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厨房之中国名菜系列(全)
巧手厨房之中国名菜系列(全)[size=6][color=blue]民族风味[/color]
[/size][b][size=4]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其中少数民族在我国人口中占
很大的比例。在中国烹饪这个百花园地里,少数民族菜以它独特的烹调方法
和著名的菜肴享誉中华大地。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人民善于烹调,已形
成“壮味”。每年旧历6 月24 日是壮族的火把节,在庆祝宴上,除了家养畜
禽类菜肴外,席上必有野味。在这个节日里,各家各户竟献绝技,名菜佳点
层出不穷。如“火把肉”,“皮旺糁”、“清炖破脸狗肉”、“子姜野兔肉”、
“白炒三七花田鸡”等。
苗族人民喜爱养狗,因此,也擅长于烹制狗肉,不论炖、烤、卤、酱,
都有浓香味扑鼻而来。狗肉鲜嫩、味美,兼能温补气血。如“瓦罐炯狗肉”、
“清汤狗肉”就是苗族菜肴的代表。
白族人民善于腌制火腿、香肠、弓鱼、猪肝醉、油鸡、螺狮酱等品种
繁多的食品。妇女尤擅制作蜜饯、雕梅、苍山雪炖甜梅。白族人民是一个好
客的民族,每逢客至,首先邀请上座,随即奉献烤茶、果品,再用八大碗、
三碟水果等丰盛的菜肴款待客人。
回族菜,一名清真菜。清者,洁如澄水,明如满月;真者,言无虚假,
行无伪诈。要做到“清真”两字,从人到事,遍及至物,都须如此。清真膳
食,擅烹牛羊肉,名菜如“烤全羊”、“涮羊肉”、“烤羊肉”。这些都是
清真菜的代表。
其他如满族菜、蒙古族菜、藏族菜、朝鲜族菜等,亦各具特色,这里不
一一详述。本篇精选各少数民族传统菜肴,品种花样多,各有特色,以飨读
者。[/b][/size]
[size=5][color=red]巴 蜀 风 味[/color]
[/size]巴蜀风味,指四川省地方风味,简称川菜,是我国四大菜系之一。川菜
的烹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发源地在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巴蜀两国,
大致出现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公元前七世纪到三世纪),原是两个部族的名
称。蜀族以现在的成都为中心,建立了奴隶制的蜀国;巴国则以现在的重庆
为中心,建立了奴隶制的巴国。巴人和蜀人共同创造了有鲜明特色的巴蜀文
化和烹饪技术。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四山环抱,江河纵横,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号
称“天府之国”。盆地、平原和山丘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常青,盛产粮、油、
果、蔬、笋、菌、家禽和家畜。不但品种繁多,而且质量尤佳,均为川菜的
主要烹饪原料。山岳深丘地区多产熊、鹿、樟。鹿、贝母、银耳、香菇、虫
草等山珍野味。江河峡谷流域,所产各种鱼鲜,如江团、雅鱼、岩鲤、爵鱼,
量虽不多,而品种特异,均为烹任的佳品。唐代诗人杜甫曰:“青青竹笋迎
船出,日日江鱼人馔来。”宋代诗人陆游日:“新津韭黄天下元,色如鹅黄
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均对四川的丰盛特产备加赞
赏。四川的调味品也独具特色,如中坝酱油、保宁醋、潼川豆鼓、郸县豆瓣、
宜宾芽菜、涪陵榨莱、自贡井盐等,这些得天独厚的特产,为川菜的形成和
发展,提供了特殊而优厚的物质基础。
川菜有成都、重庆两大流派,皆嗜麻辣,而成都偏麻,重庆偏辣。川菜
共分高级筵席、普通筵席、市肆便餐及家常风味四大类。高级筵席,选料严
谨,制作精细,组合适时,调味清鲜,多用山珍海中国名莱巴蜀风味味,配
以时令蔬鲜,品种丰富,味别多变。代表名菜有“FR燕菜”、“一品熊掌”、
“干烧鱼翅”、“麻酱鱼肚”、“家常海参”、“干煸就鱼丝”、“竹荪肝
膏汤”等。普通筵席,又称田席,就地取材,菜重肥美,乡上风味,朴素实
惠。所谓“三蒸九扣”便是其典型代表,名菜有“龙眼甜烧白”、“龙眼咸
烧白”、“坛子肉”、“东坡肘子”、“粉蒸肉”等。市肆便餐,以烹制快
速、经济方便,适应多种需要为特点,以烧、炒、爆、馏、拌为主要烹调方
法,主要代表菜有“宫保鸡丁”、“水煮牛肉”、“口袋豆腐”、“鱼香肉
丝”、“小笼粉蒸牛肉”、“干偏牛肉丝”等。家常风味,取材方便,操作
简单,家喻户晓,人人会做,普遍流行的有“回锅肉”、“麻婆豆腐”、“开
水白菜”、“连锅汤”、“大蒜鳝段”等。
川菜味型多变,是其最大特点。有“食在广州,味在四川”之说。西汉
时期(华阳国志)中,记有蜀人“尚滋味,好辛香”,这一食俗,流传久远,
至今不衰。以吃辣椒为例,用法上有青椒、红椒、鲜椒、干椒、泡辣椒、糊
辣椒、辣豆瓣、辣酱、辣椒油、辣椒面等之分,并与花椒、葱、姜、蒜、糖、
醋等巧配炒合,烹调成千变万化的复合美味,形成麻辣、红油、糊辣、豆瓣、
怪味、鱼香、家常、宫保等。川菜在烹调技法上,讲究刀工、火候,千变万
化。特别是以小煎小炒、干烧干偏见长。炒菜不过油,不换锅,芡汁现炒现
兑,急火短炒,一锅成菜。川菜亦重用汤,所谓“川戏离不了帮腔,川菜离
不了好汤”,确实如此。川菜长于根据原料不同,巧妙配合,形成了“清鲜
醇浓、麻辣辛香、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独特风格。
[[i] 本帖最后由 高西 于 2008-2-28 11:47 编辑 [/i]] 滇 黔 风 味
滇黔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处云贵高原,气候极为复杂,有“一山
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民谚。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多种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被誉为“动植物王国”。
众多的动植物,给饮食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姜、
葱、大蒜遍及滇黔各地;有被誉为“京果之王”、“真菌之花”的山珍竹荪,
名贵的银耳、香菇、鸡棕菌及其他各种食用菌;有玉兰片及各种竹笋;有世
界稀有的两栖动物娃娃鱼、威宁草鱼及其他各种淡水鱼,还有滋补药材天麻、
三七、虫草、杜仲,等等。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宣威火腿、独山盐酸菜、
太和豆鼓、路南卤腐、镇远陈年道菜、草塘松花皮蛋、赤水晒醋、贵阳酱油
及特有的甜酱油,以及驰名中外的茅台酒等,给饮食行业提供了辅料和饮料。
滇黔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居住着汉和回、彝、白、苗等许多少数民
族。各族劳动人民运用本地的丰富资源和土特产,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菜肴,
经过长期的烹调实践,注意吸收了川菜和鲁菜的技艺,不断地融汇和改造,
取长补短,逐步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滇黔菜系。
滇黔风味菜以昆明、贵州等地为中心,集中了本地区各民族烹调技术的
精华,充分发挥了用料广泛、鲜美时新、品种多变的特长。烹调技术擅长于
蒸、炖、卤、炒、炸、烩、酿等,以山珍和水鲜见长,讲究本味、酥脆、
糯、重油、醇厚。而不烂,嫩而不生,点缀得当,造型逼真。滇黔风味菜
之所以形成以上烹调方法和口味特点,这与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风俗消费
习惯,以及历史原因分不开,同时注意吸收外省菜的精华。如海产品类的菜
肴,就吸收了沿海的经验而加以改进。在烹调技术上,如三鲜、滑熘、酿烩
等技法中,兼具了北方清淳的特点。滇黔地区与巴蜀接壤,川菜中的麻辣也
深受滇黔人民的喜爱,一般菜肴在烹调过程中离不开辣椒、胡椒、花椒、葱、
姜、蒜、芜荽、甜酱油,故菜肴味酸麻辣,鲜香回甜,百菜百味。 赣 江 风 味
赣江风味,指江西地方风味。江西省简称赣,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史
称“吴头楚尾,粤产闽庭”,境内丘陵起伏,平原坦荡。赣、抚、信、修、
饶五河纵横境内,汇聚鄱阳湖,流入长江。郝阳湖烟波浩渺,水大一色,是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这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物产众多,丰甲京南。历史
上人文荟萃,宗教昌盛,名胜古迹、宫廷寺院遍布全省。早在秦汉时期,江
西就是鱼米富饶之乡。到了唐宋,经济繁荣,人才辈出。当时江西的粮、茶、
造船和银铜冶炼等都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明清时的全国四大米市、五大茶市
和四大名镇,江西各占一席。发达的经济促进了文化艺术的昌盛,同时也带
来了膳食饮撰的发展。江西菜,主要选用当地特产为原料,如驰名中外的广
昌通心白莲,南丰蜜桔,南安板鸭,泰和乌骨鸡,万载三黄鸡,婺源荷包红
鲤鱼,峡江米粉,庐山石耳、石鱼、石鸡,挪阳湖银鱼等等,都是庖厨珍品,
一经名师妙手烹制,就是地方特色浓厚的美味佳肴。
江西菜,主要由南昌、邪阳湖区和赣南三路菜肴构成。其共同的特色是:
味浓、油重、主料突出,注意保持原汁原味。在品味上则侧重咸鲜、香、辣、
蜀人、湘人嗜辣,赣人亦在伯仲之间。在质地上讲究酥、烂、脆、嫩。在技
法上以烧、焖、蒸、炖、炒见称。烧或悯的菜酥烂、味香、汁浓,如久负盛
名的“三杯鸡”。蒸或炖的菜保持原汁,不失原味,既保全营养,又有补益,
如“清蒸荷包红鲤鱼”、“清炖武山鸡。”炒菜油重,保持鲜嫩,如赣州名
菜“小炒鱼”。它们的不同之处是:南昌菜吸取了本省和外地一些地方风味
的长处,善于变化更新,花色品种繁多,讲究配色造型。名菜如“干烧猪脚”、
“海参眉毛丸子”、“三杯鸡”、“流浪鸡”等。郡阳湖区的菜,擅长烹制
鱼、虾、蟹水产品,选料注意活生时鲜,烹制注重清鲜软嫩,适应面较广,
名菜如“春菜黄牙鱼”、“浔阳鱼片”、“绣球鱼丸”等。赣南菜,制作精
细,注重刀工火候,讲究色鲜、汁浓、荧稠、味醇,对鱼的烹制有独到之处,
如“小炒鱼”、“鱼饼”、“鱼饺”素有赣州三鱼之称,名菜还有“爆满山
红”、“白浇鳙鱼头”、“双鱼过江”、“糯米鸡”等。 徽 皖 风 味
徽皖风味,指安徽菜,简称徽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徽菜的影响遍
及大半个中国,近及江南各省,远至大西北的西安,徽菜馆四处林立,是雅
俗共赏,南北咸宜,独具一格,自成一体的著名菜系。
徽菜的形成与发展,是和安徽的地理环境、经济物产、风尚习俗密切相
关联的。安徽位于祖国东南,华东腹地,简称“皖”。举世闻名的黄山和九
华山婉蜒于江南大地,雄奇的大别山和秀丽的天柱山绵亘于皖西边沿,成为
安徽境内的两大天然屏障。长江、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把全省分为江南、
淮北和江淮之间三个自然区域。江南山区,奇峰叠翠,山峦连接,盛产茶叶。
竹笋、香菇、木耳、板栗、批杷、雪梨、香榧、琥珀枣,以及石鸡、甲鱼、
鹰龟、桃花鳜、果子狸等山珍野味。淮北平原,沃土千里,良田万顷。盛产
粮食、油料、蔬果、禽畜,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鸡鸭成群,猪羊满圈,
蔬菜时鲜,果香迷人。特别是砀山酥梨,萧县葡萄,太和春芽,涡阳苔干,
早已蜚声国内外。江淮之间,丘陵起伏,湖光山色,令人陶醉。沿江、沿淮
和巢湖一带,是我国淡水鱼重要产区之一,万顷碧波为徽菜提供了丰富的水
产资源。其中名贵的长江鲥鱼、巢湖银鱼、淮河回王鱼、泾县琴鱼,三河螃
蟹等,都是久负盛名的席上珍品。所有这些天赐神品,都成为徽菜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物产资源。
徽菜是由皖南、沿江和沿淮三种地方风味所构成。皖南风味以徽州地方
菜肴为代表,它是徽菜的主流和渊源。其主要特点是:擅长烧、炖,讲究火
功,并习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善于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用木炭
火单炖、单煤,原锅上桌,不仅体现了徽味古朴典雅的风格,而且香气四溢,
诱人食欲。其代表菜有:“清炖马蹄鳖”,“黄山炖鸽”、“腌鲜鳜鱼”、
“红烧果子狸”,“徽州毛豆腐”、“徽州桃脂烧肉”等。沿江风味盛行于
芜湖、安庆及巢湖地区,它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讲究刀工,注意形色,
善于用糖调味,擅长红烧、清蒸和烟熏技艺,其菜肴具有酥嫩、鲜醇、清爽、
浓香的特色。代表菜有“清香炒悟鸡”、“生熏仔鸡”、“八大锤”,“毛
峰熏鲥鱼”、“火烘鱼”、“蟹黄虾盅”等。“菜花甲鱼菊花蟹,刀鱼过后
鲥鱼来,春笋蚕豆荷花藕,八月桂花鹅鸭肥”,鲜明地体现了沿江人民的食
俗情趣。沿淮风味主要盛行于蚌埠、宿县、阜阳等地。其风味特色是:质朴、
酥脆,咸鲜、爽口。在烹调上长于烧、炸、馏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
佐味。代表菜有:“奶汁肥王鱼”、“香炸琵琶虾”,“鱼咬羊”、“老蚌
怀珠”、“朱洪武豆腐”、“焦炸羊肉”等,都较好地反映了这一地区的风
味特色。此外,省会合肥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然是皖南、沿江、
沿淮三种风味交流汇集的地方,这里名店林立,高手竞技,风味各异,品种
繁多,不仅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且为增进中外友谊和发展旅游事
业生辉。 荆 楚 风 味
荆楚风味,以湖北菜为代表,简称鄂菜,以“咸鲜”味为本,讲究嫩、
柔、滑、爽,善烹河鲜,以蒸菜驰名,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境内河网
交织,湖泊密布,是全国淡水湖泊最为集中的省份,素称“千湖之省”。汉
江与洞庭水系人江之处,古代称之为“云梦泽”。《墨子·公输》篇中指出: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鱼、鳖、鼋、鼍为天下富。”淡水
鱼鲜资源丰富,古已闻名于世。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岂有
食鱼,必河之鲂”的记载,这里提到的鲂,俗称编鱼,也叫团头鲂,即武昌
鱼。鄂西山地神农架原始大森林,海拔3000 米以上,相传是上古三皇之一神
农氏尝百草的地方,人称“绿色宝库”,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优越的
地理环境,丰饶的物产,为湖北菜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正是“两江育荆楚,鄂馔巧烹鲜”。
湖北菜系由武汉、荆沙、黄州和襄郧四大风味流派组成。武汉是湖北省
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明末清初即已成为“四大名镇”之一,与河南的朱仙,
江西的景德,广东的佛山齐名,内联九省,外通海疆,被誉为“九省通衙”,
本世纪初,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经济中心,进出口贸易额仅次于上海,而超过
天津和广州。商业上的繁荣,必定促进烹好事业的发展。武汉菜含武昌、汉
口、沔阳,它的本源为黄肢。武汉菜以肢污菜为母体,吸取了省内外各个菜
系的长处,经过长期地不断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特有风格,是湖北菜系的典
型代表。武汉菜选料严格,制作精细,注重刀工火候,讲究配色和造型,以
烹制山珍海味见长,淡水鱼鲜与煨汤技术独具一格。口味讲究鲜、嫩、柔、
软,菜品汁浓、芡亮、透味,保持营养,为湖北菜之精华。代表菜有:“沔
阳三蒸”(即“珍珠圆子”、“蒸白丸”、“粉蒸肉”)、“蟹黄鱼翅”、
“海参圆子”、“清蒸武昌鱼”、“氽鳡鱼”等。荆沙菜以荆州、沙市、宜
昌为领衔的江汉平原菜是湖北菜的正宗,以淡水鱼鲜名馔著称,鱼糕制作技
艺蜚声省内外,各种蒸菜最具特色,用芡薄,味清纯,善于保持原汁原味。
代表菜有“八宝海参”、“冬瓜鳖裙羹”、“荆沙鱼糕”、“皮条鳝鱼”、
“播龙菜”、“千张肉”等。黄州菜以鄂州、黄石、黄州为代表,属鄂东南
地方风味,特色是用油宽,火功足,擅长红烧,油悯,于炙,口味偏重,富
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代表菜有:“金银蛋饺”、“糍粑鱼”、“元宝肉”、
“三鲜千张卷”、“豆腐盒”、“虎皮蹄膀”等。襄郧菜流传襄阳、郧阳一
带,系湖北菜之北味菜,特色是以猪、牛、羊肉为主要原料,杂以淡水鱼鲜,
入味透彻,软烂酥香,汤汁少,有回味,制作方法以红扒、红烧、生炸、回
锅居多,代表菜有:“武当猴头”、“大和鸡”、“三镶盘”等。此外,鄂
西土家族苗族地区,名菜如“小米年肉”等,别有一番风味。 岭南风味
岭南风味,包括两广、海南等地方风味,而以广东菜为代表。广东菜,
简称粤菜,是我国四大菜系之一,有“食在广州”的美誉。
广东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四季常青,物产丰富,山珍海味无所不有,
蔬果时鲜四季不同,清人竹枝词曰:“响螺脆不及至鲜。最好嘉鱼二月天,
冬至鱼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几登筵。”把广东丰富多样的烹饪资源淋漓尽致
地描绘了出来。
广东菜,有广州菜、潮州菜和东江菜三大类。广州菜集南海、番禺、东
芜、顺德、中山等地方风味的特色,兼京、苏、扬、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
所长,融为一体,自成一家。广州菜取料广泛,品种花样繁多,令人眼花潦
乱。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几乎都能上席。鹧鸪、禾花雀、豹狸、
果子狸、穿山甲、海狗鱼等飞禽野味自不必说;猫、狗、蛇、鼠、猴、龟,
甚至不识者误认为“蚂蝗”的禾虫,亦在烹制之列,而且一经厨师之手,顿
时就变成异品奇珍、美味佳肴,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十分惊异。广州菜的
另一突出特点是,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装饰美而艳,而且善于在模仿
中创新,品种繁多,1965 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介绍的就有5457 种之
多。广州菜的第三个特点是,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
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
食味讲究清、鲜、嫩、爽、滑、香;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此即所
谓五滋六味。代表品种有:龙虎斗、白的虾、烤乳猪、香芋扣肉、黄埔炒蛋、
炖禾虫、狗肉煲、五彩炒蛇丝等,都是饶有地方风味的广州名菜。潮州菜以
烹调海鲜见长,刀工技术讲究,口味偏重香、浓、鲜、甜。喜用鱼露、沙茶
酱、梅羔酱、姜酒等调味品,甜菜较多,款式百种以上,都是粗料细作,香
甜可口。潮州菜的另一特点是喜摆十二款,上菜次序又喜头、尾甜菜,下半
席上咸点心。秦以前潮州属闽地,其语系和风俗习惯接近闽南而与广州有别,
因渊源不同,故菜肴的特色也有别。代表品种有:烧雁鹅、豆酱鸡、护国菜、
什锦乌石参、葱姜炒蟹、干炸虾枣等,都是潮州特色名菜,流传岭南地区及
海内外。东江菜又称客家菜,所谓客家,是古代从中原迁徙南来的汉人,多
是整村而迁或是整族而徙的,定居东江山区后,仍沿袭中原时的语言和风俗
习惯,故菜肴的特色也得以保留。东江菜以惠州菜为代表,下油重,口味偏
咸,酱料简单,但主料突出。喜用三鸟、畜肉,很少配用菜蔬,河鲜海产也
不多。代表品种有:东江盐焗鸡、东江酿豆付、爽口牛丸等,表现出浓厚的
古代中州之食风。
据近几年报刊介绍,中国餐馆遍布世界各大都市,美国有近万家,英国
有四千多家,法国、荷兰各有二千多家,日本不下数千家。这些中国餐馆,
多数经营粤菜,生意极旺。澳大利亚悉尼市的唐人街,饮茶已成为一个专有
名词,凡到悉尼市游览的人,都以到唐人街享受粤式饮茶用餐的情趣为时尚,
粤菜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齐鲁风味
齐鲁风味,以山东菜为代表。山东菜,简称鲁菜,是我国四大菜系之一。
山东菜在我国北方流传甚广,是北方菜的基础,华北、东北、北京、天津等
地的菜肴,受山东风味影响根深,一些名菜大部源于鲁菜,可见其影响之广。
中国素有“烹饪王国”之称,山东则有“烹饪之乡”的美誉。
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自西而东横贯全境。东濒汪洋,胶
东半岛突出于渤海与黄海之间,海岸曲折,多港湾。西部为黄河下游冲积平
原。大运河纵贯南北。中部五岳之首泰山耸立,丘陵起伏。南有微山、南阳
等众多的湖泊。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膏壤沃野,万顷碧波,种植业和
养殖业十分发达。是我国温带水果的主要产区之一,仅苹果就占全国产量的
40%。猪、羊、禽、蛋产量可观。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水产品极为丰富,
品种繁多,产量占全国第三位。仅驰名中外的名贵海产品就有鱼翅、海参、
鲍鱼、于贝、对虾、加吉鱼、比目鱼、鱿鱼、大蟹、紫菜等数十种之多。内
陆湖河淡水水域辽阔,富有营养的水生植物有40 余种。淡水鱼类达70 余种,
名品有黄河鲤鱼,凤尾鱼、鳜鱼、秀丽白虾,中华绒鳌蟹、中华元鱼等。为
鲁菜提供调味品的酿造业也历史悠久。品多质优。如洛口食醋、济南酱油、
即墨老酒、临沂豆鼓、济宁酱菜等,都是久负盛名的佳品。丰富的物产,为
鲁菜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资源,早在清乾隆《山东通志》
中,就有“奇巧珍惜,不竭其藏”的记载,为发展我国的烹饪文化做出了重
要贡献。
山东菜由济南、福山、济宁三路不同风味特点的地方菜系组成。剖析鲁
菜之长,在于用料广泛,选料考究,刀工精细,调和得当,形色兼美,工于
火候;烹调技法全面,尤以爆、炒、烧炸、塌、熘、蒸、扒见长。其风味特
点则有十六字诀:咸鲜为本:葱香调味;注重用汤,清鲜脆嫩。
泉城济南,是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金、元以后便设为省治,
向以湖光山色,涌泉之丽著称。地处水陆要冲,南依泰山。北临黄河,资源
十分丰富。济南菜取料广泛,高至山珍海味,低到爬果菜菽,或是极为平常
的蒲菜、芸豆、豆腐和畜禽内脏等,经过精心烹制,都可成为脍炙入口的佳
肴美味。鲁菜精于制汤,则以济南为代表,济南的“清汤”、“奶汤”极为
考究,汤菜也闻名逻迩。代表名菜有”清汤燕菜”、“奶汤蒲菜”、“蝴蝶
海参”、“九转大肠”、“油爆双脆”、“FR鸡片”等。福山菜即胶东菜,
最早源于福山,已有八百余年历史,现以烟台和青岛地区为代表。福山菜以
烹制各种海鲜品见长,技法多用爆、炸、扒、蒸,口味以鲜为主,偏重清淡。
烟台菜保持了福山菜大部分名英,如“油爆海螺”、“清蒸加吉鱼”、“扒
原壳鲍鱼”、“绣球干贝”等。青岛菜除保持福山菜的特点外,还掺进了西
餐的技法,熔中西技法于一炉,为胶东海味菜增色不少,名菜如“青岛三烤”,
即“烤加吉鱼”、“烤小鸡”、“烤猪大排骨”。曲阜,是孔于故里,有丰
富的文物古迹,向以独特的历史面貌著称于世。自孔子去世后,至今二千五
百多年,承传七十七代。宋代又封其后裔嫡系为“衍圣公”,这个称号一直
延续到清代。明清以来孔府又世袭当朝一品官,是名副其实的公侯府第。久
负盛名的“孔府菜”,是鲁菜菜系中的佼佼者,是中国“宫府菜”的代表,
其用料精致,刀工细腻,重于火候,工艺严格。风味则清淡鲜嫩,软烂香醇,
原汁原味。 钱塘风味
钱塘风味,包括浙江省各地方风味。浙江菜,简称浙菜,是我国八大菜
系之一,其地山青水秀,物产丰富佳肴美,故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北部水道成网,索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西
南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东部沿海渔场密布,水产资源丰富,有经济鱼
类和贝壳水产品500 余种,总产值居全国之首,物产丰富,佳肴自美,特色
独具,有口皆碑。
浙菜体系,由杭州、宁波、绍兴和温州为代表的四个地方流派所组成。
杭州菜历史悠久,自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后,商市繁荣,各地食店相继
进入临安,菜馆、食店众多,而且效仿京师。据南宋《梦粱录》记载,当时
“杭城食店,多是效学京师人,开张亦御厨体式,贵官家品件”。经营名菜
有“百味羹”、“五味焙鸡”、“米脯风鳗”、“酒蒸鳅鱼”等近百种。明
清年间,杭州又成为全国著名的风景区,游览杭州的帝王将相和文人骚客日
益增多,饮食业更为发展,名菜名点大批涌现,杭州成为既有美丽的西湖,
又有脍炙人口的名菜名点的著名城市。杭州菜制作精细,品种多样,清鲜爽
脆,淡雅典丽,是浙莱的主流。名菜如“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
虾仁”、“油焖春笋”、“排南”、“西湖药菜汤”等,集中反映了“杭菜”
的风味特点。宁波菜鲜咸合一,以蒸、烤、炖为主,以烹制海鲜见长,讲究
鲜嫩软滑,注重保持原汁原味,主要代表菜有“雪菜大汤黄鱼”、“奉化摇
蚶”、“宁式鳝丝”、“苔菜拖黄鱼”等。绍兴菜,擅长烹制河鲜家禽,入
口香酥绵糯,汤浓味重,富有乡村风味。代表名菜有:“绍虾球”、“干菜
焖肉”、“清汤越鸡”、“白鲞扣鸡”等。温州古称“瓯”,地处浙南沿海,
当地的语言、风俗和饮食方面,都自成一体,别具一格,素以“东瓯名镇”
著称。匝菜则以海鲜人馔为主,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二轻一重”,
即轻油、轻芡、重刀工。代表名菜有:“三丝敲鱼”、“双味蝤蛑”、“桔
络鱼脑”、“蒜子鱼皮”、“爆墨鱼花”等。
浙菜基于以上四大流派,就整体而言,有比较明显的特色风格,概而言
之有四:一为选料刻求“细、特、鲜、嫩。”细,取用物料的精华部分,使
菜品达到高雅上乘。特,选用特产,使菜品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鲜,料讲
鲜活,使菜品保持味道纯真。嫩,时鲜为尚,使菜品食之清鲜爽脆。二为烹
调擅长炒、炸、烩、熘、蒸、烧、海鲜河鲜烹制独到一面,与北方烹法有显
著不同,浙江烹鱼,大都过水,约有2/3 是用水作传热体烹制的,突出鱼的
鲜嫩,保持本味。如著名的“西湖醋鱼”,系活鱼现杀,经沸水汆熟,软熘
而成,不加任何油腥,滑嫩鲜美,众口交赞。三为注重清鲜脆嫩,保持主料
的本色和真味,多以四季鲜笋、火腿,冬菇和绿叶的菜为辅佐,同时十分讲
究以绍酒、葱、姜、醋、糖调味,借以去腥、戒腻、吊鲜、起香。四为形态
精巧细腻,清秀雅丽。此风格可溯至南宋,《梦粱录》曰:“杭城风俗,凡
百货卖饮食之人,多是装饰车盖担儿;盘食器皿,清洁精巧,以炫耀人耳
目⋯⋯”许多菜肴,以风景名胜命名,造型优美。 [size=5][color=red]秦陇风味[/color]
[/size]秦陇风味,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方风味,是大西北
风味的简称,而以陕西菜。甘肃菜具有代表性。在春秋战国时代,陕西为秦
国治地,故简称“秦”。甘肃省境大都在陇山之西,古代曾有“陇西郡”。
“陇右郡”的设置,故简称“陇”。秦陇风味总的特色是“三突出”。一为
主料突出:以牛羊肉为主,以山珍野味为辅;二为主味突出:一个菜肴所用
的调味品虽多,但每个菜肴的主味却只有一个,酸辣苦甜咸只有一味出头(包
括复合味),其它味居从属地位;三为香味突出:除多用香菜作配料外,还
常选干辣椒。陈醋和花椒等。干辣椒经油烹后拣出,是一种香辣,辣而不烈。
醋经油烹,酸味减弱,香味增加。花椒经油烹,麻味减少,椒香味增加。选
用这些调料的目的,并非单纯为了辣。酸。麻,主要是取其香。烹任技法,
则以烧、蒸、煨、炒、氽、炝有独到之处,多采用古老的传统烹调方法,如
石烹法,至今沿用,可谓古风犹存。烧。蒸菜,形状完整,酥烂软嫩,汁浓
味香,特点突出。清余菜,汤清见底,主料脆嫩,鲜香光滑,清爽利口。温
拌菜(属炝法),不凉不热,蒜香扑鼻,乡上气息极浓。烧、蒸、清氽、温
拌,是秦陇风味最具有代表性的菜式。
大西北,历史上从长安到地中海东岸罗马帝国和黑海口君士但丁堡的“古
丝绸之路”,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的发展,形成的许多名胜
古迹,也带来了膳食饮馔相应的发展。秦陇风味,主要由衙门菜、商贾菜、
市肆菜、民间菜和以清真菜为主的少数民族菜组成。衙门菜,又称官府菜,
历史悠久,以典雅见长,如“带把肘子”。“箸头春”等。商贾菜以名贵取
胜,如“金钱发菜”,“佛手鱼翅”等。市肆菜以西安、兰州等重镇中心的
名楼。名店的肴撰为主,为了招徕顾客,竞争激烈,各有千秋,代表名菜如:
“明四喜”。“奶汤锅子鱼”。“煨鱿鱼丝”、“烩肉三鲜”等。民间菜经
济实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如“光头肉片”。“肉丝烧茄子”。“葫芦
头”等。清真菜,”历经明。清,初具规模,如“全羊席”,闻名遐迩。秦
陇风味的五个组成部分各有特色,但由于市肆菜品种繁多,名厨如云,占有
地理优势,接触面广,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充实提高,
始终居秦陇风味的主导地位,对衙门菜、商贾菜、民间菜和少数民族菜的发
展,有一定的影响。 三晋风味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左岸,黄土高原东部,因在太行山的西侧,故名
山西。春秋时为晋国之地,简称晋。山西省四周山水环绕,东越太行山与河
北省为邻;南隔黄河和陕西、河南两省相望,北以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
毗连。山西省境内山脉、河谷、丘陵、平川多种多样,高差悬殊,气候处于
暖温带,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地理环境比较优越,动植物种类较
多,物产比较丰富、齐全,为烹饪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有许
多举世闻名的美食和不可多得的烹饪原料,如:平遥牛肉、柏籽羊肉、原平
大梨、稷山大枣、山西老陈醋、襄垣黑酱、临猗玉瓜等等,都是传统名品。
五台山的平蘑、垣曲县的猴头、木耳更是山西之最。中国八大名酒之一的汾
酒出自于山西,此酒味甜爽口,是清香味型美酒的代表。山西的野生动物资
源繁多,常见人撰的就有15 种之多。猪、牛、羊、鸡、鸭、鹅等畜禽养殖业
发达,淡水鱼种繁多。山西菜肴别具特色,山西面食五花八门,风味餐馆星
罗棋布,其中以“清和元饭店”、“认一力饺子馆”、“风陵渡饭店”、“并
州饭店”、“晋阳饭店”、“鸿福居馄饨馆”和“恒义城甜食店”最为著名。
山西菜注重火功,技法全面,而以烧、炒、熘、焖、、煨见长。总的
风味特点是:味重香咸、喜食酸醋、油厚色重、软嫩酥烂。此为晋菜正宗风
味十六字块,不可不知。其中糖醋菜别有风味,因用山西老陈醋烹制,此醋
清香柔,无杂味,绵酸而不涩,用以烹菜,味鲜醇正。
山西菜由太原菜、晋南菜、晋北菜和上党菜四路地方风味组成,而以太
原菜为主要代表。太原菜即晋中菜,亦称阳曲菜,汇集寿阳、榆次,祁县、
太谷等地的烹调技艺,吸收京、鲁、豫、沪、川等南北各地菜肴烹调之长,
兼收并蓄,逐步形成了一套有独特地方风味又有广泛适应性的菜系。一般可
分为“庄菜”和“行菜”两帮。“庄菜”乃旧时大商号、票号、金店等食用
的堂菜,这类店号专聘优秀厨师伺候东家和接待往来客商,有的大庄按年编
排食谱,一年内不吃重样饭菜,品种繁多,加工精致,虽近似官府菜,但又
带有浓厚的家乡风味。“行菜”,就是市肆饮食行业经营的饭菜,技法全面,
用料广泛,讲究色泽和造型。代表名菜有:“头脑”、“过油肉”、“糖醋
佛手卷”、“山西烧鸭”等。晋南菜以临汾、运城为代表,该地区生活食俗
与陕西中部相近,口味偏重于辣、甜,烹制技法多用熘、炒、氽、烩,代表
名菜有:“拔丝葫芦”、“油纳肝”、“糖醋鸡卷”,“醋熘肉片”等。晋
北菜以大同、忻州菜肴为主,此地历史上大部是半农半牧区,生活习俗与内
蒙古有相似之处,烹调擅长烧、烤、炖、涮,口味偏重油厚香咸,代表名菜
有:“焖柏籽羊肉”、“锅烧羊肉”、“烤白菜卷”、“鹌鹑茄子”等。上
党菜以上党盆地(中心长治)和晋城菜为主,此地生活习俗与豫北地区相仿,
菜肴烹制擅长熏、卤、焖、烧,代表名菜有:“烧大葱”、“FR鸡”、“酱
汁鸭子”等。 松辽风味
松辽风味
松辽风味,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地方风味,或称东北风味。
辽宁省地处我国东北南部,南端为辽东半岛,西南海岸线漫长,东部和
东北部峰岭连绵,中部平原上质肥沃。是动、植物良好的繁殖场所,熊鹿獐
狍,猎之不尽;菌蘑菇耳,采之不竭;参虾鲍贝,取之不穷。五禽六畜,品
种堪称上乘;稻谷果蔬,种类繁多。还有江河湖塘盛产的青、草、鲢、鳙四
大淡水鱼,以及元鱼、鲤鱼、毛蟹等众多水鲜特产。
吉林地处辽宁、黑龙江两省之间,朝鲜半岛之北。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北
温带、长白山脉纵横,天池系诸水之源,漳溪奔流。平原肥沃,物产丰富。
特产人参及蕨菜、薇菜、猴头、黑木耳、苹果等,多牛、马、鹿,还有山猫、
野鸡等,蛤士蟆、白鱼、鹿尾、熊掌被列为四大贡品。松花湖有四大名鱼,
即白鱼、鲤鱼、鳌花、鲫花。
黑龙江地处东北北部,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
垦江并与俄罗斯相望,南部与吉林省接壤,西部与内蒙古毗邻。全省地域辽
阔,水绕山环,沃野千里,素有“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之说。物产
极为丰富,其中飞龙、熊掌、鼻、猴头蘑为黑龙江四珍;松仁、松茸、榆
黄蘑、黑木耳闻名遇迩;渍菜不但当地人喜食,也为国内外宾客所瞩目。
松辽风味,善用本地特有的山珍野味、水产飞禽,精心烹制名菜佳肴。
名师高厨,基本上有两大帮口,一是本地厨师称“此地帮”,一是制鲁菜的
“山东帮”,两派相互融通,形成了今日的松辽地方风味,在中国烹饪百花
园中,占有一席地位。
松辽风味总的特色是:就地取材,选料珍奇;制作精细,品种繁多;咸
鲜定味,油重色浓;盘大量多,丰富实惠。辽宁菜以脂厚偏咸、汁浓芡亮,
鲜嫩酥烂、形佳色艳见长,因其海岸线漫长,海鲜菜肴,在辽宁菜中占有重
要地位。代表名菜有“鲜贝原岖”、“凤尾桃花虾”、“游龙戏凤”、“扒
三丝底鱼翅”、“珍珠元鱼”、“李记坛肉”等。吉林菜选料珍奇,多用本
省名贵的动、植物特产,如人参、松茸、梅花鹿、田鸡、蔽菜、木耳、黄花
菜等,制作的名宴如“长白山珍宴”、“松花水味宴”;“江城蚕宝宴”、
“梅花全鹿席”、”参芪药膳席”、“田鸡滋补席”、“烧三鲜薇菜”、“长
白山梅花鹿”、“美味人参汤”等。黑龙江菜以清煮、清炖、氽、炒、生拌、
凉拌为主。黑龙江菜吸收京鲁、西餐烹调技术精华,以“奇、鲜、清、补”
见长。代表名菜有龙江四珍,即“兰花熊掌”、“红烧鼻”、“白扒猴头”、
“飞龙汤”及”白松大马哈鱼”、“清炖鳍鱼”、“松子方肉”等。 淞沪风味
淞沪风味,以上海菜为代表,上海菜,习惯叫,“本邦菜”,是从农家
便饭便菜发展而来,比较朴素实惠,以红烧、生偏见长,口味较重,善浓油
赤酱,颇有家常风味。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之一。近
百年来,由于工业发达,商业繁荣,一直以“世界名都”著称于世。它位于
我国长江三角洲,是一个沿江滨海的城市,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邻近江湖
密布,全年盛产鱼虾,市郊菜田连片,四时蔬菜常青,物产丰富。上海位于
交通枢纽,采购各地特产方便,这又为上海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原料、调
料。
自1843 年上海开埠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四方商贾云集,饭店酒楼
应运而生。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各种地方菜馆林立,有京、广、苏、扬、
锡、雨、杭、闽、川、徽、潮、湘、以及上海本地菜等十六个帮别,同时还
有素菜、清真菜,各式西菜、西点。这些菜在上海各显神通,激烈竞争,又
相互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这为博采众长,发展有独特风味的上海菜创造了
有利条件。
上海菜原以红烧、生偏见长。后来,吸取了无锡、苏州、宁波等地方菜
的特点,参照上述十六帮别的烹调技术,兼及西菜、西点之法,使花色品种
有了很大的发展。菜肴风味的基本特点:汤卤醇厚,浓油赤酱,糖重色艳,
咸淡适口。选料注重活、生、寸、鲜;调味擅长咸、甜、糟、酸。名菜如“红
烧蛔鱼”,巧用火候,突出原味,色泽红亮,卤汁浓厚,肉质肥嫩,负有盛
誉。“糟钵头”则是上海本地菜善于在烹调中加“糟”的代表,把陈年香糟
加工复制成糟卤,在烧制中加入,使菜肴糟香扑鼻,鲜味浓郁。“生煸草头”,
摘梗留叶,重油烹酒,柔软鲜嫩,蔚成一格。而各地方风味的菜肴也逐步适
应上海的特点,发生了不同的变革,如川菜从重辣转向轻辣,锡菜从重甜改
为轻甜,还有不少菜馆吸取外地菜之长。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取长补短的基
础上。改革了烹调方法,上海菜达到了品种多样,别具一格,形成了上海菜
的独特风味。
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广大饮食业职工,发扬了传统的烹饪技术,推陈
出新,又不断创造制作出许多新品种,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当前,他们正在
刻苦钻研技术,进一步提高菜肴质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日益发展的旅
游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苏扬风味
苏扬风味,指江苏菜系,乃我国四大菜系之一,其影响遍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江苏省东临黄河,西拥洪泽,南濒太湖,长江横贯于中部,大运河沟通南北,境内湖泊众多,河网稠密,土壤肥沃,气候寒温适宜,物产十分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誉称,江苏为全国重要淡水鱼区,太湖银鱼、长江鲥鱼和刀鱼,阳澄湖大闸蟹为名产,高邮鸭和鸭蛋、如东狼山鸡等均享盛名。“春有刀鲚夏有鲥,秋有肥鸭冬有蔬”,一年四季,水产禽蔬轮番上市,应有尽有,这些富饶的物产,为江苏菜系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苏扬风味,主要由淮扬,南京、苏锡、徐海四个地方风味组成,而扬州菜、苏州菜又是苏扬风味的两大支柱。苏扬风味的共同特点是:用料以水鲜为主,汇江河湖海特产力一体,禽蛋蔬菜四季皆备。菜品风格典雅,形质兼美;重视调汤,保持原汁;追求本味,清鲜平和;咸甜适中,适应面广;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一江之隔,南北不同。从历史上看来,北方人嗜咸南方人嗜甜,扬州位于长江之北,在地理上素为南北之要冲,因此在菜肴风味上容易吸取北咸南甜的特点,逐渐形成了“咸甜适中”的特色,而苏州位于长江之南、相对地受北味影响较小,所以“趋甜”的特色也就保留了下来。淮扬风味以扬州、两淮(淮安、淮阴)、镇江为中心,以大运河为主于,南起镇江,北至洪泽湖,东含里下河并及沿海,这里水网交织,江河湖泊所出甚丰。肴撰以清淡见长,味和南北,概称“淮扬菜”。扬州菜素有“饮食华侈,制体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之誉,名馔有“将军过桥”、“醋溜鳜鱼“、“三套鸭”、“鸡汤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等。两淮的鳝鱼菜品达108种之多,其中“软兜长鱼”、“白煨脐门”、“大烧马鞍桥”等,有活嫩、软嫩、松嫩、酥嫩等特点,突出一个“嫩”字。镇江则以三鱼(鲥鱼、刀脐、■鱼)菜肴驰名,名食水晶肴蹄饮誉中外。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金粉地,十代帝王州”的史迹,又是当今江苏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饮食市场素来繁盛,且屡见于古今诗文。南京风味,又称“京苏菜”,兼取四方之美,适应八方之需,鸭馔佳肴,闻名远近。南京风味以滋味平和,醇正适口为特色,其名菜有“炖菜核”“炖生敲”“盐水鸭”“扁大枯酥”等。苏锡风味,以苏州、元锡为中心,苏锡菜原重甜出头,咸收口,浓油赤酱。近代逐渐趋向清新爽适,浓淡相宜。名菜有“松鼠鳜鱼”、“梁溪脆鳝”、“香脆银鱼”、“常熟叫化鸡”,“镜箱豆腐”等。徐海风味,自徐州沿东陇海线至连云港一带。徐海菜以鲜成为主,五味兼蓄,风格醇朴,注重实惠。名菜如“霸王别姬”、“爆乌花”等。江苏菜如同清·袁枚《随园食单》之所论述,已达到“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的境界。目前的江苏菜肴,正是与此一脉相承,并且今胜于昔了 素斋风味
素斋风味以素菜为特色。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生活习惯差异明显,但在喜食素菜这一点上,却有惊人的相似。
中国索食历史源远流长。亘古之初,素食沿于采集植物,荤食来自狩猎野牲。随着生产的发展,先秦时已经有了菜羹斋食。《礼记·玉藻》说,“子卯,稷食菜羹”,即在忌月要以稷谷为饭,以菜为羹。《庄子·人间世》记载了颜回的一番话:“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因此则可以为斋乎?“《南华经》也有“蔬食邀游,泛若不系之舟”的记载,说明素食在我国已具雏型。秦汉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张骞通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入了许多蔬菜和瓜果,以及相传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大大地丰富了素食的内容。西晋时期,一般士族文人崇尚清谈,笑傲公候,自甘淡泊。他们向来认为“肉食者鄙”,大多以吃素为荣。南朝梁武帝萧衍,以帝王之尊,笃信佛教,素食终身,并大力倡导素食,促使素食迅猛普及与提高。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烹调技艺日臻完善,广泛使用植物油,豆类制品和果蔬菜大量增加,茹素之风比前代更加兴盛。据王谠《唐语林》载,崔侍郎安悲,宴请诸司,用面粉和芋头等材料做为素菜,在外型上可与猪羊肉做的脍炙荤菜相媲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开了后世“仿荤素菜”的先河。
历经元明,到了公元17世纪的清代,素食开始了它的“黄金时代”,并出现了宫廷、寺院和市肆素食的分野。宫廷素食,也叫斋菜,主要是帝后斋戒时享用,清宫御膳房为此设有“素局”。这些素菜御厨,能用面筋、豆腐、蔬果等原料,做出数百种风味各异的素食。寺院素食,电叫斋菜或释菜,主要用于法师讲经、沙弥受戒,或招待居士、施主及游客,专门由香积厨(即僧厨)制做。这一时期全国各地“香积厨”有较大发展,一些著名寺院,如北京法源寺、西安香积寺、广州庆云寺、成都宝光寺、镇江金山寺、上海玉佛寺、杭州灵隐寺、厦门南普陀寺、安庆迎江寺等,斋菜也闻名远近,求食者云集。与此同时,全国各重要市镇的素菜馆也急剧增加,形成市肆素菜,一般简称素菜,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杭州、成都等大城市的素菜馆最为有名,如“功德林”、“菜根香”、“全素斋”、“素味香”、“佛有缘“等。它们在继承传统素菜品种的基础上,吸收了宫廷、寺院的斋菜,创新了大批的仿荤素菜,如“糖醋鲤鱼”、“烧烤肥鸭”等,形象生动,几可乱真。现今的素菜,仍由寺院菜、宫廷素菜和民间素菜三大流派组成。寺院菜崇尚“全素”,宫廷素菜和民间素菜则“以荤托素”。这里的荤是指鸡蛋,佛家的大蒜、小蒜、兴渠(即阿魏)、慈葱(即葱)、茗葱(即麍头),道家的韭、薤、蒜、苔苔(油菜的一种)、胡荽(即芫荽)等。佛家“五荤”、道家“五荤”皆视为禁忌而不食。“以荤托素”派使用鸡蛋,也把佛家禁忌的“五荤”列为素食调料。素菜的高蛋白、低脂肪和含有多种维生素成份,得到国内外美食家的高度评价,也为素菜的发展拓宽了前景。 潇湘风味
潇湘风味,以湖南菜为代表,简称“湘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
湖南省,位于中南地区,长江中游南岸。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阳
光充足,四季分明。南有雄崎天下的南岳衡山,北有一碧万顷的洞庭,湘、
资、沅、澄四水流经全省。自然条件优厚,利于农、牧、副、渔的发展,故
物产特别富饶。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盛产鱼虾和湘莲,是著名的鱼米
之乡。《史记》中曾记载,楚地“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长期以来,“湖
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更是广为流传。湘东南为丘陵和盆地,农牧副渔都
很发达。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山珍野味。丰富的物产为饮食提供了精美
的原料,著名特产有:武陵甲鱼,君山银针,祁阳笔鱼,洞庭金龟,桃源鸡,
临武鸭,武冈鹅,湘莲、银鱼及湘西山区的笋、蕈和山珍野味。在长期的饮
食文化和烹饪实践中,湖南人民创制了多种多样的菜肴。据考证,早在二千
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长沙地区就能用兽、禽、鱼等多种原料,以蒸、熬、煮、
炙等烹调方法,制作各种款式的佳肴。随着历史的前进,及烹饪技术的不断
交流,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的湖
南菜系。
湘江流域的菜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是湖南菜系的主要代表。它
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其特点是:油重色浓,讲求实
惠,在品味上注重酸辣、香鲜、软嫩。在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
见称。煨、炖讲究微火烹调,煨则味透汁浓,炖则汤清如镜;腊味制法包括
烟熏、卤制、叉烧,著名的湖南腊肉系烟熏制品,既作冷盘,又可热炒,或
用优质原汤蒸;炒则突出鲜、嫩、香、辣,市井皆知。著名代表菜有:“海
参盆蒸”、“腊味合蒸”、“走油豆鼓扣肉”、“麻辣子鸡”等,都是名菜
佳肴。
洞庭湖区的菜,以烹制河鲜、家禽和家言见长,多用炖、烧,腊的制法,
其特点是芡大油厚,咸辣香软。炖菜常用火锅上桌,民间则用蒸钵置泥炉上
炖煮,俗称蒸钵炉子。往往是边煮边吃边下料,滚热鲜嫩,津津有味,当地
有“不愿进朝当驸马,只要蒸钵炉子咕咕嘎”的民谣,充分说明炖菜广为人
民喜爱。代表菜有:“洞庭金龟”、“网油叉烧洞庭桂鱼”,“蝴蝶飘海”、
“冰糖湘莲”等,皆为有口皆碑的洞庭湖区名肴。
湘西菜擅长制作山珍野味、烟熏腊肉和各种腌肉,口味侧重咸香酸辣,
常以柴炭作燃料,有浓厚的山乡风味。代表菜有:“红烧寒菌”、“板栗烧
菜心”、“湘西酸肉”、“炒血鸭”等,皆为驰名湘西的佳肴。
综观湖南菜系的共同风味是辣味菜和腊味菜。以辣味强烈著称的朝天辣
椒,全省各地均有出产,是制作辣味菜的主要原料。腊肉的制作历史悠久,
在我国相传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三地区的菜各具特色,但井非截然不同,而
是同中存异,异中见同,相互依存,彼此交流。统观全貌,则刀工精细,形
味兼美,调味多变,酸辣著称,讲究原汁,技法多样,尤重煨烤。“日夜江
声下洞庭”,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湘菜这朵奇葩,将会开得
更加鲜艳夺目。 燕京风味
燕京风味以北京菜为代表。北京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我国北方重镇,
先后有辽、金、元、明、清五朝建都于此,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
中心,汉、满、蒙、回等各族人民大量在此定居。世界和全国各地文化在此
融会交流,在饮食文化方面,形成了苔革百家、兼收并蓄、格调高雅、风格
独特、自成体系的“北京菜”。
“北京菜”是由北京地方风味菜,以牛羊肉为主的清真菜,以明清皇家
传出的宫廷菜,及做工精细、善烹海味的谭家菜,还有其它省市的菜肴所组
成。
山东菜对北京菜系的形成影响深远,是京菜的基础。山东风味的菜馆在
北京四处林立。山东的胶东派和济南派在京相互融合交流,形成了以爆、炒、
炸、■、熘、蒸、烧等为主要技法,口味浓厚之中又见清鲜脆嫩的北京风味,
广而影响齐鲁、松辽、三晋、秦陇等北方风味的形成,在烹任园地中一技独
秀。
清真菜在北京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以牛羊为主要原料。如著名的“全
羊席”用羊身上的各个部位,可烹制出百余种菜肴,是北京菜的重要代表。
另外“烤肉”、“涮羊肉”、“煨羊肉”,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深受北京
群众喜爱。
宫廷菜在京菜中地位显著,它选料珍贵,调味细腻,菜名典雅,富于诗
情画意。现在的宫廷菜多是明请宫廷中传出来的菜肴。著名菜品如:抓炒鱼
片、红娘自配、脯雪黄鱼等。
谭家菜是官府菜中的代表,讲究原汁原味,咸甜适中,不惜用料,火候
足到,如选料精细的“黄焖鱼翅”是谭家一等代表菜,居各鱼翅菜之首。
综上所述,京菜由地方菜、清真菜、宫廷菜、官府菜等融会而成,口味
浓厚清鲜,质感多样,菜品繁多,四季分明,有完善。独特的烹调技法,以
爆、炒、熘、烤、涮、焖、蒸、氽、煮见长。形成京菜特色的主要原因是北
京为全国首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全国各风味菜技师多汇于此,菜肴原
料天南地北,山珍海味。时令蔬菜应有尽有。而以北京“填鸭”制成的烤鸭,
更是驰名中外,还有以此为原料而制成的“全鸭席”更是名传遐迩,名品如
“火燎鸭心”、“烩鸭四宝”、“北京鸭卷”,常单菜应席。
北京菜随着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烹饪技术的飞
跃,京菜正以其古朴的文化,淳厚的风味,精湛的技艺,醇正的调味,绚丽
多彩的特色为人们服务。 药膳风味
中国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中药和食物相配合,通过烹调加工,
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作用的美味食品。
健康长寿,古今为人们所神往,为了春秋度百岁乃去,人们对食物与健
康之奥秘从未终止过探索研究。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经典籍《黄帝内经》曰: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是“平衡膳食”的科学
观点。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曰:“君子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
然后命药。”可见药膳疗法是如何为医家所重视。汉代医圣张仲景的《金匾
要略》曰:“凡欲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
与病相宜,有与病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这种摄食法则,早为
医家所公认。长寿一百多岁的唐代药王孙思邈,根据行医和自身长寿的体会
说:”不知食宜音,不足以生存也。”
传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反映了古代
劳动人民寻找食物的生动史实。经过世代筛选,有些能饱腹充肌,有益于健
康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就习久成为日常生活的食物;另一些对人体疾病
能起到治疗作用的,就成为治病的药物。当然也有不少原料,经过烹制,既
能作食物,亦可为药用,这就成为我们“医食同源”之说的依据。经过数千
年的大浪淘沙,食疗经验是千锤百炼的结晶,许多传统的食疗方剂和药膳佳
肴,千百年来得以盛传不衰,广为应用。
如何选用药膳菜,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选用,做到因时、因地、
因人制宜,不仅是可口的美味佳肴,而且具有极高的治疗效果,正如近代名
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
“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
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诚为至稳至善之方也。”本编以此为准则,
在全国十七大菜系中淘砂拣金,入选者都是各地方风味中的传统名菜,同时
也是具有极高治疗效果的药膳。凡研究、创新、发展药膳者,足资借鉴。
药膳菜的具体应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应用于预防疾病。如预防中暑用“拔丝西瓜”,预防中寒感冒用“沛公
狗肉”等。
应用于急性病的辅助治疗。在治疗急性病的过程中,如配合食用一些药
膳菜,可使疾病早日康复。在秋冬季节,因肺燥咳嗽,可用“枸杞银耳”、
“金桔百合”。哮喘发作,可用“诗礼银杏”。风湿痹痛用“菊花全蝎”。
应用于病后调养。病后体虚,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健康,应该常吃一些滋
养补益的食品,以促使早日康复。如“五元神仙鸡”、“大白鸭子”、“参
茸葛仙米”等。
应用于妇女产后。产后因失血过多,气亦受损,气血大亏,极需滋补,
要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鸡”、”汽锅人参团鱼裙”等。产后乳少,
可用“豆豉烧鲫鱼”、“龟羊汤”等。
应用于慢性疾病的自我调养。慢性病患,采用药膳,则是良药可口,病
人乐于接受,便于长期服食,疗效自佳。如补脾胃,治消化不良用“红袍莲
子”、“炒三泥”。平肝阳,治头痛,用“天麻全鸡”、“菊花全蝎”。补
肾,治阳痿早泄,用“枸杞牛冲汤”、“干烧鹿冲”等。
应用于防老抗衰。健康长寿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宿愿,药膳比之医药、体育等保健方法,有不可偏废的作用。历代帝王将相,无不视药膳食补为仙丹
妙药。中老年人常服“蛤蚧炖鹰龟”、“虫草八卦汤”、“龟鹤延年汤”、
“之腿肾鞭”等,定收“乌须发,驻容颜,延年益寿”之效。 中州风味
中州风味,指河南省地方风味,简称豫菜,因其地理位置,正在中央,
影响所及,遍及东西南北,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菜系之一。
河南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仰韶、后冈(安阳县)新郑等地出土
文物的考证,早在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此居住,并有了相当发展
的文化。夏商两代,虽不断迁徙,但其都城多在河南境内。《左传·昭公四
年》:“夏启有钧台之享。”杜预注:“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陂,盖启享诸
候于此。”这是我国最早的宴会。商朝开国相伊尹,出生于“伊水之滨”(今
伊川嵩县之间)。“耕于有莘之野”(今开封辜口村),擅割烹,“善均五
味”,被后人推崇为烹调始祖。洛阳自东周到五代有九个朝代建都,开封自
战国到金朝有七个朝代建都。我国七大古都,河南省占居其三。周朝建都洛
阳之后,饮食制度已初步建立。《周礼·天官累宰》记载有“膳夫、庖人、
内饔、外饔、亨人、猎人、食医”等职官,负责国王、王后的膳馐、食疗及
祭祀。北宋时的国都汴梁(今开封),已拥有上百家著名饮食店和餐馆。南
宋诗人刘子翚曾作诗咏道:“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割断愁。记得承平
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樊楼是北宋时东京市场上有名的北食店之一。
正如《东京梦华录》所形容的那样:汴梁城是“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在近代烹饪艺术流派中,豫菜仍以自己的色
香味形,影响及于华北、西北和江南地区。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处中原,境内有四山四水:东北太行山,西
部伏牛山,南部桐柏山,东南大别山。伏牛南麓,桐柏以西,大小河流汇入
汉水,南阳盆地十余县属江汉流域;中北部为黄河流域;黄河以北,太行以
东,淇、汤、洹等水入卫河汇海河内津沽入海,豫北十余县属海河流域;中
东部广大地区属淮河流域。全省平原与山区各半,淮南地区雨量充沛,气温
较高,物候与南方类似,黄河以北则全属北方景况。我国南北方的谷物、蔬
菜、禽畜、干鲜果等,河南均有出产,可谓兼南顾北,得天独厚。山区盛产
木耳,银耳、猴头、羊素肚,拳菜等。入馔花卉有牡丹、芍药、葛花、桂花、
玫瑰、夏荷等。药物入馔有怀庆山药、林县党参、商城茯苓、新县白果、伏
牛百合等。青菜品种有封丘贡芹,焦作香椿,汴梁韭黄,滑县茼蒿等。调味
品有南阳老姜、密县大蒜、永城辣椒、林县花椒、辉县大葱、驻马店麻油、
商丘麻酱、彭德陈醋。有闻名全国的宽背淇鲫、卫源白鳝、淮阳元鱼、罗山
黄鳝,黄河鲤鱼驰誉中外,固始三黄鸡闻名遐迩,上述各种物产,构成了豫
菜一套完整的主料、配料和调料。为豫菜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
豫菜,它包括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和民间菜。总的特点是:
鲜香清淡,四季分明,形色典雅,质味适中,可以说与中国菜的南昧、北味
有所区别,而又兼其所氏。著名的菜肴品种有:洛阳燕菜、开封糖醋软熘鲤
鱼焙面、套四宝,卫源清蒸白鳝、司马怀府鸡、郑州二鲜铁锅蛋、信阳桂花
皮丝等。 东北菜我咋一个都没吃过呢 忽悠
页:
[1]