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家园's Archiver

遥远的可可西里 发表于 2009-10-7 21:31

在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迎评创优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迎评创优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iH;BB z U;{
校长 刘志刚(2009年10月5日)
}'Mj jA,} z1a'[ M
8u*tQ7~ iFu3| r )V;h._ q#|H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Up1vE/pba
5f*o0UT#E#{a3F9iW

@-f2P)G,|:h 今年11月17日至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专家组,正式对我校“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进行评估验收。s(N9A\b
MHoig-sZ R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迎评创优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全力做好“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验收准备工作。3Q5szJ ~/c

,A DN8tAo O z8no8F:L4kt
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O#} y#B4I)~

p6tj/Q!IqQT]7xo+R 一、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Np;I[ NWT/r6M

|LeAS 我校研究生教育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的“哈军工”时期,是新中国最早开办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恢复高考以后,自1978年首批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又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博士授权单位之一,2002年获准试办研究生院。30年来,我校抢抓发展机遇,完成了研究生教育基本框架的构建,初步形成了具有工程大学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已累计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研究生一万多名,成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渠道之一。特别是获准试办研究生院以来,我校研究生教育培养规模迅速扩大,学科门类持续增加,招生类型不断拓展,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规模分别从2001年的2500人和500人扩大到2009年的5100人和1500多人;一级、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硕士点从2001年的2个、16个和38个增加到2009年的6个、25个和95个;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人数也分别从2001年的131名和311名增加到2009年的254名和689名。各项数据增幅基本都在100%以上。另外,自国家1998年开始评选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以来,我校共有10篇论文获奖或提名,年均1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与此同时,卓有成效的研究生教育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促进了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科学研究。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的研究生力量,我们如何取得并完成[color=red]一年5亿元的科研任务[/color];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发展的研究生教育,我们如何吸引并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如果没有一批具有深厚积淀的博士硕士授权学科,我们如何建设支撑工程大学未来的特色学科体系。研究生教育在学校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为学校事业发展最核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cdS:@P-R
%c} AG\a&K5g

BM6u]0M%kM O 二、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的重要意义
)Q&t/b5^&m2}m
m j]*C _#e/l,?+[ 2006年,国防科工委根据《国防科技工业教育“十一五”规划》,针对委属高校提出实施“一提三优”工程,即办学水平提升工程、党建创优工程、本科教学优秀工程和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一提三优”工程是工信部以及原国防科工委履行政府管理职能、规范和评价所属高校办学行为的重要举措,对部属高校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大学,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提升服务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的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一提三优”工程中,“党建创优工程”和“办学水平提升工程”将于明年验收,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对“本科教学优秀工程”而言,由于我校已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并获得了“优秀”评价,工信部不再单独组织评估验收工作。因此,这次“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验收,是“一提三优”工程实施以来上级主管部门首次组织的单项创优工程验收工作,也是工信部成立后对所属高校首次开展的研究生教育专项评估,部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
b+qYMU e8}
qH;n ]I:Z/z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此次评估验收,部属3所“211工程”高校是由来自“985工程”高校的专家构成的同一个评估组,在比较集中的一段时间来进行,既具有可比性,又具有竞争性。评估验收结果,对工信部形成七所高校整体印象、对今后学校获取各种资源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带来十分深远的影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型大学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其水平综合反映了学科实力、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本科生源质量等诸多要素,在“一提三优”工程中处于重要地位。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是提高我校研究型大学建设水平的标志性工作,是深化内涵建设、推进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研究型大学定位、进一步形成我校研究生教育理念和思路的重要契机,是建设一流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全面提升服务“三化”能力的必由之路。关于评估,我们曾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过程,既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全面提升的过程,更是一个系统梳理和凝练办学理念的过程,一个大幅改善办学条件和环境的过程,一个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的过程,一个凝聚师生员工、锻炼和培养干部的过程,总之,是一个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过程。这次“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验收,既是对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一次全面促进。圆满完成评估验收,对于提升我校研究生教育水平,对于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跨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cy\,I"a5v
I-wj5x y'Q X 三、我校实施“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取得的成效及存在不足a{,{WE_,y#cP

w` X7{%d k 根据部属高校“一提三优”工程实施意见,我校2007年成立了“一提三优”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对实施“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进行了全面部署。两年来,我们围绕研究生培养机制、培养方案、培养条件、质量监控、导师队伍、学科体系等主要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一是制定了“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迎评创优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党委工作部署,我校从2007年初启动实施“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制定了专门实施方案,并明确在2009年底前使研究生教育工作达到评估优秀水平。同时,确定研究生教育迎评创优的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加强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的方针,进一步确立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以大力推进“主体超越、整体升级”战略、构建特色学科专业体系为牵引,大力推进“创新推动、打造品牌”战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核心,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质量导师队伍为基础,大力推进“高端引领、集成优势”战略、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为保障,着力改革创新,促进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努力为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研究生教育基础。二是建立了组织领导体系,做到任务分解、责任落实。2007年,学校成立了“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杨森森副校长为常务副组长,成员包括有关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加强迎评创优工作,今年又成立了迎评工作办公室以及各专项工作组,统一组织、协调、检查和指导迎评工作。迎评工作实行校、院(处)二级负责制,全校形成了校级领导小组统揽全局、各部门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格局。各部门、各院系按照工作分工制定迎评措施,细化工作流程,统筹协调、精心组织,迎评创优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三是丰富研究生教育理念,为推进“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提供了思想武器。近年来,面对研究生规模迅速增长的形势,我们的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导师数量、科研自主创新能力、部分学科历史积淀等方面的问题凸现,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断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索,不断立足自身找问题、找差距、找解决办法。2007年寒假工作会议,学校专题研究研究生教育工作,强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精英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永恒主题,提出以培养机制和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实现研究生教育由外延与内涵发展并重,向内涵提升为主转变;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随后,在杨德森副校长以及研究生院主导下,学校又召开若干次会议专题研讨研究生培养问题,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对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四是加强学科建设,为开展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依托。学科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立身之本,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失去了培育高质量研究生的土壤。2007年以来,学校按照“突出特色、打造体系”的思路,通过“211工程”学科论证和建设、国防特色紧缺学科专业建设、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建设、2008-2012学科规划制定等举措,加大学科建设投入,着力构建以“三海一核”为核心的特色学科体系,正在取得成效。高水平的特色学科,已成为我校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主要载体。五是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建立研究生培养的新机制。为适应研究生教育的新形势,借鉴国内外部分高校的经验,经过反复酝酿、周密安排,我校从2007年起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我校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改革,对转变研究生培养理念、增强导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提升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项改革得到国务院学位办的支持和肯定。六是采取切实有效举措,努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体系方面,在充分总结人才培养经验和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基础上,制定了2009版研究生培养方案,今年已经开始实施;在机制体制方面,除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外,还进行了首轮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和新一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大力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推行了导师准入与退出机制,遴选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研究生指导教师;学位点建设方面,在设立一批新学位点的同时,也实事求是地对一批培养力量不足的学位点暂停了招生;在质量监控方面,建立了从课程学习到毕业答辩全过程的监控体系;在培养条件方面,以“211工程”和各类专项建设等为契机,新建和完善了一批满足研究生培养的科技创新平台等。七是多渠道宣传动员,使“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重要意义深入人心。2008年,学校召开“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研究生动员大会,杨德森副校长作了动员报告;研究生院也组织召开了研究生教育工作座谈会,就如何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等问题征求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学校利用《工学周报》、有线电视台、校园网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全体研究生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的评估体系和重要意义有了深入了解,增强了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八是接受督导检查,及时总结整改。

遥远的可可西里 发表于 2009-10-7 21:31

2008年4月,我校接受原国防科工委“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督导组检查,督导组对我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进一步处理好特色学科与其他学科、国防科研与民用科研、提高工程能力与加强学术交流之间的关系,打造更加完备的学科体系;第二,进一步完善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第三,进一步加强与部属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对督导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认真整改,进一步加强了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着力提高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质量, 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努力开辟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途径,使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T Hq*JT8YI:N(g(w(HA[
`W%zQ E kX1j)q@5M)L

ys{'`a R Od 毋庸讳言,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对照“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指标体系,我校研究生教育在学科体系、研究生创新能力、生源结构、导师队伍结构等方面与评估指标的A级标准还有不小差距。例如:研究生培养体系不适应研究生数量快速增长的问题,学科面比较窄的问题,导师队伍水平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基础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的问题等。'u bP SW#jv co/_!V

z4b1{AK7c3p"BB9j1B
F g'A:I&t s.Tc:^
}mZFds&D/g%{yK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c eV;x }| T&m0OwZF

_!wM5i"T#B4['c
,]:aL6P6@3Q K\%P3K a+I]!C2^q tUP
一是对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认识还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和研究生指导教师,对研究生教育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到位,对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定位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部分研究生指导教师仅把研究生作为完成技术开发、工程项目的助手,对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与创新能力还重视不够等。z,mf9X5bKq

:V9OT(m5O$r"L
NlK+XI1e^ 2s;f!Ii9n#b%Hd#h Z
二是学科发展不平衡,部分学科培养研究生能力不足。我校培养研究生的部分学科历史积淀不足,水平提升还不够快,学科具备的实力、导师的能力水平和能提供的科研条件与研究生培养的数量、要求尚有一定差距,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校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瓶颈。%}eC;MA

:j2]o+m6v h,|Bdox
^ v UK8_y:g(`8@
dy"~?A-V%k Mm 三是导师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我校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规模有了大幅增加,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研究生指导教师数量还远不能满足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部分教师对研究生导师的称谓很看重,但对这个称谓的责任和内涵、对导师自身的要求认识不足。部分指导教师对研究生教育工作投入精力不够,有的指导教师治学不够严谨,对学术道德要求不够严格,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3V1gVV2r XiMl&a`&M
-T8Y4nT7znr1mB|)e CP1R3[S ],cl
{8k-{9T qVt
四是培养方案还不能适应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要。原有研究生培养方案未能充分体现国家科技战略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在加强基础理论和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尚存差距,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在学科前沿从事原创性研究的比例不够高,研究生独立取得的原创性成果还不多。而新版培养方案刚刚制订,效果显现还需要一个过程。
o3M J&Y[7b0H%q1R$`X#a
}:I*Z:p1]7G
3L WB,^ S9Mg-NV 5J V bC7m[0V[9eK~
五是研究生培养的硬件条件和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研究生工程实践条件建设和创新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还不足,学院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调动不够充分。研究生创新基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调整。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培养质量的全过程监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我们要抓住实施“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的契机,在全校各方面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下,尽快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确保顺利通过工信部验收并努力达到优秀的目标。
0]?6j k%P/]6_{m #G/Z#fBt"}*\6]+u]

'w5X)A4ma8A$jbTA
-h)G&J"jc:tD$K(p-c 四、做好迎评创优工作的几点要求3Koq1c;K4|?
*Si~m$]i8^ x
_5Y9Dfl4Z4a)Q&KB
#F!W|O0e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师生员工,进一步增强迎评创优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迎接“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验收评估是下半年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作为本单位迎评工作第一负责人,要按照学校迎评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研究生院的具体组织,深入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充分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身心投入到迎评创优工作中去。/k/fzKff?C0O9i~*L

6b0C2Cv _M|G
!YE}vZ*`
z]&N%@tZ%wI 二是要加强责任落实,分解细化指标,高标准、高质量、有针对性地做好评估指标体系的落实。研究生院要做好总体谋划和任务分解工作,要靠前指挥,有效协调。各单位要按照任务分工要求,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吃透评估指标内涵,逐项分析研究,逐项加以落实,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明确目标、弥补不足,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VAW1TMz1d isAK0L;sd

p0i6Kq9E Y R^fg&F:q8Dy
三是要加强成果整理,完善迎评材料,充分展现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亮点和特色。各院系、部处要密切配合,抓紧进行各项材料、数据的收集、整理、补充和完善工作,并建立动态的更新机制,确保能够向专家组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和资料。要精心组织好迎评报告等材料的撰写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全面展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评建创优的成果。
.ozxW-V R#Q ~ bD.UP$w#i

6w"~1y @/{"YfX H)o
F"Ps9z7@wD-f'd E7G 四是要坚持以评促建,完善机制体制,形成研究生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评估是手段,不是目的。现在距离专家组进校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也不可能使所有指标都达到A级标准。关键是要通过迎评工作,总结我校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划、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进行认真研讨和反思,提出改进或加强的方案和措施,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0[/H)VPD1C._UI zj
~fS"ucl tt

XniK3A*A c |4cm2_} b.QM3C&dWdjV
五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通过学校的新闻媒体和各种传播媒介,宣传成绩、推广典型、激励师生、促进工作,形成全校上下团结一致迎评创优的良好氛围。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我校“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工作已进入全面迎评创优的最后时期。我们要发扬在本科教学评估中荣辱与共、爱校如家的主人翁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富有成效的努力,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周密部署,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完成“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迎评创优的艰巨任务,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召开再次书写浓重的一笔!Uk/}8pv#L E

I^ lQ~oP 'w;l2a'}f']0b KV*R

6P`i lT-F*ir 谢谢大家!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