
都是有希望成为未来的大师嘛~


发现一个问题:

07备选院士名单里有咱校兼职教授(同时也兼职其他很多学校的),看到了1~2个。(因为手头没详细资料,故没做具体统计,有资料的人统计下不费时的)

如果成功入选为院士  算是咱校的院士么? 我觉得应该算~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7-7-10 09:18

原帖由 harzy 于 2007-7-9 23:02 发表
教职工人数  2943 ,不妨记为  3000  。假设每个人月薪 4000 元,年薪不妨计为  5万。
那么,哈工程 一年在工资上花费是 15000 万,即 1千5百万元。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人数各应该是多少呢?


工资
科研经费
都很重要~

尤其后者,更是被人看重。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7-10 09:44     标题: 平均工资 与 大师人数 当然有关。

原帖由 wmy7018 于 2007-7-10 08:04 发表
与大师有关?

如果教授工资按 每年 120 万---- 280 万来算,哈工程现在一年支付的工资   1千5百万元  就只能聘请  54 至  125  个教授;而现在哈工程就有 教授 337 人,博士生导师  267 人,共   604  人,按照我们的教授工资标准就需要  72480 万元 至 169120 万元,即 7 亿至 17 亿元人民币。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7-10 15:33

所以说按照美国那边的待遇来聘请教师是不大可能的
何况如果哈工程这样  势必带起一股风 全国各地的学校都会这样  最终造成虚假繁荣现象  总有一天会崩盘的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7-7-11 10:00

视频:
《大家》物理学家.丁肇中.上

《大家》物理学家.丁肇中.下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7-7-11 10:02

原帖由 gooce 于 2007-7-10 15:33 发表
所以说按照美国那边的待遇来聘请教师是不大可能的
何况如果哈工程这样  势必带起一股风 全国各地的学校都会这样  最终造成虚假繁荣现象  总有一天会崩盘的


我还是希望  早些  看到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校的。


注定有失败的结果  必然就会有成功的可能
作者: 遥远的可可西里    时间: 2007-7-11 10:10

原帖由 harzy 于 2007-7-10 09:44 发表

如果教授工资按 每年 120 万---- 280 万来算,哈工程现在一年支付的工资   1千5百万元  就只能聘请  54 至  125  个教授;而现在哈工程就有 教授 337 人,博士生导师  267 人,共   604  人,按照我们的教授工 ...



我觉得教育不是商业,
或者说不是一般的商业。

民族需要时,国家往往是不计后果的去投入资金的!
古今中外如此
即使在晚清、民国时候也是这样:

那时候很多公费留学都比较好申请。记得抗战时候,山西证幅就出台了一个政策:毕业于国立大学的山西籍人可以由山西公派去国外3年,那时候一个来自南方的清华女毕业生毕业即失业了,她祖籍是晋人,就去尝试了下,结果去德国某工学院了,研究弹道。(系主任德国人同情抗战,虽然那个系涉及德国军工,还是破例收了她--第一个中国人,该系第一个女学生)。她回国后参与了两弹一星的研制...

国内那时候各种学堂、学校、师范校确实很多。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7-11 21:30

教育产业化害人不浅啊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7-14 00:13     标题: 一个系要成为 世界的中心 需要几个 大师 ?

先说数学。以  哥廷根大学  为例。

首先是 克莱因 来到了 哥廷根大学 ----  这所 高斯、狄利克雷  和  黎曼 的大学。克莱因总是试图把每个有培养前途的德国青年数学家送往巴黎(当时巴黎在数学上处于领先地位)。克莱因很仔细地保留了希尔伯特在讨论班上提出的报告,他后来说过:“一听他的报告,我就知道他是一个数学方面的后起之秀。”,然后 克莱因 就把 希尔伯特 送到巴黎。

然后克莱因用设立的两个正教授职位 把 希尔伯特 和  闵可夫斯基  聘为正教授。

希尔伯特是于 1895年 来到 哥廷根的,到1900年 已成为领头的德国数学家。哥廷根也成为世界数学中心
20 世纪初,全世界数学专业的学生都受到同样的忠告:“打起你的背包,到哥廷根去!”,就象到麦加朝圣。这里的讲师和高年级学生中的许多人之所以到哥廷根来,仅仅是因为这儿有希尔伯特。

结论是:一个数学系要成为世界数学中心只需要 2 -- 3 个正教授。教授工资按 每年 120 万来算,2 至 3 个教授一年工资为  240 至  360 万元。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7-14 00:53

呵呵 还真是执着啊  顶个先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9-17 15:02     标题: 大贯惣明受聘我校客座教授

作者:祁艳朝 文章来源:工学周报 点击数:1999 更新时间:2007-7-13 10:11:06    热 荐   
现任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的大贯惣明博士,13日上午受聘我校客座教授。

大贯惣明,1950年9月出生,1980年获日本北海道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材料科学、辐射损伤、电子显微镜、能量材料等,是日本金属学会,日本电子显微镜协会,日本原子能量协会,材料研究协会会员。1982年起历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员、日本北海道大学工学研究科助手、日本北海道大学工学研究科副教授、日本北海道大学工学研究科教授等职。曾撰写用高(中子)通量同位素反应堆方法对钒及V-Cr-Ti合金的质变及初始组成的影响、离子线的照射对Ti-Ni形状记忆合金相转变的影响、IVA-VA中子照射法对316不锈钢气孔形成的影响、铍元素散射水晶的微观结构分析等论文。
   
文章录入:UX_wangyiyong    责任编辑:B_wangwenjie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9-17 15:05     标题: 余红星、苏光辉、唐传祥三位专家受聘我校兼职教授

作者:祁艳朝 文章来源:工学周报 点击数:2658 更新时间:2007-7-18 9:00:54    热 荐   

16日上午,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工程物理系主任唐传祥,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光辉,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专业室主任余红星受聘我校兼职教授。

唐传祥,1969年7月出生,1996年3月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兼任国家863项目专题组专家、中国粒子加速器学会常务理事及加速器物理专业组组长等职。主要从事加速器物理及应用研究,涉及以微波电子枪为主的多种高亮度电子注入器的研究,电子束与激光束的相互作用研究等。参与及主持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任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发明金奖1项等其他省部级奖励多项,并入选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苏光辉,1966年2月出生,1997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担任全国反应堆热工流体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核学会理事、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评审专家等职,是国内、国际期刊或学报的审稿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核动力系统热工水力实验与数值计算、严重事故分析。曾负责或参加了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核工业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二等奖等奖项,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国内核心期刊及国际英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2篇,被国内外引用182次,被SCI和EI收录67篇。

余红星,1969年12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核反应堆工程专业,长期从事船用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事故分析、运行分析和规程制订等研究。熟悉国际上安全分析技术,在确定论和概率论安全分析技术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曾在韩国原子能研究所从事LOCA最佳估算分析工作;在法国法马通公司从事设计基准事故水力载荷分析和现实估算分析方法研究。曾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
   
文章录入:UX_wangyiyong    责任编辑:coast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9-17 15:09     标题: 陈杰受聘我校兼职教授

作者:祁艳朝 文章来源:工学周报 点击数:914      更新时间:2007-7-25 11:58:39  
25日上午,我校校友、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陈杰受聘我校兼职教授。

陈杰,1964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1988年获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博士学位。担任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半导体领域评审专家等职,是IEEE有价值会员。2001年4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3年获“回国留学人员成就奖”,2005年度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获得30多项专利。

文章录入:UX_wangyiyong    责任编辑:UX_wangyiyong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9-17 15:10     标题: 张钧受聘我校客座教授

作者:祁艳朝 文章来源:工学周报 点击数:1012 更新时间:2007-7-27 9:55:52    热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教授张钧,27日上午受聘我校客座教授。

张钧先生,1946年7月出生,198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海洋工程专业理科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副教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海洋工程专业副教授、近海技术研究中心(OTRC)副主任、近海技术研究中心(OTRC)流体结构相互作用方向研究带头人等职。曾是“Sigma Xi”(西格玛·希)协会成员,曾获“李基金会”奖学金。张钧先生著述颇丰,发表期刊文章33篇,会议论文60篇,报告论文25篇,编辑书籍2本。开发商业软件3套,在过去的10年间完成的项目超过26个,直接应用于项目的基金超过了1300万美元。
   
文章录入:UX_wangyiyong    责任编辑:UX_wangyiyong
作者: 上将    时间: 2007-9-17 15:11

原帖由 harzy 于 2007-9-17 15:05 发表
作者:祁艳朝 文章来源:工学周报 点击数:2658 更新时间:2007-7-18 9:00:54    热 荐   

16日上午,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工程物理系主任唐传祥,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光辉,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 ...

我说怎么这么眼熟~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9-17 15:14     标题: 两外国专家道格拉斯•弗奇、约翰•埃德温•哈克亚德受聘我校客座教授

作者:祁艳朝 文章来源:工学周报 点击数:2143      更新时间:2007-8-22 11:57:38
现任美国伊利诺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道格拉斯•弗奇、个人咨询公司近岸咨询工程师约翰•埃德温•哈克亚德于20日受聘我校客座教授。

道格拉斯•弗奇,1947年5月出生,197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全尺度结构力学特性、钢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高速公路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风对结构的影响、现有建筑物的加固以及铁路桥的动态响应研究。在国际上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完成以及在研项目20余项。任《桥梁工程》期刊的副编辑,并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诺曼奖”等诸多奖项;且多次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

约翰•埃德温•哈克亚德,1945年3月出生,197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海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开创者、任主席,曾任职于深海石油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委员,主要从事数值水动力学、海洋采矿以及近海结构物的研究和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得美国专利5项,在国际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近海工程手册》,主要撰写浮式近海平台设计和立管部分。
  
文章录入:UX_wangyiyong    责任编辑:UX_wangyiyong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9-17 15:17     标题: 诺贝尔化学奖提名奖获得者 冈本佳男受聘我校特聘教授

作者:杨宇宁 祁艳朝  白云 文章来源:工学周报 点击数:2658     更新时间:2007-8-30 21:38:10    热 荐  ★★★
29日上午,学校在启航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隆重仪式,聘任诺贝尔化学奖提名奖获得者、国际著名的手性体分离材料领域科学家冈本佳男为我校特聘教授。

冈本佳男1941年1月出生,1969年3月获大阪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日本名古屋大学先端技术研究所客座教授。他是国际著名的手性体分离材料领域科学家,从事高分子化学、有机立体化学等专业的研究工作,曾在世界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414篇,发表评论92篇,出版著作38部。早年他曾留学美国,在美国密西根大学任博士研究员。他历任大阪大学基础工学部副教授、名古屋大学工学部教授、名古屋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教授、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名古屋大学先端科学研究机构客座教授;曾任日本高分子学会会长、2006年3月起任日本学术会议联盟议员。他曾获日本天皇奖和日本高分子学会奖、纤维学会奖、日本化学会化学技术奖、艺术科学奖、美国手性体材料奖章等。因在手性体分离材料合成与分离技术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2006年他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提名奖。
   
文章录入:B_chengweilu    责任编辑:coast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9-17 15:19     标题: 吕滨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

作者:祁艳朝 文章来源:工学周报 点击数:1944     更新时间:2007-9-7 15:29:10    热 荐   
现任哈尔滨市画院副院长吕滨于6日受聘我校兼职教授。

吕滨,1958年2月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是哈尔滨市政协文史委员、中国雕塑协会理事、黑龙江省雕塑协会秘书长。2003年起任哈尔滨市画院副院长。2006年被评为哈尔滨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多次在全国美术大展上获奖,曾多次代表哈尔滨市政府参加世界级冰雪大赛,并获得日本札幌国际雪雕比赛金奖、芬兰国际雪雕比赛银奖。
   
文章录入:UX_wangyiyong    责任编辑:coast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9-17 15:22     标题: 祝福恩、姜树卿受聘我校兼职教授

作者:祁艳朝 文章来源:工学周报 点击数:92     更新时间:2007-9-13 20:49:37           ★★★
省委党校副校长祝福恩教授、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姜树卿研究员分别于6日和13日受聘担任我校兼职教授。

祝福恩,哲学硕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科顾委专家、省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省哲学学会副会长、省政治学学会副会长,发表论文500多篇、著作十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十余项。

姜树卿,曾任省委高校工委宣传部、省教委思政处处长等职。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教育探索》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著有《高等学校“课型”教改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学》等著作,主持教育部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等多项。
   
文章录入:B_chengweilu    责任编辑:B_chengweilu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9-17 15:32     标题: 祝愿两个月来哈工程引进的兼职教授产生重大效果!

但要等多久才能看到效果呢?
作者: gooce    时间: 2007-9-17 20:11

估计有点远啊
作者: 青枫浦上    时间: 2007-9-21 17:52

去偷去抢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9-24 08:12     标题: “ 111 计划”

(1)“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简称“111计划”,是由教育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的旨在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以高校现有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以重点学科为突破口,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与国内人才的密切合作,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全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2)“111计划”的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结合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从世界排名前 100位的大学或世界排名前20名的学科或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努力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提高高等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
作者: Candy1982    时间: 2007-9-24 09:19

该计划实施于100个国内高校  目前确定了70几个了
作者: Candy1982    时间: 2007-9-24 09:21

原帖由 Candy1982 于 2007-9-24 09:19 发表
该计划实施于100个国内高校  目前确定了70几个了


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大概确定80几个了基地


有若干院校是 2个基地/校

多数(70几个)院校为 1个基地/校
作者: 上将    时间: 2007-9-24 13:29

没戏~
作者: harzy    时间: 2007-9-24 17:21     标题: 建100所学校的话,哈工程应该能进去。。。






欢迎光临 工程家园 (http://he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